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花都区水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研究
【绪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绪论
【第一章】水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第二章】花都区水生态简述
【第三章】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4.2】健全并完善水政策体系
【4.3 - 4.5】加强水污染治理
【结论/参考文献】水生态文明创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二、花都区水生态简述
(一)花都区概况及水系特点
1.花都区概况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广州市从化区,南靠广州市白云区,西邻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连佛山市南海区,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属珠江流域广花平原一部分,是广州市的一个行政区,下辖 6 镇 4 街,总面积 969 平方公里,总人口 945053 人(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素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之称,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着“三山一水六平原”的优美自然地貌。
花都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最长 52.5 公里,南北最宽 28 公里,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有效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2013 年以来,花都区正全力推进花都中轴线 CBD 开发建设,该地段是花都区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花都副中心扩容提质的主要区域,将打造以行政办公、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商业配套和居住功能为主的花城金轴。
2.花都区水系特点
(1)水系构成
花都全区河流总计 51 条,总长约 343km,河流密度 0.05 条/2km ,全区水面面积 104.72km ,其中河流 13.382km ,骨干渠系 5.22km ,水库山塘 16.142km ,坑塘 69.982km ,水面率 10.8%.
按照水系划分原则可分为流溪河、白坭水和梯清河 3 大水系,其中流溪河水系包括流溪河及本区内的犁头咀河、望顶河、老山水河及高溪河 4 条支流,流溪河发源于广州市从化区桂峰山、由东北流向西南汇入珠江,全长 156km,总集雨面积 23002km ,其中花都区境内河长 24.38km、集雨面积 196.52km ;白坭水水系包括白坭水及本区内的国泰水、大官坑水、新街河等 3 条支流及众多小河组成,白坭水发源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水闸,由西向东北汇入珠江,全长 53km,总集雨面积 7882km ,其中花都区境内河长 32.55km、集雨面积 628.582km ;梯清河水系包括梯清河及东部山区的众多截洪沟,梯清河发源于花都区梯面镇羊石顶,自东向西汇入清远市的迎咀水库,全长 17.07km,总集雨面积 43.072km .
(2)水系分布
花都区北部是连片分布的高、低丘陵,森林密布、降雨量大,是花都区大部分河流的发源地,分布基本情况简述为:梯面镇位于花都北部山区内,地形东高西低,镇内梯清河流向由东向西,沿途汇入众多支流形成梯清河水系;花东镇、花山镇、狮岭镇、新华街、花城街及秀全街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河流都是由北向南流经平原地区,分别汇入流溪河或新街河;新雅街位于新街河以南,属平原地区,地形为东南略高、倾向西北,内有雅瑶涌由东向西流入新街河;赤坭、炭步两镇地形受镇内丫髻岭、中洞岭的影响,地形以两岭为高、四周低,河流大多发源于两岭流入白坭水。
(3)水资源特性
根据《广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广州市水务局 2008 年 12 月),花都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布为:地表水 9.71 亿3m 、地下水 2.01 亿3m ,扣除重复量 1.86亿3m ,水资源总量约为 9.87 亿3m .因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市民活动的影响,花都区水资源的特性如下:
一是时空分布不均。花都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有着显着的特点,诸如春季多低温阴雨天气但雨量不大、夏季常有大到暴雨、秋冬季因冷高压南侵而干旱少雨、丰雨年雨量可达平雨年的 1.5 倍、枯雨年雨量仅为平雨年的 60%、东北部山区及丘陵区降雨多而西南部平原区降雨少等等。区域内河流、水库中的水量主要依靠降雨补给,而地形地貌分布又影响着降雨的际变化与年内分布,其中 4月至 9 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80%;10 月至翌年 3 月为干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20%.花都区东面有流溪河过境,西南部有白坭河,是花都区的入境水资源;在入境水资源中,流溪河占全部入境水资源量的九成左右。
二是本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高,且区域差异比较大。以常住人口计算,广东省的人均水资源量约为 21183m ,花都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 12883m ,水资源量非常紧缺;花都区的新华街及周边镇区人口密度全花都最高、人均水资源量最少,梯面镇人口密度最低、人均水资源量最高,两者的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相差近 10 倍。
三是北部山区水质较好,东部流溪河中游水质次之,白坭河及城区内部分水体水质较差。花都区内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北部山区,源头水质良好,但河流穿过城镇后,受到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迅速恶化,部分河道水质为劣V类11,水体发黑、发臭普遍,对河道生态及供水均有影响;流溪河水量受水库调节控制,流溪河中游段现状水质总体尚好,但经上游广州市从化区的开发利用和部分消耗后,流溪河中游段的水量已不多,且相当部分为从化区的退水,纳污能力有限,自净能力不高,而流溪河下游受支流排污影响,水质略差;白坭河受上游来水水质的影响及沿岸排污影响,水质超标严重,已大大超出河流的自净能力,严重影响水厂供水安全;中心城区的水系中,除近几年经过整治的田美河、新街河以及天马河等几条河的局部河段在整治时结合了水景观的考虑取得较好的效果外,大布河等其余河段及河道、河涌现状景观较差,丧失了作为人们亲水活动公共空间的功能,严重影响城市面貌;洪秀全水库受入库河流污染,总氮超标,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芙蓉嶂、三坑水库由于受周边房地产和旅游开发影响,水质略超出Ⅱ类水标准。
