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面对浩瀚广大的宇宙洪荒,川流不息的时光长河,人的一生显得何其渺小短暂。古代诗词中,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光阴流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人的生命既然如此短暂容易消逝,那我们应该怎样尽其所能,愉快圆满的度过自己的人生呢?
我们要做一个健康的人。所谓健康指人的身体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无残障疾病,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行为适当,能正常生活与劳动。现在,人们又认识到对健康起作用的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的影响。通俗的说,人尤其要具备健全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健康的心理情感因素和我们欣赏古代诗文,与我们解读元曲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般认为,诗词等文学样式以最精炼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人的情感和社会生活方式。中国古代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孔子曰“诗者,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诗词曲中,诗人们将自己的恩怨,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也通过诗歌词曲等文学形式生动的表达了出来。我们翻开元曲的篇章,阅读一则则曲词,如同按住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脉搏,直接抵达他们的心灵角落,观看他们丰富多彩的深刻的精神世界,追寻他们内心幽微的那些曲折回环。并且知道,他们是怎样的度过了他们的一生。
二
1279 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从此也开启了蒙人治理天下的朝代。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三百多年国内几个政权并立的混乱局面,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形势。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扩大了国内各地区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代杂剧,散曲和诗文创作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的,他们的创作,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组成。
但是,元朝的统治是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镇压的基础上的。元世祖统一全国后,把全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在法律,政治,经济上都规定了不同的待遇,以达到分化各民族团结的目的。职业也严格分等次,有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读书人地位十分低下,并且有 77 年不开科举。元朝规定地方各级行政长官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又建立里甲制度,监视人民的行动。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和压迫,元代汉人的生活陷于悲惨的境地,元代杂剧很多剧本中有对权豪世家横行霸道和官府贪暴腐朽的描绘,正是当时黑暗现实真实反映。
在元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进仕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跟着下降,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书会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代杂剧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而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里逐渐形成了“别是一家”的新诗体,在两宋时期得到发展,产生了苏轼,李清照,柳永,辛弃疾等大家。但到了南宋后期,却日趋衰落。而民间的长短句歌词,从中晚唐以来,经过长期的酝酿,到了宋金对峙时期,广为流传,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流传在北方的散曲,也称为北曲。散曲最初在市民中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也叫“叶儿”。有些曲调如《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等,可能是从乡村流传到城市去的。有些曲词又特别在某个地区流行。那么现存的元代散曲作品,体现了元代文人们一种怎样的心理风貌呢? 汉人创作者在元代曲子词的创作中又体现了怎样的各种心理倾向呢?
三
元代散曲在古代诗歌历史上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定位,我们又如何去读懂元曲中那些嬉笑怒骂,酸甜苦辣? 那一段漫长的曲曲折折的时光? 那些纠纠结结的心肠? 诗言志,诗歌是吟出的心声,曲达情,曲子是唱出的心语。本文便藉由对元代散曲的阅读分析,探究元曲透露出来的元代文人的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在一个由外族入侵者侵略并统治的高压而严苛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元代的文人心理纠结曲折紧张的程度? 元代人有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有没有高远纯净的可以被实现的理想追求? 元人有没有真挚深刻,曲折委婉的情感生活? 有没有可能被错读的心理误区? 为什么很多元曲中透露出一股湘妹子的麻辣? 我们要来探讨元曲中的人是如何和谐了自己的心境。
调节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复杂心绪? 他们有没有发泄情绪的出口与通道? 元代人的人格塑造以及他们变愁为高歌,豁达超然的心境,有没有得以最终的实现呢?
(一)王权更迭,感叹民生
古人云: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话仿佛一语道破历史前进的曲折规律,勘察天机,分分合合的天下,有英雄豪杰,有奸臣贼子,风云四起,他们或许流芳百世,或许遗臭万年,在历史上留下些声名。那更多的白骨堆叠如山,淹没黄沙,只是普天之下的小小百姓,做了棋盘上那些毫无意义的可怜的棋子。他们的生死存亡,他们的苦乐哀愁,又有谁能真正体会?
