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企业的承包模式转型
在建筑业的产业链中,上游的规划、设计、融资及材料采购等业态,能够通过选择和优化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的设计方案和材料采购方案,容易获得较高的利润率,有较好的附加值。而传统的施工领域则利润率低,行业话语权小,因此建筑行业中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将原有纯粹的施工承包模式转型为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将成为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
工程总承包是相对于施工承包、分包等模式而言的,主要指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依照其与业主签署的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全流程(设计、采购、施工等)进行承包。它将过去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别管理的方式转变为各阶段整体考虑的一体化管理,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更像是“一条龙”服务,或“套餐式”服务。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并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全面履约能力,并确保质量和工期。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是EPC总承包模式,涵盖了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重要环节,施工企业通过设计、材料采购两个环节,提供高附加值的技术性服务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率。
但是工程总承包企业普遍面临着应付及应收账款多、资金缺口大、资产负债率高、融资难的困难,传统的银行信贷产品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建筑企业承包模式的发展转型,迫切需要银行业匹配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支持。鉴于工程总承包企1,结合供应链融资理论,引入定向保理方式,以满足其降低财务成本、避免资产负债率上升的融资需求,缓解融资困境,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共赢。
2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融资困难
资金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困难。
(1)应付、应收账款多,资金周转困难。工程总承包模式涵盖了设计、采购、施工等重要环节,合同金额一般较大,通常设计、采购等前期投入需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支付,应付账款较多[1].同时由于上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业态具有很强的行业地位,在结算工程款项时,账期长、回收慢,难度大,应收账款也较多。这样就导致工程总承包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融资缺口大。目前工程总承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就是通过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但往往由于缺乏担保也很难获得足够的贷款金额。
(2)资产负债率虚高,不利于信贷审核。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融资,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目前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已超过70%,银行业在进行信贷支持时非常谨慎,审核很严格,担心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易产生信贷风险[2].不过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建筑企业负债中有息负债占比一般不超过20%,大部分企业中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收账款,该科目并不形成企业的实际负债,待结转后转变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实际风险并没有指标显示的那么高。
(3)行业利润率偏低,无力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整个建筑行业平均净利润率水平是偏低的,一般在2%左右,在这个行业中想要生存下来必须要承揽足够多的工程量,以大量的营业收入来弥补利润率的低下,因而建筑业需要举债经营,通过财务杠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如果融资成本接近甚至高于企业利润率的话,财务杠杆就发挥不了作用。
(4)银行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现阶段银行业对于建筑企业的定位与融资产品支持,还停留在传统施工阶段这一点上,评审结果不够全面,往往低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资信水平,提供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流动资金贷款、1承兑汇票、保证业务等,产品创新不足。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根本满足,会转而投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寻求新的合作契合点[2].银行方面如果不能针对客户创新产品,将导致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渐行渐远。
3 工程总承包企业定向保理融资方式
保理产品以供应链融资为理念,具有跟单操作的特征,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风险可控、收益稳定,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可切实解决资金流动性需求[3],因此银行系统有关保理产品的创新不断。工程总承包企业引入定向保理方式,可满足其降低财务成本、避免资产负债率上升的融资需求。
3.1定向保理
定向保理是指银行与核心企业合作,借助核心企业信用为供应商增信,通过受让供应商对核心企业进行赊销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向供应商提供保理预付款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服务,从而支持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一种保理业务[4].该业务可用于解决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融资困境,即银行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与其共同搭建为供应商融资服务的平台,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企业自身业务开展情况推荐供应商名单,银行筛选最终合作供应商客户,向其提供保理预付款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