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一个富有改革意义的话题,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如国外学者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三螺旋理论等,教育界也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应验和修正;国内学者近一二十年来也提出和深化了一些转型发展理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还进行了一系列自主探索。 2014 年 6 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 《决定》),标志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决策,进入政府引领下的主动探索阶段。然而,部分高校和人员因对转型发展的方向、内容、目标、方法、路径等不够明了,出现了不敢转、不愿转、不知道往哪里转、不知道怎么转等问题[1]. 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和重构。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评述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及其分类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模式,就是可供地方本科高校参照、借鉴或学习的经典方式方法体系。
20 世纪初,范·海斯在担任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时,通过传播知识和推广技术、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等方式,将高校直接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扬光大,后人对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加以总结,称之为“威斯康星思想”[2]. 刘献君从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出发,提出了“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指出地方本科高校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形成为地方全方位服务的体系[3];王玉丰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趋向,并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存在“渐进式转型”和“跃进式转型”两种演进方式[4];陈新民根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前期的不同表现,提出自然催变式、脱胎跨越式、中间跳变式三种基本转型模式[5];王鑫、温恒福从组织变革理论出发,提出断裂式、分布式和协作式三种转型发展模式[6].
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等人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要经历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 总结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四种典型发展模式, 即传统精英主义模式、传统扩张主义模式、精英主义改革模式和扩张主义改革模式,并认为扩张主义改革模式应该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流模式[7].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瓦茨提出了三螺旋理论, 他认为高校-产业-政府三方应当相互协调,形成动态三螺旋,创业型大学在三螺旋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创业型大学的美国模式中,创业活动是研究的延伸,集中在部分易于与产业对接的院系或学科专业,是非全局性的,在欧洲模式中,创业活动是教学的延伸,积极探索在如何干好自己的事业中创新,是全局性的[8]. 顾永安等人认为走创业型大学之路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理念和模式选择[9].
本世纪初, 潘懋元等人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应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为地方培养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要求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0]. 石伟平、夏建国等人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德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模式,指出技术本科教育是与传统本科教育(包括高等科学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并行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类教育类型[11][12]. 部分升本较早、具有行业背景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基础较好、具有校企合作的传统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率先举起了“应用型”的大旗,于 2002年发起成立了“全国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进行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13].部分升本稍晚的非行业高校,为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也先后开始主动探索转型发展,走出了校企合作、校地互动等创新发展之路。 《决定》出台后,教育部指出转型发展 “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14]. 河南、湖北、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支持转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了一批“整体转型”和“部分转型”试点高校。
上述转型发展模式,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 威斯康星模式,以及教学服务型大学模式,是根据大学的职能进行分类;应用型本科模式,是根据知识生产方式分类;技术本科模式,是根据知识的类型和知识生产方式分类; 传统精英主义模式、传统扩张主义模式、精英主义改革模式和扩张主义改革模式,是根据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式分类;创业型大学的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是根据创业面的广度和发展路径分类; 渐进式转型模式和跃进式转型模式,是根据演进方式分类;自然催变模式、脱胎跨越模式、中间跳变模式,是根据转型的动力来源和发展方式分类;断裂式、分布式和协作式转型发展模式,是根据发展方式、广度、深度和资源来源分类;整体转型模式与部分转型模式,是根据转型的广度分类。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转型发展模式,如:内源型模式和外源型模式,是根据转型的动力来源分类;自发转型模式与自觉转型模式,是根据转型的发展阶段分类;深度转型和表浅转型,是根据转型的深度分类;经验总结模式和前瞻指导模式,是根据与实践的关系分类。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的分析
虽然转型发展模式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但其分类标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首先,应用型本科、教学服务型大学和技术本科三者相似。 教学服务型大学秉承威斯康星思想,侧重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而服务社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典型表现, 因此教学服务型大学就是应用型高校;技术本科强调技术教育,而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应用型知识,因此,技术本科也是应用型高校的一种。这三种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归宿的问题,因此,我们称其为目标层次的转型发展模式。
其次,创业型大学的美国模式从易于与市场结合的学科专业或院系入手,寻求重点突破,以引领学校发展,对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在探索的部分转型模式很有借鉴意义;而欧洲模式强调自下而上各个方面都实现变革, 以便为学校赢取更有前途的态势,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正在探索的整体转型模式很有借鉴意义。这四种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如何做的问题,因此,我们称其为战略层次的转型发展模式。
第三,除渐进式转型和跃进式转型模式是根据演进方式这一单一标准分类之外, 传统精英主义模式、传统扩张主义模式、精英主义改革模式和扩张主义改革模式,创业型大学的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自然催变式、脱胎跨越式、中间跳变式转型发展模式,断裂式、分布式和协作式等五类模式的划分标准中,也含有演进方式或发展路径的成分,是根据多标准进行多维度划分的结果。这五类模式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转型发展的演进方式、发展路径或发展特点,我们称之为路径层面的转型发展模式。
第四,内源型模式和外源型模式、自发转型模式和自觉转型模式,深度转型和表浅转型模式、经验总结模式和前瞻指导模式,这四类模式均与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有关, 我们称之为价值层面的转型发展模式。 目前虽然也有在政府引领下假转型、表浅转型的高校,然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主动的、自觉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转型, 更需要的是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对转型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的转型发展模式。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的重构
根据前面的分析, 笔者构建了 “目标-战略-路径”三位一体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体系。 其中目标层次是方向和统领, 战略层次是核心和枢纽,路径层次是关键和着力点。
(一)目标: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提出最早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方向, 并且写入了 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部牵头起草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按照试点一批、 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
(二)战略:整体转型和部分转型
整体转型是从办学思路、治理结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条件、 学校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整体转型后转型主体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达到一个新的发展状态。一般来讲,学校领导、师生对转型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接受度较高,尤其是有一定的前期探索和建设经验的高校,可选择整体转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