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词,无论是爱情词还是悼亡词,无不渗透着深深的哀怨伤感之情,使人为之动容.词人这种感情基调的形成,缘于其出身和环境。文中是关于纳兰性德的论文6篇,以供借鉴参考。
关于纳兰性德的论文第一篇:纳兰性德友情词中的知己情怀一以严绳孙、龚鼎孳、顾贞观为例
摘要: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唱。但是,这位翩翩公子的爱情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圆满幸福,爱人的离去对纳兰的打击不可畏不沉重。这时,友情便成了他珍惜和留恋的温情。据史料记载,纳兰性德专门为好友们修筑了渌水亭,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知己好友。文章通过纳兰性德的友情词探析词人内心深处的知己情怀,展示纳兰不为人知的一面。
关键词:纳兰性德;友情词;知己情怀;顾贞观;
一、纳兰送友人———以严绳孙为例
严绳孙此人颇有才气,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为“江南三布衣”。[1]他和纳兰在年龄上相差32岁,说是忘年之交也不为过。当然,这也是纳兰众多友人的一大共同特点———年龄悬殊大。严绳孙还是明朝遗民,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这里还有一件趣事,严绳孙本无意科考,却因才名远扬被选中,曾任翰林院编修。但是因其对前朝的怀念和对官场的厌恶早早便归隐山林,成了一位江湖闲散文人。可以说,严绳孙是纳兰性德最羡慕的一位友人了,他向往的归隐山林的那种隐居生活,友人提前享受上了。[2]从纳兰的《饮水词》中不难看出,提到严绳孙这位友人,他除了表达自己在送别友人时的伤感和不舍外,还暗含着一丝对友人自由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如:《送荪友·人生何如不相识》云: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江流浩淼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荪友是严绳孙的字,这首词是严绳孙归隐山林离去前由纳兰所作。送别友人本就是令人伤感的一件事情,纳兰在词中感叹友人即将归隐南去,自己却仍旧留在燕北(北京),下一次相见遥遥无期。可以说,离别的伤感只是纳兰的第一重忧思。随后,纳兰在词作中讲述当他心中郁闷或者官场不顺时,又少了一位友人可以直抒胸臆,留不住友人的纳兰倍感哀伤、挥泪如雨,这是纳兰的第二重忧思。词的下片纳兰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愿上战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这意气风发的人生却因为身份所累,今生是得不到了,这是纳兰的第三重忧思。[3]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却表达出了纳兰的三重忧思,他的至情至性都在词作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纳兰借用词句告诉友人思念他这个好友的时候,可以喝一喝酒,以解相思。当然,这只是词人的第一重意思。笔者认为,这里纳兰也有开导友人之意,官场浑浊早早离去也是好事。如果太伤心的话就喝酒吧,醉了就没有烦恼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处事态度,借酒消愁愁更愁,明知如此还要醉酒解愁,词人的无奈都在酒中了。纳兰出身高门,才智武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却也逃脱不了世俗的束缚和压迫。由此可见,纳兰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二、纳兰念友人———以龚鼎孳为例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诗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4]对于龚鼎孳的评价史书上也是褒贬参半,因接连侍奉三朝皇帝被贴上了“贰臣”的标签,官至礼部尚书,后人对于他的花边新闻也是津津乐道,或许在官场上他的某些行径为人所不齿,但是,他本人的才名和惜才的名声却也广为人知。在江南文人眼中,龚鼎孳就是乐善好施的才子,而不是什么奸佞小人或者沉溺女色的酒肉之徒。史书记载,纳兰曾出于龚鼎孳门下,俩人亦师亦友。笔者猜想,纳兰后来对江南失意才子的青睐或许就是受到龚鼎孳的影响。
如:《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云: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这首词是纳兰重游冯氏园赏海棠时为思念故人所作。[5]“冯氏园”是当时京师才子们探讨诗词和政论的重要场所,也是龚鼎孳生前最爱去的一处交友集会之地。龚鼎孳留下的词作《香岩词》中也多次出现海棠花这一意象,比如:《菩萨蛮·同韶九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纳兰也曾有幸陪友人来此处赏海棠探讨诗词,此去经年,友人早已故去,词人触景生情。物是人非难免让人伤怀。
