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的变调构词与“校”的变声构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7220字
  3.“学”“斅”“教”的音义关系
  
  “学”“斅”“教”三字,《说文解字》均收,其中“学”“斅”二字,许慎视为重文,徐铉援引《唐韵》胡觉切,读匣母浊音,未必妥当。王力指出:“学、斅、效、教四字关系密切”[9]479.上文考辨显示,至迟《尚书》时代,“学”“斅”已经完成变调构词,原始词和滋生词读音不同,音义相对。“教”字,《说文解字》攴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2]126,徐铉援引《唐韵》古孝切,读见母清音。“教”“学”原始词同义异音,书面上通用“学”字。随着汉语清浊声母合流大势,至迟明代,二者音义合流。周光庆、朱美秋、姜仁涛先后讨论过“教”的形音义问题③。
  
  现代汉语里,“教学”之“教”有两读:(1)读jiāoxué,动词,义为“教书”[1]649;(2)读jiàoxué,名词,义为“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657.“教授”也有两读:(1)读jiāoshòu,动词,义为“讲授”[1]649;(2)读jiàoshòu,名词,义为“高等学校教师的最高专业职称,其下依次为副教授、讲师、助教”[1]656.普通话里,“教育、教案、教鞭、教具、教材、教程、教改、教工、教官、教练、教龄、教师、教务、教训、教化、教诲、说教、求教、请教、见教、家教、管教、言教、文教、领教、礼教、讨教、助教、指教、教研室”等合成词中的“教”均读jiào,只有“教书”中的“教”读jiāo.
  
  最早整理“教”变调构词的学者是贾昌朝,《群经音辨·辨字音清浊》曰:“敎,使也,古肴切;所使之言谓之敎,古孝切”[4]154.“教”的平声一读当源于《说文解字》的“ ”,见子部:“ ,放也。”[2]743段玉裁注曰:“各本譌作’效‘,今依宋刻及《集韵》正。’放‘’仿‘古通用。”“' ’训‘放’者,谓随之依之也。今人则专用‘仿’矣。‘教’字、‘学’字,皆以‘ ’会意,‘教’者,与人以可放也;‘学’者,放而像之也”[2]743.徐铉援引《唐韵》古肴切,即《广韵》古肴切:“教,效也”[7]154,1开口二等。显然,“教”的平声一读既包括“教”,也包括“学”.而“教”的“使令”义正是由此派生而来。《集韵》收录“教”的使令义,见居肴切:“教,令也。”[8]54
  
  “教”的去声一读当源于《说文解字》的“教”,见攴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2]126即《广韵》古孝切:“教,教训也。又法也。语也”[7]417,上古属见母宵部长入,中古属见母肴韵去声开口二等。俞敏指出:“卜辞已经有‘教’字,这是个k-型的动词。”[12]315这是把“教”和“斅”看成同一个词了,实际上,卜辞里的“斅”当读匣母,《说文解字》的“教”当读见母,两词读音不同。
  
  “教”的音义滋生关系
  
  《汉语大字典》收录“学”三组音义:读xiào(又读xué)[12]622,下列2个义项:(1)教导;使觉悟,后作“教”.(2)学;效法,后作“学”.读xué[12]426,下列10个义项:(1)学习;接受教育。(2)知觉;觉悟。(3)讲学;互相讨论。(4)注释;笺疏。(5)模仿。(6)学校。(7)学问;学识。(8)学派;学说。(9)学科。(10)说;讲述。读jiào,下列1个义项:教授,后作“教”.根据“学”“教”变调构词的音义配合关系,读jiào当是“教”的本读,是“学”与“教”音义合流后的读音,应当给予说明。《汉语大词典》“学”“斅”分收:前者读xué[14]871,下列4个义项:(1)仿效;学习。(2)学校。(3)学问;学说;学派。(4)诉说。后者读xiào[14]1482,下列3个义项:(1)教;(2)学;(1)效法。没有显示出“学”“斅”的历时音义演变关系。
  
  三、“校”的变声构词
  

  1.“校”形音义辨证
  
  甲骨文没有发现“校”字。《说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2]267《广韵》分收两组音义,古孝切:“校,检校,又考校。”[7]417胡教切:“校,校尉,官名。”[7]417《集韵》居效切:“校,《说文》:‘木囚也。’”[8]166后教切:“校,教学之宫。一曰:械也。一曰:木为栏格,军部及养马用之,故军尉、马官皆以校为名。”[8]166“校”的字形传承古今。
  
  2.“校”的变声构词考辨
  
  贾昌朝最早整理过“校”的音义,《群经音辨·辨字同音异》木部:“校,木囚也,古孝切。校,疾也,古饱切,《礼》:毄兵同强,举围欲细,细则校,郑康成读,又侯巧切。校,几足也,苦交切,《礼》:拂几授校,又户交,胡饱二切。校,木阑也,户敎切,以木为阑格曰校,故凡居处有阑卫皆谓之校”[4]51-52.俞敏指出:“‘校’本是个名词,当枷讲”,“引申为马圈”、“教学之宫”[12]311.
  
  原始词,义为“束缚犯人的木枷”,名词,《广韵》古孝切,上古属见母宵部去声,中古属见母效韵去声二等开口。原始词音义例证:《易·噬嗑》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注:“校者,以木绞校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10]ZY102音义:“校,爻敎反,注及下同。马音敎。”[11]41A句中“校”,三国时魏国王弼解作“束缚囚犯的木枷”,是“校”的本义,《说文解字》收录的正是此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下注曰:“囚,系也。木囚者,以木羁之也。”[2]267陆德明此处标注“爻敎反”,即《广韵》胡教切;兼注东汉马融“音敎”,即《广韵》古孝切。按照《经典释文》体例,“爻敎反”当是“合时”之音,故作首音;“音敎”是“会理”之音,故兼注其后。马融“音敎”,可以旁证上古汉语“校”的原始词读音。陆氏标注“爻敎反”,可能说明“校”的本义在中古汉语里已经比较生僻,读音难辨,人们渐渐把它读成了滋生词读音。《经典释文》另有1例音义可证,见《易·系辞下》:“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10]ZY307音义:“校,胡孝反。下同”[11]63A.这里的“校”,与上例同解,陆德明单注“胡孝反”.又《庄子·天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校,民如野鹿。”郭象注:“出物上而不自高也。”[15]43A音义:“校,胡孝反,李音较。一本作‘枝’”.[15]773A句中的“校”,陆德明标注“胡孝反”,即《广韵》胡教切;兼注东晋李轨“音较”,即《广韵》古孝切。
  
  原始词词义构词①,滋生新词Ⅰ,义为“考核,校正”,动词。滋生词Ⅰ音义例证:《周礼·冬官·匠人》:“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注引《孟子》云:“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10]ZL1158音义:“校数,音敎,下色主反。下此数音同。”[11]308A句中“校”,陆德明标注“音敎”,即《广韵》古孝切。下同。《左传·僖公五年》:“君父之命不校。”[10]ZZ341音义:“不校,音教。”[11]486A《尔雅·释诂》:“覆、察、副,审也。”注:“覆,校。”[10]EY47音义:“校,音敎。”[11]839A
  
  滋生词Ⅰ引申为“计较”.音义例证:《礼记·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注:“不报无道,谓犯而不校也。”[10]LJ1427音义:“不校,交孝反,报也。”[11]441A句中“校”,陆德明标注“交孝反”,即《广韵》古孝切。《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注:“校,报也。”[10]ZZ409音义:“而校,音敎,报也。”[11]493A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