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开发应用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探析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作者:韩本勇;熊向峰
发布于:2018-04-16 共4188字
摘要:能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产和生活用能的急剧增加, 能源的供需矛盾凸显, 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因此, 是时候采取有效措施, 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节约能源, 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解决目前能源消费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能源; 日常生活; 节能; 新能源开发;
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把可产生各种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之为能源。目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主要利用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 以维持和提高生活水平。另外, 能源的开发利用, 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能源是人类世界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最基本驱动力和物质基础。但是, 人类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 享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利益的同时, 能源安全也随之出现。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不合理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长期以来, 以能源的高消费、超浪费为代价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如果能源的消费方式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 能源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 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稳妥地解决能源供需平衡和环境生态问题。
一、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现代社会的显着标志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 工业革命后, 人类开始进入了以矿物燃料能源为主的时期。能源成为了所有资源中最为复杂的生产供应系统和现代社会的最显着标志。能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提供者, 也是目前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大贡献者。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历史上, 新能源的每一次开发利用, 世界能源结构也随之改变, 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 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如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人力畜力被蒸汽取代, 能源消费转向了以煤炭为主的时代, 爆发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来, 蒸汽被电力逐步取代, 资本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到20世纪50年代, 大规模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世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过度到以石油为主, 西方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黄金时代”.工业化高度发展, 以冰箱、洗衣机、电视、计算机、空调、汽车、住房等高能耗消费产品大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森林等能源的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全球的能源消耗结构占比达到了87%.
近年来, 我国已开始步入高耗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其中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据统计, 1978年到2009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57144万吨标准煤上升到306647万吨,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从1980年的9583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31898.3万吨标准煤。在我国能源消费中, 居民用能占比仅次于工业能源消费。
二、人民生活水平决定和影响着对能源的物质基础的需求
生活水平越高, 对能源依赖越大。能源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 同时, 炊事、取暖、交通、商业和饮食服务等民用能源消费也随着增加。所以, 人们生活水平受到民用能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制约, 反之, 也加大了能源需求。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口数量有关, 同时还受到家电数量、人居面积以及私家车数量变动的影响。
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 差距逐步缩小。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家电数量的增长, 能源消费增加, 人居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炊事、热水、家电等对能源需求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 居住地与工作、休闲地的距离在增加, 人们对出差、旅游消费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而增加了能源需求。另外, 生活用能的增长也间接拉动了工农业生产的能耗, 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应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
世界发达国家中, 与生活消费结构直接相关的建筑和交通用能一般占到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 我国目前这部分用能仅占30%左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建筑和交通用能将进一步增长, 占比将会超越工业用能。但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相对资源匮乏,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 出现了煤电油等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此, 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在能源方面, 必须遵循“节能优先, 效率为本”的方针, 在保持“勤俭节约”的同时做到“科学用能”.这是保证能源持续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关键途径,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能源是现代人必需生活消费品, 能源安全与否关乎社会生活安全
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高水平的物质文明, 就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物流系统, 以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 这些都需要能源。现代社会, 人们维持生命的食物用能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显着下降, 而生产、生活和交通服务已经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 生活能源的消费比率高低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水平, 象征着社会进步。然而能源需求增加将导致能源负荷加重, 使能源供应吃紧且价格上扬, 对人们生活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以及人类长期不合理使用能源, 使能源供应紧张,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也逐步变成制约人类生产、生活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历经薪柴、蒸汽、电力和化石能源时代, 科学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显着标志, 是人类社会实现更高层次文明的基础, 也是能源安全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石油需要量30%的依赖进口, 汽车的燃油消耗已占到石油总消费的1/4, 解决交通工具的燃料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问题。未来20年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清洁能源、控制汽车保有量、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解决公共交通等问题, 将有效化解因能源紧张而导致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
四、改变生活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低碳生活就是要尽力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普通人来说,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 应该积极倡导实践。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 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节能可以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废物排放;反之亦然。因此, 低碳生活与节能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切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哲学命题。从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看来, 是人类对自然的无度索取, 超过了自然能够承受的度, 引起了自然界的变化, 造成了目前的环境危机。由此, 人类活动应尊重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承受范围内, 适度地开发自然, 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低碳生活就是要求人类采取低碳生产技术, 培养绿色、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尽量做到节约能源, 保护自然的实践过程。
节约能源资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花功夫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注重消费结构的优化, 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 合理引导消费方式, 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我国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阶段, 产业结构演进和居民消费变化都将引起能源消费上升, 因此必须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 促进生活节能;同时加快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发挥结构节能效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要对少数奢侈型能源和资源的消费进行引导和限制。一方面充分实现有限资源的实际价值, 在达到合理的消费服务的前提下,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服务结构和服务水平的合理化, 使多数人能够采用高效低耗的消费方式。
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
人类使用的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三大主要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据统计, 三种能源还能供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发展的紧迫课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世界解决能源危机的共同出路。与化石能源相比, 可再生、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德国、日本、芬兰等根据本国国情都制定了新能源政策,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21世纪, 能源已成为高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能力。我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就要大力节约能源、节约资源。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 首先必须解除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和利用“永不枯竭, 清洁再生”的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
参考文献
[1]柯智。中国能源60年能源使生活质量显着改善[J].广西电力, 2009 (09) .
[2]王永干。重视能源引领未来[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07) .
[3]张雷, 蔡国田。中国人口发展与能源供应保障探讨[J].中国软科学, 2005 (11) .
[4]王虹, 王勋, 袁东学。北京生活能源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据, 2009 (05) .
[5]高建, 董秀成。基于民本和谐观的中国能源战略研究[J].中国能源, 2007 (03) .
[6]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03) .
[7]沈镭, 薛静静。中国能源安全的路径选择与战略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10) .
[8]丁润萍。论能源安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保障[J].经济问题, 2005 (08) .
[9]杨中华, 林琳。“低碳生活”与“节能”[J].社科纵横, 2010 (08) .
[10]李艳梅, 张雷。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 2008 (06) .
[11]瞿国华。发达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 2010 (01) .
[12]何祚麻。可再生能源:人类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 .
原文出处:韩本勇,熊向峰.浅议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24-25.
相关内容推荐
-
实现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办法
能源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消耗能源和能源生产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能源行业的一些主要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提高,...
-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全球能源资源目前出现了紧缺的状况,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峻,这就需要对煤炭企业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改进。循环经济建设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只要做好了循环经济建设,就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
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全面迅猛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美国全...
-
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要想保障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的高效性。如今,因为能源资源短缺和能耗过多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关于...
-
可持续发展中清洁能源开发使用的意义
我国不仅要提高自身清洁能源开发的实力, 也要积极吸收其他各国优秀成果, 发展低碳型经济, 促进环保观念的形成, 使中国可持续发展有长足的进步。...
-
服务设计在家庭节能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为了让人们进行节能行动,首先要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要让用户在无意识中进行节能行为。并且,通过服务设计可以全面化、具体化地为用户提供行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