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

韩国以教育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策略与启迪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2864字

  一、韩国以教育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经验
  
  (一)韩国的产业结构演化历程
  
  韩国产业结构演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20 世纪 50 年代是韩国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支撑主要源自美国援助,属于内向型经济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生产所需原料的98%依然需要进口,鉴于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移向非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情况,韩国首先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刺激出口进而逐步以资本密集型产品替代;20 世纪70 年代,经过 20 多年的积累,韩国经济终于开始其自主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伴随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汽车、船舶、石油化工、国防等产业为主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从 20 世纪50 年代到 70 年代,迫于当时经济条件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模式虽为韩国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在 70 年代后期显露其弊端。韩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韩国认识到技术的弱势无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只有以科技立国,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建立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式中求生存、得发展。从 1970 年到 1980 年这十年间,韩国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1980 年至今,主要是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二)韩国工业化中后期对教育投资的状况
  
  1.对普通教育的投资1980 年韩国的经济总量比 1970 年增长了 2.5 倍,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人才的要求再加上科技立国战略的提出,韩国政府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入,庞大的财政支撑带来了显着的效果。从1980 年到 1995 年,韩国初等教育的普及率就已达到 9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 15%上升至 50%,高等教育向普及化发展,根据 2010 年的数据,韩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03.11%.1981 年,韩国制定并颁布了《教育税法》,这一法律规定了 11.8%的教育税〔2〕,使得韩国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主要经费来源增加,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逐年增加,而且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中央政府成为绝对的投资主体,这一做法克服了教育投资因地区经济差异而产生的非均等化,使得国民在教育均等化条件下教育程度整体提高。除了教育经费总量较大之外,韩国的教育还表现出教育先行的特点,即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从 1981 年到 1995 年,政府教育公共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2.6%,而此期间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 9.15%,这种超前的理念和做法使得科技立国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得以顺利实施。

  2.对职业教育的投资20 世纪 90 年代,韩国出现了技术人才短缺的局面,仅第二产业人员的缺口就达 15 万以上,这是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差所致。针对这一情况,韩国政府更加重视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面向企业的对口职业教育问题。韩国政府扩容职业高中,使之与普通高中比例相当,并制定了一套由政府企业共同负担教育经费、互惠互利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这一教育战略的主要投资方式为:企业为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校参与企业研发,政府出资培训教师,企业可以得到适用技术人员并分享科研成果,政府也可以减轻教育经费负担,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双赢的局面。由此可见,韩国的教育投资紧扣产业发展步伐,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投资总量充足且均等,并普及中等教育,重点扶持高等教育,按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储备人才。同时,韩国又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资金支持的教育投资体系。韩国政府从国家角度推行教育优先战略,形成了以国家、企业、个人等多层次的人才储备体制,尤其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培养适用人才,增加技术和信息等高附加值的经济要素,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二、韩国以教育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平衡地区间教育投资差异我国从教育投资总量来看,2013 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为22001.76 亿元,占 GDP 总量的 3.9%,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财政对教育的平均支出为 1722.14 元,折合 281.79 美元,而韩国2012 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人均约为 865.41 美元,我国与之差距明显,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三大产业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员,所以,应该继续增加政府对教育投资的总量。

  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区间教育投资差异造成教育的非公平,其直接后果是各地人才储备不均衡,再加上我国固有的二元经济体制所带来的人员流动性障碍,区域性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已成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使得经济不发达地区陷入教育的“贫困陷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借鉴韩国教育投资均等化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资以平衡区域差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完成人才积累过程。

  (二)建立多元教育投资渠道,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位一体投资格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固然重要,但仅靠财政投入这种单一方式远远不够,特别是当今中国,百业待兴,所以应积极发挥社会的力量。目前我国约拥有 828 万个企业,就业人员 76977 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技术工人缺口巨大,这与 20 世纪 90年代的韩国情况相似,所以,我国应借鉴韩国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投资方式,形成能学以致用、产学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快速地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进而解决教育投资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另外,我国还需要建立教育投资理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进而使得个人或家庭愿意购买教育产品,以提高自身或子女的素质,增加个人或家庭的预期收益,形成理性投资观念。

  (三)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只有当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预期时,投资主体才会进行投资。我国由于采取福利化教育投资方式,致使很多大学所设专业与产业结构要求并不匹配,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培训员工问题上大多走形式,把更多的期望寄托于社会和学校,在招聘时更愿意接收熟练工人。个人在进行教育投资时追求一纸文凭,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及价值扭曲进一步使教育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产生偏差。以上原因造成了人未尽其才的局面,知识不能顺利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教育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预期收入。在研究韩国教育投资时,其暗含的条件是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撑,而我国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此。所以,我国应改革财税制度,确保教育投资资金的稳定来源,积极制定政策法规以保障教育投资收益的获取,其中要注意企业在进行产学结合职业教育投资的收益问题,为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的获取消除制度性约束,并以为主导产业提供人才储备为目标,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二元性,使个人教育投资收益丰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投资的规模收益及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常娥。韩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迪〔J〕。世界经济,2001,(2):17-22.
  〔2〕谢作栩。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2,(1):7-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