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相关基本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2 共60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经济适用房项目管理中标准化问题探讨 
【第一章】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优化管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相关基本理论 
【第三章】经济适用房B1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四章】经济适用房B1项目建设标准化方案 
【第五章】经济适用房B1项目标准化管理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经适房项目管理标准化模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相关基本理论

  2.1 项目管理标准化概念

  2.1.1 标准

  关于对标准概念的看法,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在198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给出相关的定义:一些公认的团体以一致同意作为基础,为获得一定的目的,即最佳秩序,对于频繁重复性出现的问题,这些公认的团体给出问题的答案并且批准问题的答案,以此为基础形成文件。在1997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重新给出了自己对标准的定义:经由共同协定商讨得出一致性结论而制定出的文件,该文件是对某种活动或者它的结果进行规定共同使用的以及重复使用的一些规则或导则以及特性,它必须由一定的公认机构批准,具体目的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获得最佳秩序。另外一种定义由 GB 3935给出,经有关方面共同协商探讨从而对某些具有重复性事物、活动或者概念进行统一规定,并且把这种规定作为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准则,它的基础来源由两方面共同构成: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另外,这种规定必须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批示,除此之外,颁发程序续还要求辅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来进行颁发。

  通过这三段文字,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对标准的说法不同,但含义基本一样,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⑴对象的重复性。标准所涉及的对象的主体是一些重复性的活动或者事物。 “重复性”是指同一事物或者同一概念的多次的、经常性的、反复性的出现。常见的比如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批量作业,在进行批量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频繁反复的加工以及重复进行检验等等;另外还有在某一技术领域中重复性地出现某一相同概念等。当概念或者事物经常反复出现,并且趋于稳定状态时,就会出现制定标准的必要性,使得在今后的实践中,有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反复作业,而且间接使标准的范围扩大。

  ⑵“统一规定”是标准的本质特征。这种统一性规定有着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约束力,它是共同的依据和行为规章准则。我国法律将其分为两种:第一,推荐性标准;第二,强制性标准。对于前者,是为国家所鼓励的,但是个人或各方参与者自愿使用,然而,它若是经过各方共同商讨约定形成,并且形成合同形式或者由相关单位向个人以担保形式许诺,这样有关单位就务必执行。而后者具有全国统一性,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务必坚决执行。

  ⑶标准的产生,从人类开始出现,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生产劳动就开始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现代社会随着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实践积累的耳濡目染或者记载的经验得以传承和发展,标准一方面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传承,另一方面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结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这些经验成果进行研究探讨、类比比较以及综合概括并且最终经过验证所得到相关标准,由于是对实际实践生产劳动的理论概括研究,因此,标准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⑷标准的文件,标准最终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呈现的,它有着自己专有的格式,并且在颁布程序上有着自身的特定性。由于它的指定颁发都是由主管单位审批的,因此,毋庸置疑有着绝对的严肃性。它的颁发有着特定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些工作程序使其法规性蕴含其中。为了保证管理和质量,它的起草、撰写格式,甚至连印刷的编号都有着固定统一的形式。

  ⑸标准的制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其由多方共同参与,包括生产部门相关人员、用户和其他相关部门等,各个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体现了标准的民主性,经由协商讨论一致通过后,实行做到“三稿定标”,第一稿即是征求意见稿;第二稿即为一送审稿;第三稿为最终一报批稿。经过这样一系列程序制定的标准,有着以下特点:第一,适用性;第二,科学性;第三,权威性。

  2.1.2 标准化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理事会给予标准化的定义是: 以赢得最佳秩序为目的,根据生产生活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或者具有潜在性的问题,在特定范围内,对共同的或者频繁反复出现或者使用的规则进行总结概括出来的规则活动。另外, GB 3935还指出,在各行各业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者概念进行统一,而这种统一即是由制定、颁发和施行标准而实现的,最终这种统一使得最佳秩序出现并且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此即为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合国际电工委员会对标准化给予定义:“为了达到对反复出现和共同使用的内在实质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这种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领域内促使相应活动能够得到最佳秩序,标准化活动包括制定标准、颁布颁发进而实施标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改善产品的作用、并且实现生产过程及生产服务对预先设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从各方对于标准化的定义来看,它的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⑴标准化属于一种活动,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它是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的活动,具体指制定、颁发以及实施等三要素。但标准化的过程在实质上是反复的制定以及后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修订。

