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工艺美术论文 >

关于工笔花鸟论文2016年范文(4)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12-28 共22482字
关于工笔花鸟论文四:

《宋代工笔花鸟中的“气韵生动”》

  摘要:“气韵生动”是南齐着名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着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在“六法论”中被视为审美的最高法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宋代工笔花鸟画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经典之作,它是文人画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审美取向和绘画理论也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气韵生动”这一核心法则的影响。

  关键词:“六法论”;宋代工笔花鸟;气韵生动

  一、谢赫“六法论”

  谢赫提出的“六法”从当时中国绘画艺术的实践中,归纳出了六大要素,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这些从绘画现象里展示出可以形式化的基本元素,都概括了当时绘画的所有方面。他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的重要原则与标准,并由人物画推及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创作。“气韵”,具体的说就是生气和神韵。判断一幅画有无“气韵”,有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一看它是否表现出生命的力量,二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个性,三要看它是否表现出内在的节奏、韵律,四要看它是否具有雅韵之美。概括地说,具有“气韵生动”的绘画,一定是精、气、神、韵具有的作品。

  二、宋代工笔花鸟画

  起初花鸟画是在人物画的背景中描绘的,起着陪衬的作用,到了宋时期,花鸟画达到了一种超越个人一时情感的境界,除了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时代审美情趣影响之外,另外,宫廷画院的设立起了关键作用,使花鸟画逐渐成熟并且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其风格独特,表现手法微妙逼真,整个画面生动传神,在画中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体会到画家对画投入的极大热情和情感,是用真情来表达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两宋时代绘画发达,花鸟与山水并盛,尤其在花鸟方面,可谓之彪炳画史。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说:“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今。”可见宋代人对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为自信的。当然,宋代花鸟画成就卓然前代抑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宋的画家,笔力都很深厚,所以线条都比较遒劲,一件作品,无论繁简巨细,自始至终都是全神贯注,从来未见有草率轻慢之处,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墨与色的处理,都是那般完美统一,即使是讲究“骨法用笔”的勾填形式,也多是先以劲细墨线勾出轮廓,然后沿线内敷色,色不盖线,线不离色,浑然一体,所以作品完成之后,墨线依然清晰、有神,成为撑色的筋骨。

  三、“气韵”论

  “气韵”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概念范畴,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运动轨迹,也因历代艺术家的创作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徐复观先生强调指出“气韵生动”是积累了当时许多画家的经验——它是作为艺术自身的一种存在,而被谢赫加以陈述,并非谢赫把它当做自己的思想。一般人会认为气韵即传神,它们同根同源。气韵生动是“传神”的具体表现与表达。从中国绘画理论发展轨迹来看,顾恺之的“传神”,谢赫的“气韵”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有其自身的含义与特点,具体地说,“传神”是对魏晋人物画珍品及当时人物画创作进行总结提炼出来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出现后作为一种绘画创作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理想,被后来画家所遵循。“气韵”是谢赫对当时的人物画,山水画创作进行的总结,从而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理论,它也被作为一种绘画创作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理想,后来被画家所遵循。

  “气韵”以及由其形成的笔墨之美,是长期以来在绘画创作活动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是各个时代画家所追求的目标。由于画家及其对象的特征不同,有时又不能不有所偏重。就是说,有偏重于气,有偏重于韵,有气韵并重;有偏重于笔,有偏重于墨,有的笔墨并举。这种现象在中国画体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四、工笔花鸟画中的“气韵”

  以《出水芙蓉图》为例,在一枝一叶的勾勒点拂中,都蕴藏画家追心取势、以意命笔的痕迹。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通过“摄情”和“写物貌情”,达到“摅发人思”,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览者的感情在不尽之境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画中物象便成为作者的创造,个人风格以及风格中蕴含着的人格理想,气韵也就随着创造应运而生。通过“摄情”和“写物貌情”,达到“摅发人思”,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览者的感情在不尽之境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作用。

  从宋代的工笔花鸟绘画的形态特征来看,线性造型主要是对客观对象的轮廓把握,在于取形,取势,取姿态,取质。需要提炼、概括、抓住本质的精神意味,才能获得对对象的生动描绘。在轮廓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染法和平涂来进一步的造型,这种描绘对象的方式重在形神的象征性塑造,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么,审美的气韵追求只能是偏重在塑造形象的神韵气度上,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意味的追求都是围绕形象的精神韵致的不同而展开的。

  唐志契《绘事发微》中说:“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为生动,殊为可笑。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谓之韵。”在工笔花鸟画中,气韵是建立在整体绘画技法形式语言之上的,艺术手段必须传达出与物象体现的性格精神相一致的特质,画面的封神之气度、气韵依赖于整个艺术效果所透射出来的精神感召力,而显示出它的审美内涵,但对气韵的欣赏主要还是针对绘画对象的精神风貌和气度韵致,而不在于画面的形式语言。

  综上所述,对“气韵”的意义的追溯可以看出,它作为中国画审美品质的一种追求,是随着中国画形态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气韵”自晋唐以来由专指人物的风神气度、物象的精神蕴意,画面的精神气象,转而质中国画所有形态的情感意韵、传达的节奏律动、由笔墨之气韵而构成的画面整体的风韵气度。所以,“气韵”在宋代工笔花鸟画中,气韵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所指:作者主观的精神胸臆,画面物象的神韵风致,线条的节奏韵律,笔墨的润泽虚实之味,画面结构形式的对比和谐,情景境界的旷远回味,不一而足。同时,气韵的意义在不同时代、不同中国画形态中表现出不一样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刘巨徳.中国画形态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付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