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PPP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究

来源:经贸实践 作者:孟辉
发布于:2020-03-24 共3990字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之第八篇

  摘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对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结构性改革尤其重要,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近年来, 政府大力推进PPP项目, 促使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效。文章在总结和分析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PPP,生态环境,对策与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论文

  一、PPP概述

  公共私营合作制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简称PPP) 指的是政府和社会私人组织之间, 通过基于某种厘清各自权利和义务的特许权协议, 建立一种合作式的伙伴关系的方式, 从而达到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 最终得以确保顺利完成合作。

  众所周知, 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恰当处理、对待政府与其它社会资本之间的发展关系这一问题让学者们困扰已久。因此, PPP项目的提出、建立与发展, 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以及处理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关系, 为有效的扩展投资指明了方向, 而且还深化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对保障经济平稳发展更是有着重要意义。

  PPP是政府应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投融资理念和方式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也是进一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 这种模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改革等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PPP项目, 我国已从法律、政策、标准三个层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框架, 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应的工作指引和操作指南, 显着加强了参与各方的机构和能力建设。截止到目前, PPP项目范围已经从二十年前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项目, 扩大到几乎覆盖了城镇化建设全部的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项目。

  二、当前PPP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PPP项目是一个相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 要想获得成功, 离不开项目参与过程中的各个利益主体--政府、私营部门 (企业) 、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的密切联系与配合。在整个PPP项目进程中, 每个主体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配合、协调, 追求公平与效率兼得的互补性合作。但是, 从PPP项目实际运行的操作实践来看, 因受到各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 政府

  1、变相包装, 伪PPP项目充斥市场。

  政府通过采取固定回报、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结构方面或支付方面的包装, 把本届政府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全部包装成PPP项目, 进行变相的融资。为做PPP而做PPP, 盲目下达指标任务, 甚至把许多零星分散的小项目也打捆进行包装和运作。

  2、设置壁垒, 间接阻止民营资本的进入。

  一方面, 政府立法执法不到位, 即使政府已经出台了与PPP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执行部门也并不能够进行有效实施, 造成民企对政府缺乏信任, 难以开展PPP项目;另一方面, PPP项目对项目参与方的要求标准与民企自身标准相差甚远, 加之变相设置更加苛刻的“隐形门槛”, 致使民营资本无法进入。

  3、浪费资源, 重复建设机构库和专家库。

  省、市、县三级政府存在普遍设立项目库、机构库、专家库的现象, 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已演变成一种行政垄断、地方保护的行为。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极大地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更是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 为一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机构和专家, 披上了合法坑蒙拐骗的外衣。

  (二) 民企部门 (企业)

  1、漠视政策, 违规提供担保承诺回购。

  由于政府方面仍然是以融资为目的筛选和实施项目, 导致民企部门通过过度让利、非理性担保等方式进行PPP项目的操作。而企业存在有意回避政策要求, 打擦边球, 变相利用PPP项目谋取私利的行为。从维护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 应该提高政府政策的严谨性、严肃性, 加强对政府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 避免钻政策空子, 以致把PPP推向邪路。

  2、避实击虚, 利用政府短板强势占领。

  由于政府部门在获取PPP项目进程中存在明显的劣势, 具体表现在缺乏对筹措建设资金和经营管理城市资源的管理, 投资期要求和强度要求不明确, 投资责任和风险的防范严重不到位等, 因此不少社会资本就是抓住政府的信息、资源、条件等方面的漏洞, 从而迅速占领PPP项目市场。

  3、无序竞争, 恶意低价中标搞乱市场。

  例如, 某市政污水及垃圾处理领域出现了数次超低价中标, 不断突破行业底线,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怀疑。这样不计后果, 一次又一次地宣告更低价格, 到底是否存在拖延工期、降低工程质量、恶意偷排的风险?是否已经严重损害了环保行业的整体利益, 扰乱了PPP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 社会舆论

  在PPP项目发展过程中, 不仅有政府和民企部门存在问题, 社会舆论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PPP是一场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重大变革, 也是一个包括理论、治理、制度和模式的艰难创新过程。任何参与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规范、时间与速度、数量与质量等多方面的关系。社会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PPP的周期性、复杂性和合理盈利, 宣传不够, 对后续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宣传也不够;把PPP吹嘘成万金油、万能药, 甚至把从事PPP咨询这样一个融资专业夸大为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 不仅误导了政府决策, 也误导了社会舆论和公众, 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博取大家的眼球, 谋取一己私利。

