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

采用综合疗法诊治跟痛症5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4 共745字
       论文摘要

  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2006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5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38~80岁,平均56.3岁。有局部外伤史22例。查体:跟骨上方有软骨样隆起,表面皮肤增厚,肤色微红、肿胀,触之有囊样弹性感,局部压痛明显。
  
  X线检查部分病例发现跟骨骨质疏松或跟腱附着处增生及骨质增生。
  
  1.2 治疗方法
  
  (1)针刺与手法治疗:俯卧位,足跟向上,在跟腱肿胀处或压痛明显处常规消毒皮肤,取毫针沿跟腱两侧与作者单位:100191北京,总参北京塔院干休所门诊部(周庆杰)跟腱平行(从远端向近心端)刺入,或在足跟痛点采取垂直提插针刺法,反复2或3次后,再施以贴附、舒顺及分离、弹拨、刮法等手法2或3次。 
  
  (2)物理治疗:TDP灯透药、离子导入、超短波理疗等。上述治疗7次为1个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必要时加用中药内服及外用熏洗、注射疗法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且疗效巩固;(2)有效: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2或3疗程。治愈43例,占86.0%;有效7例,占14.0%。总有效率100.0%。
  
  2 讨论
  
  跟痛症分为跟后痛、跟下痛、跟骨病等3种类型。跟后痛又细分为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痹症性跟痛症;跟下痛细分为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病主要是指肾虚性跟痛症。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解剖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如跟下皮肤是人体皮肤中最厚的部位,皮下脂肪垫致密而发达。各种解剖结构和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长期慢性劳损,以及持久站立、长距离行走的刺激,均可引发跟骨周围疼痛。我们采用针刺、手法、理疗,以及中药内服和外用熏洗、注射疗法等综合治疗,不但能够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且彻底消除了局部致痛因素,因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骨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