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行车安全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提倡的行为, 同时也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关键所在。行车安全不但要求驾驶人员要具备优秀的驾驶能力, 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鉴于此, 本文对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供以借鉴。
关键词: 驾驶员; 心理因素; 行车安全;
1、 阐述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
1.1、 注意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本文所说的注意, 实质上是人类对某一件事物或者是某一个对象的集中程度。显然注意这一因素与安全驾驶密不可分, 并且我国相关人士对二者的关系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后可以发现, 驾驶员由于不注意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占绝大部分。
1.2、 情绪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本文所说的情绪, 实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满足其需求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态度体验。如果驾驶员在行车当中能够保持着愉快的情绪, 那么驾驶员即使遇到意外情况也会做好妥善的处理;倘若驾驶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开车, 那么如果遇到了突发状况, 他们无法及时做出准确的反应, 显然这样会对自身以及乘客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1.3、 自我保护意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大部分驾驶员都会存在侥幸的心理, 认为交通事故和自身的运气有关, 运气好的话是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的;运气不好的话, 即使在小心翼翼也会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驾驶员过分的自信, 这种情况也是诱发交通事故出现的主要因素, 无论对于新手还是老手来说, 都容易犯这个毛病;还有某些驾驶员疲劳驾车, 这同样是为了追求效益这种心理引起的, 同时也是我国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交通事故的一大安全隐患。
2、 针对安全行车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众所周知, 驾驶员大部分的时间都会身处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中, 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疲惫的情况, 所以驾驶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的情绪, 比如可以在车内醒目的地方张贴关于安全的格言, 进而达到警示的效果;也可以播放几首轻松愉快的音乐, 帮助驾驶员调节自己烦躁的情绪等。不仅如此, 驾驶员还应当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 保持身体充满活力, 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疲劳的作用。
2.2、 增强爱岗敬业精神
对于驾驶员来说, 他们除了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以外, 还应当要以确保乘客安全作为核心理念。在驾驶工作中应当以国家利益为主、乘客安全为主, 倘若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驾驶员要无所畏惧, 始终将国家利益、乘客利益放在前面, 将自身利益放在后面。不仅如此, 要树立良好的驾驶习惯,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礼让三先, 充分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情操, 这样做不但可以提升服务质量, 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行车事故。
2.3、 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服从交通管理
第一,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驾驶员安全教育的力度, 在特定的时间组织驾驶员学习相应的法律制度,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二, 增强驾驶员的责任意识, 采取必要手段引导驾驶员可以意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并将“安全第一”当作核心理念, 不允许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 保障行车安全。第三, 提高驾驶员的道德品质, 为驾驶员可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扎实的基础, 养成文明驾驶的习惯,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驾驶员, 自觉服从交通管理的安排, 确保安全驾驶。第四, 加大交通安全管理的力度, 对相关监控设备网络加以优化, 对安全设备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提高监管水平, 将监管范围加以拓宽, 尽可能减少非法行为出现的几率。
2.4、 安全行车一定要有“心”
第一, 细心。针对一些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来说, 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熟知各个地方, 不会遇到什么情况, 显然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 即便再熟悉这条道路, 也要做到小心谨慎, 以保障安全驾驶;第二, 耐心。某些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前面塞车、等红灯这些小事生气, 于是他们就会使劲按汽车喇叭、恶意操作等, 显然这些行为都是驾驶员素质低的表现。作为一名驾驶员, 应当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遇到问题不骄不躁,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安全驾驶的效果;第三, 小心。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 突然碰到了突发状况, 通常都是依据自身的经验揣测对方的行车方法, 显然这种行为是安全驾驶不提倡的行为。依据相关调查可以看到, 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的粗心大意亦或是判断不准确而引起的。因此驾驶员应当增强安全驾驶的意识, 在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小心谨慎, 进而保障行车安全。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 可以得知:作为一名驾驶员, 应当增强安全驾驶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做一名遵纪守法的驾驶员。不仅如此, 驾驶员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觉服从交通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明行车, 为车辆行驶安全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凌文辁, 方俐洛, 徐敏全, 李忠.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测验的建构[J].心理学报, 1997 (4) :364-369.
[2]左挺.浅谈驾驶员行车安全及对策措施[J].农业装备技术, 2013, 39 (1) :56-58.
[3]金会庆, 陈山荣.驾驶员个性与事故倾向研究概况[J].应用心理学, 1994 (1) :47-50.
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我国交通事故数量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统计数据表明,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每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驾驶风格(drivingstyle),是指一个人选择开车的方式或者习惯性的驾驶方式[1].驾驶风格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预测和解释具有整体性功能。自1993年,Elander等人首次提出驾驶风格的概念并开发了驾驶风格问卷(drivingstylequestionnaire)后,驾驶风格问卷...
一、研究背景危险知觉(hazardperception,HP),是指驾驶员快速识别交通情境中的危险并做出反应的一种技能①。由于年龄、视觉搜索模式和驾驶技术②③等的差异,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识别潜在道路危险和对危险做出反应的速度不同。大量...
0引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公路隧道路段尤其是公路隧道口附近的交通安全状况很不乐观。据统计资料,各等级隧道洞口附近的事故远远高于隧道内部路段[1-2],在隧道入口200~400m路段内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3].驾驶员在出入...
驾驶愤怒是在驾驶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负性情绪性质的,包含认知、行为反应的多维结构,是从轻微激惹到极度愤怒的体验过程[1].驾驶愤怒可以分为驾驶特质愤怒和驾驶状态愤怒。驾驶状态愤怒指当遇到路上的某一特殊事件或一系列事件时个体的情感和生理唤起。状态愤...
1.前言驾驶行为包括安全驾驶行为和非安全驾驶行为。一般来说,安全驾驶行为是指亲社会驾驶行为(ProsocialDrivingBehavior),即是指在驾驶过程当中,主动给对方车辆让道、避让、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良好合作的驾驶行为[1].非安全驾驶行为包括:愤怒驾驶[2],...
1引言驾驶员由于年龄、性别、驾驶经验和速度选择等的不同,他们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不同。研究发现,年龄低于25岁或大于65岁的驾驶员、女性驾驶员、驾驶时速度过低或过高的驾驶员,他们不但发生事故的风险高,而且事故也更严重[1].另外,年轻...
引言现有道路设计相比以前已较为科学与完善,但从驾驶人角度出发的考虑仍然有欠缺。交通工程中,当道路符合设计规范时,驾驶人由于自身特点,在某一特定环境如隧道中驾驶时,其驾驶行为可能会受较大影响,甚至威胁到行车安全。作为城市快速路的咽喉路段,隧...
1概述目前国内驾驶员培训整个行业还是处于比较粗放型的发展和管理阶段,尤其是地县级城市的驾校,其教学方法灵活性差、效率低,管理方法比较陈旧,现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不仅无法满足培训机构的发展需要,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已...
1概述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是由人、车辆和交通环境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的协调程度决定了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车辆的不安全状态被认为是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道路运输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被认为是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