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高校恋爱学生的情感倦怠问题调研(2)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12 共4504字
  2. 2成人依恋与恋爱效能对大学生情感倦怠的影响
  
  采用逐步回归法探索最佳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将成人依恋及恋爱效能的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考察其对大学生情感倦怠水平的预测力。由表3可见,恋爱效能中的“乐观坚定、自卑怀疑、矛盾化解”具有显着预测力,而成人依恋中只有“焦虑”维度具有预测力。这4个变量能有效解释情感倦怠39. 1%的变异量,最具解释力的是“乐观坚定”,达到28% .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乐观坚定与矛盾化解均负向影响情感倦怠,自卑怀疑与焦虑则正向影响情感倦怠。
  
  依恋风格与恋爱效能对大学生情感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讨论
  
  通过对不同特征大学生人群情感倦怠水平的比较,可以总结高情感倦怠学生所具备的一些重要特征。总体来看,高情感倦怠现象易发生于恋爱次数偏少(≤3次)、恋情维系到第3年、非安全型依恋、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人群。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的恋爱能力持一种“增长观”.在大学阶段以前,中国学生普遍缺乏情侣间亲密相处的经验,但随着恋爱经历的增加,不仅可以提升恋爱的技能,关键还可以改变个体对于恋爱困境的看法,并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这种成熟和自信都是大学生承受恋爱压力、避免情感倦怠发生的重要因素[10].但这种“恋爱能力增长观”也有一定范围和条件,因为多次失恋的经历反而造成自我怀疑[12],从而更易发生情感倦怠。另外,恋爱大约持续到第3年是对关系的一个考验期,这也应是大学生恋爱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中多次恋爱的样本偏少,情感倦怠在更大范围上会如何随恋爱经历而变化,其规律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
  
  其次,从依恋风格对大学生的情感倦怠进行预判和干预可能是快捷有效的路径。通过依恋类型的方差分析效应值η2与逐步回归中△R2值的初步比较,依恋类型解释的情感倦怠变异量更多。根据依恋的自我-他人模型理论[13],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也能在困境中对他人持有信赖、可靠的人际观而得到支持,但他们不会过度依赖外部的认可与赞同或者压抑亲密的需要,从而保持一种亲疏有度的关系,因此其情感倦怠水平应低于非安全型依恋个体。所以,通过依恋类型的确定,意味着也可以借鉴依恋取向的干预技术[14],以此改善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情感倦怠状态。
  
  通过恋爱效能各维度对情感倦怠的逐步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其中的“乐观坚定”与“自卑怀疑”是最具预测力的2个变量。虽然恋爱效能与情感倦怠在概念上有本质的区别,但前者强调对自身恋爱能力的评价,并产生对关系的控制感[10],后者则重点描述个体对关系厌倦、疲乏、回避的情绪状态[15 - 16],但预测力最强的这2个维度仍然能构成情感倦怠的“近位概念”,因为“乐观坚定”主要反映以自己的能力能够创造两人美好的未来,表达出对未来关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自卑怀疑”则主要是对自己吸引力缺乏信心,觉得不能够让对方满意。但是,这2个维度很少表达出对情侣的负性态度( 如抱怨、厌倦) ,并未突显出情感倦怠定义中的“情感耗竭”维度。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遇到恋爱的难题,难免会卷入自我评价,既涉及到个体对自身恋爱能力的评价问题,又会因问题长时间难以得到化解而陷入倦怠状态。所以,恋爱效能感有部分涉及负向自我评价的条目能更好地预测情感倦怠水平。总之,可以确定恋爱困境中的低自我评价是情感倦怠操作定义中应包含的重要维度。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高情感倦怠群体的负 向 自 我 评 价 维 度,以 提 高 情 感 倦 怠 评 估 的效度。
  
  4参考文献
  [1]ERIKSON EH. Young man Luther: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M]. New York:WW Norton & Company,1993.
  [2] 戴丽,葛明贵。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及人格健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 :479 - 480.
  [3]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 :567 - 572.
  [4] 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1].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 :170 - 172.
  [5] 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9(1) :62 - 64.
  [6]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 :632 - 636.
  [7] 田青,闫清伟,靳晨鸣。内地某高校藏族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 :1091 - 1094.
  [8] 吴瑞霞。城市居民婚姻倦怠研究[D].开封: 河南大学,2008.
  [9] 丁晨艳。女护士工作家庭关系和婚姻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10] 黄成毅。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效能感、情感倦怠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11]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 :399 - 406.
  [12] 王希华,张瑞。失恋对大学恋爱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 :598 - 600.
  [13]BARTHOLOMEW K,HOROWITZ LM. Attachment styles among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 J Person Soc Psy-chol,1991,61(2) :226 - 244.
  [14] 鲁小华,樊富珉。基于依恋视角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 :170 - 173.
  [15] 葛明贵,戴丽,张华玲。大学生情感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6) :1474 - 1476.
  [16] 李永鑫,侯袆。倦怠、应激和抑郁[J].心理科学,2005,28(4) :972- 97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恋爱与婚姻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