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论文题目: 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它的产生将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 但在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着内部的信用风险、股本设置、资金来源、准入门槛、高素质人才的困境和外部的政策扶持、金融监管的困境, 该文基于此进行探讨, 从内部和外部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村镇银行; 困境; 发展路径;
一、村镇银行的现状
自2006年底, 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 各地稳步推进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最早于2007年3月第一家挂牌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始到吉林省的融丰村镇银行和诚信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多, 截至2009年9月末, 银监会已批准成立村镇银行111家, 分布在境内除西藏、海南外29个省 (市、区) , 共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 吸收存款131亿元, 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 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一支新生力量, 其发展潜力巨大.构建村镇银行是政府支持"三农"建设、解决农村资金缺口的积极举措, 并为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中国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的原则同意, 2009~2011年计划在全国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 贷款公司106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村镇银行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对农村金融体系存量改革的思路,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因此探讨现阶段村镇银行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村镇银行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1. 内部困境
(1) 信用风险困境.农村信用环境是村镇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有待提高.首先, 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和村镇企业.农户的贷款主要是用于满足生产的需要, 由于农业生产总体经营分散、风险大的特殊性, 使农户面临自然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 加上农村保险发展滞后, 农民要独立承担各种风险, 因而削弱了农户还贷的能力, 加大了信用风险;对于村镇企业, 其发展不成熟, 经营风险大, 影响其信用能力.其次, 担保机制的缺失, 也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 但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 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 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 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
(2) 股本设置不尽合理, 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根据银监发 (2007) 5号文《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规定, 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 这迫使村镇银行在开始创建的过程中, 定位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 在人员管理、业务经营等方面受到约束, 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以修水九银村镇银行为例, 控股股东九江商业银行占股51%, 市县两级政府占股30%, 一般企业占股19%, 这样的股权结构导致小股东对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不重视、监督不到位、股东和内部关系人的关联授信规模过大, 经营管理受制约等一些不利于村镇银行发展的后果.
(3) 资金来源不足, 发展面临瓶颈.村镇银行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 资金来源是开拓贷款等其他业务的基础.资金供给不足, 是其运营的很大障碍.就其存款而言, 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网点单一、业务种类有限, 传统银行业务是其主要业务, 另外与农信社、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相比, 农民和村镇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 社会公信度不高, 缺少吸引力.加之农民和村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没有足够的资金, 就没有一定规模的贷款投放, 进而也很难依靠存贷利差收入来平衡成本, 实现赢利和可持续发展.以桃江建信村镇银行为例, 至2009年6月末, 各项存款余额18210万元,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仅有1323万元, 仅占7.26%, 对公存款占比高达92.74%, 一旦对公存款下滑, 资金链被卡, 其业务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4) 准入门槛较低, 抗风险能力较差.成立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 县 (市) >=300万元乡 (镇) >=100万, 看出村镇银行准入门槛低, 将会使新建村镇机构良莠不齐, 使一些长期从事民间借贷和发放高利贷的人也会积极寻找机会, 容易产生"逆向选择", 给新兴的农村金融市场带来风险隐患.尽管与商业银行相比, 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但村镇银行自身的注册资本限额却明显低于商业银行的标准, 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 村镇银行组织结构简单, 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
(5) 高素质人才缺乏.从村镇银行来源来看, 人员一部分来自有关联商业银行, 其余则来自招聘.来自有关联商业银行人员, 尽管自身具有专业知识, 但是不熟悉当地新的环境, 真正做到为农村服务, 面临很大的挑战.而来自招聘的员工, 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村镇银行所在地, 尽管该部分人有本土化认识, 但不具有专业知识, 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 其中另一部分是大学生, 经验尚浅.因此培养真正为"三农"服务的优质人才是当务之急.