(二)花都区水生态现状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12,水资源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与生产之要,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随着花都区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已成为制约花都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自然灾害频发。水旱灾害是花都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与降雨的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及花都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河流分布密切相关,这就为区域内的山洪暴发创造了条件;据史料记载,从 1686 年花县建县至 1949年的 264 年间,不完全统计共发生洪涝灾害 64 次,平均约 4 年一次,而建国后到2015 年的 67 年里,共发生洪涝灾害 29 次,平均 2.3 年一次,且 2000 年之后的最近十六年尤其频密。另外,花都区的风灾也较为频繁,这主要由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的热带气旋造成,尤其是每年的 5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风灾对农作物及房屋的影响很大,且往往夹杂着大雨、伴生洪涝灾害,据史料记载,1712 年以来,引起较重灾害的热带气旋约有 17 次左右。
另一方面,水体污染加剧。近年来花都区的工业总产值以年增长率 12.7%的速度增长,重点工业源废水排放量按 22%的速度增长,COD13的年增长律为 8%、氰化物14为 11%、氨氮15高达 44%,从废水污染物排放增加情况来看,花都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水生态污染代价较高;同时来自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公共设施排放的污水及宾馆酒店等第三产业设施排放的污水组成的生活污染源以有机耗氧污染物为主,大多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造成较大的水生态破坏;再有就是禽畜养殖和面污染源16也占据不小的破坏比例。
可见,花都区水生态形势已十分严峻,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洪排涝工程先天不足,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
花都区历来是一个洪涝灾害相对较为严重的地区,虽然为消除自然灾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了不少防洪、排涝工程,但大多数集中在城区周边的较大河流上、且属于应急类工程,而这些工程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明确的防洪标准17,施工方法简单、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险工险段多,明显导致了其普遍存在先天不足的特点。
2.水利工程日常维护管理不足
建成于上世纪的堤防、水闸、水陂、泵站等水利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技术人员缺失、管理经费不足等等)导致疏于日常管理与维护、水毁冲蚀得不到及时修复,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部分工程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防洪安全的要求。
3.河道、水库被挤占和填埋
大规模的新工业区、商业区、物流区及房地产等建设挤占河道、水库水面的情况十分常见,甚至发生填埋水库、迫使河道改道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行洪和排涝安全。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历年来滨水区域的建设开发无法律约束力,花都区水政部门对滨水区域缺乏明确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二是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加之人们对挤占河道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三是由于滨水区域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滨水而居成为人们的一种喜爱。
4.水环境、水景观恶劣,影响城市面貌
受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影响,花都区内的河流穿过城镇后水质恶化迅速,水体发黑、发臭现象普遍,对河道生态及供水均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大部分河段现状景观差,丧失了作为人们亲水活动公共空间的功能,成为城市脏乱差的区域,严重影响城市面貌。
5.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设施不足
身处广州这么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中,目前,花都区居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众多的水利设施没有防汛检修道路、交通很不便利,这就导致了工程设施实时监测不到位,一旦发生险情,就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情、工程信息等基础资料必然的不能进行有效搜集和整理。
(三)花都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在中央、省、市各级部门逐步加大水生态建设投入的大背景下,花都区本着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内涵的建设目标,开启了生态水城建设新时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不小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取得的成绩
花都区委区政府从提升城市环境和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高标准、严要求规划建设了花都湖。
花都湖又称新街河公园,是花都中心城区宣扬生态保护的滨水绿道,是健身、娱乐相得益彰的游憩绿道,是传播岭南建筑艺术的文化长廊,是展示花都时代精神的绿色长廊,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纽带。
(1)建设规划
建设花都湖是广州市花都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议案,花都区政府高度重视该议案的办理进程,多次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进行考察、调研,积极落实项目建设规划。
2011年11月,花都区委区政府向广州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请求苏泽群常委、常务副市长协调解决花都区有关问题的汇报》,对推动花都湖工程建设节点至关重要;2011年12月,广州市政府召集专题会议,研究2012年城市建设亮点的有关工作,花都区在会上作了工程推进情况的专题汇报,花都湖工程被列入2012年全市的亮点工程。由此,花都湖建设进入了正式规划、项目立项及资金筹措工作阶段。
(2)建设实施
花都湖是在天然河道的基础上结合了景观、绿化改建而来,起点是新街河的两条支流(铜鼓坑河与铁山河)汇合口,结束于京广铁路跨新街河大桥,全长6.68公里,占地总面积2.83平方公里,包含征地拆迁在内的总投资约10亿元。
花都湖工程分三期建设,第一、二期工程以城市防洪安全整治为主,结合河道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观等多种功能综合整治河道总长5.48km,由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新街河环境建设工程两部分组成,分别由花都区水务局、花都区林业局负责建设;第三期工程为花都湿地,即在岸边和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浅水湿地、建设人工湿地净水科普展示区、形成湖水面积331.79亩,由花都区水务局负责建设。
(3)建设成果
