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2.1 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2 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2.3 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4.1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 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 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结束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我们要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5.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5.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5.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1.中国林业现状改革开发30余年来,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根据最近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中国林地面积43亿亩,比1978年多8亿亩,增长了44%;森林覆盖率18.21%,比1950年的8.6%多10%;活林蓄积量136亿立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1/3;人工林8亿亩(5300...
生态经济林业最初是作为一种设想被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注重经济效益和单一的木材生产,造成森林资源危机和林业企业资金危困的现象,试图寻求林业生产发展的一种模式。既兼顾生态效益,又兼顾经济效益。1生态经济林业的基本原理及功能效益林业是人与自然...
一、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生命系统的重要支撑。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注,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使其增加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随后,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特别是对其的经济价值评估吸引...
全球能源资源目前出现了紧缺的状况,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峻,这就需要对煤炭企业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改进。循环经济建设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煤炭企业只要做好了循环经济建设,就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针对青海省恶劣的生态环境, 应加强青海省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建设, 从科学、实际、高效的原则出发, 结合各地实际自然环境, 去改善青海省生态环境和加速经济发展, 促进青海省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将是人们肩负的重要责任。...
森林是一个庞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三维方向的发展,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空间,从而为众多物种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给生态系统提供能量,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环境。理想的森林应具有良性循环的功能,在其发生、发展、演替和...
结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的资源环境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城镇化导致的城市污染转移扩大到农村,农村资源浪费严重,水土污染加剧,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民的生态意识水平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盲目追求营林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众多企业忽视了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都需要得到同样的重视。...
小结本章主要是以前几章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基础,重点讲了一些未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哪些措施,分别从创新科技体系,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及奖惩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主选择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参考文献:[1]刘懿。我...
发展城市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既能促进现代林业升级,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又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然而,长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林业生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