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李白的诗相关论文范文4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3 共15164字
第一篇李白的诗相关论文:
  
  《李白的诗与道家思想》
  
  摘要: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关键词: 李白的诗; 道家思想; 自然之美; 神思妙想; 人生态度。
  
  《道德经》开宗明义地指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道”,以生万物,以载覆万物,却无形无名。“道”,植根中土,源远流长,犹如永不枯竭的活水源头浸润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千百年来,不同阶层的人从自身需要出发,在道家思想中吮吸着营养,其中不乏历代文人墨客,而最具代表性的堪称唐朝诗人李白。李白的诗流传千古,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后人对其做出了多方位解读,但唯有从道家思想的视角才能进行深度探究。本文围绕道家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来解读李白诗里的奥妙所在。

        一、李白诗里的天然美与道家自然观。

  
  ( 一) 道家“天地大美”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道家思想的最高本体---“道”的产生根源于大自然,天造地设成就自然之美。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段话的意思: “天地具备了最大的美德却从不言说,四季有正确的运行原则却从不谈论,万物都有自己的定规却从不解释。那些圣人,探索天地的美德而明白万物的规律。”〔1〕( P428 ~429)。
  
  李白正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人,也是位虔诚的道教徒,这一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自然观使李白对自然情有独钟,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名山胜水的浸润里,李白对自然的美产生了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创作出大量多色调的写景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奔放的情思抒写出大自然的磅礴之气与雄伟之韵。“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则以白描的形式勾勒出大自然的清新明丽与似水柔情。这些诗句里的风物: “飞流”、“猿声”、“轻舟”、“万重山”、“孤帆”、“碧空”、“长江”与“绿水”、“素月”、“白鹭”、“燕草”、“秦桑”、“山花”、“江火”等呈现出境界开阔、气象万千、色彩绚丽的自然美,着力体现“道生万物”之意境。这些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诗句源于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潜心默会,既是诗人对自然高度敏感的体现,也是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激情的涌流。
  
  ( 二) 道家“天人合一”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道家认为天是大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即“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产生真正的快乐。这种人文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庄子生态美学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观点,从审美认识层面阐释了宇宙联系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2〕( P17 ~20)。
  
  李白洞明“天人合一”,为营造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意境,李白常触景生情并融情于景,创作出无数情景交融的诗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思君( 指杜甫)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以水的深来比喻友情的厚。在“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种景物对“我”、“故人”、“两人”、“游子”起着烘托作用,将天然美与人的心灵美紧密融合,写景就是写人,写人也是写景,物我合一,彼此难分,展示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
  
  ( 三) 道家的“朴”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朴的本义是木之末制成器者,引申为朴质的样子。”〔3〕( P22)《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朴”: “道常无名、朴。”“敦兮,其若朴”,“见素抱朴”,“复归于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个“朴”有 “‘质朴,敦朴、本真,本性’等义,是( 道祖) 老子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之最一般的阐述”〔4〕( P25 ~28)。对此,庄子也说: “朴素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从美学理念出发,“当质朴与文饰难以并存时,又该如何取舍? 庄子当然是偏重质朴胜于文饰了。文饰常需考虑场合、对象,质朴则是出乎内心的真诚。文饰常在调节之中,质朴则不改真性情的本来面目。”〔5〕( P112 ~113)。
  
  李白崇尚道家的美学理念,在创作中体现出纯朴真挚的自然观。他认为雕琢和辞藻的堆砌不过东施效颦,诗歌应明朗自然,应天然去雕饰。这一“天然”也就是道家的自然美。有这“天然”,李白的诗朴实明了,通俗易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诗句简洁中见率真,质朴中现意境,称得上脱口而出,浑然天成,正是“朴”的美学境界。
  
  二、李白诗里的神思妙想与道家神学。
  
  ( 一) 道家之“神游”在李白诗中的体现。
  
  灵与肉合一为人,人要凭借理性思维以完善形体生存的物质生活,又要依赖非理性思维来满足情感的宣泄与寄托。由此,对梦幻般显现的超现实力的追求催生了道家的“存想神游”.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庄子也有: “游乎天地一气。”“浮游乎万物之祖。”“吾游心于物之初。”道家的“游”,是人超脱外物,与天地往来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飞扬的神思,是精神对具体外物的突破和超越。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古代汉语论文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