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韩非子》是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着作,全书共 55 篇。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政治学、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其中寓言共 340 则。这 340 则寓言的命名中汇集了寓言的时代特色和哲学内涵,寓言名是一篇寓言的窗口,给寓言命名也是一门艺术。命名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论文将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归纳、整理,从结构方面对其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命名的结构特点及其理据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命名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第二到七部分主要是对寓言命名结构进行分类及探讨结构与理据之间的关联。第八部分主要介绍《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特点。第九部分是结语,总结《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结构与理据的关系。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研究找出寓言命名的一般结构特点,从而为今后寓言命名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韩非子》 寓言 命名 结构 理据
Han fei zi fable named structure research
Abstract:han fei zi is a historic works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encyclopedia article 55.Its achievement performance in political science, philosophy, literature, history, linguistics, andother aspects, including fable is 340. This is the naming of the collection of fable fable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philosophy connotation, fables name is a fable of Windows,and give fable named and art. Naming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 this article through intention“han fei zi” fable of induction, named after finish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ctive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se named Richard according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nin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eresearch about introductions to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ming andresearch status. The second part to seven is mainly to the fable named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ighth part mainlyintroduces “han fei zi” named after the fable characteristics. The nin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han fei zi ”fable of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name the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han fei zi ”named after the fable find 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the fable named for the future, and offer some guidance named fable.
Key words:Han fei zi;Fable;Named;Structure;The claim
目 录
一、引言
(一)命名理据的产生发展
(二)命名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主谓式命名
(一)主语由名词担当
1.专有名词
2.普通名词
3.人称代名词
(二)主语由定中式短语担当
1.数词做定语
2.名词做定语
3.动词做定语
4.形容词做定语
(三)主语由并列短语担当
(四)主语由同位短语担当
(五)主语由主谓短语担当
(六)主语由状中短语担当
(七)主语由助词短语担当
三、定中式命名
(一)定语由名词担当
(二)定语由动词、动宾短语担当
(三)定语由形容词担当
(四)定语由状中短语担当
(五)定语由定中短语担当
(六)定语由并列短语担当
(七)定语由数量短语担当
四、联合式命名
(一) 单一型联合式
1.由名词性语素构成
2.由动词构成
3.由形容词构成
4.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
(二)主谓型联合式
(三)述宾型联合式
五、连动式命名
(一)无连词的连动短语
(二)有连词的连动式短语
六、述宾式命名
(一)副词
(二)数词
(三)形容词
七、述补式命名
八、《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特点
(一)通俗易懂,沁人心脾
(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三)深刻入里,耐人寻味
九、结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一)命名理据的产生发展
命名理据又叫命名理论,起源于古代哲学家对名与实关系的争论。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究语言本质的过程中,从事物如何获得名称入手,围绕语言是自然的产物还是约定俗成的人为制定展开了辩论。本质派或自然派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约定派或惯例派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由人们协商规定的。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语言自组织的过程和语言文字理据进行过理据思考,如公孙龙子的《指物篇》。正是由于围绕这一古老问题的讨论绵延上千年,才带来意义深远的关于语言、思维和现实的探讨 1。
命名是一种语言活动,语言是在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将自己的各种部分磨合成有不同层级的系统,最为广义的理据指的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其涉及范围可以包括语言各级单位以及篇章、文字等各个层面 2。语言的子理据是广义理据中的某一层面的理据,如音位理据、语词理据、句法理据、语义理据、形态理据以及造字理据等 3。
在日常语言中,名称代表一个具体的事物。但在命名理论中名称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型。命名对象的确定伴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在命名对象的范围日渐扩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单位被认定具有命名功能。命名单位由单个的词向大于词的单位、由名词向其它词类发展。命名方法直接关系到不同语言面对同一命名对象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因此对掌握语言习惯有重要价值。
(二)命名的研究现状
每一事物都有命名,名称是人在命名过程中得到的。如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取名字,新事物产生以后需要命名,旧事物发展变化也需要重新命名,命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地存在。名称是一种理据性很强的语言符号。命名的本质就是通过命名活动使名与实固定地对应起来 4。
