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指的是治理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不少国家不断发生公害,治理环境污染成为迫切的任务。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环保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并采取政治、经济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治理不是治本的办法,只是应急措施。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环境治理论文范文。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一篇: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一以河南省L市S镇为例
作者:韩祎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农村环境治理关乎我国亿万农民的身心健康,广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过度干预、农民参与意识较弱、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无法真正落实、环境的治理效果有限等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要从加大资金投入、协调不同参与环境治理主体的关系、提高思想意识、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入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三农发展实际的农村环境治理道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添彩。文章以河南省下属的乡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得出了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治理;
作者简介:韩祎(199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着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等环境问题。2021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元之年,应以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引,打赢农村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1 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养活了全国14亿人口,为我国经济大局总体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已经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一方面,农民种田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提高土地肥力,目前我国化肥、农药平均使用量是21.9 kg/667 m2,其远高于世界平均使用量8 kg/667 m2,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会使得土壤板结,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在政府扶植下,我国不少农村地区通过土地流转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实现土地集约化,兴办养殖业、加工厂、蔬菜、花卉大棚等,大量的畜禽粪便、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和田间地头,造成地下水污染,大棚种植中会产生难以分解的棚膜、地膜和废弃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
1.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0.7亿t没有做过任何处理[1].此外,农村生活垃圾种类繁多且复杂,不仅有城市常见的厨余垃圾、厕所垃圾以及塑料垃圾,而且还有农业生产遗留的废弃农药瓶、难以分解的地膜和棚膜。近几年,我国农村掀起了置地盖房新热潮,在建设中产生的残余废料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新品种。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力度,在农村投置垃圾桶、垃圾车。虽然一些乡镇统一回收了各村庄的垃圾,但是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随手丢弃、就地掩埋、焚烧仍是农村垃圾处理的常态。
1.3 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
我国90%的地下水正在遭受污染,2018年《中国生态坏境状况公报》中提到我国地下水水质较好级以上的比例仅为33.4%,较差级则高达51.8%.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严峻事实,但是地下水污染防治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难题。我国农村地下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源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在农村修建下水管道前,人们会在自家门口建一个垃圾堆处理粪便和其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则是随意排放到路上,单靠自然的净化能力不能把污水彻底净化。此外,政府倡导农村厕所革命,农民旱厕改造,但在具体落实时,为了图省事、图方便,把粪便直接排入了下水管道或者与其他生活污水混在一起,滋生了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加剧了地下水污染。
2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2.1 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态建设担当不够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仍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社会、企业、农民还未有效参与其中,主管环境工作的政府部门往往存在着职责缺失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不作为现象尤为突出。农村环境治理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政府各部门在环境治理中的职责分工多有交叉,部门协调难度大,要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有序不是易事。除此之外,基层环境监察队伍的缺失,政府对环境治理"不作为"的代价小,都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效果较差的原因。基层环境执法机构性质不统一,进入门槛不高,基层环境执法人员政治素质良莠不齐,不能执法、不会执法、不敢执法的问题客观存在[2].生态环保工作任务繁重,农村需要一支有力的检察队伍,但从事农村执法的工作人员较少,基层环境执法队伍中人员混岗、队伍人手不足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2.2 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和设施严重不足
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是搞好污染治理的保障,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经费目前还是依靠政府专项拨款。这是非常有限的,使得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落实不到位,在垃圾的清运和污水处理方面不尽如人意。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水平,城市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农村因为设备欠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村庄里的垃圾车、垃圾桶数量不够,保洁员多是散工和临时工,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一旦政府拨款出现断流,垃圾就陷入了无人监管的境地,很多农民对堆置在街道上不及时处理的垃圾意见很大,所以政府禁止的垃圾处理陋习在暗地里又偷偷盛行起来。同时很多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以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的后续问题无法解决。政府所提倡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并不热心,对于给自己带来方便的环保设施并不能妥善使用,甚至刻意损坏,并且环保基础设施质量较差,使得农村环保设施的使用周期短、消耗率大、投入成本高,环境治理难以维持。
2.3 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
在土地承包权重新颁证确权和土地合法流转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工业化、产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产生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组织保障。很多农民在大时代的潮流下改变了种粮的生产方式,依靠蔬菜大棚和规模化的畜牧养殖走上致富道路,避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方式趋向城镇化。随之农村生活垃圾品种增多,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废弃电池、未妥善处理的建筑材料充斥着农村的每个角落。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农村现代化的步伐[3].例如,受陈旧思想观念、农村改水工作滞后、处理污水设施落后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等因素的制约,河南省L市S镇厕所革命工作推进难度大,农村推进更是难上加难,导致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较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2.4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低下
