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论文(范文8篇)之第八篇
摘要:十七大报告, 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我国“五位一体”的建设中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党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到我国“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来, 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哲学,措施
一、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人对生态文明的重要发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同志就出了“植树造林, 发展农业, 兴修水利, 综合利用”的朴素的生态观, 但是受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充分的限制, 他们过分地强调发展国民经济, 强调人改造自认界的主观能动性, 主张“与天斗与地斗”, 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文革期间, 生态环境问题甚至被冠以资产阶级的不治之症的头衔, 认为承认中国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这直接导致了在新中国成立后, 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直到1973年8月, 在周恩来同志的号召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 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 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所起的重要作用, 提出“依靠科学保护生态环境, 依靠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观点, 但迫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综合国力的急迫任务, 党中央始终坚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 这种发展观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战略, 主张“在发展中解决人口问题, 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下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知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 并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战略”, 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五位一体发”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升华。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
由于近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 经济的飞速发展, 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 在带给我们骄傲自豪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的局面。
(一) 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降水量严重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水情。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再加上城市用水污染严重, 造成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用水严重短缺。由于人们长期不合理用水、过度开发以及对一些大江大河水质的污染, 造成了一些大江大河的水质越来越坏, 特别是黄河出现了断流。
(二) 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由于过度的利用煤炭等资源,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特别是最近的雾霾呈现扩大趋势, 2013年雾霾几乎笼罩了大半个中国, 特别是山西的雾霾最为严重, 这些都为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现在有关部门统计说:雾霾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措施
我们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点, 来解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恶化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为我们创建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在接受规律之约的前提之下, 借助其能动性, 对自然所作的适度改变, 这种改变必须要以不破坏自然为限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保护自然的根本出路。人类应该有一种紧迫感, 约束收自己的行为, 遵循自然规律, 科学发展, 与自然和谐相处。2、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平衡主要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一定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 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正确发挥政府的主体性作用就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因为正确的发展观会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而正确的政绩观会促使正确的发展观进一步发展。2、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我国脆弱生态区大部分为老、少、边、穷地区,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 这给科研人员野外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了确保科技攻关目标的实现, 各级政府领导非常重视。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统一行动起来, 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只要全社会不断提高认识, 坚持不断推进, 就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 培育公众的生态价值观。1、增强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注重对公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的工作。生态文明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是生态文明事业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保证环保事业不断发展, 促进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一项任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全社会人员的生态文明意识。2、依靠法律法规, 增强生态环境观念。为了保护环境, 维护人的生命健康, 需要从法律上制定关于大气、水质、土壤等的环境标准, 并做到有法可依。制定和贯彻环境标准可以直接规划污染源和破坏源, 这一直接规划是目前环境保护中最有效的手段。
总结: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生态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党几代人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我们“五位一体”的建设中, 我们一定会重新拥有一个碧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中国蓝”也一定会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美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2]刘德龙.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 2004, 5.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外部负效应。...
1工程概况桐子林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是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回水与上游二滩水电站衔接,下距攀枝花市28km,上距二滩坝址18km,成昆铁路桐子林车站位于坝址左岸上游1.4km.电站为河床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MW.工程等级为Ⅱ等工...
建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一直都是我国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其不但有利于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及防风固沙,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有许多林业资源都被过度开发,如今...
一、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一)水资源污染对于农村发展中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来说,水资源的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无法预估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发育受损、农产品产量降低、农业质量下降等等,而这些表现将直接限制农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设成果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状况,本文整理了8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范文”,以供阅读参考。...
本文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要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水土流失的方式、强度和类型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新的水土流失特征,给水土保持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经济林地水土流失就是这一新形势下的典型。部分经济林地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林下侵蚀导致...
秦岭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特种库”之美誉。据相关统计,秦岭山脉内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其中秦岭特有种192种,国家保护植物44种;兽类144种,占全国总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总数的34%。...
本文分析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措施,旨在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1概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