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投资论文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6 共3412字
摘要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创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20 多年来,基金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 95 家,管理资产合计 6.68 万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达 4.53 万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为 2.14 万亿元。公募基金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到其他金融领域,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基金管理人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老鼠仓”问题难以杜绝

  进入 20 世纪后,基金经理成为“老鼠仓”的重灾区。国内的第一起证券二级市场“老鼠仓”曝光于 2007 年,对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的查处正式揭开了基金业“老鼠仓”黑幕的冰山一角。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券商保代、券商自营、保险资金、上市公司大股东、大户游资等也都暗藏着不少“老鼠仓”.自 2009 年“老鼠仓”行径被正式列入刑法后,证监会对“老鼠仓”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2011 年发生的基金经理韩刚事件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市场称其为因基金“老鼠仓”而获刑的第一人。

  “老鼠仓”案件的社会影响恶劣。在已查处的案件中,涉案机构数量较多,涉及基金公司十余家;涉案金额大,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最大涉案金额为 10 多亿元,最小涉案金额也超过 2 000 万元。“老鼠仓”违背了基金从业人员对基金公司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忠实义务,严重破坏了证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三公”原则。

  (二)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缺失、基金经理离职频繁

  1. 基金经理流动的特点。一是总量大,涉及公司多。我国基金行业自诞生以来,基金经理流动性高的问题就一直存在。截至 2014 年 11 月末,共有 296 名基金经理离职,几乎一天更换一位基金经理,再创公募离职年度记录。二是大公司资深经理离职呈现递增之势。其中,有 14 位任职超过 10 年的基金经理离开原属基金产品、基金公司甚至公募行业。三是公募奔私募。离职潮的背后,不少基金经理选择投奔私募,如原兴全基金王晓明、原南方基金邱国璐、原宝盈基金王茹远等先后成立私募。更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行情的回暖,公募“奔私”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众多基金经理离职,一方面导致基金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使基金公司在人手不够的情形下“一拖二”、“一拖三”等现象频繁出现。

  2. 基金经理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募基金经理相对于私募来说,承受的压力相差无几,但收入却远远低于私募基金,压力与收入不成比例。二是行业发展过快,同业之间对人才的竞争日趋加剧,人才出现短缺,导致流动加剧,而基金经理的数量确实有限,由此导致对于基金经理的巨大需求。

  三是对基金经理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证券投资基金同质化严重,证券投资基金创新品种贫乏

  基金业近年来之所以被其他同行赶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证券投资基金同质化严重、证券投资基金创新品种贫乏。目前,国内各类信托计划、长短期银行理财、保险、阳光私募等精彩纷呈,资产管理公司的差异性以及投资项目的多样性,都充分反映出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范围主要是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有限的投资品种,产品雷同,同质化严重,这是导致证券基金业举步蹒跚的重要原因之一。基金业要走出低谷,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根据不同类型客户开发、设计不同层次的产品投资组合。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对策

  新形势下基金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恪尽职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大胆探索,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推进基金业的创新发展。

  (一)依法整治基金市场,严厉打击“老鼠仓”行为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法治市场,法治强,则市场兴。正所谓“不破不立”,监管层重拳出击打击“老鼠仓”等违法行为,扫除市场沉疴顽疾,有利于提升行业形象,提振投资者信心,更有利于资本市场成为“依法治国”理念的践行良田。

  1. 通过外部监管,包括大数据和其他监管,加大对“老鼠仓”的打击力度。通过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使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2013 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已立案调查“老鼠仓”案件 41 起,涉及 20 家金融机构,有 39 名个人被移送公安。从查处情况来看,人员涉及基金、证券、保险、银行等多类金融机构。2014 年,监管层延续了对“老鼠仓”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力度,先后有多名基金经理被法院开庭或判决,其中包括非法盈利 3 650 万的原汇添富基金经理苏竞、非法盈利 1 800 余万的博时基金原基金经理马乐、涉案金额达140 多万的光大保德信原基金经理钱钧、非法盈利超 500 万的海富通原基金经理牟永宁、非法盈利 273 万的原东吴基金经理魏立波、非法盈利 185 万的汇丰晋信基金原经理林彤彤,原海富通基金经理程岽、原华夏基金经理罗泽萍等也先后过堂或被移交公安机关。进入 2015 年后,这轮史上最大规模的基金业“捕鼠”风暴不断发酵升级。1 月 27 日,非法盈利762 万的原农银汇理基金经理郝兵“老鼠仓”案新年首场开庭。1 月 30 日证监会宣布,华夏基金、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五家基金公司因涉及“老鼠仓”被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 3 到 6 个月,对中邮、易方达、博时、农银汇理等 6 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从仅处罚“老鼠仓”本人到涉案人与基金公司同罚,揭示了在基金监管方面我国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 从根源上治理“老鼠仓”.要从源头入手,各基金公司内控机制必须完善,规定要严格。基金公司要切实负起内控管理职责,组织学习,建章立制,汲取教训,诚信守法,勤勉尽责,以减少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的可能性。

  (二)改革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机制,提高基金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基金行业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但近年来公司高管、核心投研人员流失严重。如何破解令人忧心的人才流失问题,是基金业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破题的关键。

  1. 股权激励解困。要变革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维护管理层稳定。目前,中欧基金和天弘基金已经在业内率先实施了股权激励,天弘基金甚至将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2. 大胆创新,积极探索。2014 年以来,基金公司不断尝试机制创新,以事业部制和工作室为代表的改革全面铺开,成为行业最新的留人尝试。据不完全统计,自早期如前海开源基金、中欧基金和招商基金开始尝试事业部制改革至 2014年 11 月底,基金公司试水相关管理创新的还有国泰、中邮、九泰、国金通用等十几家公司。通过事业部制改革,基金经理从昔日单纯的“打工者”变得与公司利益更为紧密,其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业绩,另一方面更将这份工作视为其职业发展的长远事业平台。

  3. 为基金业人才提供舞台。为优秀的投研人员提供一个宽松友好的工作氛围,留住优秀人才,合理的薪酬也是重要的。但优秀的人才光有薪酬是不够的,有所成就并得到公平的认可,良好的学习平台以及感觉到应有的尊重,这些都是留住优秀人才的保障。

  (三)把握多样化的理财需求,提升基金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是基金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券商资管等资产管理子行业的逐步壮大,基金业要突破目前的瓶颈,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1. 探索产品的多元化。从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到另类投资的多样化投资选择,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不同层次的风险回报和流动性权衡组合。

  2. 探索投资工具和策略的多元化。投资标的可从目前的股票、债券扩展至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商品期货、融资融券、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等。

  3. 探索非上市股权和债权等投资品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4 年 9 月末,嘉实元和混合封闭式基金成立,该基金是首个公募基金投资非上市股权。

  随着沪港通的落地,掘金相关主题的创新 QDII 基金如南方恒指 ETF 等也逐渐推出。不仅如此,公募还在拓展传统二级市场以外的生存空间。此外,投资新三板也紧锣密鼓,公募基金已在参与新三板的技术系统测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基金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空间。

  [ 参 考 文 献 ]

  [1]陈俊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探索[J].时代金融,2014(03)。

  [2]王 妍。浅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经济视角,2011(34)。

  [3]张小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M].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邢 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1(02):42-44.

  [5]张明霞。浅析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经济生活文摘,2011(08)。

  [6]邹定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证券投资学论文
返回:证券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