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宗教信仰、人文环境、价值体系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中西方在交际沟通、礼尚往来、传递信息等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礼仪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有必要对部分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以增进相互尊重和理解, 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关键词: 社交礼仪; 文化差异; 中西比较; 成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中西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变得频繁而广泛, 如果不多了解掌握西方礼仪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交际交往中可能就会引起误会, 甚至影响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因此, 有必要对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有所了解, 并通过分析成因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
1、 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的差异列举
1.1、 称呼、称谓方式的差异
英语文化中对很多称谓是模糊性的, 而在汉语中却是十分清晰明确的, 比如英语中称呼和父亲同辈的人均为“uncle”, 而在汉语中这个词代表的人群却被细分为叔叔、伯伯、舅舅、表叔、表舅、姨夫、姑父等多个称谓, 在中文中如果称呼错了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人的表现。中国礼仪文化一直强调长幼之分, 要求下敬上和少敬老, 因此有了老人家、老先生、老伯、大妈等尊称, 但在西方礼仪习惯中却觉得被冠以“老”字是被认为年岁大了、虚弱老朽不中用了, 是一种轻视, 是很不礼貌的。在中国, 对长辈、师长、领导、年长者直呼姓名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而在西方只要非正式场合, 相熟的长幼之间无论年龄、辈分、身份高低, 都可以直呼姓名, 在他们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并不会引起不满。
1.2、 打招呼告别时的差异
在我们中国, 尤其在我们东北, 不管熟悉还是不太熟悉, 偶然遇到都可能会说“这是上哪去啊?”“忙啥呢?”“你在这干啥呢?”甚至很多百姓不分场合就会问“吃了吗?”这样问当然不是真正要知道答案, 而是一种习惯的、很亲切的、大家习以为常的见面打招呼方式, 相当于西方人见面说“Hello”或“早上好!”就像英国人见面喜欢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但在西方, 如果像我们这样用问话的方式打招呼, 他们就会觉得很尴尬、很突然, 会认为这是打探人家的隐私或者是一种盘问, 会引起他们的不悦。中国人见面一般会行握手礼, 尤其在与长辈、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身体会微微前倾和双手相握以表尊重, 这在西方可能会认为是过于卑微卑贱。我们亲密的好友相见, 右手相握, 左右拍打肩膀或相互拥抱是很自然亲切的表现, 但到了英国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真诚的表现, 会让人感觉厌恶。中西方在告别时的方式习惯也有很大差别, 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和身体不舒服或病人道别时会关心地说“多喝点水, 早点休息!”“多穿点衣服, 注意保暖”, 听了会让人感到很温暖很贴心。但在西方这样说, 他们很可能认为这是对他们指手画脚, 他们更习惯于说和听到“祝你早日康复、多保重”等这种笼统的客套话, 总感觉缺少了点我们所认为的人情味。
1.3、 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比较重视饮食,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是充分的体现。亲朋相聚、商务交流、红白喜事、求人办事等都喜欢通过酒宴来沟通或表达谢意。在菜品上中国人对色香味俱全的考虑要高于营养的搭配, 而西方则更偏重于营养与吸收, 过多考虑的是健康。我们中国人亲朋相聚, 大多地方的人在酒桌上都喜欢热热闹闹、开怀畅饮, 有些地方的人酒到酣处甚至猜拳行令、高歌一曲, 体现出热闹温馨、其乐融融的气氛。而很多西方人用餐时更喜欢安静优雅的环境, 喜欢细嚼慢咽, 在进餐时大声说话或大口吃饭那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在正式的场合, 中国人比较注重就餐的座次, 请客方与被宴请方按照职位高低或辈分等都有约定俗成的位置, 如请客方职位最高或者最尊贵的人为“主陪”, 一般坐在正对门的位置, 而请客方的第二位为“副陪”, 一般坐在主陪对面, 背对着门。客人中的主要人物应该被安排坐在主陪的左侧, 因为中国一般认为“尚左尊东”。而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 并且有男女间隔就座, 夫妇分开而坐的习惯。中国人由于菜肴特点, 弯腰、低头、把嘴凑到餐具前就餐是很多人的习惯, 大家也习以为常, 而西方人则认为这是不礼貌, 他们则更讲究要坐直用餐。在我们中国, 酒为助兴之物, 我们中国的酒文化与西方也有很大差异, 尤其是东北人喝酒的豪爽劲头一上来, 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讲究“感情深一口闷”, 要喝完白酒喝啤酒, 很多人认为只有喝倒才是喝好, 不拼酒不劝酒就是不热情、不好客、不真诚。而西方人尤其在吃西餐时一般不提倡过多饮酒, 并且会以征求的口吻问客人是否需要饮酒, 一般客人拒绝就不会勉强。
