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范文8篇)之第七篇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并提出了一个明确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先这体现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的深刻认识,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发展道路,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想要建成美丽中国,就要全社会合力推进,还要做好主体构建、科技支持、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美丽中国,发展方式,生态系统,环保科技,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在“,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理念,合理使用、开发生态环境,加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社会的健康、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1“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本质
“美丽”一词在汉语中有“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的意思,美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中国人对于审美的最高境界。从这一意义上讲,说明国家在发展中意识到不仅要着力发展经济,还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宜居、愉快的环境中。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理念,也是我们对于生活品质提高的最高愿景。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体现了我国目前在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中坚定信念。
“美丽中国”首先指生态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保障,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在社会、经济、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的美是指一个地区的人类发展不会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局面,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人们生活在一个舒心、健康的环境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从古至今孜孜以求的,是社会主义追求国家繁荣富强的意义所在。千百年来,人类一直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改变着自然环境,同时也被自然环境所改变。只有人类正确的对待生态环境,才能够自主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所在“。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问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2] 这可以为后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开发活动要以保持和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为前提[3] 。
“美丽中国”其次还包含了人类社会的美。每个人的活动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在的社会,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体现“,美丽中国”要求我们不仅要生活在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资源可持续的社会中,更要求身处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中,那么人们不可能安心下来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是想着如何逃避社会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和谐,人们生活在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中的时候,也就实现了人们和社会的和谐良好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医疗、卫生、人口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民族关系的融洽、社会组织的完善以及城乡差异的缩小都在体现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中国”最后体现了个人之间的关系美。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而人类则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个人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所谓个人之间的关系美,就是使得每个社会中的个体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基本准则和道德要求,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良好素质的合格的人。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形成了“以人为伴,与人为善”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拥有“君子以和为贵”思想的中国人,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过程中会扭成一股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本质上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是我们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的体现,也表明了我国对于建设更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所作出的庄严宣告,指明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懈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资源使用、技术不成熟、引进的国外资本大多是资源消耗型的,导致了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美丽中国”的提出符合当下我国发展的现实要求,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淘汰落后技术、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了现实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4] 。
2“美丽中国”要求加快升级发展模式
“美丽中国”要求在当代人获得发展的同时不得损害后代的利益,也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过度索取和破坏,只能导致人类长远利益的损害。一味地索取有限的资源而不顾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的话,势必会受到生态环境的报复,所以,我们必须淘汰掉落后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形成现代化的产业新格局。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要实现“两型”社会,就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业的环保化,针对第二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由低层次的制造业向更高层次的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5] 因此,这正体现了我们需要升级发展方式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升级发展模式在我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地区近年来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改变了之前单一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资源集约型产业意味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紧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失衡等问题,而我们目前正在向着转变这一发展方式前进。由于我国资源丰富,部分省区拥有着数量惊人的自然资源,由于发展之初,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只能走资源导向型的产业道路,直接将资源作为一种低廉的商品出售。如今在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技术之后,正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立体发展,不仅实现了环境污染的难题,还带动了资源附加值的提高,并且形成了日益发达的产业链,这些转变都体现了我国目前对升级发展方式的重视。
加快升级发展模式,产生新的经济发展点,着力推动产业的去污染化和环保化是我们现在产业升级的重点,也是应该着重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仅应该横向发展,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美丽中国”要求修复生态系统
“美丽中国”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补偿和修复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退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其中由于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导致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21世纪初,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总面积已经达到262万平方千米;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天然植被被破坏、动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6] 。
生态环境是脆弱的,但是人类由于利益的驱使,却一次次地将毒手伸向养育人类的自然环境,如果不加以恢复、还原,大自然将会加倍地报复人类。近年来海平面的不断上升、酸雨危害日益严重、雾霾的困扰、外来物种不断侵袭本土生物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我们不能再去加重这种趋势的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荒漠化有缩小的倾向;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遏制,生物多样性日益明显等,这都表明了十八大以来,随着“美丽中国”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美丽中国”要求发展环保科技
“美丽中国”要求改变粗放式发展方式,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必须要有环保、循环利用技术的支持。科技日益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环保型科技产业,首先就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其次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环保科技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所有科学技术。高效、节约、环保是环保科技的最大特征。环保科技承担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防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就这一点来说,环保科技意味着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将发展环保科技作为一种概念和设想,而是要将这种理念变为现实,用于现实,服务社会。环保科技需要被提升到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日程上来,将环保科技研发、推广、使用、创新实实在在地发展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环保科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推进环保科技、循环发展、降低能耗,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7] 。
5“美丽中国”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设“美丽中国”首当其冲的便是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建立健全制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理念,而是一项需要全国人民都要做到的战略。
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就表明了我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所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久大计,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深刻认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决心。这一战略任务的有效推进,有三个重要方面。
(1)树立合理的工作机制。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在保证互相不冲突的情况下统筹决策,制定合理政策,同时也应该规范工作中的行为,制定工作规范。转变一些地区、一些干部的传统观念,不能将单一的经济发展作为考核一个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
(2)建立健全的考评体系。长期以来,官员的考核都是以GDP“论英雄”,这可能带来短期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也会导致官员观念的狭隘,给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样,就可以用科学的制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完善法律支撑。由于近年来频繁出现恶性的破坏生态环境事件,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这种行为的打击力度。需要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废除或者停止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新的适合当下的法律法规;同时,需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国家对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指导。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将环境立法工作作为我国迈向环境法治国家的重要步骤,为此,就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环境立法上下功夫,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构建起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真正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律保障。
总之“,美丽中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迪,也是一种新模式、新方向、新境界的勇敢设想和大胆实践,是着眼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定位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3]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3(1).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话语是中国历史发展新阶段的自我表达, 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的总结与反思。它...
十七大报告, 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我国“五位一体”的建设中来。...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是指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含的物种用以维持和满足人类需求的条件和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机制、价值评估、相互影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MA(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生态问题是美丽中国建成的制约因素, 建设美丽中国要从生态文明入手。美丽中国建成的理论遵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的所有惠益。自Ehrlich首次提出以来,已逐步引起了生态学界的广泛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主要是指森林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活动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效用。国际上针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较早,...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此,应当明确草原产权,积极落实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草原滥用、草原肆意破坏等情况,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创造...
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精选了8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范文”,如下:...
建立和健全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形成长效补偿机制,明确其在国家规划体系、区域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对环境税、生态补偿税、"碳税"的立法,使其成为政府生态补偿资金的固定来源.完善土地生态补偿方面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