首先,在环境问题上,农民普遍存在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难治理,这和农民传统的生活陋习积重难返、农民的思想落后相关,使得环保工作在农村难以开展,很多农民存在"等靠要""排队等""按兵不动"等思想,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工作,和自己没有关系。
其次,在环境治理中农民的主体作用未能发挥,一部分是由农村缺乏劳动力造成的。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日趋严重,村里只剩下了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环保工作陷入了"政府喊,没人干"的尴尬境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客观上导致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再次,部分镇村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不注重方式方法,不从农民的实际情况考虑,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治标不治本。
3 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对策探析
3.1 完善乡村政府治理考核机制
提高地方政府的乡村治理能力,拓展其生态环境建设格局。目前,我国环境治理仍是以政府为主导,应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考核、监督、管理等体系。
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监督体制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环境执法队伍工作激励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基层环保部门解决实际困难,主动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定期举办职业操守教育和业务培训班,努力提高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素质,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建设硬、公正执法严的生态环境治理队伍。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环保责任。落实责任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关键,政府要大力作为,建立建全覆盖市、县、乡、村4级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网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相互促进考核机制和监督体制,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评比,年终总考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组织暗访组,掌握各区县农村环境治理的开展情况。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齐心协力的环保工作机制。
3.2 拓宽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渠道
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从政府、社会、农民3个方面筹集资金,采取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农民合理分摊的方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首先,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可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稳妥进行,防止出现半截子工程。政府在相关工作上应转变思路,积极对接省级相关行业部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改厕等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方面强化项目包装,注重整个地域的推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
其次,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4].PPP模式可以提升污染的专项治理,因为农村环境治理设施的建设费用较大,因此可以通过政府建设农村降低对企业的资金要求,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农村环境治理领域。政府应科学制定标准,鼓励公平竞争,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对于愿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企业,政府应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能力,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利,尽可能降低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的资金成本和门槛,给予投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环保企业免去后顾之忧。
再次,尝试推行建立农户卫生缴费制度。农民始终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农民应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政府应大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施农村卫生缴费制度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农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生活水平和实际情况,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试点示范、逐步铺开、基础先行、不断完善"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偿付费制度[5].
3.3 以乡村振兴为依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8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还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首先,重点整治突出的环境问题。我国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农业污染。以河南省为例,作为农业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是触目惊心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其次,促进农村农业方面的环境治理。政府牵头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加强农业投入品包装袋、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有效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从控制污染源头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可靠保障。
再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畜牧养殖乱排乱放的问题。2015年农业农村环保行政法规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在基层政府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普通民众对其知之甚少。所以政府要加强宣传,促进各级部门协调联动,提倡在农村划分出专门的区域规模化养殖,对于禽畜产生的大量粪便应最大限度地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
最后,要积极培育文明新风。改善村容村貌,实现乡村振兴,六村共建是重要抓手,乡风文明是重要保障。所以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升广大农民的道德观念和争先创优意识[6].
3.4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参与度[7,8].习近平总书记在展望"三农"发展时指出,"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应该充分发挥农民自觉,让广大的农民动起来".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头作用。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各乡镇单位的广大党员干部。俗话说"牵牛先下水",要让农民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必须要有好的带头人,村庄党员干部和驻村书记要让党旗始终屹立在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线,必须强化村干部环保知识的培训,注重村两委牵头,强化基层组织功能,乡镇政府应经常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开展经验交流会议,把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到村干部一级,让其深刻认识自身在宣传引导、监督管理方面对农民的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矫正的应尽之责。
另一方面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治理氛围。目前,我国各地的环境治理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河南省L市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文明乡风的机遇,开展了很多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的环保教育活动,营造农民爱干净、讲卫生的环境治理氛围,为大规模的环境治理活动造势,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此外,村干部还可入户发放人居环境治理的宣传材料,通过村广播、宣传标语、微信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在村委会举行会议,接受农民的咨询,引导农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9,10].
