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我国的高校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主要反映在大学生出现的问题日趋多样化、严重化和危机化,如自杀、吸毒、自残、投毒、暴力、未婚先孕、精神问题的增加。 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处于这个特殊年龄段的青年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和吃苦精神、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教养模式不良等因素息息相关。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时期, 处在这个时期的年轻学子们正从心理 “断乳期”向“成熟期”过渡。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6~20 岁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与“亲密对孤独 ”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个体心理如果得以健康发展,则形成同一性和信任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和角色混乱以及孤独感。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与他们本身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也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工作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困难群体实现一种从他助到自助的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具体应用,它的专业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力求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决定以及挖掘他们存在的潜能。 学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机地结合,不但可以让学生增加主动交流的意愿,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而且能真正起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充,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良好的协调关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预防或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介入空间,阐述如何利用多学科理论框架,合理地建立个案-小组-社区的学校社会工作预防与治疗模式。
(一)个案辅导的应用
学校的个案社会工作,是指学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协调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 目的在于协助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其抗压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和环境的良好适应。
目前,虽然国内的高校普遍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通过心理辅导,大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虽然能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心理辅导形式过于单一;从长远上讲,这种形式重视治疗而轻视培养;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多数大学生的需求。 而就外延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远远大于心理咨询,它包括心理咨询、课堂教学、讲座、培训、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就内涵而言,心理咨询注重改善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心理素质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因此,同前者单一的调解和矫治功能相比,后者肩负着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功能。总而言之,对于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广大辅导员来说,掌握和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笔者运用个案工作法成功地解决了大二学生张某的心理问题。 大二学生张某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和弟弟从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留守儿童的经历让张某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障碍。上大学以来,她从来不主动参加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社团组织, 和宿舍、 班级的同学也没有任何来往。 大二的第一学期,张某的室友刘某发现自己钱包里的 200元钱不翼而飞,当时宿舍里只有张某一个人在。 随后,刘某当着全宿舍人的面询问张某是否看见自己的 200 元钱, 张某哭着直摇头。自此,宿舍的同学发现张某情绪低落,眼睛红肿,出现厌学、甚至逃课的现象,有几次深夜 12 点钟还在宿舍的走廊里徘徊。 针对张某的情况,成立了由辅导员牵头,心理咨询老师和寝室长参加的个案工作帮扶小组。(1)辅导员鼓励寝室以及班里的同学要主动接近和关心张某,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辅导员多次找张某谈心,鼓励她主动找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以舒缓情绪压力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寝室长及时把张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向帮扶小组做了汇报,经小组商讨, 大家一致认为张某目前情绪有所好转, 能按时上课,但注意力不集中,仍很少和人沟通;(4)张某在辅导员找她第四次谈心后,终于主动来到学院心理咨询室咨询。咨询老师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到的情况以及辅导员反映的情况, 综合分析并作出了张某的“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咨询老师用积极关注、共情、倾听、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张某认识到了自己潜意识里存在的对父母的怨恨以及对人的不信任;(5)在帮扶小组的带动下,张某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她主动参加了院系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在以上个案工作法的运用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帮扶过程中,要利用帮扶对象身边的资源(如:室友、班级同学、辅导员)来深入了解被帮扶者的真实情况。 其次,要以真诚的态度和被帮扶者沟通,让其感受到被人尊重、信任,同时建立信心。
(二)角色理论在小组工作模式中的应用
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和角色冲突等概念,他们认为角色代表某一社会地位或不同身份的人的行为,而角色扮演体现了社会学习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学生团体辅导上。 在角色扮演中,如果社会地位牵涉到一个以上的社会关系时,就会发生角色冲突。 所以,他们主张以“角色组”代替传统称谓的 “角色 ”。 针对这一理论的提出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采取小组工作模式,把有行为偏差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成立成长体验小组,小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大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积极经验将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借助于团体活动的形式,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促使个体在团队活动中迅速成长和认识自我, 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在团体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成长三部曲、解开千千结、群策群力等。 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还能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去年下半年,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 8000 余名新生组织了新生心理普测活动,之后我们又对筛选出的 423 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回访工作。 我们咨询中心的几位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问题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团体辅导,包括人际交往小组、新生适应小组、抗压小组等,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增进了了解,焦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
(三)教育目的论为社区工作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西方一些教育学家提出了社区工作模式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中的优势。 社区工作模式就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合理开发、合理地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并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我院团委、宣传部以及学生处的领导认识到了社区工作模式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和辖区联系,定期将有行为偏差的大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现有资源,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成立社区活动室、社区书屋、社区文艺剧社、心理咨询室等,以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促进偏差行为大学生的转化,完成再社会化的过程。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专职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问题,灵活运用个案、小组以及社区的工作方法,可以采取一种或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工作方法,以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三、结论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不但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模式的时效性不足的缺点,而且也从社会工作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出发,从社会大环境中整合资源,并充分发挥了个人、学校、社区及社会的各种优势。 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根本思想的指引下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人人都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自助”的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要在广大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的理念,形成一个以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援助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和社会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助能力,真正实现“助学生自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老师及家长应该并肩携手、全力以赴培育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凌周可儿.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实战秘笈[M].香港基督教服务处.2010.68-70.
[2]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M].巨流图书公司印行,2001.125-130.
[3] 帕梅拉.特里维西克着.社会工作技巧实践手册 (第二版 )[M].上 海人们出版社,2004.79-85.
[4] 艾 里克森 . 同 一性 : 青少年与危机成 [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77-87.
[5] 常小美.谈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6] 张丽丽.朋辈辅导的社会工作模式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7] 王 玥.学 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研究[D].西 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农村艺术类大学生...
未来的社会竞争不仅要求人们智力高、知识技能丰富,更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发展时代里,经济全球化和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们的美术理念发生着根本的、多元的改变,面对各种变化,大学生们措手不及,犹豫不决,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基本功的训...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进步的阶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赖、压力等等,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觉察的,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常常就出现:厌学贪玩,好斗生非;...
一、健康教育首先要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做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实践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幼年、成年到老年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
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学设备被引入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实现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电子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互动教学频繁的特点相一致。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交互式电...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具体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这对于建设良好健康的班级秩序有重要作用。1学生身上存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含义就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发现个别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借助一些有效的途径,有针对性地给小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并使小学生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意识,除此之外,若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小学...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医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各层面的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由社团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进而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以实践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存在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自信心不足、目标不明确...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概念阐述1.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首先提出并积极倡导。塞里格曼认为,二战以来的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人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补救,对积极心理学运动重视不够,忽视发展人的积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