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

2013年经济与金融形势及宏观政策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6-23 共8747字
论文摘要

  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3 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做分析与判断。一是当前的经济形势 ;二是关于金融形势 ;三是对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四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通常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由四个方面反映,即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确实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应该说,2013年在面临外部经济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实现了宏观经济整个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绩来之不易。

  一、经济形势分析
  
  2013 年中国经济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比较显着 :一是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二是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三是新增就业人数增多 ;四是内需有所不足。

  (一)工业及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房建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相对来说,我国整个工业、实体经济部门稍显低迷,而房建市场交易比较活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消费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2013 年全年上涨 2.6%,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因此,结构上体现的一些运行状况特点,带来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的一些争论,这种争论年终前后较多。中国现在增长率是否偏低?当然,和以往的增长率相比,显然偏低。但现在整个经济处于一个换挡期,不太可能维持过去接近 10% 左右的高速增长。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当前形势,参考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但是,根据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变化,笔者仍坚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在 8% 或更高一些的水平。2013 年 7.7% 的经济增长,包括2012 年这两年的增长速度可能还略微低于潜在增长率。受需求扩张步伐不足够快的影响,还略微有一些偏低。这也反映在目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不是很大。如,消费价格全年上涨 2% 以上,工业品生产价格和供应价格,实际上就是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这两个价格全年还是延续了 2012 年一季度同比下降的态势,这更多反映的是对于工业品、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还不够旺盛。

  (二)生产价格与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995 年我国开始有工业品的生产价格和生产者购进价格统计。历史上曾出现三次下降的情况。2012 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已是第四次下降。这对于判断我国是否出现总需求不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此处一个重要的、明显的对比。我国从2012 年二季度开始至今,将近两年时间的两种主要产品价格指数均处于下降的情况。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欧洲形势在同期两个价格指数都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更多的可能需要从国内去找原因,主要原因是对于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不足。当然,还有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方面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判断是比较重要的依据,是判断国内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新增就业人数增多
  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整个就业指标统计不是全口径的。如登记失业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等,均不是全口径指标。因此,从数据上看,2013 年较早地超额完成了新增就业人数的年度目标。但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就业形势,这还要看就业指标背后所反映的情况。就业形势的好转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增长态势很好。一些经济学家依据我国现在的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的指标说明现在经济增长情况与经济增长的指标是相对应的。但是,笔者认为,近两年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近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年龄阶段,实际新增就业人口弥补了原来到龄的退休人员工作岗位。二是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有关。过去都是工业部门增长最快,服务部门增长慢于GDP增长,这两年服务业增长往往快于GDP增长。可以说,增长结构变化对于就业形势的好转起到了支撑作用。

  (四)内需有所不足
  内需还有所不足与我国贸易顺差变化有关系。近两年,整个经济都是在 8% 以下的区间运行,但是 2012 年和 2013 年每年贸易顺差增长几百亿美元,2012 年比 2011 年增长 700 多亿美元,2013 年比 2012 年增加了 400 亿~ 500 亿美元的规模。现在全球经济还十分不景气,我国出口也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顺差明显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贸易顺差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造成的,这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逢经济处于周期性谷底的时候外贸顺差增加的规律相符。因此,2013 年我国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国内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 7.7% 的增长,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大,就业形势按照统计指标来看,还有所好转,成绩是来之不易。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整个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经济增速下滑,一是与产业增长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即使是增长率下滑,但笔者认为仍应该维持在 8% 甚至略高一些。7.7% 的经济增长率略微低于潜在增长率,这主要和需求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二、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结构变化密切相关
  
  2013 年经济需求不足,与金融方面的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全年股市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出现了几次起伏,年初上涨,年中下滑,三季度又出现一波上涨,四季度出现一波下滑。2013 年总体上呈现一个小幅下降的情况。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所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2013 年 12 月份和 2012 年 12 月相比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年期间升值了 7% 以上。变化幅度较大。2013 年年内两次出现的“钱荒”现象不仅和金融市场波动有关系,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小幅波动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013 年年初,公众更多地还在在讨论中国流动性泛滥问题。2012 年底,中国货币与美国货币相比较,中国 M2 规模是美国的 1.5 倍。但是,2013年中期,中国出现了“钱荒”现象。经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后,有几个月出现了缓解情况,但是年底又一次出现了“钱荒”现象。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在这种形势下货币供应是宽松还是紧张?

