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行合一是教学过程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大学教学过程中, 最新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是紧密相关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教材编写的严谨性等特点, 其更新速度往往滞后于前沿理论的发展速度。因此, 如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到当前课程教学中, 并通过实践真正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 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是大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最新理论的教学及实践为对象, 探讨研究了面向最新理论的知行合一的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知行合一; 最新理论; 课程教学;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atest Theory Based on Doctrine of Knowing and Doing
JIN Guang-hao WANG Rui-ku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bstract:
Doctrine of knowing and doing is important principle in the teaching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at of the latest theory. As the updating speed of current textbooks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f-the-art theory and technology, how to integrate the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the course of teaching and make the students truly master that latest content through project practic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takes latest theory teaching and related project practice as the object,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riented into the course of teaching latest technology and theory.
Keywor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 latest theory; teaching method;
“知行合一”其含义是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既倡导学习与立志, 又倡导学以致用, 崇尚实践。自2009年以来, ***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 六次强调“知行合一”。学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 领会知行合一时代内涵并以实际行动做到在教育领域的知行合一, 在教育领域务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做到“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二是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做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 做到从“知”到“行”;三是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 回顾反思其实践过程, 从实践过程中领悟到更多的知识, 从而做到“行”到“知”。
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知行合一, 采用以自然科学类典型的计算机学科及社会科学当中典型的韩汉翻译教学为具体实例, 逐步展开说明如何进行最新理论的授课, 从而让学生掌握最新理论及方法, 为其走向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有力的帮助[1]。本文以知行合一为基础, 分析了学习最新理论过程当中的不同的“知”与“行”及其关系, 为最新理论的讲授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知行合一的方案[2]。
一、以“知”为导向的教学流程设计
随着科学理论及知识的日新月异, 不管是理工类还是人文学科类大学生, 在毕业之前都需要掌握相关最新理论知识, 才能更有利于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已经不能将某种工作简单地定义为某一专属专业的范畴, 很多工作领域不但融入了最新科学理论, 还融入了跨学科的内容。因此,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对这些最新理论学习及实践的需求。目前, 很多大学课程往往无法对学科领域中最新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新[3]。因此, 只有结合课堂内外的学习, 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一) 建立课程内和外的“知”的结合
教材的优势往往在于系统化地教授相关知识, 并且将最为核心的内容传达给授课者。为了实现对最新科技的“知”, 本文提出了课程内和课程外结合的模式。其核心方法主要为:课程内以教材为主进行教学, 让学生掌握理解最新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课程外通过成立讨论小组或布置相关作业, 如读最新理论文章与科技读物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延展, 从而实现对最新科技的“知”[4]。同时, 可以根据最新内容, 将课程内外进行结合, 即在课程内通过着重讲解最新科技相关理论知识部分, 课程外拓展讲授最新科技动态及应用领域, 从而搭建课程内外的关联机制, 形成动态的授课过程, 构筑教材与最新科技知识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 泛“知”与深“知”的结合
对最新科学知识, 很多学生可能多多少少已有接触, 但不一定所有学生都感兴趣。同时, 每个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都有所不同。这些特点意味着学生有可能产生分流, 即有些学生需要大致了解, 而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深入了解。同时, 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既相关, 又有所区别。对课堂内需要介绍或者讲解的部分, 需要合理选择。可以在课堂内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宽泛的介绍及讨论, 从而让学生大致了解最新科技技术。部分学生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定期小组讨论等形式, 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或研究。通过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流,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或精力投入,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知”。这种分组讨论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及强度的教学,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 发现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部分[5]。
(三) 结合对知识领域划分的“知”
目前, 社会需要“专业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协作的需求, “专业型人才”在从事其专业领域的工作时, 也需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6]。
表1 深度学习划分及与其他理论或应用结合的部分
如表1所示, 对计算机学科中最新的科学知识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进行划分, 并结合教材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因材施教。如表2所示, 在进行韩汉翻译时, 也需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或兴趣选择研究方向, 并通过积极的实践, 真正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通过结合其他知识理论或实践, 可以将最新理论学习及应用实践进行扩展, 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最新理论的切入点, 让学生更容易开展最新理论的学习。目前的大学课程, 有可能因为从事某一专业教师的知识局限性, 无法做到跨学科领域的讲解。因此, 需要动员不同领域的专业老师进行相互协作, 培养跨学科的学生[7]。
表2 韩汉理论及应用划分、及与其他理论或应用结合的部分
二、以“行”为主的实践流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 需要设计合适的实践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 区分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其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之所以要进行这种分析, 主要不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 而是因为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要对最新理论学习及实践进行分层, 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打造相应的教学方案。表3将学生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扩展、深入。学生可以按照其能力, 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论知识。
表3 根据学生需求分析的层次化“行”
”
通过这种多层次的实践, 做到“量体裁衣”,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选择相关学习内容, 并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因此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 从而做到由“知”到“行”的真正转变[8]。
