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就业失业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19-12-02 共2431字

失业论文名师推荐10篇之第七篇:就业失业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作为基础性工作,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开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新形势需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结合当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就业失业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完善、指标体系更新、数据利用三个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就业失业管理; 统计问题; 指标体系

  在中国社会面临发展新变革的背景下,各种新业态、新产业得以产生,促使社会工作岗位、形式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一趋势,还要加强就业失业管理统计问题分析,以便掌握社会就业失业发展动态,制定科学的调控策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失业

  一、当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制度

  按照现行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制度,需要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互配合与印证方式进行就业失业总体特征反映,全面调查包含国家统一实施人口普查、统计部联合工商部开展"三合一"调查、人社部组织的就业失业登记等工作,抽样调查包含统计部组织劳动力调查、就业信息监测等工作。从总体来看,依然为全面调查为主,主要依靠就业失业登记等方式进行行政记录逐级汇总。然而在二元户籍制度下,城镇中失业人口不包含流动数量巨大的非常住人口,同时也不包含占国家总人口近60%的农村人口。此外,就业失业登记相对被动,部分城镇失业人口实际并未进行登记,但其中存在的就业不平等、隐性失业等问题切实存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日渐多元化,劳动力流动性逐步增强,缺少完善制度,就业失业统计成果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将日渐突出。

  (二)指标不够科学

  从当前国家就业失业统计指标设置情况来看,显然无法使就业失业真实情况得到有效反映。一方面在指标内涵界定上,人社部、统计部存在分歧,比如统计局将劳动力资源定位为16岁以上人口,人社部则定位为16岁到59岁之间的为就业人员。缺少统一统计口径,显然将导致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在对各指标进行统计时,则会出现逻辑不正确、计算重复等问题,如自然减员口径仅为各单位在岗死亡和退休人员之和,并未包含灵活就业者和个体经营者,而城镇累计就业人员中却包含这两个群体,直接将两个指标相减显然存在逻辑错误。另一方面,将城镇新增就业和登记失业率当成是主要指标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在就业登记单位约束力不强的情况下,显然无法实现真实就业人群的全覆盖,造成计算得到的登记失业率不准。单独对几个主要指标进行运用,无法实现就业失业问题的综合分析,将导致得到的结果过于片面。

  (三)工作时效性差

  实际目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开展时效性较差,从就业失业统计数据获取开始,运用一年一度的年报同时方式将导致数据统计周期过长,无法对就业失业情况进行动态反映。比如在年末,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变化较大,在该时间点进行失业状态人员统计,无法使全年失业情况得到准确反映。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统计登记、工商登记等各部门沟通不畅,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因此难以实现就业失业状态动态监测。

  此外,在数据发布方面,最终对外公布数据时间往往将在年报统计的三四个月后,在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就业形势多变复杂,发布滞后的信息难以为政府、社会各界制定就业失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质量不高,无法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贡献。

  二、当前就业失业管理统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统计制度

  在就业失业管理统计方面,还应通过完善统计制度打破现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面向城乡实施无差别的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形成社会全覆盖。为此,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1:1600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增加失业统计调查项目。在实践工作开展中,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使各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协同开展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使就业登记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定期完成新登记市场主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单收集,健全就业服务统计台账制度。落实就业登记先于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的制度,能够以全民参保为契机,扩大就业登记面,强化就业信息比对核验,从而使统计数据准确性得到提升。

  (二)更新指标体系

  在对就业失业管理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更新时,需要先规范统计指标口径,实现指标内涵准确界定,理清调查渠道和指标数据间的关系。比如在就业内涵定义上,为与国际接轨,可以将就业人员设定为16周岁以上人员。在此基础上,需要完成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的指标选择,以便从劳动力结构、就业质量、劳动力资源总量等多个方面开展统计工作,针对包含互联网在内的新兴业态完成非正规就业、不充分就业的调查项目设定,树立青年失业率、长期失业率等指标,使行业失业现状和就业情况得到全面反映。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地区,还应完成非本地户籍失业率指标的设定,以便对地方失业人员数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控,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调数据利用

  为使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价值得到充分展现,还要强调加强统计数据的利用。为此,需要从数据源头开始抓起,明确规定数据录入、更新和上报时间,同时加强数据审核,强化责任意识,使具有说明力和代表性的数据得到及时发布。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建立就业失业管理统计数据库,实现对统计数据的及时、有效补充,完成就业失业状态变化趋势的科学预测。此外,需要建立常规性发布机制,采用与调查频度一致的制度进行就业率、失业率调查数据,使就业市场变化得到实时、快速反应,为各界人士利用数据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在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重要时期,还要加强就业失业管理统计,以便为科学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在实践工作中,针对以往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指标不科学等问题,还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以便使就业失业管理统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文江英。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工作初探[J].中国就业,2017(06)。
  [2]林子桥。关于改进就业失业统计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

点击查看失业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