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项目立项率的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08 共4959字
论文摘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际科技合作在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得到政府和各单位的高度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 R&D 总体投入规模和强度的增加,国家将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科目,每年有 4 亿~5 亿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项经费,且逐年增加;科技部于 2001 年启动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重点支持统筹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而随着国际合作大环境的变化,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国际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逐步从以往的“迎来送往”式的简单互访向以“项目—人才—基地”为模式的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转变,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科研实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国际合作项目比一般的科研项目申请程序复杂,要求更高,加之科研人员缺乏对申请渠道和申请信息的了解,往往处于被动申请的状态,积极性不高,导致申请时匆忙应付,项目申请质量不高,影响项目获批。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结合自身的科技优势和国际合作资源争取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是农业科研单位今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基础、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国际合作工作制度保障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项目立项率进行探讨。

  1 加强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综合实力,打好国际合作基础

  1.1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研实力,打好研究基础加强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争取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国际关系上素有弱国无外交之说。其实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也同样如此,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都强调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原则下支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即中外双方的合作需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只有合作各方具有相当的合作能力,并具有对方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才能使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科研实力和科研优势的具备是参与国际合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着目标一致、兴趣相同的原则寻求合作,共同努力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资金资助。

  1.2 注重国际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人才是关键。从近几年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情况来看,项目负责人大部分都有留学或在国外工作、学习经历,他们不仅掌握国际相关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同时,在外工作、学习经历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人脉资源和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在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应注重国际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自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发展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或大学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国际知名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派出科研人员,通过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等方式培养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可以鼓励、组织科研人员争取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境)培训项目等资助,赴国外先进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与学习,提高科研实力与外语交流水平;可以实施全球人才招聘和智力引进工程,聘请高水平外国专家来华开展长期研究工作,带动科学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1.3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绝大部分的科研合作项目是在相互交流、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作外方对我国合作对象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的了解、承认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农业科研单位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考察访问、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交流、在国际组织任职等,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为寻求合作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在会上宣读科研论文、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等各种形式展示单位和自己的科研实力,提高单位在相关科研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潜在合作伙伴的了解和信任,然后,逐渐建立相关的合作与联系,进而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如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合作申请国家科技合作项目等,为今后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2 收集申报渠道信息,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储备库

  随着国家对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视,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加,项目申报渠道和类型也逐渐增多(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类型日益增多,仅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就达 30 种之多,项目申报时间和申报要求各不相同,加上部分项目要求中外双方同时向所在国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因此,项目申报前期合作沟通准备时间长,如等项目申报通知出来才开始组织申报,往往因时间紧,中外合作双方沟通不到位而影响项目申报质量,加之部分科研人员对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渠道不了解,对项目申报有畏难心理,影响了项目申报积极性。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收集、整理单位可以申报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信息,并将申报时间、程序、申报要求、资助重点等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发布并传递到科研人员手中。对于有针对性的合作国别和合作领域的项目,管理部门可根据科研人员的科研优势和合作基础进行重点通知和动员,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例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将我国政府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渠道进行了整理并编制成册,分发到院属单位并组织申报介绍会和动员会,使科研人员对申报渠道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能根据自身科研优势和合作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前构思项目申报,申报数量和质量有了可喜进展。2012 年,热科院申报各级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议)77 项,获批项目 27 项;2013 年申报 104 项,获批 38 项。