命名是语言符号自行组织的一个过程,在自组织过程中,语词理据可以分为语词内理据和语词外理据。语词外理据是指语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所谓的名与实之间联系的动因。语词内理据又有自身的层级性,包括表层理据、中层理据和里层理据三个方面,表层理据是语词符号的表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作为形式部分的声音(能指),一个是作为内容部分的意义(所指),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我们称之为“语词内表层理据”。在表层理据中与“声音”相对照的“意义”又可以分解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作为形式部分的是内部形式,作为内容部分的是理性意义。内部形式和理性意义之间的联系,我们称之为“语词内中层理据”。里层理据是指语词内部形式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联系 1。
从命名研究情况方面来说,不得不提到语言理据的研究发展。国外方面,自洪堡特以来,索绪尔、布达哥夫等人围绕着“内部形式”、“任意性”及“语义三角”等问题展开关于语言理据的探讨 2。国内方面,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语言自组织的过程和语言文字理据进行过理据思考,对于命名的探讨广泛采用的就是推求语音和语义联系的词内理据、语词和事物联系的词外理据的思辨方法 3。《易·系传天下》,公孙龙子的《指物篇》等都是先秦时期理据研究的着作。宋代学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语词理据有了初步的研究,开始系统地注意通过音近义通的原理去揭示语词的理据。王圣美的“右文说”、张世南的《游宦记闻》、王观国的《学林》、戴侗的《六书论》等都是宋代的理据学说和着作。清代学者对理据的思考为人们历时地考究语言文字理据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章太炎的《文始》、段玉裁的《说文》、刘师培的《物名溯源》等都是清代的理据着作。现代语言学家对理据的探索用力最工,现代语言学空前繁荣,语法、词汇、文字乃至翻译、跨文化语言对比研究中都有人提及理据问题。
张永言的《关于词的“内部形式”》一文及《词汇学简论》、徐光烈的《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王艾录的《汉语理据词典》、王艾录和司富珍的《语言理据研究》等都是现代的理据方面的着作。同时学术界也有许多零星的论文,如张鹏丽和陈明富的《<论语>命名的来历和意义》、张宗友的《<六艺略>命名探微》、熊宪光和陈劲的《<庄子>
命名艺术试探》等。此外,许多学者还立足于某一行业命名现象研究,如张勇的《企业品牌命名技巧与策略》、徐秀芝的《商品命名的修辞要素》、姜淑珍的《新楼盘命名研究》等。此类论文展现被研究对象中命名的面貌,这些关于命名方面的论文的研究,一般先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命名从理据或语用层面进行分类,并做全方位的、较为详细的考察、分析,进而进行描述性的总结。
(三)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韩非子》是一部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着作,全书共 55 篇。其成就表现在政治学、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其中寓言共 340 则。这 340 则寓言的命名中汇集了寓言的时代特色和哲学内涵,寓言名是一篇寓言的窗口,给寓言命名也是一门艺术。
命名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将从《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结构着手研究寓言名与理据间的微妙的关系。
本文意图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归纳、整理,从结构方面对其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命名的结构特点及其理据间的关系,帮助我们认识寓言命名的一般结构特点,为今后寓言命名在结构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期加深对古代寓言命名历史的认识,且为当代寓言命名创作提供借鉴,应该说这一研究应该是一件相当有价值的事。
二、主谓式命名
主谓式命名主要是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而不是用虚词表示。主语是谓语叙述和说明的对象。除副词以外的一切实词都能充当主语,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代词都可以充当主语 1。同时主语也可以由一些结构来充当,如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
(一)主语由名词担当
通常情况下名词是动作的发出者,名词担当主语在主谓式命名中最为常见。《韩非子》
寓言命名中共有 159 处,见附表二。
1.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指称某一个或几个确定的个体,指称一个个体的专有名词,是一名一实,可以指称几个个体的专有名词是一名数实 2。
(1)人名名词
用人物的姓名作为名词,指代人充当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是十分常见的。
如“谷阳劝酒”、“子围夺宫”、“崔杼弑主”、“王寿焚书”、“白公胜虑乱”、“甘茂择宫”等 142 共处。
“谷阳”、“子围”、“崔杼”、“王寿”等均为人名。
(2)称谓名词
用特定称谓做名词,这里的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官职称谓、敬称称谓、恶称称谓等。
充当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 8 处,即 “太子未生”、“太公望诛狂矞”、“中射之士出荆王弟”、“侏儒梦灶”、“宰人请罪”、“妾害妻子”、“丈人诫公子”、“少庶子求宠”。
(3)国家名词
用国家做名词,充当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 4 处,即“越欲攻晋”、“齐举兵伐鲁”、“越伐吴”、“宋求救于荆”。
“越”、“晋”、“齐”、“鲁”、“吴”、“宋”指的是“越国”、“晋国”、“齐国”、“鲁国”、“吴国”、“宋国”。
2.普通名词
(1)物质名词
用物质做名词,充当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有 2 处,即“目不见睫”、“富有涯乎”。其中“目”指的是“眼睛”,“富有涯乎”中的“富”指的是“富贵”。
其中“目不见睫”出自《韩非子·喻老》,在后世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如宋代王安石作品《再寄蔡天启》:“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3.人称代名词
用人称代名词,充当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有 3 处。“自不量力”、“自相矛盾”、“自食其果”。
“自不量力”语义角度是指自己不能估量自己的能力,“自不量力”出自《韩非子·十过》,“自不量力”在后世仍然被广泛使用,如《镜花缘》第八十七回:“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真才实学,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自食其果”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自食其果”在后世仍被广泛使用,如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谓式命名结构占了命名总数的大部分,以名词做主语的命名在主谓式命名结构中占了主导地位,细看这些担任主语的名词不难发现,在这类名词中除了人名,便是特定称谓,最后是普通的物质名词,数量是呈现递减趋势的。在专有名词表示人名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子”、“伯”、“公”等后缀,按《通典·职官·封爵》记载,子尧帝、舜帝以及夏朝至周代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就其命名结构和理据的关系,可以看出古代命名时对人物等级地位的重视。与普通人名“谷阳”、“子围”等相比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明显的等级观念。
寓言重在说理,《韩非子》寓言是比较通俗的,但有着很强的说理性,所以寓言名中往往蕴含着很强的内涵理据性。就“自相矛盾”这个命名来说,这个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说自己的矛和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没有其他任何事物可以与之相比较,最后却在回答自己的矛和盾哪个更厉害时无言以对。如果把这则寓言命名为“矛盾”也未尝不可,但与“自相矛盾”相比似乎少了几分动态的讽刺艺术和命名理据的内涵深刻度。
(二)主语由定中式短语担当
定中式短语是偏正短语的一种,定中式短语是由定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构成,定语对中心语起修饰的作用。定中式短语担当主语时,定语可以由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韩非子》语言命名中共出现这类命名结构 94 个,见附表二。
1.数词做定语