  (一)钱荒与货币供应是否充足的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与一些金融机构认为,现在整个货币供应增长态势包括信贷投放量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额和信贷投放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出现货币供应紧张而导致“钱荒”的现象。但是,有一些情况仍可反映目前投资规模和信贷情况并不充足,至少在某些时段上不充足。比如,过去通常会依据一个经验公式,在 GDP 的名义增长率上略加几个点考虑货币化进程。因此,将 GDP 名义增长率再加上 2 ~ 3 个百分点与货币 M2 的增长率做比较,如果差不多相等,一般即可以满足整个经济运行的需要。2013 年名义GDP 增长率是 10% 或略微多一些,加上三个百分点,即全年 M2 是 13.6%.从经验角度来看,不应该造成货币供应紧张而屡屡出现“钱荒”的现象。

  (二)M2 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导致经验估算发生偏差
  笔者认为,以上述经验来判断我国整个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认为 M2 达到 13.6% 的增长表明货币供应量宽松并能够满足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存在问题。2011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开始将住房准备金、公积金、一些微存款金融机构和存款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 M2 的统计口径中。M2 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将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 M2 代入上述原有的经验公式中,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 2013 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到,6 月由于“钱荒”的出现,由于同业存款的下降,使得当时的 M2 的增长率有 15.8% 降到 12% 左右,在报告里显示同业存款下降是造成 M2 增速下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同业存款变化是 M2 波动的主要因素
  近两年,同业存款的增长对 M2 的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信贷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到,从 2011 年底至今,中小金融机构同业资金量从三万多亿增加到七万多亿,约翻了一番。这部分增长的数据纳入 M2 的统计口径中,成为带动 M2 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经验估算,目前同业存款增长对 M2 的影响至少达到 2%.如果将中国人民银行 13.6% 左右的 M2增长率减去 2%,实际上 M2 的增长率在 11% 左右。从这个角度分析,货币供应量并不宽松,甚至有一些紧张。

  在整个货币供应略为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需求相对旺盛,造成从中小银行贷款资金量增大。近年来,中小型银行资产运用增长快,但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很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吸收资金,否则无法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如存贷比)。因此,吸收资金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吸收同业存款将其存款规模扩大,才能放贷,使得同业资金的需求比过去旺盛很多,而同业资金的供给方主要是大银行。

  大银行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说增加并不明显,使得整个货币市场资金供求非常紧张,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遇到一些短期因素,“钱荒”现象就出现了。

  2013 年中发生钱荒时,金融结构变化剧烈。2013 年 1 ~ 5 月我国全国性的中小型银行新增存款是 2.2 万多亿,比国家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规模大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增长也很快,而且在结构上变化也很明显。中小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有价证券,甚至比贷款数量都大,比 2012 年同期增长超过 2 倍。另外,中小银行股权投资增加了 7000 多亿元,也是 2012 年全期的 5 倍。来源方与资金运用方同时发生变化,使整个金融机构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转移,而同业存款是最重要的转移渠道。

  近两年,“工(中国工商银行)、农(中国农业银行)、中(中国银行)、建(中国建设银行)、交(中国交通银行)”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六大银行给其他银行提供的同业资金,实际上增加并不多。但是,中小银行同业资金来源由 3 万亿增加到7 万亿,资金源主要是过去的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与信托机构等等。将这些资金通过同业市场聚拢后,从事贷款和投资等。这样,就出现了前文所述的整个同业市场资金供应量增加不大,处于紧绷的状态。

  (四)资金拆借减少导致中小银行资金短缺
  2013 年下半年的情况比上半年有了好转。虽然增长势头不及上半年快,但是,存、贷、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等各方面向中小银行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全年来看,全国性中小银行吸收存款超过 3.7万亿元,6 家大银行 4.8 万亿元。全国性中小银行新增贷款 2.8 万亿,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贷款 4 万亿元。2013 年两次“钱荒”的出现,第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银行要上交半年度税收和外部监管加强,且有一些虚假的外汇资金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到国内。为了防止外资以虚假贸易的形式流入,加强了外汇贷款监管。使原来作为一个资金重要牵头方的大型商业银行减少了资金拆借。2013 年 6 月拆借成交量不足正常月的 40%,不足 3 万亿元。7 月份之后有所恢复,达到 4 万亿元左右,但仍没有恢复到以往正常状况。以往的拆借资金量约为8万亿元/月。此时,整个货币市场需求很旺盛,供给不足,造成拆借利率、回购利率比利率水平高的状况,年底再一次出现了飙升。

