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制定策略,执行命令,检查执行和改进制度,而强调“人本化”的管理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需要,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找准作为管理者的合理位置,从主观实际出发,加强措施改进,使学校整个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人本化。
一、学校管理中加强“人本化”的重要性。
在校园管理上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人本化”思想,需真正做到将学生、教师的意愿放在首要位置,促使学校管理迈上新台阶,保证学校建设持续发展。
1.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在整个教育大环境中,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那么学校里的教师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学校传授学生学习的“工具”,成为学生汲取“养分”的“机器”.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好与坏,教师本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得不到重视,教师的价值只有在学校的严格“看管”下,通过各项量化指标、考核制度得以实现,这样也就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主动性和教育的积极性,教师也就极易产生厌倦感和懈怠感,最终导致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着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提出人本化管理是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的管理方式。[1]
在高压力、高节奏的教育事业中,只有实施人本化管理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充分爱上这个职业,从而直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主体,需要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修养。学校作为教师长期工作的场所,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
2.推动学校进行教育创新。
学校的教育创新是以教师为主体得以实现的。然而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却是取决于学校为其提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的硬性条件,教师只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长此以往,教师逐渐失去了蓬勃的朝气,也失去了创新的意识,中规中矩地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办事,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导致教师在严格的教育制度和领导权威的双重约束下亦步亦趋,失去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个性。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将“人本化”用到实处,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找回为人为师的尊严,享受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荣誉,享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人本化的管理,在彰显人性、尊重人格、赋予权力的前提下,以促进人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让教师找到主体意识,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软件条件,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热情,为教师提供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资本,最终为学校教育创新提供了智慧的人力资本,有效地开发教师人力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创新。
3.人本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的发展要靠教师,同样决定学校的发展也要依靠教师,所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师。没有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依靠和保障。而人本化管理遵循的是“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2]人本化管理首先是要尊重教师的发展,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学校人本化管理的策略。
1.要尊重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必须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度、用才之法”,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师的办学思想,欣赏教师、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吸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依靠教师办学。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道德水准、人格素养、学习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尊重个性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面对各种才智不同、学术见解不同、个性爱好不同,甚至生活习惯不同的老师,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教师办学积极性和智慧才能。
2.提供机会,创设舞台,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
学校领导要多方面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发挥其才干的舞台,使教师得到正确的精神引导和良好的进步环境,在教育工作方面不断取得好成绩,由合格的教师向名师迈进。一个学校的高水平的教师群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有计划来培养的,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不同心态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年老的教师要注意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教育经验,让他们“带徒弟”,使之感到老有所为;对中年教师要根据他某一方面特长,鼓励他大胆实践,敢于冒尖出成果,使之感到有奔头;对青年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舞台和机会,要关心、呵护、尊重、支持,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青年教师进修“充电”,增设青年教师荣誉称号等,以促使他们早日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学科带头人。
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
教师最重要的目标是在教育战线上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体现其自身价值。因此,学校应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并予以合理的激励。激励能使人有更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激励能激发教师潜能,调动积极性。学校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激励教师积极向上,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使其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发挥特长,创新工作,完善自己,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争取在同行业中争当排头兵。
4.鼓励民主参与,拓宽教育阳光体制。
学校管理者尊重教师并尊重他们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民主权利。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让教师参与管理,会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还要真心实意地把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深入到教师中,与教师平等交朋友,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处于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线,他们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方法有着更加深刻的见解,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坚持人本化管理教师,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会起到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中学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因此,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渗透人本化管理理念至关重要。我校实施人本化的管理策略,不仅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健康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稳步提升,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成绩面前,我们深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本化管理教学,积极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永续不竭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赵文善。浅谈人本管理[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30-32
[2]司慧积。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09(4):194-195.
人本主义思潮,是当代美国重要的心理流派之一,其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其反对将人们的心理低俗化和动物化而驰名,其创始人是马斯洛,后为罗杰斯传承衣钵。人本主义因其注重人格特征的培育,因而对现代管理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社会个体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单位,其管理思想的科学性决定了其教育的质量。中小学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如何将人本管理思想融入到中小学管理工作中...
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高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些高校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事实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既是新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