数词做定语一般是限制性的,表示事物的多少、价值、大小、时间等。这种定语可以用在名词的前面。《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数词做定语构成定中短语充当主语的命名共有5 个,即“三人成虎”、“三公问政”、“三桓攻昭公”、“二人相马”、“三虱相讼”。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出现的数词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语构成的命名共有 5 个,数词充当主语的定语,表示的是多少的意思。
如“三人成虎”中的“三”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中心词“人”,从语义角度来说,意思是三人言而成虎,也就是说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了。“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在后世仍被使用,如《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其中“三人成虎”结构相同的还有“二人相马”、“三虱相讼”、“三公问政”、“三桓攻昭公”。“二人相马”中的“二”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中心词“人”,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意思是两个人观察马。“三虱相讼”中的“三”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中心词“虱子”,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意思是三只虱子相互争辩。“三公问政”中的“三”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中心词“公”,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意思是叶公、哀公、景公三位主公询问政事。“三桓攻昭公”中的“三”是用来修饰和限制后面的中心词“桓”,从语义角度来说,意思是孟孙、叔孙、季孙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
2.名词做定语
名词作定语一般是起限制性作用,用于中心语之前,表修饰 1。《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数词做定语构成定中短语充当主语的命名共有 89 个。
(1)专有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专有名词构成主语。
当专有名词和专有名词构成定中短语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定语对中心语起修饰的作用,使指称的对象确切明了。
《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专有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专有名词构成主语的命名共有 48 个。
例一:“楚灵王狎徐君”出自《韩非子·十过》,其中“楚”是专有名词,而且是一名一实的专有名词。“灵王”是专有名词,但是“灵王”不是一名一实的专有名词,而是一名数实的专有名词,除了楚国的灵王还有鲁国的灵王,赵国的灵王等,“灵王”前的专有名词“楚”作为定语对“灵王”进行了限制,起到了修饰的作用。
例二:“商太宰责市吏”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中的“商”指的是宋国。宋国为西周初周人分封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顾又称宋为商。所以这里的“商”仍然是专有名词,一名一实,指的是宋国。“太宰”是指丞相,宋国的官职名,属于专有名词,“商”对“太宰”进行修饰,从语义角度还原为宋国的丞相。
例三:“越王灭吴”出自《韩非子·喻老》,其中的“越”指的是越国,是一名一实的专有名词。“王”是一名数实的专有名词。“越”这个专有名词做定语对“王”进行限制,从语义上将主语确定为越国的国君。
(2)专有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普通名词构成主语。
专有名词做普通名词的定语,对普通名词起修饰作用,使普通名词的不固定性增强。
《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专有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普通名词构成主语的命名共有 15 个,即“卫人教子”、“温人之周”、“宋少者饮酒”、“宋人争璞”、“鲁人救火”、“宋巷人服丧”、“周客画策”、“宋人解书”、“梁人读书”、“郑人买履”、“齐子夸父”、“郑人买豚”、“薄母信巫”、“州吏教不才之子”、“齐人为乱”。
例四:“卫人教子”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其中的“人”是普通名词,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卫”是一名一实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卫国。“卫”作为“人”的定语,从语义上可以确定这个人不是其他国家的,而是卫国的,“卫”这个名词的使用将“人”的范围直接缩小到国籍的范围内。使得“人”字的确指性明显增强。(国名)
例五:“薄母信巫”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中的“薄”是人名专有名词,指的是卫国的薄疑。“母”是普通身份名词。“薄”做“母”的定语,从语义上可以确定这是薄疑的母亲,不是其他人的母亲,使“母”的确指性增强。(人名)
例六:“州吏教不才之子”出自《韩非子·五蠹》,其中的“州”是地名性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国家的某个行政区域,“吏”是普通职位名词,不能确定是何种职务。“州”对“吏”的修饰,从语义上可以确定为一个国家某个行政区域的官吏。(地名)
(3)普通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名词构成主语。
《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普通名词和作为中心语的名词构成主语构成的命名共有 2 个,即“虎目可憎”、“卜妻为袴”。
“虎目可憎”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其中的“虎”指的是老虎,“目”指的是眼睛,从语义上可以确定为老虎的眼睛令人憎恶,而不是其他动物或者人的眼睛。
“卜妻为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中的“卜”是普通的姓氏,“妻”指的是妻子,从语义上指的是卜氏的妻子做裤子。
3.动词做定语
动词做定语,主要是在行为活动的特点上对中心语加以限制和说明。动词作定语与中心词构成的短语也就是动宾短语 1。动宾短语做主语的命名形式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 9 个,即“画鬼最易”、“逃兵得宠”、“门者捐水”、“跀者救狱吏”、“施恩忘报”、“立法如涧”、“窃金不止”、“教徒相马”、“战胜故肥”。
(1)“画鬼最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语义上指画鬼最容易。其中的“画”是动词,作画,绘画的意思。“鬼”是名词,“画”作“鬼”的定语,将画鬼的动作展现了出来,将“鬼”限制在“绘画”的过程中,而不是“招鬼”、“灭鬼”等。
(2)“逃兵得宠”出自《韩非子·五蠹》,语义上指逃跑的士兵得到宠爱。其中的“逃”是动词,逃跑的意思。“兵”是名词,士兵的意思。“逃”作为“兵”的定语,将士兵逃跑这个活动呈现了出来,将“兵”限制在“逃”的过程中,“逃”是对“兵”的行为活动的说明。
(3)“门者捐水”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语义上指看门的人泼水。其中的“门”并不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看门。从语义上将主语界定为看门的人,将“者”限制在“看门”的活动中。在这里“门”是对“者”的说明。
(4)“跀者救狱吏”出自《外储说左下》,语义上指被砍掉脚的人救了狱吏。其中的“跀”原意是砍脚的刑罚,这里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从语义上意为被砍掉脚的人。将“者”限制在“被砍掉脚”的活动中。
“施恩忘报”、“立法如涧”、“窃金不止”、“教徒相马”、“战胜故肥”中的“施”、“立”、“窃”、“教”、“战”都是动词,都对后面的中心语起到了限制的作用,“施的是恩泽”、“设立的是法律”、“偷的是金子”、“教的是徒弟”、“打仗是胜利的”。
4.形容词做定语
形容词做定语一般起到修饰性的作用,主要表示性质和特征等。形容词做定语与中心语构成主语的命名形式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 13 个,即“老马识途”、“翢鸟饮水”、“弱子扞弓”、“智子疑邻”、“白马过关”、“黄犊食苗”、“滥竽充数”、“美人劓鼻”、“妙计夺国”、“太侈偪上”、“坚瓠无用”、“余桃啖君”、“ 醉寐亡裘”。
(1)“醉寐亡裘”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语义为喝醉酒睡着了丢失了毛皮大衣,其中的“醉”是酒醉的意思,这里的醉是状态性形容词,对“寐”起到了修饰性的作用。
“醉寐亡裘”在后世仍被使用,如梁代的萧绎《金楼子》:“人有积醉寐亡裘者。宋君曰:‘醉足亡裘乎?’答曰 :‘桀醉亡天下,而况裘乎?’”