(一) 基于样本项目或者典型案例的初步实践
通过最基础的样本项目或者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最新理论。比如, 目前计算机领域普遍采用共享代码的方式, 通过网络将其代码及功能升级, 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因此, 可供参考或运行的样本程序呈现井喷态势, 在GITHUB等各种平台上都能找到对应的样本程序为42853个, 而且大部分程序都有安装说明文档, 因此只要掌握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 都可以下载并安装, 进而体验。同样, 在“韩汉翻译”领域, 将大学生最近感兴趣的漫画或游戏等作为其体验对象, 进行相关翻译, 能让学生感受到最新文化产品的魅力, 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 基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深入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 需要从已经进行过基本体验的学生当中选拔对该领域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在这些学生当中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及实践活动,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兴趣为基础开展最新理论的深入实践。在重视因材施教及个性化发展的当今社会, 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不同需求, 不应该强制灌输所有最新理论。在更为深入的实践当中, 需要结合学生当前所掌握的知识, 进行扩展及延伸。通过与人工智能外沿的结合, 可以得到显而易见的效果, 那就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科技带来的魅力, 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 很多人文社科研究当中, 可将最新文化产品介绍给学生, 并且让学生从中体验其所学的知识是如何融入成果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其更好地深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
(三) 基于理论创新的深入研究
学生进行了深入实践之后, 会对最新科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逐渐产生想深入了解其原理并对其改进的愿望。因此, 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目前, 人工智能尚处在解决基本问题的阶段。因此, 很多实际场景中人工智能方法尚无成熟的方案。目前, 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如何让机器拥有人类的能力。因此, 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能力的观察及思考,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思考能力。
从生活体验当中提炼出问题的能力, 正是大学生在受教育阶段需要获取的重要能力, 可以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理论学习。通过本文的体系, 可以培养大学生观察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知”与“行”进行评价
本文提出评价体系的目的, 不仅是检查学生掌握理论及进行实践的能力, 更是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及回顾, 为更好地进入下一步学习进行准备。通过评价, 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本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给出以下两种评价体系。
(一) 项目或案例实践为主的评价体系
大部分行业开展业务是以项目或案例为主, 因此可以通过项目或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因此, 通过项目或案例实践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是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同时, 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当中的培训及体验,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内的实际项目开发及案例分析过程, 形成对整个行业的“知”的过程, 加速学生在毕业后转变为高科技人才。一个实际项目或案例, 大多比较复杂且其周期长, 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过程, 学习如何与别人协作, 同时体验一个大的工程由哪些步骤组成, 从而可以“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项目或者案例中的实践过程, 可以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反过来, 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 可以探索哪些知识适合当前的项目或案例,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以论文发表为主的评价体系
对最新理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应接受更为深入的辅导, 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从而产生“真知灼见”。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相关产业迫切需要在理论及方法上做出创新,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因此, 大学教育应该满足这种需求。中国已经从“简单制造”逐步走向“创新型制造”。各种学科教育应该符合这种趋势,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最主要的依据是对现有理论的创新, 即形成新的“知”。理论创新的最大依据应该是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发表论文或专利申请等方式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相对客观的评价回顾整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同时, 在大学评奖或者研究生保送等场合, 论文及专利申请证书等都被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在企业中专利申请是至关重要的, 是中国走向“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方式。因此, 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尝试。论文作为硕士乃至博士课程中的重要产出, 标示着一个国家在理论方面的创新能力。因此, 让有相关需求的学生提前进行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 基于论文发表的评价体系对理论创新方面有需求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将最新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方式及方法, 目的是提高对最新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知行合一”是各行各业应该积极探讨及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领会知行合一的时代内涵, 要以实际行动为主, 通过在教育领域的知行合一, 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做到“知”和“行”的统一, 做到从“知”到“行”的相互转换, 做到对“行”和“知”的客观评价。将知行合一思想应用到最新知识的教育当中,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可以提高学实践能力, 因此非常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凤灵.科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8.
[2] 邱晓航, 程鹏.大学化学教学中多层次培养平台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8 (5) :53-56.
[3] 崔天兴.从方法导向到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转变和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 (9) :58-59.
[4] 熊媛, 王铭军, 盛群力.教育心理学研究对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设计的启示--以学习方式分类学 (ICAP) 研究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1) :118-125.
[5] 魏晶, 吕婷, 刘意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J].河南教育 (高教) , 2018 (7) :48-51.
[6] 魏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8 (10) :76-77.
[7] 李芳.美国创业教育的模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 (10) :141-142.
[8] 贾海波.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对韩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设计[D].沈阳:沈阳大学, 2018.
在中职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匹配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标准,将分层教学延伸至布置课后作业中,如此才能够保证分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和教学工作,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为了更贴切地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很多高校制定了“教师网络授课、学生网络听课”的工作指导方针,对教师提出了课程线上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