花都湖一、二期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于2013年10月向市民开放;该工程项目是花都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和景观项目,给花都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去处,进一步提高了新街河防洪设防标准和花都中心城区的防洪能力,为花都生态水城、广州城市副中心和国际空港城的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2.产生的效益
(1)环境效益
花都湖工程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花都区的山水资源,辅之以绿化、栈道、亭台,不仅体现了亲水性,更是实现了河道防洪与城市景观的互联互动;经过整治,湖区水质也从劣V类提升为V类,成为了花都区“一河两岸”的亮丽风景线,每天都会有很多市民在湖区健身、散步、娱乐,日均2万人次,花都湖已然从一片无人问津的烂滩涂,变为花都区最大、人气最旺的滨河公园。
(2)经济效益
花都湖经过建设开发已经完全脱胎换骨,是为花都中心城区的未来留下的最宝贵的生态财富,花都湖项目同时也是花都新城开发的主要着力点,其有力带动了周边约23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区发展。
(3)社会效益
花都湖工程是花都区积极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三个重大突破”发展战略要求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它的建成有力促进了广州的“北优”战略进程、加快了花都主城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无缝连接,花都湖工程的建设对于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化意义深远。
六十多岁的花都市民张大伯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赞扬到:“花都湖?我每天都要去一次,散步、跑步、骑车,有时还和老朋友下棋,那里可是我晚年生活的常驻地。花都湖建设的不错,绿化好、管理也到位,越来越靓啦!”张大伯家住花都湖周边,他目睹了这里从昔日的“烂泥坑”变身为迷人公园、惠民公园的全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石场挖出的巨坑和粉尘曾使花都湖一带常年灰霾漫天,市民经过无不掩鼻;2012年,花都区依山就水将新街河改造成花都湖,如今的花都湖处处鸟语花香、绿意盎然,景观水面碧波荡漾;2013年,花都湖面世,是近年来花都区倾力打造的绿化美化精品工程,赢得广大市民的一片叫好。
据了解,未来的花都湖是这样的:为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目前花都湖后续在建项目有岭南园、国花雕塑园、花都湿地,筹建的项目有花都博物馆等,真正把花都湖建设成为集河流恢复、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扩张,武汉市城市用水压力加大,如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武汉市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
(三)强化水资源配置及管理花都区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跃升为广州北部举足轻重的工业、商业重镇,创造了许多令人炫目的花都速度;然而城市的扩张、工商业的聚集、人口的膨胀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水生态问题。因此,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深入贯彻水资源保护为思想...
绪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纳入了历史发展纲要,而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又是紧密联系的。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百姓之美、社会之美与时代之美的总和,其核心是生态文明;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能够增进我们国家的社会和谐程度...
四、花都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善建议水生态环境是花都区整体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生态环境是否能够维持正常循环;水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能否生存、关系着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花都区自然特征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
三、花都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水生态保护意识缺失通俗来说,生态意识就是市民尊重自然的伦理意识和价值观念,花都区市民这方面的水平还不高,这主要体现在:(1)价值观念扭曲部分市民仍然固守着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1.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遵循人与水和谐理念、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确保和谐发展、保障良性循环的文化伦理形态,我们称之为水生态文明,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建设水生态文明,一是要...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水资源短缺现已成为山西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全省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也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2年的水资源生...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自然界非常珍贵的资源。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飞跃发展,人们对于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匮乏,这就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紧张。...
生态水利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最终达到经济和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生态水利建设能更好地解决旱涝、灌溉等水利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人民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良好和谐的解决人与水之间的矛...
0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体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河流、湖泊、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我国超过75%的湖泊、90%的城市河流和50%的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水体污染状况不仅使其失去了景观价值,还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三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