元初张养浩悲悯百姓的苦难,在陕西行台中丞任上赈济灾民,抑制豪强,整顿政事,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资财散发给饥民。终于积劳成疾,四个月便卒于任上。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子,便是感叹王朝兴亡,豪强争霸,百姓饱受战火之苦,兴盛也罢,衰败也罢,带给百姓的无穷无尽的灾难。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行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曲作家张可久也用一支小令,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典型化的手法描写了秦汉时代的三个历史故事,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示了深切同情。也有对统治者为了建立雄图霸业而给社会带来灾难的痛恨。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为元人小令怀古讽今的双璧之作。这就是[中吕·卖花声]: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这些曲作在民族战争纷繁的元代社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积极意义。触摸到的是曲作者作为有识之士的正直和良心。
(二)世道艰难,倍感孤独
每一个改朝换代,对于那些敏感的文人,也正像一次脱胎换骨,必须重新投胎一次,才能在新的政治世界里张开眼睛,但是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满目苍凉,世道艰辛,不堪孤独之感,是许多文人心中难解的一个死结。孤独是人心灵上的孤寂,是一种思想上情感上的无法沟通的感受,与周围环境人多人少,没有直接关联。孤独,原来便是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孤独本身无所谓好坏。有人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和平静相距不远,人生活在喧嚣的尘世,有时在平静与孤独中,反而会更加清晰的思考问题,深入洞晓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
元初元好问的[黄钟·人月圆]正表现出自己饱尝亡国易代的痛苦挣扎,悲观无奈。
重风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半年。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刘秉忠[南吕·干荷叶]也具有同样的意境:干荷叶,色苍苍,老柏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这首曲词和当代周杰伦脍炙人口的歌曲《菊花台》的词意似乎有共同相似之处,寂寞幽远,意境凄美苍凉。有离人心上秋之感。
(三)政治黑暗,壮志难酬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弱无力,悲观厌世。使人产生抑郁的原因很多,大到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小到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在对元曲的曲词进行解读和欣赏中,我们不难发现某些元曲作品中那挥之不去的郁郁之气。比如马致远的[南吕·四块玉]: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这首曲词是怀才不遇的文人的不平之鸣。大有自比陶渊明之意,求取功名遭遇碰壁,只得隐居山野,表现出对社会压抑人才的现状的不满,不满难念产生忧郁,借酒浇愁愁更愁。
马致远的另一首[南吕·金字经]这样说道:夜来西风动,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这首曲子直抒胸臆,表达了急切希望为国出力,却欲进无门的一腔悲愤。
同样,贺瑞的[南吕·四块玉]也表达了自己空有定国安邦之策,冠绝宇内之才,却只能土里掩埋,抒发了作者对空有才华,志不能伸的感叹,表现了强烈的不平之气,同时也指出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跳出红尘,隐退江湖才是明智的选择,这也是文人们多么无奈和压抑的一个选择啊。
冠世才,安邦策,无用空怀土里埋。有人跳出红尘外。七里滩,五柳宅,名万载。
(四)世事难测,世态炎凉
悲观是由于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者不自觉的对自己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生活中总会有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更何况我们对于当下的以及将来的人和事,更加的看不清晰。在此情形下,元曲中便出现了不少抒发自己悲观苦闷心情的作品。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可见一斑: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 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车下坡时难以驾驭,身不由己,危险万分,这种情形犹如身在官场,祸福难测,早不保夕。与其这样担惊受怕,不如隐退江湖,可见元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歧视与分歧倾轧,让人觉得失落苦闷。
张可久的[中吕·红绣鞋]这样写到: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并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这首曲词,刻画了高峻,险绝,阴森寒冷的自然景观,但这些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是在为针砭世情作铺垫。末句“比人心山未险”便是说比起世态炎凉,人心险恶来,陡峭的山崖,山间的阴森,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看乔吉的[中吕·山坡羊]:鹏搏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这首曲词对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做了猛烈的抨击。最后两句“白,也是眼,青,也是眼。”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刻画了势利小人的面目,青眼白眼都是他们的嘴脸。二是作者的态度,无论青眼白眼,一律予以漠视。
(五)命运多舛,前路迷茫
在生命的很多时刻,我们会迷茫惆怅,仿佛落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人处于社会群体中,既有历史风云,时代背景等大环境的挤压,又有前途生计,人事变迁的困扰。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前面的路,也看不见一丝光亮,只是停留在秋风中,冬雨中,一任凄风苦雨牵扯了我们的心肠。
马致远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这方面作品也最能代表他的风格,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且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失意,迷惘,愁苦,言有尽而意无穷。马致远的家乡在哪里?