  此外, 市场上还出现了号称PPP咨询专家的始作俑者, 着实令人真假难辨。据初步统计, 目前市场上从事各类PPP项目咨询和服务机构已经超过三、四百家, 所谓的专业咨询顾问超过10000人。一些名不见经传、没有任何PPP项目咨询经验和服务能力的机构、人员充斥市场。他们通过公开资料和文本, 照搬照抄、照猫画虎, 心安理得地为政府PPP项目提供服务, 以饱私囊。另外, 除了政府部门及融资平台参与外, 许多银行、投资机构、施工企业及私募基金, 也纷纷参与到了PPP项目的融资中来。各类PPP基金满天飞, 绝大部分基金至今飘浮空中, 难以落地。特别是私募性质的基金, 其资金来源、设立原则、基金的投资与收益等, 几乎无法匹配PPP项目的长期性和低盈利性特点, 无法保障基金的预期盈利, 因此操作下去将更加困难。

  最后, PPP培训市场及其行业评比非常混乱。据初步统计, 仅北京地区就有各类PPP培训机构近百家, 有的以培训结束颁发PPP项目经理、PPP项目咨询师证书为诱饵, 以评比为幌子, 在国家花大力气清理各类资质、资格和评比活动的情况下, 以这种没有任何含金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所谓资格和排名, 在本来就不健康的PPP社会生态环境中, 又制造和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三、对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实现PPP的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并不断优化PPP模式的生态环境, 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环境, 同时还要保障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稳定发展。

  1、建立健全PPP政策法律规范系统。PPP项目得以顺利发展,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建立起健全的政策法律法规, 这对增强投资者们的信心、降低项目风险有着重要意义。PPP法律规范包含复杂的社会法律关系, 法律内容涉及到担保、税收、外汇、合同、特许权等诸多方面。所以, 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要清理现有的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 更要积极制定和构建覆盖有关PPP多个方面与环节的政策法律体系。

  2、加大对PPP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财税方面, 一是要在利用国际金融时优先推荐PPP项目, 二是调整国家对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认真落实, 三是要积极对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发挥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优势, 积极为PPP项目提供全流程综合性金融服务。在项目立项方面, 金融机构可以当好财务顾问帮助筛选项目, 在项目公司设立和运营阶段, 提供融资方案设计和增信服务。而在项目移交阶段, 可以通过并购贷款等举措促进项目有序移交。同时, 要运用好PPP发展基金, 主动为PPP项目牵线搭台, 提供后续融资支持。

  3.、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信用度。从事PPP咨询、法律、财务、投资等的中介服务机构, 在协助各级政府推进PPP项目的实施和落地方面, 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不少地方, 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在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 部分中介服务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为政府提供PPP项目服务时, 利用政府在PPP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 投机取巧, 简单行事, 未能履行应尽义务。相关部门要引起对这种现象的重视, 通过纠正不良做法, 甚至终止和此类机构的合作, 以确保PPP实施的健康生长环境。

  4、加强对PPP的正确宣传和舆论引导。社会公众媒体如电视广告等, 既要使用恰当、正确的语言或方式来向民众宣传推广PPP模式, 又要避免把PPP模式宣传的过于神秘化、夸大化和万能化。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相关媒体, 要大力宣传PPP在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新政府项目投融资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抛弃一哄而上的短期观念, 辩证看待PPP模式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化解政府债务中的有限作用;要淡化PPP在政府项目中的资金融通、财政减负作用, 避免夸大宣传, 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政府资金的投资效率和提高政府项目运营效率上来。

  总而言之, 要想促进PPP项目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始终要注重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把PPP项目比作大自然中的一个小树, 那么政策法律、金融、信用、社会环境就好比是小树成长离不开的空气、水、阳光、氧气等。不仅这些因素都必不可少, 而且他们之间还会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只有构建起良好的PPP生态环境系统, 才能真正推进PPP模式成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参考文献
  [1]汪文志.PP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7 (45) :39-44.
  [2]林娜.PPP项目中民营资本困境与破解思路[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6, 39 (08) :52-55.
  [3]丁伯康.2017将迎来PPP理性繁荣的一年, 《建筑时报》2017-03-13
  [4]伍进, 童再军.从公共资源竞拍角度看PPP, 《全国流通经济》2017-03-08

点击查看>>生态环境建设论文(8篇最新范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财政局任商水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
原文出处:孟辉.优化PPP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经贸实践,2018(07):67+6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