(2)“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其中“老”是对“马”性质、特征的说明,这匹马年纪很大了。“弱子扞弓”中的“弱”是指幼小的意思。用“弱”来修饰“子”,可以明显的将“子”的幼小的特征表现出来。“老马识途”后世仍被广泛使用,如清代黄景仁的《两当轩集》:“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翢鸟饮水”中的“翢”是一种青黑色,“翢”做“鸟”的定语,将鸟是青黑色的这种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白马过关”、“黄犊食苗”中的“白”和“黄”用法与“翢鸟饮水”中的“翢”一样。“智子疑邻”、“滥竽充数”、“美人劓鼻”“妙计夺国”、“太侈偪上”、“坚瓠无用”、“余桃啖君”中的“智”、“滥”、“美”、“妙”、“太”、“坚”、“余”与“弱子扞弓”中的“弱”用法一样。
《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中,定中短语担当主语也是构成命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中式短语担当主语时,定语可以由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命名才内部结构与理据的关系与名词担任主语相比较为复杂。例如由数词担任定语修饰中心语构成定中短语的“三人成虎”,这个命名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寓言命名的形象性,而且在理据上也体现了其通俗性和深刻性,“三人成虎”这个命名不仅指代了《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的寓言故事,还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广为使用,《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宋代黄庭坚的《劝交代张和父酒》
:“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三人成虎”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可见其流传的广度,从侧面也反映了“三人成虎”这个命名在结构和理据方面的成功之处,“三人成虎”这个命名不仅简练地概括了寓言故事,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性,结构上做到了简练通俗,理据上做到了意味深长,哲理性启示性强。
(三)主语由并列短语担当
并列短语是联合短语的一种,也是多中心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构成并列短语,这种短语经常不用连词,有时可以使用连词“及”和“与”。在这种同位短语中,普通名词往往表示身份、性质等,专有名词往往表示国家,人名等。
并列短语做定语与中心语构成主语的命名形式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 9 个,即“名利双收”、“韩赵相与为难”、“管鲍相助”、“沮卫蹷融犒楚师”、“夫妻祝祷”、“严遂、韩廆相害”、“戴欢、皇喜争事杀宋君”、“公私有别”、“利害相反”。
这 9 个命名中的并列短语分别是“名”和“利”、“韩”和“赵”、“管”和“鲍”、“沮卫”和“蹷融”、“夫”和“妻”、“严遂”和“韩廆”、“戴欢”和“皇喜”、“利”和“害”。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语由并列短语担当的命名占了命名总数的一部分,并列短语是由名词担任,细看这些担任主语的名词不难发现,这类名词都是由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构成,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名词都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反面可以看出人们在寓言命名结构上善于抓住重点。
寓言重在说理,《韩非子》寓言是比较通俗的,但有着很强的说理性,所以寓言名中往往蕴含着很强的内涵理据性。就“公私有别”这个命名来说,这个寓言讲的是解狐推荐自己仇人做官的事,解狐向国君推荐贤才是为公,解狐与此人有仇是为私,解狐不因贤才为自己的仇敌而不向国君推荐,可见解狐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公私分明”这个命名不仅简要地讲述了解狐荐仇这样一个小故事,同时也阐明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人们要善于直视矛盾解决矛盾及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四)主语由同位短语担当
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的是同一事物。前项后项共作一个成分,因前后的语法地位相同,故名同位短语,又叫复指短语 1。在同位短语中,被解释的部分称为本位语,解释性的词语称为同位语 2。
同位短语做主语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出现 2 个。“左史倚相破吴军”和“太宰嚭说大夫种”,其中“左史”是本位语,“倚相”是同位语。“太宰”是本位语,“嚭”是同位语。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语由同位短语担当的命名占了命名出现地不多,同位短语多由名词担任,细看这些担任主语的名词不难发现,这类短语都是由表官职的专有名词以及人名构成,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名词都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同位短语构成主语这个命名结构在形式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仕途的重视。从原因理据来分析,表明古代等级制度的森严。
(五)主语由主谓短语担当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要陈述事实 3,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判断性或者描述性的句子中 4。由主谓短语担任主语的命名形式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 3 个,即“彘出惊马”、“皮美为罪”、“国小无礼”。
“彘出惊马”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从语义上是讲猪跑出来把马吓到了,谓语部分是描述性的。“皮美为罪”从语义角度分析,谓语部分都是属于判断性的。意思是说外表美丽是一种罪过。与“彘出惊马”、“皮美为罪”结构相同的还有“国小无礼”。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语由主谓短语担当的命名占了命名出现地不多,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主谓短语担任主语构成的命名十分具有概括性,这类命名由同位短语构成主语的命名结构在形式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六)主语由状中短语担当
状中短语是中心词在后的谓词性短语,状语用来限制、修饰,说明其后的中心词。
由状中短语担任主语的命名形式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 3 个,即“后息为胜”、“一鸣惊人”、“上计入多”。
“一鸣惊人”出自《韩非子·喻老》,其中的“一”是数词,数词做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次数。“鸣”是动词,“一鸣惊人”从语义上讲是指鸣叫一次使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一鸣惊人”在后世被广泛使用,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玉祥想一鸣惊人,他来提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
“上计入多”中的“上”是方位名词,“计”是动词,“上计”从语义上讲是指向上级报告的意思。“后息为胜”中的“后”是方位名词,“息”是动词。“后息”是方位名词与动词构成的方位短语。从语义上讲是指最后停止的胜利。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语由状中短语担当的命名出现的不多,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状中短语担任主语构成的命名在语义表达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这类命名由同位短语构成主语的命名结构在形式上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事件主要成分把握的准确性。从原因理据来分析,表明古代对事件深度的探究性加强。
(七)主语由助词短语担当
助词短语是由结构助词与谓词性词语或者主谓短语所组成的短语。助词短语一般可用做主语 1,即“儒者三不”。
“儒者三不”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其中的“儒”用在结构助词“者”之前,构成助词短语;助词短语“儒者”是名词性的,用做主语。“儒者三不”说的是儒家的人有三件事不会去做。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语由助词短语担当的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一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助词短语担任主语构成的命名在语义表达上的作用并不是很强,仅起到了归纳故事主旨的作用,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可以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在解释内涵,了解寓言的内涵原因理据方面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助词短语担任主语构成的命名在理据方面的功能有待于提高,但古人在归纳主旨方面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三、定中式命名