  (五)其他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除结构性变化是 2013 年金融市场趋势性的主要因素之外,国际因素、国内资金供求也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由于上半年存在虚假贸易数据,由于外贸顺差、外汇占款渠道增加资金少,而中国人民银行未能及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造成资金明显短缺。2013 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观察到货币市场上资金短缺、利率明显上升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增加了货币市场的供给,缓解钱荒状态。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虽然情况比2013 年 6 月底和 2013 年年底有所缓解,但是一周的拆借利率或者更长期的拆借利率,以及回购利率等等一些指标,实际上与往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仍高,紧张状况仍未完全缓解。
  
  三、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3 年经济运行趋势和金融市场变化对于判断未来走势提供参考。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 ;二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将影响出口 ;三是投资规模下降将影响经济增长 ;四是消费增长将保持平衡 ;五是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六是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不确定性
  外部经济环境可能有所好转,主要是因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美国、日本经济增长加快,欧洲从衰退转为复苏。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香港中文大学刘遵义教授认为,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状况与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有很多地方类似。印度尼西亚原来就长期存在资本收支和贸易收支逆差现象。而前两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状况整体不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使资金进入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等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但是现在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形势有所好转,并且开始缩减量化宽松的规模,信贷资金开始撤出。因此,原来靠吸引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的做法较难维持,整个国际收支情况开始恶化,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汇市上。股市还未完全止住下降的势头,汇率市场从 2013 年初至今均有波动。2013 年9 月份有一轮回升,但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贬值,且贬值的幅度很大。贸易逆差的情况整体没有扭转,资本流入开始减少,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汇率和股市继续下跌的话,信心越来越脆弱,情况是很危险的。新兴经济体对于我国经济有比较大的影响。我国近年对东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的龙头,其经济恶化将对 2014 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这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造成 2014 年中国经济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之下,人民币汇率还将有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升值将经历较长时间约半年至一年的滞后期,影响到 2014 年中国的出口。因此,2014 年上半年甚至下半年,尽管我国的出口受发达国家需求递增的影响而可能有所增加,但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需求增加。因此,虽然国外需求形势可能有所好转,但是对整个出口形势来说,改善的幅度并不大。

  (三)投资规模下降
  影响 2014 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投资。2014 年投资有可能略有下降。一是观察现有的在建规模。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 年底在建项目规模比 2012 年同期约增长 16% 左右,新建项目投资规模比 2012 年同期增长 14% 左右。这两个规模都比现在投资增长的规模要慢,投资增长为16.8%.在建项目规模小,后续的投资增长潜力就小。当然,这并不绝对。因为现在大概在建的规模是年度投资完成规模的 2 倍左右,如果资金供应好,短期内有可能维持较快的增长。但是,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贷款收得比较紧,且到目前为止,虽然贷款相对 2012 年四季度情况好,但是好转的情况并不太明显。如,房贷的投放仍比较紧张。

  1. 贷款收紧影响投资增长
  贷款收紧对于整个经济运行尤其对于投资的增长会产生比较不利的影响。从 2013 年 12 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贷款增长不到 10%,比所有投资性来源增长慢(所有资金来源投资增长 20% 左右),贷款增长放慢,还将逐渐影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大多数企业自筹资金也是通过贷款转化的。因此,贷款增长放放慢对未来总的投资增长会产生影响。

  2. 利率上升致使贷款收紧
  对投资增速有可能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信贷的收紧,因为信贷收紧产生的影响就是利率的上升。据调研,很多地方企业贷款的利率超过 10%,大企业可能利率偏低一些 :7% ~ 8%.高利率致使盈利预期如果并非十分好的项目,推迟投资甚至取消投资。因此,对未来的投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 2014 年投资增长应该将慢于2014 年的投资增长。

  (四)消费增长保持平衡
  消费的增长将大体保持平稳。首先,消费在三大需求中是最稳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近期也没有比较明显的刺激政策出台。2013 年曾出台一些对消费有短期影响的措施,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就产生与 2012 年基数对比的情况。消费的增长大体保持平稳,许会略微有所加快。综合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形势变化情况,2014 年整个经济增长的情况与 2013 年差不多,大概全年还是在 7.5% 左右的增长。总体来看可能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可能保持大体平稳的情况,与2013 年四季度 7.7% 左右的增速相近。

  (五)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通胀的压力仍然不大,而且有可能通胀的压力还有所减轻,这整个信贷收紧是直接关联的,与整个需求扩张的步伐不够快有直接关系。短时期内CPI 的涨幅有可能略微下降。1 月份和 2 月份有可能不发生变化。工业品降幅收窄,而且环比折年度也在收窄,这对工业部门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从工业品购进情况来看,环比由下降转换为轻微的上涨,但还不足以扭转工业品购进价格下降的态势。整个外围的形势还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即便有短期的回升,力度也不强,对国内有影响,但扭转不了国内整体下降的态势。

