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文以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为基点, 试图从中找到没有得到完善的地方, 来研究是否存在有效途进而进一步为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做贡献。
关键词:环境法; 民事责任; 制度完善;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 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上, 立法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责任原则上也对双方存在矛盾。而关于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上, 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的方法和标准。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导致了我国在保护环境和保护环境侵权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时, 还有在追究侵权者的行为处置上就处在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 我国环境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明确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我国环境法在建立的时候, 其中有一条基本原则是”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 很明显这样的条款目的在于遏制和减少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 从而保护社会环境和公民利益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因为条例中对社会环境的定义不明确, 并不合理, 立法时用的是“防治”而不是”禁止”一词。因为很明显, 以保护为前提, 做有利于公民健康的事情, 但是现状是侵害环境的大有人在, 这些人又不能受到相应的制裁, 因为法律的不明确。而环境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 只要造成了损害事实并且没有法定的责任承担阻却事由, 侵权人都应该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是为了解决侵权人所产生的环境损害问题, 应该要补偿受害人的利益, 所以不应该以违法性为前提。
无过错原则的适用范围应该扩大。在世界各国,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和人类环境保护的问题上, 提出了“与其在出现环境问题后再治理, 不如提前预防”的观点。由于环境被侵害的行为后果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这种危害往往会慢慢的累积, 发展的缓慢, 但是一旦爆发, 将会变得非常的难以处理和恢复, 并且在此过程中, 也会消耗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以英国为例, 英国分别在1989年和1990年修改了《水法》和《污染防治法》, 把以控制治理为重点的重心转移到了以预防为重心, 这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与立法现状, 我国现状也可以以此为鉴, 在法律和环境治理上以预防为主, 修改环境法, 保护环境, 不要再事后亡羊补牢。现在, 环境侵权问题已经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世界各国对于侵害环境的民事责任的法律也各不相同, 但是保障受害人的权益是世界的法律都在做的事情。因此,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应该有明确的条件, 扩大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可以对受害人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但是企业生产活动也是正经的受到法律保护, 是正当的行为, 不能加以阻止, 同时对于受害人的环境权益法律也应给予保护, 这时, 对于过错原则的适用条件, 就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制。在过错责任原则法人使用基础上, 明确规定一些因为环境破坏所导致的侵权行为, 结合无过错责任原则。国家应该在民事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的各种单行法中明确归责的原则, 相对的修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在限制条件明确的情况下, 法律的严谨性、严肃性才能更好的体现, 才能更好的实现法律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善用利益协调原则
司法机关在设立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时, 都会权衡多种利益冲突, 在社会的经济利益与人民的平等以及社会公平之间寻找正义的平衡。而利益协调原则就是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 是一个衡量的法则, 尤其是在侵害发生时, 排除困难的重要法则。人民关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从最基础的说就是社会发展, 产业发展, 工厂发展的副作用, 对于我国目前来说, 虽然经济在快速发展, 实则也不能完全把这些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的缘由完全根除, 如果国家不顾工厂的生存, 强行把破坏环境和反对业者的环境保护义务的帽子扣在工厂身上, 他们也觉得委屈甚至莫名其妙。如果严厉的实行环境侵害的排除工作, 虽然能更好的保护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 可是这样的话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支撑的技术支持、经济上的运行不周、甚至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弄不好的话还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失业等问题。但是, 只一味的提倡经济第一的企业也是万万不行的, 这等于是放任企业排污, 破坏自然环境。更有甚者, 大肆利用社会自然环境的资源, 以强调经济建设为理由, 破坏生态, 还强行让人们忍受。对于这样的人, 法律不仅要从条例中给他制裁, 体现出公平正义的一面, 如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公害”更要严惩不贷。因此, 民众的环境行为影响着环境的发展, 完善民事责任制度是刻不容缓, 在此基础上,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为了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共同发展, 彼此之间要相互协调, 才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完善民事责任制度。只有兼顾好产业利益和保护公众权益, 才能在环境侵害排除中更好的维护两方面的需求。
三、结语
我国目前要不断的借鉴参考西方国家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立法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考虑到社会在全方面的发展, 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立法进行修正和完善, 从而建立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人民利益的法律。
参考文献
[1]陈海嵩.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J].法学研究, 2014, 36 (03) :62-81.
[2]李启家.环境法领域利益冲突的识别与衡平[J].法学评论, 2015, 33 (06) :134-140.
一、生态资本观的提出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遭受了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财富的最大化而带来的环境危机。人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人与生态环境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开始反思自己对生态环境的态度,痛定思痛下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
一、环境法的问题立场: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与法律辨识一般而言,问题意指人作为社会主体需要发现和识别的当前状态与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任何一门学科都应当立足于问题,并具备识别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
一、前言第十二届中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深入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吸纳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现阶段环境保护方面最有力度的法律文件...
通过环境权法权范畴的引入,不仅有效的统合了环境法学中的有关概念表述,在上述问题的回应上也有了一定的回应,那就是在环境法法权的引领下,通过对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资源的双路径配置,达到内在和谐、逻辑清晰的环境法体系架构。...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其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农业部发布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试行)》,并决定在全国展开试点。令人欣慰的是,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以法治的视角观察,美丽乡村建设...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建设繁荣发展的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日益严重,环境和自然生态的改变及影响人类的生活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谓发展环境法是指通过升级环境保护法为国家基本法律层面上的环境基本法或者推动环境法典的制定,解决环境法体系在国家官方法律目录中的独立门户问题,进而再改造升级环境法内部体系。...
农村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的问题,这种情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的确有了一定好转,但是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并非正相关。...
我国环境法律的执行一直都倚重于公共执法,即依赖于行政执法和刑事处罚,通过行政部门和检察院的工作来使环境法律得到遵守,不太重视私人对于环境法执行的重要作用。近年以来,环境法有了一些变革,比如环境公益组织的兴起,这些环境公益组织的行动逐渐打破...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一)环境法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对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