上片以情写景,纳兰借用海棠花的盛放来衬托自己的哀思和怀念。谁说竞相开放的海棠花就没有飘零之意了?以美景衬哀情,海棠花绽放得越艳丽,词人就越思念友人,期待友人也能再看一看他生前喜爱的美景。下片中词人发出“倩魂销尽夕阳前。”的感叹,笔者认为,销尽的不止是海棠花,更是友人还在时的美好岁月。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逝去的岁月是再也找不回来的。这也是纳兰词的魅力所在,他的词作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纳兰惜友人———以顾贞观为例
顾贞观是清初着名词人,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明末清初“词家三绝”。[6]因才名远扬而被纳兰明珠赏识,从而在纳兰府里任教,主要负责纳兰的功课。这也为纳兰和顾贞观的友情作了铺垫,俩人亦师亦友。深交后,纳兰非常羡慕顾贞观和好友吴兆骞的情谊,并为营救吴兆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纳兰曾言会用十年的时间帮顾贞观救出他的好友吴兆骞,一个相国之子都只敢说出十年的期限,可见此事的难度。[7]据史书记载,吴兆骞是被顺治帝发放到宁古塔的政治犯人,康熙皇帝继位后也没有丝毫为前朝文人翻案的计划,由帝王定罪可见营救友人的难度之高。可以说,这背后不止是两代皇帝的颜面,更是满汉文化的一种激烈对抗。当然,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俩人友情的可贵,不是两肋插刀的知己怎会为了一个未见面的友人如此费心费力呢?如《金缕曲·赠梁汾》云: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情真”是纳兰词的一大特点,这首词直抒胸臆,写出了纳兰和好友顾贞观的真挚友谊。上片中他用玩笑的语气说自己出生勋贵人家就是一场意外,并希望友人不要因此而嫌弃他。这位贵公子在交往中并不自恃清高。当然,这也是他能和顾贞观成为好友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想像这样一幅画面,两个失意的词人在深夜借酒消愁,纳兰劝导友人不要因为世俗的不公而忧思,优秀的人才被排挤是每个社会都会出现的平常事。保持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冷笑置之而已”就是纳兰对友人的未言之意,这何尝不是词人对官场失望的表现。
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官场失意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如果太过看重俗物,那么生活便没了情趣。与此同时,纳兰庆幸自己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可以互相安慰,并和顾贞观许下了世世相伴的诺言。这也是纳兰的另一种知己情怀了,今生这短短的岁月还不够你我相伴,精神相契的好友世世相伴才是美事。不然,这漫漫人生路还有何情趣?当然,纳兰的心意好友顾贞观也是知晓的,不然怎会许下“但结记,来生休悔”的诺言。
四、结语
通过纳兰的爱情词,我们看到了一位情深不寿的翩翩公子;通过纳兰的友情词,我们看到了一位重情重义的豪放公子。也许爱情能轻易影响一个人的心神,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性情。但是,友情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治愈了爱情留下的伤口。比如:纳兰性德,他一生经历了三段刻骨铭心的情伤,并在词作中自诩人间惆怅客,不愿作人间富贵花。当爱情处于失意时,是友人的陪伴帮助他慢慢走出了情伤。特别是妻子卢氏去世后,好友顾贞观几次三番探望和劝导,甚至促成了他和江南才女沈菀的交往。可以说,在友人心目中,他也是重情重义的知己。他的每一次付出也都得到了友人的真心回馈。比如:好友梁佩兰曾评价他“见才必怜,见贤必慕”。这句话就是说纳兰这个人交友从不看重对方的家世,有趣的灵魂才是他交友的标准,特别是那些有才干的文士。
从友人的身上,纳兰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那也是他所羡慕的江湖潇洒人生。[8]和朋友相交时,他从不因为身份自视过高,甚至因为顾贞观的一句戏言,就在自家院子里为他修筑了一间茅草屋,并邀请他常住,俩人关系亲密程度由此可见。可以说,纳兰很珍惜跟每一位友人的情谊。他会为远去的友人作词送别,他会用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他会为友人的诉求两肋插刀……。笔者认为,“情深不寿”就是为纳兰量身打造的一个词。通过纳兰和友人们之间的这些小故事,一个不一样的纳兰好像距离我更近了一些。他也会像普通人一样为了友人的离去伤感,和友人嬉笑打闹,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或许这才是历史上最真实也最吸引人们的那个纳兰。
参考文献
[1]杨雨.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M]北京:中华书局,2012:204-205.
