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23 共2907字
论文摘要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具有提供密闭和湿润的伤口愈合环境,加速创面愈合;减轻创面感染;促进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生长;防止已部分受损的胶原进一步变性;预防或减少伤口进一步渗出;杀灭创面细菌;减少换药的次数等优点。目前VAC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临床应用。

  VAC技术虽然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我们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240例患者使用VAC术,术后护理过程中发生引流失效、出血、创面感染、创面疼痛等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积极对症处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0例,男185例,女55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9岁,致伤原因分别为:机动车车祸伤158例,机器碾压伤42例,重物砸伤20例,高空坠落伤16例,爆炸伤4例。

  1.2治疗方法

  (1)积极换药,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2)根据创面大小和形态修剪VAC敷料,大创面可用多块敷料进行引流;(3)充填和封闭创面,使用生理盐水彻底清创,将生物透性薄膜覆盖于创面及其周围皮肤,用无菌剪刀剪去在创面正上方的贴膜,按创面形状和大小剪取泡沫海绵,在泡沫海绵上放置引流管,第二层生物透性薄膜封闭创面,将引流 管 连 接VAC装 置,压 力 设 定,急 性 伤 口125mmHg,慢性伤口50~75mmHg,时间可间断或连续,间断式负压吸引5min,停止2min,呈循环性,压力一般调整在16.67kPa(125 mmHg),每48h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仔细观察VAC装置是否处于有效负压状态,开启创面后,如无炎症,肉芽新鲜,可行二期缝合或植皮,对于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及污染较重创面,可多次行VAC治疗,直至肉芽创面新鲜,毛细血管丰富,组织无水肿及渗出。

  1.3结果

  24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引流管负压失数9例,创面疼痛5例,创面大出血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均好转。

  2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2.1引流管负压失效

  2.1.1引流管堵塞

  引起引流管堵塞的物质多为血凝块、坏死组织、脓痂或渗出物凝块等,引流管堵塞的相关原因:(1)创面感染,炎性分泌物多,炎性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与纤维蛋白,蓄积后易形成微栓堵塞泡沫敷料上的微孔;(2)创面大,需用多块泡沫敷料,渗出的液体较浓,易滞留泡沫边缘,引起堵塞;(3)与引流时间关系密切,48h后进入炎性反应的高峰期,渗出物中含有较多的纤维成分,形成网状结构集结蛋白质与细胞成分,故要求48h换药。本组发生堵塞6例,临床护理中,在预防和处理引流管堵塞时,常采取挤捏管道,注射器冲洗,更换三通接头及引流管内管冲洗等方法予以解决。创面植皮后,禁止内管冲洗,以免移植皮片游离肉芽创面[1]。VAC引流管的三通接头处为堵管易发生处,使用大号针头(12﹟)予以通管,如无效则更换三通接头,常用的通管方法是使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20~50ml,利用引流管内管进行冲洗,1~2次/d,此方法可使引流管保持持续通畅,但在护理过程中务必保证负压的持续状态,否则液体聚集在泡沫敷料下,导致敷料浮起,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护士必须熟练各种再通管的操作方法,及时解决堵管,保持引流管通畅。

  2.1.2薄膜密闭不严漏气

  表现为有漏气声音,负压不足,引流不畅,一旦发现漏气,要及时处理,可以根据声音查找漏气点,使用小块半透膜或留置针贴膜封闭漏气部位。本组3例患者出现了漏气现象,采用以上方法解决。

  2.2创面疼痛

  创面疼痛是VAC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数患者可耐受,可能与负压造成的吸引力有关,特别是持续吸引或者负压过大时,表现尤为突出,对于行VAC治疗的患者,常规给予疼痛评估,使用Wong-Baker面部疼痛程度量表,分为无痛(0分),轻度(1~2分),中度(3~4分),较重(5~6分),重度(7~8分),剧痛(9~10分)。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分值>3分,护士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分值>5分,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口服用药后1h评估,静脉或肌肉注射止痛药30min后评估,直至疼痛评分<5分,之后每4h评估一次。本组有5例患者经过药物止痛后仍不能缓解,将其负压值下调至50~100mmHg,待患者耐受后逐步增加直至维持所需要的恒定值,当患者外出检查或其他原因暂时停止负压吸引,重新连接负压源时,调整压力应从低往高逐步调节至所需的负压值,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创面的疼痛。

  2.3创面大出血

  对有各种活动性出血、伤口内有暴露的动静脉及脏器,禁用VAC治疗,包括正处于抗凝阶段或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同时要求彻底止血,避免因持续的负压吸引而导致的创面大出血,术后定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量,出血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降低负压值或停止负压吸引,必要时拆除负压,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效止血后2h再使用VAC治疗。本组1例为下肢严重碾压伤,行清创截肢术后使用VAC治疗,8h出血量达400ml,经过降低负压值,由125mmHg逐渐降减低至50mmHg后出血停止。

  2.4创面感染

  VAC治疗是以泡沫敷料作为引流管与创面的中介,持续负压吸引使创面渗出物及时被清除而保证创面清洁,减少毒性产物的重吸收。

  半透膜封闭防止外来细菌侵入创面,避免交叉感染发生,但仍有少量患者会发生感染,VAC应配合抗感染治疗,使用VAC 72h内,监测体温4次/d,监测WBC计数,隔日1次,更换泡沫敷料时进行创面的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为预防感染,进行管道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瓶时,应用血管钳夹住近端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引流管接头处用0.5%碘伏棉签消毒,更换装置后,调节负压再松开血管钳,患者外出检查时,用两把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近端,接头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本组1例患者为重物砸伤胫骨开放性骨折,创面污染严重,虽使用VAC治疗控制感染,但感染严重,最终采取了截肢手术。

  3讨论

  VAC技术临床使用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流供应,促进蛋白的合成,加快肉芽的生长,从而促使创面的愈合;(2)密封效果较好,能有效阻止外部的致病菌进入,减少感染的发生;(3)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引流技术,其特有的面状引流能保证每一处的渗出液和坏死组织都能及时排出;(4)可以降低创面周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创面水肿的发生[2]。

  VAC技术虽然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仍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得到及时处理,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是伤口愈合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 缪霜霜,徐小群,沈斌.开放性骨折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63-465.

  [2] 刘朝普,李昌华,韦功斌,等.负压封闭式引流在创伤外科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4):2827-2828.

  [3] 毛艳群,周小宁,李凝香,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阴囊坏疽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75-7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外科护理论文
返回: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