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马克思在经济行为主体的认识与贡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28 共1960字
论文摘要

  马克思将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分为两类:即"现实中的个人"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这里讲的经济行为主体是哲学上的主体概念在经济学上的延伸,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人们.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动性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应该从研究人们的的行为选择入手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一方面指个人,另一方面是指各个阶级."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能够深刻地刻画出"现实中的个人"的行为选择,从而更好的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

  一、"现实中的个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

  1.马克思对"现实中的个人"的理解.在翻阅马克思的经典着作时不难发现,着作中多次提到"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社会个人"等,它们都是指"现实中的个人".马克思认为个人是社会实践的基础,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实中的个人"的概念,但这无法改变马克思坚持的"现实中的个人"是经济行为主体这一事实.此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论述货币转化成资本中的相关理论足以充分表现出他主张的"现实中的个人"是分析经济现象出发点的理念.

  2."现实中的个人"是经济行为的主体.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是解释经济现象,推测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实中的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两层关系,一层是和其他人结成社会关系,一层是以这种社会关系为约束条件,充分行使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利,实现自身利益.所有的社会关系必须由"现实中的个人"参与才能形成,这充分体现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能动性.马克思认为"现实中的个人"是自利和理性的,他主张把整个社会看做是"现实中的个人"在共同利益的敦促下,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这些"现实中的个人"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进行能动的、自主的选择.人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结成的社会关系会形成一种异己力量并制约着自身利益的实现和行为主体的选择.

  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含义及行为主体地位

  1."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双重含义.在《资本论》中,"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泛指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从马克思对"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相关论述中我们能够总结出来,它既能代指个人,又可以代指阶级,具有双重的含义.个人主要是指"现实中的个人", 就像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人们一样,他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相关的经济角色;而阶级是指许多个人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他们同样因扮演某些相同的社会角色而具有相同的特征.方便起见,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个人理解为"现实中的个人",将阶级理解为"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2."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也是经济行为的主体."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也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能动的经济行为主体.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和"现实中的个人"一样,"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也具有自利性和理性行为.我国始终把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应该用马克思所倡导的"以'现实中的个人'为出发点,研究'现实中的个人'行为选择以及由其产生的相关经济现象"等思想来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形成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从马克思的论述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个人还是阶级,都改变不了"现实中的个人"为谋求私人利益而进行的行为选择,都改变不了"现实中的个人"之间结成的社会关系.因此,"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也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它是建立在"现实中的个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能够准确地刻画"现实中的个人".

  三、马克思对待方法论个人主义与阶级分析方法的态度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既坚持了从"现实中的个人"入手的研究视角,又坚持了阶级是经济行为主体的观点,实现了阶级分析方法与从个人出发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有机的结合.他将人们的行为选择作为经济分析的切入点,在对"现实中的个人"进行阶级划分时,严格按照"现实中的个人"依据身利益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在阶级关系中的表现来进行,在"现实中的个人"的基础上保证了"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的经济行为主体地位.此外,由于阶级具有历史性,随着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改变,个人的阶级身份乃至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都会发生变化,这也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提出的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和进行理论研究出发点是"现实中的个人"的观点.总之,马克思经济学是方法论个人主义与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现实中的个人"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都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两者的区别是"现实中的个人"是解释经济现象出发点,而"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能够成为经济行为主体又是建立在承认"现实中的个人"行为选择的基础上.马克思在经济行为主体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实现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在强调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同时又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冲突.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进一步发挥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更好的引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嵩. 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 北京大学2005(05).

  [2]胡钧. 刘凤义. 经济学关于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1(0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