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9 共3145字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另一方面它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为了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部2006年在全国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由中央财政出资约25亿元资金,地方出资约6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建设。从2006年到2009年全国共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440个重点专业,有效地带动了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是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更是需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有力支持。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仍存在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助推高等职业教育优质高效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培养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水平一定要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实训基地的投入需要考虑场地的面积、购置设备的价格等因素,购置设备既要从方便教学出发,又要及时采取新技术,因此往往出现一台实训设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本支出就是实习实训的材料损耗,学生参与机器设备的实践,是需要真实的操作环境磨练,机器的投入是一次性的,而耗材的投入是经常性的,因此更加需要有保障的资金支持。而且,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切合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必须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为保证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因此,要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充足的财政经费投入是必要的保障。

  2011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职业学校逐步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高职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仍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水平,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平均水平为8010.74元,仅为普通本科院校的56%.为此,2014年,教育部针对全国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水平偏低、各省水平不一的现状,要求到2017年,各地的高职院校生均财政经费拨款水平平均不低于12000元,希望能改善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标准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均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现状,从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力度。

  二、推行绩效拨款制度,提高财政性经费的使用效益

  为了规范财政经费的投入,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建立高职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防止吃“大锅饭”的问题出现。因此,在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同时,绩效评价制度是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的必要手段,建立和实行绩效拨款制度是未来财政经费拨款方式的重要改革方向。绩效拨款的因子主要围绕高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结构、取得的效益和效果、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经费管理规范性等方面来设定,并按照重要性赋予各绩效因子不同的权重。按照绩效拨款公式计算每所学校的得分,得分较高的学校经费拨款额度高,得分较低的学校经费拨款额度低,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对于长期得分较低的学校逐步减少拨款额度。绩效拨款的方式有利于发挥财政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能够体现 财政经费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三、试行按专业拨款机制,引导学校专业设置与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重合性开始体现,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湖南省为例,2014年湖南有高职院校64所,共开设1685个专业(以2014年公布的招生专业备案数统计),其中开设财经大类专业的学校数达6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的93.75%.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有4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有38所、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有39所、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38所。另外,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等专业重复率也非常高。而社会的需求是一定的,过多地专业设置既导致学生培养水平参差不齐,更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的人才出现结构性就业困难。

  任何一个专业的建设都要占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包括实训基地、专业设备等,软件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专业的设置和变动会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经费的投入加强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的理性引导,发挥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导向作用,改革简单按照生均经费拨款机制对学校进行平均化投入的思路,探索建立按专业核定生均经费标准的拨款机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增加生均定额系数,对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的专业或不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专业则减少生均定额系数甚至停止给予财政经费投入。合理的专业经费投入机制有助于学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紧贴市场需求办专业,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优质发展。
  
  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谋求更多的资金支持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职业教育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学生学费、捐赠、其他收入等。据统计,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额的53.95%,事业收入占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额的40.56%,而捐赠和其他收入较少,分别只有0.21%和5.28%,反映出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现状是主要靠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生学费支持,而社会力量尤其是作为高职服务对象的企业投入非常有限。但是,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适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要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学校和企业应该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应该更多地发挥企业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企业投入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但是目前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企业没有投入的强烈意愿;二是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捐赠的物品只有捐赠给公益法人资格单位的才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而捐赠给高职院校的物品不符合这一规定,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导致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采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通过法规明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捐赠资金可以在税前扣除,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参与作用的长效机制。

  总之,财政性经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同时,也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拨款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和积极导向。要通过各种政策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家珍,沈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投入的差异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 浙江省审计厅。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经费保障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告[R] .2014.
  [3] 朱焕桃,王红时,胡志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J] .广东教育?职业教育, 2014(10)。
  [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 .中国教育报。 2012-10-1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