定中短语是中心词在后的短语,前部分称为定语,后部分称为中心语。定语对中心语有修饰和限制的作用。其间的修饰关系又是用“的”来表示。定中式短语中的定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数量短语、状中短语、定中短语、并列短语。
《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中式命名共有 25 个。
(一)定语由名词担当
名词做定语起到限制修饰性中心语的作用。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名词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15 个,即“晋阳之战”、“和氏之璧”、“詹何之察”、“孙叔敖之宝”、“鲁丹之逃”、“惠施之谋”、“叔孙父子之死”、“嗣君之壅”、“射稽之讴”、“华山之博”、“师旷之教”、“国之社鼠”、“简主之喜”、“霸主之死”、“烛过之言”。
这 15 个命名中,“晋阳”、“华山”为地名,“霸主”、“詹何”、“孙叔敖”、“鲁丹”、“惠施”、“嗣君”、“射稽”、“师旷”、“简主”、“和氏”、“烛过”为人名或是专有名词。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中式命名结构在所有命名中共出现 25 次。定语由名词担任构成命名的占了定中式命名的大部分,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名词担任定语构成的命名,基本涉及的都是寓言中事件的发生地点、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等,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可以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事件等,在解释内涵,了解寓言的内涵原因理据方面没有很强的指示性作用,名词做定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理据方面的功能有待于提高,但古人在归纳主要内容和命名结构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二)定语由动词、动宾短语担当
动词做定语,主要是在行为活动的特点上对中心语加以说明或限制。动词短语,同样主要是在行为活动的特点上对中心语加以说明或限制。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动词、动宾短语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1 个、2 个。
“刻削之道”出自《韩非子·说林下》,在这个命名中“刻削”指的就是雕刻,所以是担当动词做定语成分。
“亡国之音”、“撽鹿之技”出自《韩非子·十过》和《韩非子·说林下》,其中“亡国”和“撽鹿”是动宾短语,其中“亡国之音”被后世广为沿用,如《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中式命名结构在所有命名中共出现 25 次。定语由动词或者动宾短语担任构成命名在定中式命名中有所出现,这些由动词或者动宾短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较名词做定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而言具有一定的动态美,在描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灵动的画面。例如“亡国之音”这个命名由于内容表述上的灵动性,结构上的简练性以及理据内涵的深刻度等优势在历代广为沿用,如《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清代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三)定语由形容词担当
形容词做定语一般起到修饰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中心语的性质特征等。在《韩非子》
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形容词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2 个,即“慈惠之功”、“仁义之师”。
“慈惠之功”、“仁义之师”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中的“慈惠”、“仁义”属于形容词,是对“功”、“师”的修饰,突出“功”、“师”的性质。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语由形容词担当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两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形容词做定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不仅起到了归纳故事主旨的作用,让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可以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还在解释内涵,了解寓言的内涵原因理据方面赋予了人性的光芒,增加了一定的色彩,启迪读者去挖掘潜在的寓言深刻性。
(四)定语由状中短语担当
状中短语做定语,一般对中心语有修饰的作用。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状中短语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2 个,即“不死之药”、“不死之道”。
“不死之药”、“不死之道”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中的“不死”是状中短语,“不”是对“死”的修饰,“不死”是对“药”和“道”的修饰。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语由状中短语担当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两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状中短语做定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描述性,“不死”对“药”和“道”起到了修饰性的作用,可以让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寓言的内涵理据。
(五)定语由定中短语担当
定中短语做定语,主要对中心语起到限制的作用。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定中短语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1 个,即“涸泽之蛇”。
“涸泽之蛇”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语义上指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这个命名中的“涸泽”是指干枯的水沟,“涸泽”对“蛇”起限制的作用。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语由定中短语担当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一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读者可以了解到这篇寓言主要讲述的是干涸水沟里的蛇作威作福的故事,“涸泽”对“蛇”活动的地点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寓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并未直接点破,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启示读者去挖掘潜在的寓言深刻性。
(六)定语由并列短语担当
并列短语做定语,主要对中心语起到限制的作用。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并列短语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1 个,即“叔向、师旷之对”。
“叔向、师旷之对”出自《韩非子·难二》,其中“叔向”、“师旷”是两个人名,属于名词范畴,“叔向、师旷”构成并列短语充当定语对“对”进行了限制,将回答的对象锁定为叔向和师旷。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语由并列短语担当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一次,细看这些担任主语的名词不难发现,这类名词都是由普通名词构成,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名词都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从反面可以看出人们在寓言命名结构上善于抓住重点。可以让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寓言的内涵理据。
(七)定语由数量短语担当
数量短语做定语一般是对中心语起限定性的作用,表示事物的多少,大小等。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寓言名由数量短语做定语构成定中式命名的共有 2 个,即“两口之虺”、“三张告示”。
“两口之虺”出自《韩非子·说林下》,指臣子之间争权夺利致使国家灭亡的,都像虺蛇一样。其中的“两口”是数量短语,表示“虺”有两张嘴的意思,对“虺”起了限制的作用。
“三张告示”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中的“三张”是数量短语,表示“告示”的数量,对“告示”起到了限制的作用。
在定中式命名中,助词“之”可以把定语、中心语连系为一个整体。通过对以上定中式短语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时加“之”,有时不加“之”。音节的奇偶是定中式短语中是否加“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通过以上命名的对比可以发现除了“三张告示”
