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衙兵”一词的两种含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6 共1932字
论文摘要

  本文就邓珊《浅谈<汉语大词典>"衙兵"一词释义补正--以<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一文,对"衙兵"一词的释义展开商榷.邓珊在文中质疑罗竹峰主编《汉语大词典》对"衙兵"一词的解释:"①唐代天子的禁卫兵;②唐代节度使的卫兵."在时间上仅限于唐代,而忽略了五代.[1](P39~40)笔者以为,对时间的质疑并不是准确释义"衙兵"的关键.因为五代时期的"衙兵"或者"牙兵"本来就是从唐代遗传下来的,《汉语大词典》以唐代概之也无可厚非.况且"衙兵"与"牙兵"在《汉语大词典》中是作为两个词解释的,而《汉语大词典》对"牙兵"的解释仅仅是"亲兵、卫队",显得过泛.邓珊在文中应是对"牙兵"一词的补正.至于"衙兵"的解释,邓珊只关注了时间问题,而忽视了"衙兵"包括的另外一种含义,即"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因此,邓珊最终赞同了"衙兵"即"牙兵"一说.其实这种说法同样存在疑问.

  目前,赞同"衙兵"即"牙兵"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讹变说".《封氏闻见记·公牙》较早提出"衙"是"牙"之讹变:"近俗尚武,是以通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2](P39)《陔余丛考》同样赞成"衙"与"牙"相通:"衙门,本牙门之讹."[3]

  古人的观点同样需要进一步论证方能成立.衙,《说文》曰:"从行,吾声.鱼举切.又音牙."[4](P44)"鱼举切"是《唐韵》中对"衙"字标注的读音,读yú."衙"为何又读"牙"?这与"牙旗"中的"牙"义有关.《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5]《类篇》:"古者军行有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6]

  从"衙"字的本义看,与"牙旗"之"牙"有语义相通之处,但由字的讹变来推断词义的相通并不一定正确."衙门,本牙门之讹."中的"本"字道出了"衙"与"牙"本是同源,但后来二者语义出现分化."牙"与"衙"字均可指代官署.到了唐代,皇宫大殿多以"衙"命名,于是赋予了"衙"乃天子所居之处的新含义.《旧唐书》:"群臣始朝于宣政衙."[7]《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8]《新唐书·兵志》中已经明确提到了"衙兵"这一概念,"衙兵"是作为"南北衙兵"的专有名词出现的.

  因此,通过"衙"与"牙"的同源来推断"衙兵"就是"牙兵",逻辑不通.

  邓珊在文章中根据后来古书中的例句分别解释了"牙门"与"衙门":"【牙门】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衙门】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可以看出,二者的释义不尽相同,这也证明了"衙"与"牙"在某些词组中的语义确实存在差异.然而,邓珊却依然坚持认为:"正是因为'衙''牙'二字相通,二者组成的许多词语的意义相同,因此可以大胆地说,'衙兵'即'牙兵'."[5](P40)"许多词语意义相同"不代表完全相同,"衙门"与"牙门"经过语义演变已有所不同,那么何以称"衙兵"与"牙兵"的语义就相同呢?邓珊为了进一步证明"衙兵"或"牙兵"不仅是唐代所有,在五代也同样存在,又选取《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含有"牙兵"一词的例句进行论证.殊不知,五代有"牙兵"乃历史常识,根本无需赘述;但考虑到人们对"衙兵"一词的陌生,可选取含有"衙兵"一词的例句进行论证,用五代有"牙兵"来证明五代有"衙兵"的方法是错误的.选小说《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也缺乏严谨性,应首选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为例.

  就上述论证看来,"衙兵"是指唐代天子禁卫军,而"牙兵"则专指节度使的卫兵.那么,"衙兵"和"牙兵"是不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级别的卫兵呢?查阅史料,答案是否定的.在史书中确实不乏"衙兵"与"牙兵"通用的例证,只不过二者的通用不是通过"讹变说"推导出来的,而是直接从史料中来.例如:

  (1)初度以蔡卒为牙兵,或以为反侧之子,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备.(《旧唐书·裴度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领淮西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平定了蔡州元济.刚刚打下蔡州之后,裴度为安抚蔡人,信任蔡卒,以蔡卒为自己的牙兵.这种牙兵就是节度使的卫兵.正因为牙兵与节度使关系过于紧密,牙兵造反危害严重,所以才有人提醒裴度:"反侧之子,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备."

  (2)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旧唐书·田承嗣传》)田承嗣乃唐中期魏博节度使,选"衙兵"用以自卫,可以看出,此处"衙兵"就是"牙兵".

  (3)东川节度使董璋置酒召仁矩,仁矩辞醉不往.于传舎与倡妓饮,璋怒率衙兵露刃之传舍.(《新五代史·唐臣传第十四》)综上所述,"衙兵"一词的两种含义已经十分明确:

  ①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如南北衙兵;②唐代、五代节度使的卫队.《汉语大词典》对"衙兵"的释义基本正确,只需在第二个注解上添加"五代"便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邓珊.浅谈《汉语大词典》"衙兵"一词释义补正--以《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8).

  [2][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8.

  [5][汉]张衡撰,薛综注.东京赋[A].[梁]萧统撰,[唐]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宋]司马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后晋]刘驹.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古代汉语论文训诂学论文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