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中,建设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找出建设的关键问题。
1 当前城市给排水面临的问题
1.1 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升,城市现有的供水管道在长度、结构和质量等各方面都开始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然而,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却一直不断增加,这加大了城建部门给排水设施建设工作的压力。同时,很多城市的城建部门对地下设施的建设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地上设施与地下设施建设的速度不协调,使得城市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欠账较多。另外,一些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对已经建成的市政给排水管道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和周期性排查,这也是导致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对短时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较差
随着全球变暖程度的加深,气候变化更加频繁,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愈加严重,受此影响,城市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如短时强对流天气和局部强降水等,这给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工作提出了更严峻地考验。另外,此类短时间极端天气具有突发、易逝的特点,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供水污染,或是造成道路拥堵、基础设施损坏等社会问题。
1.3 雨洪资源利用不足
当前,我国城市的雨洪利用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均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进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城市的雨水污水管道没有相互分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归类错误",雨水并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和充分利用;二是城市雨洪资源利用设施的标准较低,城市排水管网所能承受的降雨量较小,这一标准与国外先进城市排水管网所承受的降雨量相差较大。
2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意义
2.1 弥补给排水设施欠账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将自然措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尽量保持城市开发之前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来涵养水源、应对强降雨。另外,利用生态手段对传统粗放型城市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增加绿地面积,以有效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以及景观用水、供水的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应将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协调给排水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建立起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等各种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地下管道网络、充分发挥城城市资源优势,尽量在缓解城市管道网络压力、提高管道网络承载力的同时,有效收集城市雨水,对各种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2.2 提高极端天气抵抗能力
据统计,我国共有 642 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但是其中未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有 340 座;在 34 座特大防洪城市中,能达到国家要求防洪标准的仅有 7 座。除此之外,一些新建立的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更是严重缺乏防洪投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建立起完整的给排水设施,将防水、排水、蓄水、处理水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在遭遇短时间局部强降水时,出现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流量加大的现象,尽量减轻城市防雨防洪的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次数。
2.3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以提高城市化质量为主的阶段,因此,我国相关建设者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将城市建设工作与城市资源保护工作相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者要在现有环境下,建立起一个具有自然积存水资源、自然渗透水资源和自然净化水资源功能的海绵城市,在新型城市的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协调城市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雨水开发系统、雨水管理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加强对雨水的渗透、存储、管理和净化,有效收集并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
3 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突出规划引领,进行科学建设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相关的专项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等,将各项规划任务融入总体规划工作中。在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影响,明确各项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开发的区域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目标。通过加强对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管理,尽量缓解城市内涝,从径流源头消灭供水污染,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改善城市景观,在城市内部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要注重"大规划"的理念,从城市的供水、防洪、排水、环保等各方面入手,将各环节衔接起来,统筹规划设计,科学分析城市的给排水设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按部就班地照规划设计步步推进建设。
3.2 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建设进程与实施力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量大,工作周期长,且我国在该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并没有充足的建设经验。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注重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完善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给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规章制度,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3 大力开展试点,落实责任主体与经验推广
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建设海绵城市,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首先在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先进行试点建设,以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在保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科学地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统筹。在建设实践中,尤其要加强对雨洪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进经验,使该项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为海绵城市的推广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3.4 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要兼顾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尽量通过建设规划达到顶层设计的要求,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建设者应该结合其他地区的专项规划经验,因地制宜地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对比多种控制方案,选择能从源头、过程及终端整个过程进行污染控制的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建立起科学的海绵城市给排水体系,建设者需要在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等各阶段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完善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琼,王思远。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J].中国给排水设施建设,2012(8)。
[2]张俊涛,李婷。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2012(5)。
[3]王一川,李安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海绵城市理念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具有战略性作用的发展模式, 为了推进城市给排水系统良好发展, 市政机构在规划与建设城市当中, 一定要重视雨水渗透、蓄积, 科学进行规划, 合理展开建设, 真正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发挥出来, 增强海绵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推进...
新形势下,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PPP模式等诸多背景下,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大环境下,对于构建城市给排水建设新常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平台。对于解决我国城市中水资源短缺、内涝频繁发生等城市给排水突出问题,以...
一、城市给排水建设对其水资源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一)科学的给排水建设能够有效地形成节约用水系统水资源日益减少使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就成为我们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的首要选择。通过科学的给排水建设,首先可以根据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