参考文献
[1]亚华,高瑞,勐国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23-29,195.
[2]张江河浅谈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J].科技风, 2018(7):177-178.
[3]严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N].永州日报, 2020-01-03(4)。
[4]杜焱强PPP模式下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效和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44(5):69-72.
[5]霍雅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 .市场论坛, 2019(4):37-39,42.
[6]较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J].今日财富, 2020(9):17-18.
[7]李志强,张灵灵,刘亚兰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困境问题解析及破解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17(9):12-17.
[8]祝洪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0.
[9]徐佳慧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8.
[10]天元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4):14-15.
文献来源:韩祎。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以河南省L市S镇为例[J]. 山西农经,2021,(22):123-125.
环境治理论文范文第二篇: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伟
作者单位:山西众环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围绕空气质量所开展的动态环境监测活动可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对有害气体在大气中的波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可为后续的环境质量监控、分析打好基础。本文简要分析大气污染原因,研究环境监测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意义,重点探究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污染治理;
作者简介:张伟(1982-),男,汉族,山西运城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治理与环境影响评价。;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持续出现季候性疾病以及雾霾问题,这给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针对上述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应持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准,收集并分析监测数据,采取有力治理措施应对污染问题。基于此,围绕环境监测工作在大气污染治理活动中的应用进行重点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气污染原因
1.1 绿地面积减少与汽车尾气
基于城市化背景,各地政府正加快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大荒地开垦力度,努力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储备。但是,传统环境治理工作却渐渐难以应对城市化进程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绿化面积压缩现象,而绿化面积是净化有害气体的关键基础设施,其不但可保障城市地区的空气循环,还可促进空气质量的提升。一旦绿化面积大量减少,会打破空气净化与循环间的平衡,无法切实清除城市内部的有害气体。若有害气体在城市内部持续聚集,会降低空气质量,加剧空气污染。同时,近些年,城市地区的汽车使用量大幅增加,其产生的汽车尾气也会加重大气污染问题。若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妥善解决上述各因素造成的污染,必然会给后续的城市发展建设埋下隐患。
1.2 工业废气污染
为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国内部分地方政府主要以包容的心态应对工业产业发展与建设工作,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若地方政府试图依赖治理手段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生态,则不但需要耗费巨大代价,还要历经漫长的治理过程。基于此,作为国计民生工程,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同时,部分工业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入大气,很可能会引发不可逆的大气污染问题,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空间。
目前,在对城市工业用地进行规划时,部分地方政府已深刻意识到城市空气质量与工业生产污染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在城郊地区规划工业生产用地。但是,随着各地城建设施范围的持续扩大,后扩建的城镇会逐渐临近处于偏远郊区的工业区域,这也使人们需要正面应对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2 环境监测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意义
2.1 预防大气污染
当前,环境监测是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认知与了解的核心手段,其能够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环境监测主要将大量数据作为理论支持,这也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应长时间围绕监测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活动。由于环境数据每时每刻均在变动,环境监测可统计各地区环境数据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具体的数据变动情况,有助于工作人员找寻环境变化规律,进而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比如,依托监测技术长期监控南极、北极的地理环境变化,人们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臭氧层以每十年4%的变化速度逐步递减。在此期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工业生产规模越大带来更为剧烈的臭氧层变化趋势,逐渐引发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上述现象大多依赖长期的数据监测与数据分析工作。基于此,国内政府职能部门已引入系统性的补救措施。例如,努力研发替代品,降低氟利昂排放程度,逐步遏制臭氧层空洞的扩大趋势。同时,环境监测活动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可助力政府预测环境变化中蕴含的潜在危险信息,进而制定预防措施。例如,通过有效对比大气污染的信息数据,应用纵向比对、横向对比方法,有助于监管人员找寻环境变化规律,结合数据信息、波动规律制定预防方案,有效缩小大气污染影响范围。
