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论文第七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智力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其中,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情绪智力是认知情绪和管理情绪的一种能力,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本文从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和如何培养情绪智力三方面展开论述,目的是为了以情绪智力的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绪智力; 情绪; 情绪控制; 认知;
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其中,情绪智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幼儿在幼儿园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健康。
一、情绪智力的概述
情绪,是多种感官、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的情绪有喜、怒、哀、乐、爱等,更细腻微妙的情绪有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经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联系紧密,偶尔也会受荷尔蒙和神经质的影响。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和行为。孩子在家倍受宠爱,一旦到了幼儿园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产生情绪的变化,如焦虑、恐慌、害怕等。
什么是情绪智力呢?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是比学校传统教学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智力。它包括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智能的一部分,且这一部分是最终左右人生方向的重要智能。他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动机、认知他人情绪、处理关系的能力。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情绪智力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二、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
情绪智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情感表现为积极热情、行动迅速,但心理发展过程却错综复杂,在智力的迅速发展中情绪容易波动。幼儿有时高兴,有时烦恼,有时故意做出过激行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帮助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情绪智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摆脱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引导幼儿遇事时保持头脑冷静和抑制冲动。情绪智力的培养也能促进认知发展和提高智力。情绪智力包括认知与情绪两个方面。教师既要培养幼儿对情绪的认知,还要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智力发展和情绪培养相互促进。情绪智力是情感与理性的协调统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幼儿的情绪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当前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游戏及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思想观念和角色定位的问题、保教工作的琐碎繁忙而无暇顾及的现状等原因,抑制了教师深入观察幼儿和了解幼儿的情绪需要,导致幼儿存在一些消极情绪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在保教工作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一些策略对幼儿进行良好情绪智力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智力
(一)创建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形成良好的师生情谊
幼儿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感染,被当时的情景所左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人情绪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营造一种有利于幼儿情绪放松的氛围。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关心和体贴。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在心理和情感上的特殊需要,时常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能使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有安全感和信赖感;其次,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绪控制。教师之间要互敬互爱、遇事友好协商等,以自身的愉快情绪为幼儿作良好的示范,让宽松的氛围感染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能感到自由、轻松、愉快,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例如,我班的“嘟嘟”小朋友,以前的性格有些内向且敏感,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他通过教师的鼓励而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现在在幼儿园变得快乐积极,思维也相当活跃,表现欲逐渐增强。同时,他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
(二)及时了解幼儿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消极情绪会降低幼儿的活动效率,产生各种消极行为,并对心理活动起到破坏作用。为了避免消极情绪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教师平时就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就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在对幼儿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寻找解决对策,将幼儿的消极情绪消除在萌芽状态。教师应该采用爱的方式来打动幼儿,平时主动关心幼儿,发现其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教师的爱,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他们的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幼儿在晨间入园,各种情绪会随之而来。例如,“潇潇”小朋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在家中倍受宠爱,个性极强,情绪波动也特别大。以前,他早上来园如遇不开心的事,就会随意捣乱影响大家,或对各种活动置之不理。为避免他的消极情绪形成习惯并对心理造成伤害,教师就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利用他具有关心集体物品、乐意帮老师做事等优点为切入点,强化其优点,逐步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现在,这个孩子有不愉快的事,就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后都会开心地大笑。他的消极情绪及消极行为就逐步减少了。
(三)家园配合,提升孩子控制情绪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情绪的稳定性较差。年龄越小的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力就越差。他们经常会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大发脾气或跺脚哭闹,甚至还在地上打滚等。这些不良情绪行为虽然在幼儿园有所收敛,但经常如此,将不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养成。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家长了解一些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幼儿控制情绪。这些方法主要有: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当幼儿情绪十分激动时,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们自己想一想或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当幼儿遇到困难而伤心哭泣时,我们可以教他们自己说服自己,用“我已经长大了”的思想来约束自己的不良情绪行为;也可以用“好孩子”“男子汉”来鼓励自己。在正确的引导下,我们能让幼儿逐步学会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表现方式。
由于幼儿情绪的发展往往容易受到成人强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肯定为主,多鼓励幼儿的一点点进步。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带给幼儿自信与力量。在积极正面情绪的影响下,幼儿会自然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智力会逐步地提高,其情绪经验也会逐渐丰富。以上这些都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未来赢得更大的人生舞台。
点击查看>>学前教育心理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