是偶数音节外,其他命名去掉“之”均为奇数音节。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定语由数量短语担当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只出现了两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由状中短语做定语构成的定中式命名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两口”和“三张”是对“虺”和“告示”起到了修饰性的作用,可以让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人物,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寓言的内涵理据。
四、联合式命名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联合在一起,彼此没有说明或者修饰关系,它们的地位彼此平等、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词组就是联合短语。联合短语所联合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一般来说,必须是性质相同的,这里的性质相同,是指词或者短语的类别和用途而言的。同类的词或者同类的短语可以组成联合短语。联合短语是靠词序或者连词等来组合的 1。
联合式命名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者几个部分组成,期间是联合关系,一般是同一种词性相同的词语相连,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一致。联合式命名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所应用,而且绝大多数前后两截存在着对应的陈述、支配、补充、修饰等关系。
仅从第一层次把它切划分归为联合式,未免失之笼统,而且也不能显示其句法功能,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联合式成语进行下一层次的语法分析。联合式成语大致又有以下四种格式:
(1)单一型联合式
1.由名词性语素构成
组成此结构的名词性语素可以使四个音节的名词,也可以是两个双音节的名词。
(1)没有连词连接的。
“尘饭土羹”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命名是由“尘”、“饭”、“土”、“羹”四个单音节的名词构成的,意思是以尘土做饭,以泥水做菜汤。后形容以假当真,无足轻重。
“象牙楮叶”出自《韩非子·喻老》,这个命名是由“象牙”、“楮叶”这两个双音节的名词构成的,意思是用了三年的时间在象牙上雕刻出了楮叶。后形容人的智巧。
“棘刺母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命名是由“棘刺”和“母猴”这两个名词构成的,意思是用棘刺刻出来的母猴,后来形容技艺的高超。
(2)有连词连接的。
“玉卮与瓦器”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个命名是由“玉卮”和“瓦器”这两个名词构成的,中间运用了连词“与”,构成了典型的联合型短语。
2.由动词构成
“赏与罚”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这个命名中的“赏”和“罚”都是动词,是指“奖赏”和“惩罚”的意思。
“信与诈”出自《韩非子·难一》,这个命名中的“信”和“诈”都是动词,是指“信任”和“欺诈”的意思。
3.由形容词构成
“美与丑”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这个命名中的“美”和“丑”都是性质形容词,是指“美丽”和“丑陋”的意思。
4.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
“海大鱼”出自《韩非子·说林下》,这个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的单一型联合式短语中的“海”、“大”、“鱼”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名词。其中“海”从语义角度是指生活在大海里的意思。“海”和“大”都是修饰“鱼”的。
“真假宝鼎”出自《韩非子·说林下》,这个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的单一型联合式短语中的“真”、“假”、“宝”、“鼎”分别是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真”、“假”、“宝”是对“鼎”的修饰。
“一箭双雕”出自《韩非子·说林下》,这由不同词性的词构成的单一型联合式短语中的“一”和“双”都是数词,“箭”和“雕”都是名词。“一”是对“箭”的修饰,“双”是对“雕”的修饰。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单一联合式命名占了命名总数的一部分,单一联合式命名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同词性的词所构成的。这些词简单组合的同时向读者透露了寓言的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点,如“尘饭土羹”、“信与诈”、“真假宝鼎”、“海大鱼”等。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名词都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从反面可以看出古人在寓言命名结构上善于抓住重点。
但读者可以看出有些寓言的命名对内涵的解读是较为隐晦的,从命名字面是看不出寓言说要表达的哲理内涵,即有些命名对内涵理据的渗透是不够深刻的。
(二)主谓型联合式
主谓型联合式命名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所构成的。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谓型联合式的命名共有 4 个,即“狗猛酒酸”、“天雨墙坏”、“唇亡齿寒”、“郢书燕说”。
“唇亡齿寒”出自《韩非子·十过》,这个命名从语义上可以将其分为“唇亡”和“齿寒”两个部分,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和“齿寒”是两个主谓短语,共同构成了主谓型联合式命名。
“郢书燕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个命名从语义上可以将其分为“郢书”和“燕说”两个部分,指郢人写信,燕人解读。“郢书”和“燕说”是两个主谓短语,共同构成了主谓联合式命名。
“狗猛酒酸”、“天雨墙坏”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和《韩非子·说难》,其中的“狗猛”和“酒酸”,“天雨”和“墙坏”都是主谓短语,结构用法与“唇亡齿寒”、“郢书燕说”相同,意思分别是狗太凶了,酒卖不出去时间久了就酸了和天下雨把墙下塌了。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主谓联合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共出现四次,这四个主谓联合式命名从结构上看是十分精巧的,作为寓言的命名也是十分具有画面感的,通常也是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组成的,在表现寓言深刻性方面较单一型联合式来讲要好得多。
让读者通过对寓言命名的认识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寓言的内涵理据。
(三)述宾型联合式
述宾型联合式是由两个述宾短语并列在一起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属于联合式的一个类别。这种述宾联合式短语中的两个述宾短语的发生在时间上是无序的。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谓型联合式的命名共有 3 个,即“舍近求远”、“知心知事”、“树难去易”。
“舍近求远”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舍弃近的选择远的。“知心知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下》,意思是知道对方的心理才能把事情办好。“树难去易”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种树很难,拔掉树很容易。
1.述宾型联合式短语同样隐含着同一个施事主语,这个主语同两个谓语动词都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某人)“舍近求远”、(某人)“知心知事”、(某人)“树难去易”、(蔡桓公)“讳疾忌医”四个短语之间没有先后关系,并且都隐含同一个对应的施事主语。
2.由于没有先后关系,前后两个动词互换不影响原意。前后两个动词可以是同一个动词;两个动词中间有语音停顿的是述宾联合式短语。
“舍近求远”与“求远舍近”、“知心知事”与“知事知心”、“树难去易”与“去易树难”之间没有意义差别。并且存在语音的停顿,“舍近、求远”,“知心、知事”,“树难、去易”。
3.同两个谓语动词都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并且可以由同一个动词充当。
“知心知事”中两个动词都是“知”,是明显的述宾型联合式短语的标志。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述宾联合型命名占了命名总数的一部分,述宾联合型命名由两个动宾短语所构成。述宾联合型命名在表现内涵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舍近求远”这个词在历代的沿用性较强,可以看出命名在表现内容,揭示主旨方面做得比较好。《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五、连动式命名
连动式短语也叫“连谓式短语”,是有序的多中心谓词性短语。这里的“有序”是指短语中心词的位置不可以调换;如果调换了位置,原短语的意思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 无连词的连动短语