2. 外部困境
(1) 政策扶持不明确.一是缺乏货币政策有效支持.首先, 要解决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问题, 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其他标准, 亟须加以明确.其次, 确定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明确.二是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为支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经营, 国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减按3%征收;所得税中西部地区全免, 东部地区减半.村镇银行成立以来, 虽然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 但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却没有享受到与农信社一样的待遇.村镇银行的税收优惠仅局限于地方政府的留存部分.
(2) 金融"严监管"难度大.尽管银监会对村镇银行采取"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 但是事实上很难将"严监管"这一目标落实到位.首先, 村镇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增加监管难度, 村镇银行既不是完全的政策银行, 也与商业银行有所区别, 再与当地复杂的情况结合, 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经营模式, 这要求监管者深入了解各个村镇银行情况后才能有效监管, 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其次, 目前的监管力度不够, 即使有足够的监管力量, 若采用目前商业银行控制的模式来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 也可能因为管得过严, 而使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1. 解决内部困境的发展路径探讨
(1)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其一, 建立农户信用评级制度, 开展信用村评级工作, 建立诚信档案.针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 村镇银行可以在发放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详尽调查, 从而确定贷款政策.但是对于农户, 由于数量多, 额度小, 如果对农户进行详尽调查, 则成本大, 银行通过信用评级, 建立诚信档案, 并使农户相互监督, 然后为信用户小额贷款提供优惠.这样在农民诚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
其二, 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 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 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
其三, 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关键是提高信贷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提高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 强化他们谨慎、合规理念.使员工和管理者能够在自我约束下审慎发放贷款, 避免不合规的贷款行为, 同时对那些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使管理者和信贷员在违规操作层面心存畏惧.如山东省梁山县农村信用联社构建了"三不为"机制, 使管理者和信贷员"不想为, 不敢为, 不能为", 有效遏制了违规贷款.
(2) 改善股本设置,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鉴于村镇银行股本设置不尽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内部监督不足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不宜过于集中, 集中则内控不足, 也不可过于分散, 否则, 则造成股权的弱化, 因此, 在股权相对分散基础上的相对集中或控股, 是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最优选择.这就首先要求最大控股金融机构股东除满足《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外, 不能与村镇银行同业经营, 防止村镇银行被大股东边缘化, 小股东有长期服务"三农"责任感, 不能抱着短期投机心态, 股东充分履行出资人职责, 承担义务和责任, 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 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覆辙.另外, 村镇银行投资主体可以实现多元化, 根据各地情况差异, 政府、企业、银行、个人等, 均可作为投资者入股村镇银行, 进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双管齐下, 不会造成一鸟独大, 也不会过于分散, 疏于管理.
(3) 建立企业文化, 创新特色产品服务, 扩大农村融资渠道的基础.针对村镇银行的公信度不高, 吸引力不高, 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构建村镇银行文化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系统性的自我反思阶段, 第二阶段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阶段, 第三阶段为外部文化形象的塑造的阶段, 第四阶段为内部制度体系的设计阶段.经过四个阶段的实施, 从而实现村镇银行文化构建的适应性, 激励性, 差异性, 统一性.通过此举措施, 提高公信度, 扩大农村融资渠道的基础.此外, 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 向社会强调对其政策支持, 消除人们对其误解.地方政府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前提下可以将部分财政资金交于村镇银行代理, 提高小额存款者的信心.
在建立企业文化基础上, 村镇银行要真正将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在风险可控的状况下, 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具体表现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 可以开发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 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置ATM机, 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
(4) 严格审批标准, 提高准入机构质量.其一, 严格审批流程.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 其政策意图是通过适当降低门槛, 吸引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但在扩大试点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标准, 规范操作, 保证机构组建质量, 确保新机构安全稳健运行.监管部门在审批新机构的过程中要加强申报条件的审核, 让真正服务三农的机构走进来, 坚决防止投机活动和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进入.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 让公众对申请者的资信进行评议.其二, 优先审批注册资本金相对较高的机构进行试点.有利于机构在初创阶段存款业务有限的情况下拓展农村信贷市场, 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 创新用人机制,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 银行业之间的竞争, 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 村镇银行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人才结构不合理, 管理理念落后和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因此村镇银行要实施人才战略, 创新用人机制,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模式.通过实行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 在此基础上, 经过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并进行岗位分析, 可采用如下人力资源操作系统, 如下表.