  ⑵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的革新与发展,标准化活动也在随之扩张,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延伸。

  ⑶最佳秩序是标准化的最终目的,从实际情况看,生产活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来获得,进而使得活动达到实现最佳秩序的目的。

  2.1.3 项目

  对于项目,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学者和组织都有各自的定义。

  Martin 曾指出,项目就是从时间规定开始到结束的任务,使得各种资源得以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活动,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美国 PMP 认证委员会主席保罗曾说,现代社会,所有都可以称为项目,所有的一切也都会称为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六大属性,即一次性、约束性、目标性、生命周期性、多活动性、独特性。一次性也叫做单件性,这是项目区别于其他任务和活动的象征,也是辨别项目与项目间的根本依据。项目是不重复的,单一的,有限的。约束性是指项目只能在一种特殊的约束下展开,这其中包括资金、时间、资源等。目标性通常是一项独特的服务或者产品,由于项目自身都有着部分或者全部独有的目的或者任务,因此在任务或者目标方面,项目之间都有其独特性,如果项目之间在任务或者最终所获得的成果方面出现完全重复的情况或现象,那就不能称之为项目,有时候,有可能在一个项目中包含了看似重复的内容,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在总体上任然是独立的。生命周期性是指项目有已经提前确立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多活动性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会涉及多项活动,它们包含各类活动,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独立等一系列的活动。虽然项目是有组织的,但其结果可能是一件产品,而产品不是项目本身。独特性,顾名思义,项目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每个项目整体不会出现重复的情况。

  2.2 项目管理标准化

  2.2.1 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管理,即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一个项目管理者为了使他的管理到位,可通过采用全面并且有深度的理论,以及相关的看法和方式来对相关项目的所有工作进行管理。即要在项目的全部执行过程中,完成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是做到项目的协调,二是对项目进行周密的计划,三是能对项目做出有效的指挥,四是有能力对组织进行控制以及做出准确的评价。

  以前的处理方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举个例子,在一个项目被一个公司确定以后,该公司的许多部门例如财务部门,市场部门,行政部门,策划部门等等都会参加这个项目,而众多部门在运作此项目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这些摩擦需要进行调节,这就会增加项目的成本,也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率。

  项目管理的做法就会有效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它是将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针对某一项目而组成另一个团队,对于项目的经理来说,他们的责任是带领自己的团队必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预期计划的质量要求完成项目的所有工作,他们需要全程参与如何选择与计划项目,以及其具体的执行措施,直到项目全部完成,而不光是做一个执行者,并且他们还需要触及到很多方面的管理,诸如采购、合同、质量、成本、HR 等等,项目管理的优越性此时就可以在解决企业在处理各种跨越各个领域的复杂问题以提高运营效率这方面上得以体现。

  对于一个项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静态的方面做出管理,第一就是对时间进行管理,第二是需要对相关的费用进行管理,第三是需要从质量上进行管理,第四是对范围要管理到位,第五是对于人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第六是购置方面的管理,第七是综合的管理,第八是对于风险的预测要进行管理,第九是各方面的协调要管理到位。其具体内容分别是:

  项目时间管理是要在项目的工作细分之后计划其需要的时间;相关费用管理是项目资金如何预算;质量管理是通过进行项目的计划保证,项目的改进和控制等方式来达到预定目标;范围管理是全组人员达到最终成果要做的全部工作;人才管理是如何合理配置项目所需要的人员,怎样建立相关组织,资源如何开发,工作如何筹划以及对价值进行评估等;项目购置管理含义是根据组织需要去采购以满足项目所需资源的过程。项目综合管理含义是把各个阶段、各个领域所需要的资源通过统一的统计和安排,来达到甚至超出项目利益的要求。

  项目风险管理是分析各种不利于项目成功的模糊因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的过程。项目沟通管理是采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并且储存发布它们,最终如何应对。

  2.2.2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的解释在许多研究学者眼中都有着不同,因为每个学者都有着自己的界定。

  曹海斌在 2006 年将标准化管理定义为工程运行,标准化管理就是在制订、贯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因为执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以及管理方法不一样,从以下三种层次定义标准化管理:一是在宏观上的管理;二是在中观上的管理;三是在微观上的管理。在 年的时候,喇建春曾提出标准化管理的活动过程不断扩展广度,它在不停地循环与上升。标准化管理在制定、实施和监督标准方面相辅相成。