前途到底在哪里? 一念及此,不觉断肠。
陈草庵的[山坡羊·叹世]这样写: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如水流逝,可是我们好像永远是被时光遗忘的那个角落,无人问津,照样老去。野百合也有春天,但是春天在哪里呢?
再看看徐再思[双调·水仙子]: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曲词运用以景衬情的写法,渲染出肃杀凄凉的环境气氛,写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无聊和孤寂,也表达了对身世,亲情,前程的种种萦绕心肠的忧思。
四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中,随时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活动。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也很复杂。从心理因素看,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方式,意志品质,个性特点的不同都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从外在原因看,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一些重要的因素,社会风气,经济文化条件等都会造成巨大影响。甚至连某些物理条件变化如高温,严寒,噪音,强光,黑暗等也会造成对于人的不良刺激。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唯一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是正视它,承认它,匡正它。人要随时勤快的加以拂拭,不能沾染一点污垢尘埃,以使心性保持光明洁净。
那么,对于元代的汉族知识分子,那群文人而言,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积极的心境去应对环境以及风险或者迷茫,或者悲观失落,并且最终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谐,又用哪种可能较为健康的心态去应对社会可能的不健康,不光亮,从而获得内心的光明洁净的?
(一)古往今来,名利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但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言,它们不过是过眼烟云。明白人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必去追名逐利,自寻烦恼。在千变万化,粉红骇绿的世界,保持一份宁静澹泊的心情是十分必要的。人处于宁静之中才能领悟人生的哲理,得到精神上的欢愉。经过锤炼与涤荡后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所以在元曲中有些作品便鄙薄功名利禄,蔑视封建礼教。
张养浩[山坡羊·述怀]便这样写道:无官何患? 无钱何惮? 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至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愁;钱,君莫想。
这首曲子便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作者在对人生有了深刻领会和透彻体悟后,淡泊名利,注重品行,这便是他内心获得的力量。再看阿里西瑛[殿前欢·懒云窗自叙]:懒云窗,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天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穿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这里描写了一种摆脱一切世俗名利欲望束缚之后悠然,散淡的生活,以此表达了对人生的看法。富贵是虚幻不实的,身外之物。犹如鲜艳的花朵,终有凋落的一天。看透了这一点,生活便可以超越自由了,再不必忧愁烦恼,费尽心机去竞争拼搏了。
(二)现实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更加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人的心意。抑郁的心情需要改变,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现代人说“有了快感你就喊”、“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有时候,把我们的不平,愤懑,抑郁,喊出来,倾诉出来,也许会轻松许多。心里也如同卸下巨大的石块,对社会,对政治,对权贵,对很多人事,元代散曲不少作品便直抒胸臆,辛辣嘲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犹如大夏天吃麻辣火锅,虽然出了一身大汗,却也身心突感淋漓痛快。例如睢景臣[高祖还乡]: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跟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壶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上住,也曾与喂牛我切草,拽坝扶犁。
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穷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钱偷量了豆几斛。
有甚糊涂处? 明标着册页,见放着文书。少我的钱,差发内旅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共道六三,谁肯把你揪摔住?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
这首曲子从刘邦贵为天子的得意处来泼冷水,通过他的一个乡邻的回忆,揭了他的老底。在这里,封建帝王的所谓尊严,威风不复存在。
而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更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辛辣嘲讽的语言,描写了自己所走的生活道路,滑稽放诞,却也真的很过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三)人是感情的动物,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于人的全部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没有情感的需要和渴求。