由动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构成的连动式短语,最常见的是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由无连词的连动式短语构成的主谓型联合式的命名共有 16个,即“卖宅避悍”、“藏冠防由”、“弃灰判刑”、“饭黍啖桃”、“尊儒亡国”、“纵水饮鳖”、“陨霜杀菽”、“买椟还珠”、“杀彘教子”、“击鼓戏民”、“明法取信”、“将功补过”、“守株待兔”、“借刀杀人”、“趁热打铁”、“讳疾忌医”。
1.连动式短语都满足有同一个同一个施事主语,并且各自对应的主语同两个谓语动词都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前后两个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的产生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一人)“卖宅”在先“避悍”在后,(一人)“藏冠”在先“防由”在后等,(孔子)“饭黍”在前“啖桃”在后。以上的连动式短语都只有一个施事主语,并且都存在先后关系。
2.前后两个动词不可以支配或关涉同一个对象。两个动词之间不能加入 “或者”之类的连词。连动短语也不可以加入成对的关联词,如“不但??而且”、“既??又”。
如,“卖宅避悍”出自《韩非子·说林下》,其中“卖”的宾语是“宅”;“避”的宾语是“悍”。如在这个短语中加入连词变为“卖宅并且避悍”、“卖宅后者避悍”、“不但卖宅而且避悍”、可以明显发现原先的先后关系被破坏,原意发生改变,以此类推上述短语都属于连动式短语。如“卖宅避悍”和“讳疾忌医”。
3.连动短语还有一些情况,前面的动作是后面动作的方式或手段,后面的动作是前面动作的目的。
“藏冠防由”出自《韩非子·说林下》,这个命名中“藏冠”是“防由”的手段,“防由”是“藏冠”的目的。这样的命名还有“借刀杀人”、“趁热打铁”。
在判断连动式短语时动作发生的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是判断的第一准则,后面提及的两个判断方式是在时间先后成立的前提下加以辅助判断的主要条件。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连动式命名占了命名总数的一部分,连动式命名由两个动宾短语所构成。连动式命名和述宾联合型命名在表现内涵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借刀杀人”、“趁热打铁”、“讳疾忌医”、“杀彘教子”等词在历代的沿用性较强,可以看出命名在表现内容,揭示主旨方面做得比较好。即是命名结构与内涵理据的完美契合。
(二)有连词的连动式短语
有连词的连动式短语中所包含的关系,与没有连词的相比,其间或多或少有些差别。
用“而”连接的连动式短语,在表示先后关系时,还可以进一步从逻辑的关系分析为“顺承”和“逆承”两种。顺承是说,“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从语义上看,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在情理之内的发展,其间不包含转折的关系。逆承是说,“而”所连接的前后两个部分,从逻辑上看,包含着转折的关系。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由有连词的连动式短语构成的主谓型联合式的命名共有 3 个,即“见筷而惊”、“释车而走”、“莫众而迷”。
“见筷而惊”出自《韩非子·喻老》,其中的“见”和“惊”是顺承的先后关系,见到筷子从而受到了惊吓,受惊吓是见到筷子之后的情理之内的变化。“释车而走”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中的“释”是“放弃”的意思,与“走”构成了顺承的先后关系,放弃驾车选择跑步前行,跑步是放弃驾车后情理之内的发展。“莫众而迷”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中的“莫”与“迷”构成顺承的先后关系,不与大家商量就会产生疑惑。《韩非子》寓言命名中的这 3 个带有“而”的连动式命名都是顺承关系的。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连动式命名占了命名总数的一部分,有连词的连动式命名中的连词起到一种顺承的关系。通过对寓言故事内容的了解,读者可以发现有连词的连动式命名是对寓言故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解读,对寓言的内涵并未做深入的探究。例如“见筷而惊”,这个命名描述了大臣见到纣王用象牙筷子的一种惊恐情状。读者在看到这个命名时并不能了解到寓言命名的原因及其内涵,及对寓言原因理据和寓言内涵理据的解读是不到位的,如果将“见筷而惊”改为“象牙筷惊”之类或许也未尝不可。一个好的命名需要做到命名结构与内涵理据的完美契合。
六、述宾式命名
述宾式命名是中心词在前的谓词性短语,处在前面的中心词称为述语,其后的词语是宾语。述语主要表述行为活动的属性,宾语则表示与行为、活动有着某种关系的事件活动等 1。
在述宾式中谓语中心词前常常有状语出现,在构成状中结构中,状语常有副词,数词等担当。
(一)副词
否定词在谓语中心词前,《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出现 3 个,即“不识车轭”、“不识好歹”、“不蔽贤人”。
“不识车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中的“识”指的是知道,认识。一点都不认识车留下的痕迹。“不”是否定副词,“识车轭”是谓词性短语。“不”和“识车轭”整体构成了述宾式短语。同理,“不”与“识好歹”、“不”与“避贤人”都构成了述宾式短语。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述宾式命名在寓言命名中有所出现,其中否定词修饰谓语中心词的命名共出现三次,通过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命名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明确性,不但起到了归纳故事主旨的作用,使读者在看到寓言名时可以初步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而且在解释内涵,了解寓言的内涵理据方面起到了点拨的作用。“不识好歹”在历代的广为沿用,可见这类命名的优势所在,如《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夏丐尊、叶圣陶《文心》:“ 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
(二)数词
数词做状语,主要表示的是行为、变化的次数等。《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共出现 2 个,即“三告仲父”、“一无所用”。
“三告仲父”出自《韩非子·难二》,其中的“三”是数词,三次的意思。强调的是告诉仲父的次数。
“一无所用”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其中的“无”是存现动词,“一”是数词,在这里表示的是“完全、实在”的意思。宾语是所字短语。意思是完全没有用处。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数词修饰谓语中心词的命名共出现两次,在这类命名中有的命名在表现内涵等方面并不突出,有的则不然,如“一无所用”在表现内涵理据方面比“三告仲父”有优势。
(三)形容词
“坚守本位”出自《韩非子·二柄》,意思是牢牢地守候自己的岗位。其中的“坚”是形容词,牢牢地。起到了修饰动词“守”的作用。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形容词修饰谓语中心词的命名共出现一次,“坚守本位”这个命名在内容的生动性和内涵的深刻性方面做得很好,使读者可以通过命名来了解寓言深刻的内涵。
七、述补式命名
述补短语是另一种谓词性的后加短语,在这种短语中,述语表示行为、变化等,而补语则对述语加以补充、说明。补语可以直接用在动词之后,最常由介宾短语充当 1。
在介宾短语中最常用的介词是“于”。处所补语、对象补语是最常见的补语,主要用“于”来表示。处所补语前的述语最常由动词充当,当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变化通常总是局限在某一处所之内时,“于”常表示所在。
“常游于此”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思是常常在这里游玩,其中“于此”是对“常游”的限制。
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述补命名只出现了一次,这个命名中的补语是由介宾短语来充当的,强调动作发生的处所。通过对寓言故事内容的了解,读者可以发现有连词的连动式命名是对寓言故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解读,对寓言的内涵并未做深入的探究,这个命名有待完善。
八、《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特点
一个生动醒目、含义深远的寓言名无疑会使这则寓言锦上添花。寓言名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部分,其提示作品内容、显露作家用意的作用显而易见。寓言命名乍看起来, 仅寥寥数字, 似乎俯拾可得。实际上比较好的命名应蕴含有具体的反映寓言内容方面的信息,所以命名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具有通俗性、形象性、深刻性的特点。
(一)通俗易懂,沁人心脾
《韩非子》寓言命名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些命名对文本内容的提示作用很明显,有利于读者选择阅读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作者创作时殚精竭虑安排的结果。为了达到这种通俗性,寓言名一般采用感性的方式来表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在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结构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主谓式命名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为主谓式命名在通俗性方面表现地尤为突出,主语部分讲的就是寓言中的主人公,谓语部分多半是由动词和宾语构成阐述所发生的事件。如“谷阳劝酒”、“齐桓公用竖刁”、“子围夺宫”、“妾害妻子”、“越王灭楚”、“子罕拒财”、“甘茂择宫”、“子圉畏孔子”、“边侯释子胥”、“庆封走越”、“智伯索地”、“宋求救于荆”、“文侯借道于赵”、“惠子说邹君”、“张谴相秦”、“乐羊食子”、“秦西巴释麑”等。通过这些人物事件的简单组合,不加理性修饰的感性表达,使读者在初看标题的情况下,便可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