  年时,孙依群说标准化管理要兼顾内外标准,是以此为基础的系统。外部标准即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要遵守的其他相关规则,内部标准则是企业文化。标准化管理与标准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基于长期实践。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组织的管理。

  2.2.3 项目管理标准化

  通过之前的阐述,一个项目的管理在效益、风险、系统、时间和竞争方面的观念与标准化息息相关。这些说明项目管理和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谁也离不开谁,而标准化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独有的一次性,往往给项目管理的实施带来不便,而标准化管理恰恰相反,是一个可以反复,时刻在变化的过程,从而标准化与项目管理起到互相弥补和促进的作用。为了加快标准的制定速度和加快了标准化自身的完善,提高标准质量,让标准化与项目管理相辅相成,项目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结合,从而发展出了项目管理标准化。钱寅星曾在 2004 年对项目管理标准化这样解释:项目管理中的做法和经验被制定为标准并且真正实施,从而实现从人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 年时,白秀国提出我们可以借鉴类似的管理模块来管理项目,让项目的管理变得有制度,并且规范管理,按标准管理,这就是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而康健敏在 2009 年提出的项目管理标准化则更为详细,他指出,围绕项目,以管理标准为基础,针对不同步骤相关的各种管理实质,要依靠规范的管理,依托企业的文化以及机制的创新,此中各管理涉及的岗位、管理要求,以人为管理为中心,体现出科学化和细致化的标准,并加以严格控制标准的实施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管理标准化,会产生许多积极作用,这表现出以下六个方面:

  ⑴企业只要通过对项目的考核和监督实现数据化和制度化,就可以有效减少考核的重复性和随意性,并且更有效的管理项目的动态;⑵专业的管理标准化将使较低水平的项目向较高水平项目看齐,从而达到强化专业管理;⑶曾经有过的成功经验,将被多次采用,从而实现了优秀资源的共享;⑷企业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少,因为企业管理和实施等一切都是在预先设计好的模式下展开;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设计与投入的成本进行节省,因为当制定好项目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以后,就没必要再为各个项目逐一制定,因为其中包含一些重复的产品,这样一来,以后的项目就可以继续使用了。⑹成功的经验将被制定出标准,来规范和积累企业的管理经验。

  2.3 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对下列几个方面标准化就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第一是人员配备,第二是现场管理,第三是管理制度,第四是过程控制。在大型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建设任务和技术、施工人员能力素质与管理不相符的问题,而人员配备标准化即用于解决此类问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让各项工作的流程层次分明需要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在现场需要让工作标准得以明确,即定量化和具体化,即现场管理标准化。为了使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能从责任以及整个过程监控上得到落实,就需要过程控制标准化。

  2.3.1 质量管理标准化

  质量管理标准化是不管在质量的核对期,还是通盘筹划质量的控制期亦或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期,加入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时期。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全方位的进行质量管理。

  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则被分为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和质量实施过程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也是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标准化,是指相关管理人员通过贯彻质量管理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并负责的实施。以下九个方面属于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第一是审批制度,第二是绘制图纸会审制度,第三是施工设计制度,第四是技术质量交底制度,第五是技术例会制度,第六是测量定位制度,第七是工程验收制度,第八是检验制度,第九是竣工验收制度。质量实施标准化则是项目单位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有效避免多余建设以及效能低的建设而制定的相关内容,并且实施程序化。

  2.3.2 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将标准化带入稳定长期的过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包括多种方面,例如规章制度的安全性、设施标准化的安全、标准化的团队建设、物品安置标准化和施工环境人文化。通过制定各种规章,从而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就是规章制度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应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机械安全制度、例会制度等。安全设施标准化包括两方面的标准化,一是安全防护措施方面,二是安全宣教设施方面。作业建设标准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来选择需要设定何种作业岗位,而且还要将各岗位的职责加以具体。物料堆放定置化,需有专人负责检查每天进出场的材料,有专有位置堆放,并有标识牌。施工环境人文化是为施工创造有利环境。

  2.3.3 造价管理标准化

  要实现项目造价管理标准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造价管理全过程模块化,并进行归类;然后将审计管理制度置前,让其贯穿工程造价整个管理过程;为实现封闭的管理,需要建立工程造价分析管理制度。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