人的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但主要的是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等,诗歌是人以强烈的情感写就的,在元曲里,我们可以窥看元代人的情感世界,得到调控情绪,情感的启示。真挚的爱情是双方的承诺,也是崇高的责任。人类的爱情是生理,心理,美感,道德的体验,美好爱情的深入发展应该是理智,亲密感情的升级,爱情应该成为进取的动力,给人以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人奋发向上,努力做到爱憎分明,敢于表达。又待人以诚,宽容理解,这样才会有健康,真挚,丰富的情感生活,也才会有舒畅愉悦的现实生活。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的诗词作品来得泼辣俏皮。
商挺[双调·潘妃曲]这样写道:戴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尔踏。则道是冤家,却原来风动荼蘼架。
这个曲子描写少女晚上在窗下等候情人到来的急切心情,十分细腻。“怕”“久”最能体现等候时的焦急,渴望,不安而产生的错觉。合乎情理,自然生动,表现了封建时代恋爱中青年的大胆举动。
姚燧[越调·凭栏人]马上墙头瞥见他,眼角眉尖挑逗咱。论文章他爱咱,睹妖娆咱爱他。
此曲写才子佳人间率直的爱情,二人偶然遇见,眉目传情,大胆挑逗,表露心迹。把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相互爱慕之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激情飞跃。
而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则更有一番风味: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这首曲子描写男子叹息和情人离别之苦,妙在不是直抒离别的苦味,而是用极其节制的手法来表达郁结的相思。小令用了一个极其夸张的比喻,把久无音信的原因,归结于没有天一样大的纸来书写他的相思情意。实在绝妙,纸短情长,韵味隽永。
(四)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得之于自然,又归于自然,与人世的变化毫不相干。花开花落无声,云卷云舒表达对世事变化转瞬即逝的感概。人也是一样,要用平常心对待世间的一切变化,求得内心的平和自然。有时候,充分感受世界的宽广,自然的美好,主动去接近自然,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是排遣孤独的好办法。而中国文人历来就有一种寄情山水之间,在山水田园间抒解寂寞情怀的办法。在元曲中这样的作品数量很多,也正表明,元代文人能够做到的自我排遣,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天地,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看到清澈明静的天空。云蒸霞蔚的群山,苍绿幽美的树木,涟漪轻泛的流水,秀丽多姿的花丛,纯朴自然的民风……这一切足以使人身心两忘,没有惆怅,没有悲哀,没有迷茫,进入无忧的天堂。
邓玉宾[正宫·叨叨令]写道:白云深处青山下,茅庵草舍无冬夏。闲来几句渔樵话,困来一枕葫芦架。恁怎的也么哥,恁怎的也么哥,煞强如风波千丈担惊怕。
这首小令便是描写隐居山林茅舍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卢挚[中吕·喜春来]则说: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横为独木桥。风微尘软落红飘,河岸好,草色上罗袍。
全曲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情调,郊外春光明媚,白云悠悠,杨柳依依,微风习习,落花飘飘。漫步于河滩,衣服上也沾染了青青的草色,真是为大自然的美好莫名感动。
孙周卿[双调·水仙子]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残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又另一首“小斋容膝窄如舟,苔径无媒翠欲流。衡门半掩黄花瘦,属东篱富贵秋,药炉经卷香篝。野菜炊香饭,云腴涨雪瓯,傲煞王侯。”
曲中描写秋天日暮时分的田园景物,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山居生活,也看到了他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和高蹈归隐的情怀。
再来看曹德的[双调·庆东原]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长天落霞,方池野鸭,老树昏鸦,几句杜陵调,一幅王维画。
小令犹如一幅白描画,寥寥几笔,勾勒出南方乡村的傍晚景色,淡雅,安详,宁静了画面,也宁静了人心。
在元曲中类似这样的写景寄情,隐逸山林的作品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努力用他们的眼睛在观看外面的世界,对于自然山川的感悟平衡着自己的心态,并且最终回归到宁静平和,也从自然风物中得到了很大的心灵慰藉。也只有如此这般,才能拥有旷达超脱的心态,坦然平静的心绪,才能搀扶人在滚滚红尘中走得心意坚定而且平和。这正是:世间少有平坦路,高低险峻各不同。只存平坦于人心,勇敢恍惚一念间。
参考文献:
[1]李复波.《诗词曲小令精华丛书元曲小令精华》[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毕业.《中华千年文萃·曲厅》[M]. 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3]阎立钦.《唐诗心语》[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由《青楼集》可知,元代歌妓与文人的交往非常密切,无论是名公显宦,还是浪子文人,歌妓皆能投其所好,形成良好的交游互动关系。戏曲欣赏是元代文人颇为热爱的文化活动,与歌妓的交往正是其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民间的曲体带着鲜明的市井气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