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

初中历史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2 共1896字

  一、传统教学出现的原因

  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真正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树立注重教学效能的观念;二是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学科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一次跟一个学生谈及阿拉法特,没想到她居然会对一个十几年前的人物如此了解,让笔者很惊讶,会不会有些学生知道的历史我们却知之甚少。想到这里,笔者有些后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学生提问的问题都回答不了,我们在学生中的地位会不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无止境,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很有必要。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扩大阅读量,积极参加历史科组活动,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变化,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将学科知识讲透彻,讲出水平,用精湛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学生,并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提前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资源,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把握课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分析每个小标题的内容、主要线索和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教案,围绕重难点,写好每一课教学设计,力争把教材中的所有要点都备出来,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

  1.“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模式。首先,导入要开好头。

  精彩的引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课时,由于学生平时玩很多关于三国的游戏,对于这段历史较为熟悉,因此讲课之前笔者先让他们收集三国的小故事,以学生讲解历史小故事的方式导入,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拿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故事,同时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做适当的引导,将故事和课本上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的反馈和总结,这样既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2.“任务-目标”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先把教学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细化的子目标,包括重难点在内都一一明确到位,再把这些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PPT展示出来,以使每个学生都非常明确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目标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需要重点掌握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去获取有关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堂要充满激情

  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对自己的学科充满信心,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激情去上课,利用好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其次,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减少枯燥乏味的程度,又能使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再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启发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既深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又能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最后,通过教学情感体验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在大量掌握历史的基本下,能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时,中国一再遭受列强侵略,在课堂上笔者每次都会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中国一再挨打的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同时不忘告诉学生,在面对列强侵略时,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抗外来侵略的故事,并通过一个个英雄人物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教会学生正确书写历史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如何读懂材料,怎样从材料里面寻找关键词、提炼答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和书写方式,使学生轻松学习历史,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希望这些方法能够为学生以后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总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本着对历史教育无限的热忱,对课堂充满热爱和激情,对学生满怀欣赏和耐心,调整好心态,以积极向上的面貌去迎接历史课堂,苦下工夫、做足准备、坚持不懈,一堂高效的历史课自然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陈莉.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J].新课程(上),2011(4):21.
  [2]扈克俊.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反思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2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有效教学论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初中历史论文
返回: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