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为了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合理增长的平衡协调,需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而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于市场消费不断升级和细分、新能源汽车增势迅猛及行业技术进步快、过剩产能压力较小等优势发展条件,随着汽车产业逐渐步入新常态,新能源汽车将迎来较快增长。
1 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也进入了增速放缓、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其政策支撑、基础配套、国家补贴也都在进一步完善。当前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产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发展目标的越发明确。
(1) 产销量“暴发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4年,借势国家补贴、地方支持、环境治理、社会认知的多重正能量,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整个汽车行业乃至社会的关注焦点,出现了“暴发式”增长,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605辆和45048辆,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94辆和29715辆,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2) 发展目标越发明确
随着工信部 《中国制造2025》 (简称《202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越发明确,其中提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智能互联汽车是国内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对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2025》 要求:到2020年,燃料电池车将不再局限于概念车,到2020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
在节能汽车方面,到2020年,乘用车(含新能源乘用车) 新车整体油耗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5》 明确提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⑧
2 新常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 汽车企业持续推出新能源产品
2014年,上汽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荣威E50、比亚迪秦、比亚迪E6、腾势,以及奇瑞、江淮、众泰、康迪等品牌的新能源车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口碑和销售业绩。据权威机构统计,在全球销量前20的车型中,比亚迪、康迪、众泰等自主品牌均榜上有名。2015年,新一代新能源车产品继续投放市场,新产品的续航里程、技术实力、产品品质都进一步升级,有望赢得更多消费者。
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盟,也会带来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互联网汽车,引爆更深层次的新能源车消费潮。例如,北汽与乐视合作研发互联网电动车,其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都超越了现在的产品。上汽与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互联网汽车,基于上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阿里巴巴在大数据领域的优势,新产品将比传统汽车的魅力更大。
预计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车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另一个增长点。
(2) 消费市场更加广阔
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大城市的增购换购潮、三四五线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激活,都会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各大城市陆续实施的限牌限行政策也将刺激新能源车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只要稍有技术突破或者成本优势,都会带动销量的进一步飙升。
此外,政府将加大公共交通领域投入,特别是加快推动新能源客车对传统客车的替代,以及推动新能源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而在传统车领域,新油耗标准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相关惩罚措施也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