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

精选三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5)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03 共14688字
  四、研究结果

  ( 一 ) 居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在受调查的居民中,97.2% 的居民认为环境保护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 59.6% 的居民认为非常重要,38.6% 的居民认为重要,仅有1.8% 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无所谓。通过 Pearson相关数据分析,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相关性不大 (Pearson’s r =.184, p=.018)对垃圾入河,私家车尾气排放等环境污染现象,有 95.2% 的居民认为私家车的增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有 88.0% 的居民意识到垃圾倒入河中对于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其中 71.1% 的居民意识到河流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仅有3.0% 的居民认为河流污染对于自己没影响或者无所谓。绝大部分人表示会采取行动,其中 46.4% 的人会积极制止,21.7% 的居民会积极举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方面,有 56.0% 的居民表示都存在垃圾分类困难,而这些人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年龄为 46 岁以上的受访者。在受访者中,仅有 15.1% 的居民表示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主动进行分类。52.4% 居民认为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环境,仅有16.3% 的居民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环保法律,强制治理,这与 85.5% 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是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其次才是政府的责任结果一致。但是,对于政府环保工作满意度调查方面,大部分人对于政府的环保工作不满意,其中有 16.9% 的居民很不满意,46.4% 的居民不太满意,仅有 31.9%的居民对于政府环保工作比较满意。

  ( 二 ) 居民日常实际出行方式及理想出行方式

  调查显示,居民的日常出行方式选择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交车、步行、自行车、地铁、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私家车、出租车。其中选择乘坐公交车的居民达到 53.0%,步行和自行车这样的绿色出行方式分别是 34.9% 和 19.9%,地铁的选择也达到17.5%,仅有 3.6% 和 7.8% 的受访者日常出行方式是出租车。而选择出租车和私家车为出行方式的居民主要集中在 20 岁左右的受访者;以及本科阶段的受访者。对于理想的交通工具选择,人们对于私家车更加青睐,从 7.8% 上升到 15.7%。同时 27.7% 的居民也更愿意选择地铁出行,这比之前的 17.5% 也上升了 10.2%。对自行车和电动车的选择也不同程度的上升,这部分人主要是 46 岁以上的农村居民。

  居民对出租车的选择也有所上升,选择者还是主要局限在青年学生中。而对于步行和公交车的选择则不同幅度下降,前者下降了 6.0%,后者则下降了18.4%。这说明的绝大部分居民日常的出行方式是绿色环保的,而中老年人还是更倾向于快捷,舒适,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在此地铁最受青睐,对于青年人而言,首先考虑的因素还是舒适,出租车和私家车在青年人中比较受欢迎,其次是地铁。

  ( 三 ) 居民的环境保护知识程度及获取途径

  调查发现,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在居民获取环保知识途径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有 52.4% 的居民都会通过网络获取有关环保知识,这些人主要是 45 岁以下的居民。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对于环保知识宣传也有重要影响,51.8% 的居民通过电视广播获取环保知识,报刊杂志也占 35.5% 的比例。环保知识在单位或者学校的普及就显得薄弱,仅有 22.9% 的受访者会通过所在单位或者学校获得环保知识,而居民通过亲友同事子女的介绍获取环保知识也只占 8.4%。调查显示,居民对于环保知识的知悉情况方面还有待加强,22.9%的居民根本不了解环保知识,这些人主要集中在 46岁以上的居民,学历整体在初中文化水平,而在这些人中,仍然有 16.3% 的居民表示虽然不了解环保知识,但是还想积极学习了解。而仅有 31.9% 的受访者表示了解并会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其中党员都会积极宣传,50.0%人都表示不会积极宣传环保知识,这其中有 44.0% 的居民了解环保知识,有 6.0% 的居民不了解也不宣传。这些人主要是 46 岁以上的女性,文化程度基本都在初中水平。

  ( 四 ) 居民日常绿色消费行为

  居民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商品价格,实用性,环保性。价格成为影响人们购物的主要因素。受访者中仅有 25.3% 的人会考虑商品是否环保,而这些人主要集中在 20 岁左右青年学生中。对于食品,绝大数居民表示有意识的选购绿色无公害食品,占到受访者 53.6%。对于其他环保产品,居民考虑的频次就比较少。对于环保家用电器方面,居民的关注度就下降许多。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没有注意过节能节水型家用电器,仅有 20.5% 的居民有意识的购买无氟冰箱或空调。受访者中,只有 9.0%的人有意识的购买过可再生产品,这些人主要是本科及以上的青年人,有 66.3% 的居民都不曾注意过带有环保标志的绿色产品。对于无磷洗涤剂的选择,65.7% 的受访者表示都没有注意过。这些人主要集中在 45 岁以上的人群。在所有受访者中,83.7% 的居民都表示不知道这些环保产品,或者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环保产品。仅有 14.5% 的人对环保产品的关注度比较高。他们主要是高学历的中年人。这与之前环保知识的薄弱密不可分。