[2]王珏.论纳兰性德《饮水词》所反映的真性情[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4)-.46-48.
[3]能芳沁.我是人间惆怅客一一-纳兰性德词中的情感探析[J].北京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0-143.
[4]王晶. - -往情深深几许一--纳兰词的解读和探因[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高小慧,谢颖纳兰性德友情词刍议[J]天中学刊,2019(1):107-114.
[6]吴觋从顾贞观与纳兰性德在营救吴兆骞期间的《金缕曲》作品看二人知己情怀[J]北方文学2019(29):47.
[7]瞿果行.顾贞观《金缕曲》“非正声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40.
[8]党月异.论纳兰性德的友情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4-17.
关于纳兰性德的论文第二篇:试析纳兰性德咏物赋的艺术特色一以 《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为例
摘要:清代着名作家纳兰性德以诗词闻名,历来学界专注对纳兰的诗词研究,而忽视了其赋作研究。纳兰性德现存五篇赋,其中两篇咏物赋尚未引起大量关注。从题材、创作手法与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纳兰性德咏物赋的艺术特色,以及进一步探究纳兰性德咏物赋的价值。
关键词:纳兰性德;咏物赋;题材;想象;赋心;
纳兰性德以词名于清初,亦擅长作诗。《通志堂集》收录了纳兰性德的诗、词各四卷,故而今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纳兰性德的诗、词研究。然而纳兰性德“论着尚多”[1],创作文体多样。除诗词外,纳兰性德另有五篇赋传世,收录于《通志堂集》中。纳兰性德传世的五篇赋中,《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堪称别具一格。纳兰性德在创作上不落窠臼,能在同题材和类似题材的赋作中新人耳目,独树一帜;在手法上想象丰富,运用大量的铺陈夸饰;在情感上保持本心,将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和认知融入赋中。因而,从《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出发探究纳兰性德咏物赋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旧题材的开掘与新题材的创新
纳兰性德的两篇咏物赋——《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一篇题材为历来文人就吟咏的“蝴蝶”,但又有所特别之处,此蝴蝶不是普通的蝴蝶,而是“五色蝴蝶”;另一篇题材则为“自鸣钟”这一西方舶来品。可见,纳兰性德一方面挖掘了原有旧题材,另一方面又关注了新兴事物。
(一)以蝴蝶为题材
蝴蝶是自然界美丽的昆虫,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只《佩文韵府》中便收录了六种与蝴蝶相关的典故:蝴蝶醉、蝴蝶词、蝴蝶洞、蝴蝶面、蝴蝶梦、蝴蝶闹。[2]以蝴蝶为题材的赋,除纳兰性德的《五色蝴蝶赋》以外,《历代辞赋总汇》共收录了十五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如沈佺期、屈家蘅的《蝴蝶赋》,黄文澍、鲍遵的《蝶赋》等,笔墨偏重于物,着眼于蝴蝶本身,对蝴蝶的形态做了细致刻画,表达对蝴蝶的喜爱;另一类如刘秉璋的《蝴蝶赋》、刘铎的《粉蝶赋》等,虽也对蝴蝶进行描画,但“情以物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虽则前人已有大量对蝴蝶的描画,但纳兰性德独具慧眼。首先,在对蝴蝶的品种的选择上,除刘铎《粉蝶赋》中选择的粉蝶、赵希璜《五色蝶赋》中选择的五色蝶、沈佺期《蝴蝶赋》中选择的“羌蝴蝶”外,其余十二篇赋都是广泛的写蝴蝶,而纳兰性德则点名了所写的是西北地区穿过大荒、沙漠的山谷里的“五色蝴蝶”。其次,在对蝴蝶颜色的描绘上,刘铎的《粉蝶赋》、赵希璜的《五色蝶赋》虽表明蝴蝶色彩为“粉”“五色”却并未形象描绘,而纳兰赋则抓住五色蝴蝶艳丽多彩这一特点连用具有不同颜色的二十六种事物进行比喻,如“或玄如阆风之鹤,或赤若炎州之雀;或黄如金衣公子,或缟若雪衣慧女……”[3],铺陈式地将五色蝴蝶之艳丽色彩渲染于纸上。