  (六)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14 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金融部门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目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中出现了期限错配的问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往往用短期资金做长期的投资,使得长短期的利率出现倒挂。本来正常的情况下长期利率应该高于短期利率的规律被打乱了。目前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如,2013 年我国两次出现“钱荒”,每次出现“钱荒”的时候都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警觉。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 6 次倒置的情况,几乎每次都出现了经济衰退的情况。在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国家的历史都可验证。欧债危机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国家都出现了长短期利率倒置的情况。我国目前只能找到 1997 年以来的数据,在 1997 年、1998 年经济减速时,也出现了长短利率倒置的情况。我国在 2013 年两次出现“钱荒”,两次出现长短期利率倒置的不正常情况,这揭示着金融系统蕴藏着期限错配等一些金融风险,值得警惕。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政策建议
  
  对未来宏观调控的政策的取向有如下建议。一是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是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 ;三是适当放慢人民币增值步伐 ;四是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一)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一是现在经济增长的态势需求略微不足,进入四季度之后,尤其是更近的 12 月份和 1 月的情况来看,好像经济略微又出现了回落的态势,说明需求不足的态势还在延续,而且略微加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与微调政策,把需求扩张步伐保持在较为适度的水平上,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2013 年以来国内很多人一直主张应该增强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认为下降至 7%左右也是可以容忍的。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抓住现在经济有较快增长的潜力的时机,尽可能挖掘这个潜力,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二)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与结构
  2014 年财税政策上还是应该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一方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另一方面应当适当加大赤字规模。一方面是支持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另一方面是对于经济运行、对于扩大需求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的货币政策略微偏紧,应该把握好力度。目前的情况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更好地把握好力度和结构变化对货币运行的影响。在考虑结构变化的同时,应该将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较为稳定,避免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
  2013 年整个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偏快。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一些我国有一定程度竞争的国家,其货币在贬值,而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仍在升值。汇率的升值步伐太快将使很多传统产品的优势丧失过快。因此,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应该那么快。笔者根据人民币汇率、各国汇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 GDP的水平之间的经验关系做过相应的研究,认为实际人民币现在升值的已经有一些略高。因此,建议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略微可以放慢一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双向波动,出现一定时间的贬值的态势。

  (四)加大国际热钱的审查力度
  对于国际上的“热钱”还是要继续保持加大审查力度。2013 年一季度,一些外资通过虚假贸易的渠道进入国内,相关机构采取措施后,规模减少。

  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2013 年整个贸易数据月度之间波动非常大,有的月度出现了负增长,有的月度出现了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相邻月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应当出现如此大的波动。这表明,监管措施严格一些,资金就不进入,监管措施放松一些又可能进入。虚假贸易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致使贸易数据忽上忽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贸易波动,而是国际“热钱”的流入流出导致的波动。对于“热钱”流入流出还是应当采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包括必要的时候采取对于资金的流出入征收一些税费的措施。

  (五)调控目标至合理区间
  2014 年调控目标的合理区间应该在 7% ~ 8%之间,如果更接近 8% 的话可能更为合理。现在有很多省市区都在下调经济预期的调控目标。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而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换挡期的认识还没有现在这么明确,那个时候很多地区制定了“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认为处于一个高增长期,增长潜力比较高,所以当时各地制定的目标都还是比较高的。而现在对于换挡期的认识更加明确之后,已经认识到原来制定的增长目标过高,因此,很多地方纷纷将增长目标下调了,这是一个更为符合实际做法,符合目前我国增速换挡期、经济转型期的实际情况。当然,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个别省市区没有下调增长目标,甚至不排除有个别省相对 2013 年还要略微上调增长目标,这都是根据本省的经济情况而进行的。比如,有的产业增长比较快,有新投产的大的项目等。

  参考文献 :

  [1](美)索洛(R.M.Solow),等 . 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 [M].胡汝根译 . 上海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2](美)迈克尔·佩蒂斯中国经济存在软肋吗 :国家资本结构陷阱与金融危机 [M]. 沈超译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曙光 . 中国经济态势、问题与发展方向探究 [J]. 中国市场,2013(47)。
  [4] 张斌 . 论经济下行的逻辑 [J] . 中国市场,2013(47)。
  [5]Edward Fulton Denison.The Sources of Economic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before us[M].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Development,196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宏观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