通过该创新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既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在能力, 满足员工最基本的权利, 又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使大多数员工能够不断分享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样培养的村镇银行员工既讲诚信操守职业道德、吃苦耐劳, 又熟悉农村生产流程、设计涉农金融产品、从而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和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
2. 解决外部困境的发展路径探讨
(1) 加大优惠政策扶持, 建立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其一, 人民银行需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对村镇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实行有弹性灵活的货币政策, 可适度的把一些支农再贷款批给运行良好的村镇银行, 为其提供一部分资金, 支持村镇银行稳步发展, 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其二, 政府应当积极出台配套政策, 要给予税收优惠, 允许在提高坏账准备金率, 并降低营业税率, 暂时免除所得税, 使村镇银行资本积累稳步递增, 从而使其稳步发展信贷业务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2) 创新监管方式, 实施差别化监管.从国际来看, 成功的村镇银行必须有比较清晰的监管思路, 因此对现行的村镇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必须因地制宜, 实行差别化监管.首先, 监管当局必须建立适应村镇银行运行机制, 加强与村镇银行所在地政府、机构沟通, 从各个方面了解村镇银行状况, 采用比较灵活的更具弹性的措施, 差别对待, 提高监管效率.其次, 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综合考虑村镇银行面临风险, 并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提高监管效率, 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创新监管手段、方式, 做到严监管的同时并不压缩村镇发展所需空间, 确保村镇银行服务"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 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结语
对村镇银行发展路径的探讨, 是新形势下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解决其发展困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村镇银行的成立是农村金融领域"增量改革"的重要成果, 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和农民信贷状况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实现了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竞争, 使得跨区域的资金整合成为可能, 也使得现有的政策性、商业性、外资的和合作性的金融机构有了更丰富多元的投资选择, 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参考文献
[1]王曙光, 乔郁.农村金融机构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2]曾之明.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抉择[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 (04) .
[3]赵建玲, 侯庆娟.村镇银行: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1) .
[4]杨云聪, 金麟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浙江金融, 2009, (04) .
[5]应宜逊.关于加快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上海金融, 2009, (12) .
点击查看更多: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众所周知,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之间矛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理论创新。循环经济首次被提出是在上...
摘要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等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难题,而融资性担保行业成为了缓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选项。融资担保活动充分降低了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在信息不对...
摘要江南水乡河湖交错,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商业化,水体污染,水乡原有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再也难以和谐相处。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等理论,分析研究江南水乡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进...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这样的增长方式与环境资源的可承载性无法协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环保制度也日趋苛刻,如果我国仍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
自20世纪中期美国农业开始产业化以来,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机械化,依赖如化肥和化学农药等资源密集型的投入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场变得更大、更专业化、集中化,创造了一个极端的整合过程,带动了许多小农场的经营,最终导致市场由少数强大的公司控...
第5章松原市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5.1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循环经济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来年,在全社会范围内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松原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是由线性经济模式的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为了减少因环境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并以此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双赢局面。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原则(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循环经济最先产生于美国,在二...
生态文明的根本宗旨在于尊重与保护生态环境,它是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种注重长远的发展方式,它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
目前,东莞市全方位、全区域融入大湾区发展中,其位于珠江口东岸,临近广州深圳香港,在周边城市的强烈作用和影响下,有着其特殊的交通发展特征,交通形成以莞—深联系为主,莞—穗、莞—惠联系为辅的格局。...
当前,要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改善村镇银行发展的软、硬环境。第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硬环境。要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经济生活环境,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