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在校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和调研统计,对其在实习中所面临困难的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困难心理,并针对各类困难心理现象进行调适,提出毕业生困难心理的应对措施,研究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问题,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毕业生只有客观地认清自己,克服困难心理,主动积极地面对社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具体描述三个访谈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毕业学生存在的就业压力,力求从多维角度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步入社会。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困难心理; 应对措施;
大学生在毕业前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扬大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生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作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6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成为引发毕业生困难心理的原因。大学生实习中的心理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笔者通过访谈调查,获悉毕业生在实习中的各类困难心理。
一、案例介绍及事件分析
案例一:A同学从学校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中很快找到了实习岗位,在某教育培训公司实习,承诺实习期后担任培训老师的工作。正式实习后实习公司因内部人员调整,并没有安排A同学在预定的岗位上实习,而是安排做行政秘书的工作,时常需要陪同客户在下班后参加各种项目洽谈和餐会。该同学无法接受下班后的应酬,也表示自己不适合此类岗位,还是希望能担任培训老师,与公司经理协商后没有得到调换,并被严厉斥责其不服从公司安排。该同学非常苦恼,一方面她对教育行业比较热衷,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留用机会;另一方面,调换的岗位不是自己的目标岗位,各种应酬活动是她不能接受的,引发了她想辞职的念头。她找到辅导员谈心,对其痛苦的状态进行分析,最终引导A同学在实习中找到正确的位置。
通过此案例分析,A同学在实习中的困难心理主要有:
1.焦虑。A同学既希望在该公司获得留用机会,又拒绝公司安排的岗位,因为公司没有按照约定调动了其岗位,并且新岗位与自己理想岗位性质相异,产生抗拒心理,无所适从,影响了其在实习期间的判断。
2.排斥。A同学认为公司没有诚信,明明答应好的岗位没有按约定履行,对于安排的岗位,因为是下班之余的工作而不能接受,因为本身不善于项目洽谈和餐会应酬,从而产生排斥心理。
案例二:B同学从实习以来投递了很多简历,也参加了各项面试,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看到室友相继找到实习单位,自己越发急躁,寻找之余碰到老乡,交谈甚欢,对方正在准备考研,她觉得自己情况与之相仿,也报名了研究生考试,复习了几天感觉自己很难考上,犹豫不定,更加急躁,无奈之余找到辅导员谈心,一番引导后,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
通过此案例分析,B同学在实习中的困难心理主要有:
1.急躁。B同学在实习开始时就没有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选择,遇到不理想的情况就产生消极情绪,经常在没有深思熟虑就投递简历,被拒之后又伤心、沮丧。
2.从众。自己没有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条件,缺乏自我判断,看到周围同学干什么就去追随,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能否努力获取,没有长远目标和规划。
案例三:C同学是非上海生源,从实习开始就做了选择题:毕业后是否在上海工作?留在上海的话,在茫茫人群中,顶着竞争压力,那么多“985”“211”名校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何况自己是来自民办高校的普通毕业生,再加上交通、住宿、户口等实际问题真的“无法生存”“走投无路”。但是如果选择回家,就要被家里逼迫各种考试,比如研究生、银行、公务员等,按照父母安排的计划走一条“平稳的人生之路”,加之本身对各类考试非常排斥,自认为回家从事的工作太“清闲”,没有年轻人在奋斗时期应该有的状态,简直就是“坐吃等死”。通过与辅导员谈心,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客观条件下适合自己的选择。
通过此案例分析,C同学在实习中的困难心理主要有:
1.自卑。C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没有对自身优势进行分析,因为竞争压力产生自卑心理,丧失信心,化为层层担忧,犹豫不决。
2.自负。面对回家的问题上,该同学也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平稳的人生道路”就是“坐吃等死”,自己回家后的工作就一定可以胜任,并没有客观分析回家就业的优势,了解岗位的真实性。
二、毕业生困难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压力
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是社会热点问题,毕业生还没有开始就业已经被层层“就业难”“失业率”等热词冲击着,加上各种媒体影响,对“热门专业”“抢手岗位”的宣传,打击了一片片其他专业的学生。虽然新兴企业并不只关注“982”“211”的名校之子,但在实际招聘中人们还是很传统地看重名校光环。毕业生同样也有自己关注的信息,在笔者抽样调查中,随机在260名毕业生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大家在选择实习时都会首要考虑实际问题,薪资待遇如何、是否包吃包住、交通是否便利,其次才是留用机会、专业相关、职业提升。
(二)学校指导
学校对于毕业生的实习尽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并且想尽方法地引入资源,开设招聘会、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培训等,但是实操培养往往还不能满足学生职业培养的需要。学校作为企业和学生衔接的纽带,在双方选择中合理协调,是始终不断探索和改进的主题,如何让“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的现象逐渐减少,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三)企业招聘规范