2.2 大气治理作用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理论依据与重要前提是环境监测管理。过去一段时间,在大气治理活动中,政府职能部门很难察觉部分不易发现的污染源,难以有效追究污染源头。但是,基于环境检测工作,政府职能部门可依托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化工企业向周围水体、空气中排放的危害物质。若相关指标超标,则政府职能部门可迅速锁定相关责任人,寻找污染产生原因,有效地保护大气环境。同时,行为规范管理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有力举措,如减少环境污染行为,控制生活垃圾数量,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一旦数据信息产生巨大波动,则意味着企业出现严重污染,通过调节企业生产行为,可降低环境伤害程度。环境监测还可助力政府职能部门有效判断大气污染数据信息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其中的细微变化,结合排放指标调整企业的生产作业方式,尽可能去除污染因素。对于政府机关单位而言,环境监测可帮助工作人员明确治理方向,通过收集并检测数据信息,助力政府部门集中处理污染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此基础上,政府职能部门可快速明确工作责任,促进环境管理水准的有效提升。
3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3.1 运用大气遥感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大气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并非单一的城市建设、街道、工业生产用地所引发的,而是全人类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特点,一旦某一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则不但会对区域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鉴于此,在围绕大气污染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若政府职能部门仅针对单一区域开展污染监测活动,则只能对特定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其对于大气污染走向、持续时间,却难以给出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与分析结果。为准确分析并掌握大气污染的未来发展趋势、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相关要求,全方位监测大气污染全貌。为完成上述工作,政府职能部门可引入大气遥感技术,对大气污染全貌进行有效探测。大气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可有效监测环境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只需将遥感监测装置安装在飞机、卫星上,即可准确全面地监测区域内大气污染全貌。
3.2 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制定处理预案
在大气污染治理活动中,监测机构应先明确目标,确立快捷化、科学化、合理化、技术化的目标,把控管理方向,制定处理预案,将治理策略、治理方式立足于标准之上,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治理大气污染,杜绝好高骛远、形式主义。如上文所述,大气遥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工作人员准确收集大气污染在区域内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模拟大气污染在本区域内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而制定翔实的治理方案,有效增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换言之,一旦工作人员可获得最准确、最全面的监测数据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则可最大限度降低大气污染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与破坏,保障各项治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作为实时监测技术,大气遥感监测可对比治理前后效果,分析大气污染的多项数据,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基于上述背景,政府职能部门可结合监测数据优化污染治理方案,有效剔除掉治理方案中潜在的不合理因素,切实增强污染治理效果。
3.3 全面建设环境监测网络
在信息化时代,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展现先进技术的科技优势,建立完整的网络监测体系。在充分掌握大气污染数据的前提下,各地方政府可轻松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基于上述背景,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快环境监测网点在区域内的建设步伐,保障各项监测工作的有序展开。随着各地区陆续建成环境监测网点,可达成全面监测目标。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紧紧跟随网点建设工作更新监测设备,升级软件监测体系,依托先进技术手段,稳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此外,在完成设备监测网点的建设工作后,政府职能部门可结合监测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与使用维护制度,确保监测设备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持续将可靠、准确的实时监测实数据提供给后续污染治理工作。
3.4 依托环境监测技术开展执法活动
为加大环境监测的应用力度,真真正正地实现环境有效化、标准化治理,监测单位应持续提升执法管理能力、监督能力。环境监测技术可检测危害元素在大气中的含量,但可否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问题仍依赖于职能部门的监督执法,依托有效监督从源头控制污染问题。在围绕大气环境开展日常建设工作时,政府职能部门可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大气污染问题,政府职能部分应严格遵照相关要求寻找污染源。若工作人员仅治理污染问题,则很难从根源解决污染问题。基于此,为准确剖析污染产生原因,相关部门可围绕污染源头,确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彻底根除污染问题。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找出大气污染核心源头,持续加大对区内污染企业的管理监督力度,结合法律条例,严厉处罚污染企业,令其在期限内改正。若污染企业达不到环保标准,则须关停企业。同时,执法人员应持续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更新陈旧技术与监测设备等,努力提升监测数据的精准度,满足环境监测管控要求。例如,对违规使用监测设备、技术的机构,列入"黑名单";对违规人员,由国家职能部门进行追责。简而言之,若无法找准污染源,仅凭借先进技术手段,则难以应对持续不断的污染问题,也无法充分展现环境监测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效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应深入剖析大气污染的核心原因,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价值以及其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促进作用。通过运用大气遥感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制定处理预案,全面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依托环境监测技术开展执法活动,有助于找准大气污染源头,强化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性,保障区域内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道哲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33-134.
[2]祁玉清。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节能,2019,38(5):113-114.
[3]赵程远探究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4):161-162.
文献来源:张伟。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2021,1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