再次,《历代辞赋总汇》收录的十五篇以蝴蝶为题材的赋中有六篇都提到了蝴蝶与梦,同是在写“蝴蝶与梦”,与这六篇赋中的书写相比,纳兰性德对这一典故的运用则更显自然,更表露人生态度。蝴蝶梦的典故来源于庄子。《庄子》曰:“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胡蝶之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4]张协在《杂诗十首》(其八)中有“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一句,《文选》李善注曰:“庄子曰‘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5]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首次化用庄周梦蝶典故的诗句,借以表达的是思乡的感情。从此处开始,“蝴蝶梦”的典故开始在创作中被应用。在六篇涉及“蝴蝶与梦”的蝶赋里,借蝴蝶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刘秉璋的“梦中可识榆关路”[6]是思乡情感的抒发,鲍遵的“庄叟眠才”[6]是借庄周梦蝶一典增加蝴蝶的神秘性与浪漫性,黄文澍的“同漆园于一梦耶”[6]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在《五色蝴蝶赋》的结尾,纳兰性德写道“不觉梦为蝴蝶而栩栩,寤同庄叟而蘧蘧也”。[6]在梦里的纳兰也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无拘无束,醒来后似乎也领会了庄周物化的意蕴。纳兰性德“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6],他是个性情中人,却身为御前侍卫为官场生活所累。因而在此处,纳兰性德借梦中化身蝴蝶来表达渴望摆脱官场羁绊,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人生期盼。
最后,《历代辞赋总汇》收录的十五篇与蝴蝶有关的赋中,全部都是把蝴蝶当作一个在眼前存在的物体,这样的书写是带有目的性、直接性的。而纳兰性德的这篇《五色蝴蝶赋》则不同。纳兰赋中书写了发现五色蝴蝶的全过程,作者并非特意为赏蝶而来,而是在奉使出塞的路途中无意地发现了五色蝴蝶,“遥而睇之,初疑百阵文禽之翔集”[6],甚至最初把蝴蝶当成了一群鸟。这样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曲折感和冲突感,为整篇赋增添了趣味。
(二)以自鸣钟为题材
自鸣钟是一种能按时自击,以报告时刻的钟。最早在明代已有对自鸣钟的记载,谢肇涮在《五杂俎·天部二》中写道:“西僧利玛窦有自鸣钟,中设机关,每遇一时辄鸣。”[7]就计时工具而言,我国古代也有漏刻。《说文》曰:“漏,以铜盛水,刻节,昼夜百刻。”[8]《文苑英华》中收录了唐代窦翚的《漏赋》、颜舒的《刻漏赋》,《历代辞赋总汇》中收录了明代周履靖的《钟赋》,可见我国古代就开始了对计时工具的书写。但准确的以“自鸣钟”为题材的赋的创作,是自清代开始。
除纳兰性德的《自鸣钟赋》外,《历代辞赋总汇》中还收录了七篇《自鸣钟赋》,作者分别为清代姚文然、胡长龄、汪廷珍、刘凤诰、郎葆辰、胡积城、王广焱。这七篇赋注重对“自鸣钟”这一舶来品的刻画,其中或如姚文然、王广焱提到自鸣钟的功用“以时发也”“匪叩而鸣”[6],或如汪廷珍以“我皇上健行不息”[6]来歌功颂德,或如胡积城以“想清晨之一击兮,警醒如斯”[6]来借自鸣钟劝诫珍惜时间,虽从不同角度对自鸣钟进行刻画,但缺少深层的思想性。纳兰性德的《自鸣钟赋》则层次鲜明,内容丰富,不仅描述了的自鸣钟的构造和发声,展示了自鸣钟巨大的社会作用,而且还以“改革制度,厘定规矩”[6]来凸显了改革精神。意识到中国科技的某些落后状态,康熙帝决定采用西方的自鸣钟来代替古老的刻漏计时方法。故而,在纳兰性德的笔下,自鸣钟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器物,还侧面反映了文化的传播、时代的进步。
二、想象丰富,铺陈夸饰
《通志堂集》收录了纳兰性德的三百首词,其中约有三分之二词风婉丽凄清、缠绵婉约。但在纳兰性德的这两篇咏物赋中,却不见此种婉约凄清的情绪,而是以瑰丽的想象,奔放的语言,展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基调。