来校招聘的企业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招聘模式和标准,也没有在招聘结束后提供适当的反馈意见。笔者在近两个月中协助各个部门和企业发布招聘信息52条,提供正式招聘文件的27家,占52%,其他招聘信息大多来源于截图、简讯、口述,还有些公司的简历邮箱错误、联系方式不明确,让学生在面对招聘信息时产生怀疑心理。在诸多公司中给予反馈意见的只有7家公司,譬如迪士尼、广发银行、京东、潘博等。也从实习学生中了解到单位招聘信息不实,岗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学生在短短几天的实习后就向企业提出“辞呈”。
(四)自身认知
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也就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关注的中心,压力也不言而喻,很容易产生急躁、抑郁、焦虑、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阅历的群体,初次步入社会,很容易做出不成熟的判断,加之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缺乏,在各方压力中不能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造成畏难心理。这种心理状态造成了对就业信息的筛选不准确、盲目自信或自卑、频繁征求“熟人”意见等情况,对自身认知产生偏差。
三、毕业生困难心理的应对措施
(一)面对社会压力做好毕业生心理调适工作
学校在毕业生各项就业培训中穿插发布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信息,树立学生积极自信的心态,譬如之前工商银行校招中不限专业和院校的信息。辅导员也应时刻关注学生实习中面临的各类心理问题,对消极心理现象客观的分析,为其树立信心,排除主观偏激和焦虑等困难心理。
(二)学校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心理压力的调适
将就业指导更加细致化,在翻阅了近200份学生简历后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并没有目标性规划,在社会实践经历一览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几乎没有信息提供,很多学生等到制作简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优势真的寥寥无几,从而加剧自卑心理的形成。所以,学校的职业规划在各个年级都应被重视,而不是仅仅的一堂课、一个讲座就能解决的。要将职业规划贯穿在大学各个时期,不断根据自身最新的情况完善职业规划,建立“生涯规划电子档案”、模拟企业招聘环节了解企业用人心理、引入“就业实战”训练,加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学习到工作、学生到员工的三个要素的转换。
就业心理压力要及时进行调适。针对260名大四学生进行毕业前就业心理压力测评,超过60%的学生有焦虑情绪,20%的学生存在消极情绪。如何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感,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后的生活,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排查、援助,给予心理上的疏通和职业规划中的辅导。
(三)企业招聘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资源整合
招聘信息的来源在哪里?标准如何?起初并没有人认为这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学生访谈中,有学生提出:招聘公司有没有假借招聘之名窃取我们的隐私?还有企业招聘信息不明确,再问下去不了了之。其实,发布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选择性更为广阔、优质的就业单位,但是数量多了是不是应该在质量上也进行提升呢?目前,很多企业与学校达成“订单式”培训模式,学校负责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企业负责对培养出符合招聘标准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产生“双赢”的效果。
(四)学生在就业形势下的内因养成
想要毕业生能健康、积极地就业,社会、学校、企业乃至家庭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关键在于学生本身。
1. 正确的自我认知。
能够客观地评价对方和自己,是自我认知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的真实能力,才会在茫茫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客观分析对方,你才能使其与自己的能力对接。在认知方面,也需要家长、辅导员的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出现认知扭曲。
2. 积极的心态。
就业本身就是双向选择,你选择企业,企业同样要考虑你是否适合其岗位。面对落选学会积极应对,弥补自身不足,而不是陷入低谷,哀声抱怨社会和企业。
3. 能吃“苦”和爱吃“亏”。
许多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抱怨自己干活太多、工资太少、像“打杂的”等,轻看自己的岗位、产生偏执的情绪。殊不知,任何一家成熟的企业会将关系企业存亡的客户和项目交给实习生去做?公司更加倾向于勤奋、热心的实习生,面对工作中的“苦”和“亏”,换个角度思考,是对自身的磨炼和能力养成,不用交学费的培养何乐而不为?
4. 入学时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期间必修的一门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从大一入学开始,将“规划”的概念植入心中,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就业就是一个不断规划、整合、再规划、再整合,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潜能,一步步靠近自己设定的目标。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被广大网友热议,国内最早系统论述幸福的理论源于《尚书洪范九畴》中的五福六极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阿瑞斯提也对什么是幸福做了详细的阐述,可见幸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近年来,西方的科...
在新的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敏感,喜欢尝试接受新鲜事物,再加上个性张扬、性格敏感等心理特性,他们对学校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也有着更高的期待。因此,大学生就业负面情绪管理中的音乐治疗介入,音乐作为心理共情产生的情感基...
为了让我国的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不仅学生要能够克服困难,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家庭也应采取措施共同努力, 减轻大学生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危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