  ( 五 )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其环境保护行为关系

  居民对于“您身边有垃圾时,您主动会去捡吗?”这个问题的回答,74.1% 的受访者都表示会积极捡起垃圾。但是居民(R9)表示,“当然自己家门口有垃圾时会主动去捡,要是在其他地方就不捡了”。仍有 24.7% 的人不会主动捡起垃圾。同时,居民也都不同程度的注意到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按照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随手扔垃圾,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使用过度,破坏花草树木和浪费水电资源。但是面对这些破坏环境的问题,65.1% 的居民觉得反映也没用,因此一般对这些现象不采取任何措施。遇到环境问题时,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向居委会反映,但这也占受访者的 39.2%。虽然现在反应的渠道多元化,但是居民对于破坏环境的现象态度依然比较被动。在对环保建议意见方面,受访者大多都把希望寄托在每个人和政府身上,希望每个人都能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保护环境(Q23),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污染 (Q45).

  五 讨论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来看,潏河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存在以下特征 : 居民的环保责任意识普遍较强,但与其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日常出行方式普遍环保,但居民意识中还是更倾向于舒适,快捷的非绿色交通方式;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多元化,但环保知识薄弱,环保宣传有待加强;购买环保产品意识较弱,商品价格和实用性是购物主导因素;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间存在较大矛盾,之所以表现出“知”“行”不一,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城市化发展及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推动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王向东在 2003 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环境教育》一文中指出,文化程度对环境意识水平影响十分显着。从总体上看,从小学阶段开始,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水平越高,尤其是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明显高于大专生和高中生。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我们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西安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西安市长安区潏河沿岸地区逐渐被纳入城市范围之内,农村居民与城市联系更加密切,获取信息更迅速,途径更多元化,使得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调查中,71.1%的居民意识到河流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有居民表示“这河以前清的很,还能去洗澡,干什么都方便,现在臭的不能闻,真的应该好好治理”。

  河流作为沿河两岸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河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引起沿河居民的普遍关注,人民整体的环保意识不断觉醒。可以说,居民居住环境的变迁促使人们环保意识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居民环保意识影响并不大。

  其次,环保宣传对居民的环保知识,环保行为影响力不大。如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电脑、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尤其是互联网的覆盖,更是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调查中,52.4% 的居民都会通过网络获取有关环保知识,51.8% 的居民通过电视广播获取环保知识,报刊杂志也占 35.5% 的比例。

  然而,看似覆盖面很广的信息渠道却难以向农村居民传递有效信息。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居民在信息获取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困难,往往人们只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却对环保知识不甚理解。

  最后,环境保护教育贯彻不彻底。我国开展环保教育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的学校教育没能将培养环境保护素质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并没有将环境保护教育列入重要课程教育体系中,这就对学生的环保知识获得造成了很大的空缺。同时,居民所在的单位或者社区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教育,这也让环保教育大打折扣。环境教育往往成了口头式的宣传,对于人们真正的环保知识增长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由于环保教育的缺失,居民便普遍缺乏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85.5% 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是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然而居民在遭受河流污染带来的困扰时,更多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抱怨与不满。大部分受访者仍然把环保问题归咎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失职。没有科学的环保教育,居民便很难树立环境保护主人翁意识,环保知识的获得也受到束缚,导致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就处于被动局面,不能积极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应有的责任,也就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环保行为,导致居民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出现较大矛盾,知行不一。

  针对以上问题,认为根本上的还是要对农村居民实现环保教育终身制。如图 1 所示,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首先,全面落实学校环保教育,通过学校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知识和意识,通过孩子的环保行为,在家庭里对家庭成员进行积极影响,形成环保课下教育,整体提高家庭环保知识和意识;其次,全面组织单位和居委会开展环保教育,对居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最后,大众传媒应主动承担起环保宣传教育的责任,目前媒体的种类繁多,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然而广大农村居民受制于知识水平,对于媒体的环保宣传接受能力有限。应当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结合居民实际的文化程度,让环保知识宣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杜绝空洞的说教。对于环境问题突出的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应当结合当地的民情,而不是采取单一的、无差别的宣传。

  如图 1 所示:


图 1 环保教育新模态图 1 环保教育新模态

  以上三种方式交互作用,能全面增长居民环保知识,深化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环保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涛 , 陈宜菲 . 潮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5):271-273.
  [2] 侯晓丽 , 李鹏飞 , 马珊珊 , 张扬 .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现状与对策 [J]. 学习月刊 ,2011(4):83-84.
  [3] 王斯文 . 金华居民环保意识对 PM2.5 污染影响研究 [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60-65.
  [4] 王向东 .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环境教育 [D].2003.
  [5] 卫立冬 . 公众对城市河流污染的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调查 [J].衡水学院学报 ,2008(10):74-77.
  [6] 许智贤 , 陈志航 . 居民环保意识与行文统一性的调查分析 [J].新课程学习 ,2013(4):8-9.
  [7] 周燕芳 , 陈颖 .“限塑令”前后北京大兴城区居民环保意识变化分析 [J]. 生态经济 ,2011(10):171-17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