在《五色蝴蝶赋》的开篇首段纳兰性德就用“腻软纤腰,若荆艳临风而婵婉”[6]这样的比喻来广泛的形容蝴蝶的轻盈舞姿。普通蝴蝶尚是如此,更何况是西北塞外的五色蝴蝶呢!因而在描述完与五色蝴蝶的偶遇后,纳兰性德连用一百八十一个字、具有不同颜色和光泽的二十六种事物,连续排列了二十六个比喻,极尽铺陈之能事来渲染五色蝴蝶的艳丽多彩。如“或玄如阆风之鹤,或赤若炎州之雀”、又如“或缥碧如八蚕之棉,或绀翠若螺之子黛”“或紫似河庭之贝,或蓝同琼岛之瑛”[6],纳兰性德把蝴蝶身上的红色比作阆风之鹤的颜色、黄色比作金衣公子身上的颜色,这样的想象不可谓不别具一格。纳兰性德把大段的铺陈、对偶和精巧的比喻结合起来使得抒情酣畅、语势强劲,让五色蝴蝶的精美艳丽跃然纸上。
在谈到为何创作这篇《五色蝴蝶赋》时,纳兰性德写道“陋唐人短赋之未工兮,余因感徼外之有五色者,乃为之抽茧绪于毫端”[6];在全赋的尾声纳兰感叹“诗人遇物能成赋,那羡滕王蛱蝶图”。[6]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他善丹青,尤喜画蝶,其技法精妙独特,无与伦比,李元婴的“滕王蛱蝶图”可视为蝶画的祖本。宋代诗人陈师道曾写“滕王峡蝶江都马,一纸千斤不当价”[9],如此珍贵的画作,纳兰性德却表示不羡慕。故而,“陋唐人短赋”“那羡”这样的叙写极为潇洒自然,又显大气磅礴。
纳兰性德在《自鸣钟赋》中,用“既犹伦夔之和律吕,渐若襄、旷之奏韶韺”“盖如龙吟寂而虎啸旋起,猿啼息而鸡号迭兴”[6]等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来表现自鸣钟钟声的悦耳。这里也提到了乐师夔司乐的典故。《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10]自鸣钟钟声美妙不亚于乐师夔的演奏,它的声音扬时如“虎啸”“鸡号”,时抑如“龙吟”“猿啼”,这样略带夸张的比喻对自鸣钟的发声特色做了生动的描述。同时,纳兰性德用大段铺陈来表现自鸣钟的时间准确而带来的巨大用处:“于是深宫听之,不失九重之宵旰;在位闻之,毋愆百职之居诸。纵令雨晦风潇,而惜阴之士自识晨昏而运甓;即使终霾且曀,而刺绣之姬应知中昃而添丝。或处深山幽谷之中,若聆音而起,当弗昧于茅索绹之候;或居修竹长林之内,若辨响而兴,亦勿迷弋凫与雁之期矣。”[6]这样的铺陈夸饰写得洋洋洒洒,大气恢弘,壮伟浩荡地表现自鸣钟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条理性。
三、“赋心”明确,直抒胸臆
《通志堂集》除收录了纳兰性德的五篇赋外,还收录了他的一篇《赋论》。开篇纳兰性德就直言“《诗》有‘六义’”,赋居其一”[11],从而突出了赋的重要地位。在这篇《赋论》中,纳兰性德阐释并提倡“赋家之心”。《西京杂记》中记载:“相如曰: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12]纳兰性德在《赋论》中引用了司马相如的这句话,并做出阐释:“推相如之意,盖真有所谓不可传者哉!其可传者,侈丽闳衍之词;而不可传者,其赋之心也。若能原本经术,以上溯其所为不传之赋之心,则可传者出矣。”[11]所谓的“不可传”并非真的无法传达或是不能传达,而是指“赋心”的缺失。何为赋心?刘熙载在《艺概·赋概》提出“赋,辞欲丽,迹也;义欲雅,心也。”[13]赋心应是作者自身真实情感的抒发。同时,纳兰性德还引用了《艺文志》中的“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11],认为“诗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赋”“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11],在这里他强调了诗赋一道,认为诗心赋心本相通,清代黄承吉也有相应观点,“黄承吉认为文章本身无所谓贞淫邪正之别,而立言立意可以有邪正之别,赋也如此”[14],二人都强调作赋之人的本心。且纳兰性德的两篇咏物赋《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则均是其真情的抒发,立意深远。
纳兰性德所书写的是自然之景、自然之物。《五色蝴蝶赋》从蝴蝶的颜色、形状、动作等多角度入手,形象又生动的刻画出了绚丽多彩的蝴蝶形象。不仅是写蝴蝶,纳兰性德在赋中还描绘了出塞路途中所遇到的诸如“山川卉木”“葱菁乔陵”[6]这样的自然之景,表现了崇尚自然的心志。赋的结尾处,纳兰性德也巧借蝴蝶、自己与庄生的互变结束,表达了对脱离束缚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5]如此高的评价就在于纳兰性德的“真切”,即新意和真情实感,直抒胸臆的同时又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自鸣钟赋》回顾了刻漏、天文、历法诸事,以超凡脱俗的文笔描绘了自鸣钟的尺寸、声音、功用等方面,表现了对西方科技的赞赏,表达了对事物改革的态度。这种认知和思想在清初相对封闭的时期是很难能可贵的。