(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韩非子》寓言命名同样注重用形象的、可感知的手法反映寓言的内容及其寓意。
寓言命名的韵味和空间想像力能够增强寓言自身的美感和意境 1。
在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结构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定中式命名和联合式命名在《韩非子》寓言命名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定中式命名和联合式命名在体现形象性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这个方面表现地比较好。定中式命名中,如“詹何之察”、“孙叔敖之宝”、“刻削之道”、“亡国之音”、“撽鹿之技”、“慈惠之功”、“仁义之师”、“不死之药”、“不死之道”、“涸泽之蛇”等。联合式命名中,如“尘饭土羹”、“棘刺母猴”、“象牙楮叶”、“狗猛酒酸”、“天雨墙坏”、“唇亡齿寒”、“郢书燕说”、“赏与罚”、“美与丑”、“舍近求远”、“知心知事”、“树难去易”等。定中式命名中的定语对中心语起到了很好的限制和修饰的作用,所以在阐发寓言内容及主旨等方面对读者有一定的引导和启迪的作用。联合式命名中不但包含单一型联合式,而且包含复杂的联合式,例如主谓型联合式、述宾型联合式。联合式命名将寓言中相近或者对立的两个方面很好地呈现了出来,有时还运用比喻,类比的方法将其命名,如“唇亡齿寒”“树难去易”等,不仅形象地阐述寓言主题,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形象及思考想象的空间。
(三)深刻入里,耐人寻味
《韩非子》寓言命名在深刻性方面也是十分关注的。因为读者在对一个寓言名认知的形成过程中,情感的好恶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没有深度的平庸的命名往往不被读者认可。寓言想要获得较佳的视听效果,就要尽可能地与读者个体发生情感联系,所以命名的深刻性必不可少。
从《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来看,主谓式命名、联合式命名、定中式命名、连动式命名、述宾式命名在体现《韩非子》寓言的深刻性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主谓式命名中的“妙计夺国”这个命名,一个“妙”字将“夺国”这件事迁入了计谋重重的政治斗争中。联合式命名中的“树难去易”这个命名,直接将拔树容易种树难这个道理阐述了出来。定中式命名中的“仁义之师”这个命名里的“仁义”将部队的性质凸显,直接定性为兼有仁慈和正义的部队。连动式命名中的“讳疾忌医”这个命名里的“讳”和“忌”将蔡桓公病入膏肓的根源做了深刻的诠释。述宾式命名中的“坚守本位”这个命名里用“坚”来修饰“守本位”,显而易见地告诉读者“守本位”所应具有的一种态度。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韩非子》寓言命名在体现寓言深刻性方面还是比较到位的,使读者在看到标题时能借助内容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
九、结语
本文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从结构和理据方面对寓言的内容和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总结出这些命名的结构特点及其理据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讲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命名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第二到七部分主要是对寓言命名结构的分类及结构与理据之间的关联。第八部分主要介绍《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特点。第九部分是结语,总结《韩非子》寓言命名的结构与理据的关系。
在对寓言命名结构和理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命名结构在把握寓言主要内容方面做得很好,抓住了寓言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点等,但有些命名在表现寓言内涵的理据方面缺乏造诣,当然也有部分寓言的命名在结构和理据方面做得是不错的,例如“三人成虎”、“讳疾忌医”、“一箭双雕”、“醉寐亡裘”、“老马识途”、“亡国之音”、“仁义之师”、“唇亡齿寒”、“舍近求远”、“将功补过”、“守株待兔”、“借刀杀人”、“趁热打铁”、“讳疾忌医”、“坚守本位”等这些命名在后世的文章中被广泛地使用。总之,《韩非子》寓言命名由可取之处,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仍有待于完善。
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的剖析,结构和理据方面的分析,我们认识了寓言命名的一般结构特点,将为今后寓言命名在结构方面和理据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期加深对古代寓言命名历史的认识,且为当代寓言命名创作提供借鉴。
本人在研究《韩非子》寓言命名的过程中择取了其中一个部分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文教资料》上,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结构的研究,我认为《韩非子》寓言命名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朱靖华:《先秦寓言选释》,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年版。
[2]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韩非子寓言故事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3]张敏民、席金友:《古代寓言选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年版。
[4]华宏仪:《实用汉语语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5]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寓言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
[6]陈蒲青、汤可敬、曹日升、蒋天桂:《中国古代寓言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7]沈起炜:《先秦寓言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
[8]严北溟:《中国古代哲理寓言故事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9]蓝开祥、胡大浚:《先秦寓言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
[10]杨伯峻:《古今汉语词类通解》,北京出版社,1998 年版。
[11]余家骥:《古代汉语常用字汇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2]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3]许威汉:《古汉语语法精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4]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5]王辉:《寓言故事》,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 年版。
[16]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
[17]严北溟、严捷:《中国哲理寓言》,新世界出版社, 2006 年版。
[1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19]姚清江、胡永中:《韩非子治世大智慧》,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8 年版。
[20]杨剑桥:《古汉语语法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1]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韩非子》,中华书局, 2010 年版。
[22]邢德波:《述宾联合短语与连动短语辨析》,《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 年第 3 期。
[23]陈曦:《命名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校外教育》,2009 年第 8 期。
[24]李林浩、陈苏方:《试析源自<韩非子>的成语》,《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年第 10期。
本文通过对《韩非子》寓言命名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从结构和理据方面对寓言的内容和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总结出这些命名的结构特点及其理据间的关系。...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命。意思是通过人的形体外貌特征给人命名,在白天相见时可以互相识别,夜晚则需要自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