2、 中西方社交礼仪存在差异的成因简析
2.1、 中西方历史传统文化不同的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谦虚谨慎、重情重意, 因此不提倡炫耀个人荣誉, 要考虑他人感受, 要与人和睦相处, 把亲情、友人、同事情、战友情、同学情、邻里情等看得很重;而西方则比较崇拜个人奋斗与竞争, 不掩饰自己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 我们的谦虚在很多西方人看来是不自信, 是对自身的否定, 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欺骗。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看重和强调长幼尊卑、尊老爱幼, 而西方社会则提倡自由平等和相互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分子, 人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大众群体的期望, 因此重视处好人际关系, 以诚待人, 因此相互倾诉和了解私事是彼此信任、相互关心的表现, 而西方人则把个人自由和隐私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因此他们更忌讳相互打听年龄、健康、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
2.2、 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带来的影响
受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影响, 在我国还没有哪一种宗教占统治地位, 因此总体看是一个非宗教国家, 因此礼仪没有宗教色彩;而西方的基督教一直占统治地位, 因此礼仪上也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这在西方提倡的绅士风度和尊敬女性、保护女性上有所体现, 而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女士的地位是不被认可的, 包括当今一些地方还有在家庭来客人女人不能同桌吃饭的封建礼仪。
2.3、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带来的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发展历史等影响, 我们中国各省、自治区、地市, 各民族在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社交礼仪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东西方的民族种族在性格上更是存在极大差异, 有着各自的特点。就中西方而言, 我国人民的性格特点更多的趋于平稳安定, 更注重他人的感受与评价,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收, 渴望获得荣辱感和存在感, 因此更愿意主动与他们接触, 对他们表现出明显的尊重与谦虚, 注重和强调“大爱”。而西方人的性格更多地表现出独立、强悍、外向, 竞争意识和征服欲望强, 更强调合理范围内个人的利益, 在真理、道理和法理范围内可能更强调个人的利益获得和利益保护, 他们更多的体现的是“小爱”。
3、 结语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融合剂和促进剂, 是社会文明的基础。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一路一带”进程不断加快, 中西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 因此, 我们要主动了解西方礼仪文化, 用尊重和欣赏的眼光来观察和看待中西方的文化礼仪差异, 以中西优秀礼仪文化发展融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泓璇.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0 (S2) :22-24.
[2]贾霁.从社会礼仪角度看中西文化对比[J].戏剧之家, 2017 (1) :268.
[3]郭雅琴.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漫谈[J].中国研究生, 2015 (3) :16-17.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群体和环境,大家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以致影响一个集体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下面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十个小事情.1.行...
本文收集了横跨两个年龄群体的样本数据, 完善了常规未分类的样本收集方法, 使得研究的发现更加客观与全面, 但样本只研究了工作与尚未工作两类人群, 是否有第三种更好的分类方法仍然值得探究, 希望后续的研究可以弥补这项研究的局限。...
当下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重任,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 同时也需要有默契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优秀的人员管理技巧。...
在公务会见之中注重社交礼仪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务会见之中应当进行热情问候、采取恰当的称呼、注意礼貌的致意、应当亲切的握手、友好的拥抱、真诚的鞠躬以及谦虚的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