纳兰性德身为满族人,却深受汉文化熏陶,创造出不胜枚举的佳作。从《五色蝴蝶赋》和《自鸣钟赋》入手,可以看出其咏物赋的别具一格。他的咏物赋词藻华丽,追求浪漫的想象,描绘事物、阐明观点、抒发情感,表达自我情怀的同时关注社会。除此之外,纳兰性德的咏物赋还有更多的研究空间可待挖掘。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着纳兰词[M].长沙:岳麓书社, 2012.
[2] [清]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3]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4]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5][梁]萧统编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6]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编清文海23[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7][明]谢肇浙撰.五杂组[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8]李昉编纂;夏剑钦,王巽斋校点太平御览第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9][宋]陈师道撰; [宋]任渊注;广生补笺昌怀辛整理后仙诗注补笺[M].北京:中华书局, 1995.
[10][清]孙星衍撰,陈抗、盛冬铃点校.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1]清]纳兰性德撰通志堂集(下)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2][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5.
[13][清]刘熙栽着;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0.
[14]孙晶黄承吉“雕虫篆刻"与扬雄之微意论[J].文学评论, 2021(1):197-205.
[15]|清]王国维着.人间词话[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17.
纳兰性德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祖居地满洲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真实地再现了清前期满洲健儿的军旅英姿,辽阔壮丽的塞外风光,以及东北龙兴之地淳朴自然的特色风貌和风土民情。...
纳兰的词细细读来就是一个字“真”,他从不将爱情复杂化,干净地近乎透明,爱就是爱,不会因为阶级,也不会因为生死,而瞬间变淡或是消失。...
以悼亡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纳兰性德是有意识地把悼亡题材的作品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在他全部的悼亡词里,更是他以真情贯穿一生的凄苦心境,从而形成其悼亡词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试从其悼亡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对自身...
渌水亭位于什刹海,西园位于明珠住宅西侧,渌水亭位于西园南侧大门外,乾隆六十年(1795),渌水亭被圈入成亲王府花园内部,准确位置在今天宋庆龄同志故居内部恩波亭的位置附近。...
文章以纳兰性德的主题词为例,对他词作中的儒释道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吸引更多的读者理解和继承纳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