  此外,要谋划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渠道和支持重点,充分汇集、整合单位优势学科和国际合作资源,科学规划重点合作国别和合作领域,有计划地培育、储备一批有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合理排序并适时更新,在申报通知下达时可以择优推荐、及时上报,争取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 统筹组织项目申报工作,做好立项前评价,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项目申报的基本运作模式由“申报—评审—立项—研究—验收鉴定—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几个环节构成。项目申报是获得国家经费资助开展项目研究的第一步,项目申请书或建议书是项目评审专家了解项目情况、对项目进行战略决策和评议、择优遴选的重要依据。因此,科研人员应科学、规范填写项目申请书(建议书),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管理部门对项目申报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做好项目立项前评价,对申报格式及内容进行严格评审把关,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例如,在申请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时,除了对项目申请材料形式、申请人资格、附件材料是否齐全等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外,重点组织学术委员会或邀请有申报经验的同行专家从项目战略重要性、合作必要性、合作各方优势互补性、合作方案可行性、合作效益以及成果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保护等方面对项目进行预评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使项目申报方案更加完善,提高项目申报质量。此外,管理人员在组织项目申报时,应提醒科研人员注意项目优先支持的和不予支持的方面,如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优先支持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单位,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会优先支持被授予“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推广基地”和“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的单位,因此,在申请时最好在申报书中标注,以便获得优先考虑。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不支持软课题研究、产业化和基础建设类项目,因此,在考虑项目题目时应尽量避免出现专业术语的外文缩写,避免使用“××中心”、“××示范”、“××系统建设”、“××产业化”、“××评价”等名称,避免将名词作为题目,最好以“××合作研究”、“××联合研发”、“××引进开发”、“××引进开发与应用”等作为项目名称,首先从题目上避免失分。

  4 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汇报,争取支持

  项目主管部门作为国际科技合作信息提供者,对项目渠道、相关政策、资助重点等最了解,可以为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为提高科技合作的成功率提供组织保障。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管理部门应保持与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项目申报的有关信息,指导项目申报,必要时可以通过主管部门的帮助,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此外,2009 年以后,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不再广泛征集,而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通过部门和地方科技厅协调产生。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在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联系的同时,应组织科研人员到项目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汇报,一方面,可以让科研人员更好地领会项目申报文件精神,了解项目有关信息,必要时对申请材料作出调整和补充;另一方面,通过课题汇报,可以使主管部门更好地了解该课题的科研进展和合作基础,在部厅协调或项目推荐时提高竞争力。

  2011 年,热科院积极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国际合作局汇报单位科研优势及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的合作情况,并邀请 NSFC 到院进行实地调研,双方合作成果获得了 NSFC 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NSFC 委托热科院组织召开了 NSFC-CIAT 热带作物研讨会,讨论并提出了 2012 年度 NSFC 与 CIAT合作研究项目(热带牧草和木薯研究领域)资助指南。这使得热科院在申报 NSFC 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合作研究项目中占据了主动,2012~2013年,NSFC-CGIAR 合作研究项目全国共 19 项获批立项,其中,热科院与 CIAT 合作申请的项目就占 2 项,获资助经费共计 469 万元。

  5 建立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保障

  农业科研单位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并取得成效,建立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基本保障。一是制定和完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管理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及管理、因公出国管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单位国际合作工作。二是建立国际合作工作评价和监督体系,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申报和获批等国际合作交流情况纳入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专家人才推荐选拔、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国际合作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中外专家、合作团队和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激发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性。三是设立单位国际合作专项资金。一方面,用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如选拔优秀科研人员出国深造等;另一方面,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科研工作需要,发起以我为主的研究院、所国际合作重点计划,吸引外籍优秀科学家来院、所开展中长期合作研究或支持年轻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开展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培育,为日后申请国家合作研究基金奠定基础。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申请要想取得成功,仅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积累一定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合作交流基础,单位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和项目申报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项目立项前评价。同时,科研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扎扎实实地搞好科学研究,提高研究工作水平,并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领域前沿研究动态,主动出击,找出合作的切入口,并在申请过程中抓好项目选题,做好项目设计,科学规范填写项目申请书。只有单位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才能提高项目申请数量和质量,进而提高项目立项率。

  参考文献
  
  [1] 高茹英,任 蔚,李红军.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1):89-92
  [2] 孙 玲,邱俊荣,马 静,等.浅谈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83-186
  [3] 严志明,汤国辉.浅谈国际合作项目的立项与成果转化[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3):60-63
  [4] 唐 弼,蒋昌顺,鄢小宁.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初探[J].热带农业工程,2011,35(4):87-90
  [5] 刘 红,蒋昌顺,曹建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3(4):63-67
  [6] 刘艳妮,张都应,张严锋.论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报[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2):31-34,3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