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715—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在任期间主要负责朝廷的财政大权,而且政绩斐然。刘晏也是唐朝闻名的理财家,是唐王朝的财政能手。刘晏用他的改革措施挽救了经历安史之乱后濒临崩溃的唐王朝,为当时唐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快速恢复提供了经济支持,这也让他的经济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济经验。他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经济学家,也是令人敬佩的改革实践开拓者。
一、创新型经济思想家
刘晏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和桑弘羊、管仲以及商鞅所处的封建社会前期并不相同,那时的封建社会生产力需要逐渐发展形成,封建经济才刚刚起步;而张居正和王安石生活的历史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终末期阶段,封建经济处在摇摇欲坠,强撑阶段。而刘晏生活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也是中国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以刘晏所实行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改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最文明的国家。有很多国家的人都会不远万里前来中国为了求学、为了商业贸易。唐代出现了两个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连续的盛世时期让唐王朝国力雄厚,声名远播,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
而安史之乱发生之后,这个前无古人的盛世王朝也不复存在了,历史上的开元盛世是这样形容的,当时的国家富足充实,一斗米的价格是十三钱,齐谷斗才需要花三钱,一尺绢仅需要二百钱,道路两旁林立的都是酒肆饭店,等待着行人进入。在店中还有等候的驿站专用的交通工具,出门千里不需要带任何兵器。但是在这盛世繁荣的背后却暗藏着深深的社会矛盾,也昭示这一场国家之灾马上就要到来。在唐玄宗晚年时期他开始沉湎于酒色当中,安于享乐,荒淫无度,不再想着励精图治,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这场叛乱使国家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国家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库亏空严重,民众死伤无数。在这个国家摇摇欲坠危机重重的时刻,刘晏为了振兴深受打击的国家经济,他开始着手对经济进行改革。
二、刘晏经济思想实践
在租税上,他提出要因民所急而收税,以保证国家充足实用。
这充分地体现了刘晏“以人为本”的经济思想理念。百姓所需要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生活需要用又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譬如: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是人人都需要的,而且需求导致的供求弹性很小,不管盐价是高还是低都可以很快地卖出去,所以进行适当的价格涨幅,是不会产生销售量急剧变化引发的不稳定现象,所以类似这种商品的税收征收是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所以刘晏的理财重点就放在了盐政的整顿和改革上,而他的因民生所急进行税收的思想帮助确定了专卖商品的选择。这种做法其实桑弘羊和管仲这些先人也进行过;但是最终总结出来一套明确清晰的理论的还是刘晏。这种思想并不是要任意加价加税,而是在人们对生活的必需品的买卖中产生的财富进行征收一定的税费,这当中不区分贫富,每个人都要担负一笔税收,其转嫁的目标人群就是全体国民,这种相对的租庸调制使税收更为广泛,这种人不苦、人不乏的税收理财证词与方法相对之前的税收政策已经是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刘晏重视官办商业和私营商业的同时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对于重要商品的流通和生产的熟练组织,这当中含有很浓厚的重视商业的经济思想。刘晏的这种经济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的味道。这种思想也是刘晏在吸收并继承了桑弘羊和管仲的经济思想中的精华,即不同意直接强制性地增加人民生活的经济负担,而是通过对商业经营运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作为主要的经济手段,以此来为国家增加收入,充盈国库,充实国家财政经济。在此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刘晏极为重视商业的发展,比如刘晏开创了食盐的专营专卖,也实行民间专营、官营、商销还有商运等。桑弘羊重视商业的发展,但是他重视的是官方商业运作与发展,对于私营的商业还是有打压的意识,对商业的监管与干涉很多。在这方面上刘晏对商业的监管制约就相对宽松不少,他在重视官营商业运作的同时,又注重对私营商业的销售能力的借用和有效的利用。这些做法,既有效地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又最大程度的对官府所设的各个机构需要的费用开支得到了缓解,降低官僚机构的经营商业造成的时效低、浪费严重、贪污大以及扰民现象丛生等问题。这种思想是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实施不同的政策,而改革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在这里表现出来。刘晏不建议纯粹地对国家进行全面干预,他主张在一定的经济范围允许且商业贸易自由的情况下,不应当把商业完全死死地管理,不应当只做单一的流通渠道,也就是官营,应当将官营和私营这两种商业渠道都做起来,在这一点上与我们现在运行的市场经济十分类似,展现了刘晏经济思想的创新意义。
三、刘晏财政改革举措
1.整顿漕运。首先刘晏先是对江淮到长安整个水道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了漕运水路的第一手资料,针对这些资料制定出一系列有关的漕运治理方案,并亲自到漕运现场指挥工作人员进行施工。
刘晏认为,江、河、渭、汴等水流的流速并不相同,有急有缓,所以建设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各个河段的实际水情进行建设,营造运船训练水运工人等做法,并进行分段接力的方法进行运输,方便水利运达。
所以有关部门下达了一项规定就是,长江的运船要能通行到扬州,汴水的运船可以抵达河阴,黄河的运船能够到达渭口,而渭口的船只要能够运行到大仓。在这些河岸的沿途要设立一些粮仓,进行对粮食的收存发放辗转用途。也帮助各个河道上的船只容易地了解到水情的变化,也是减少江南人民的生活重担,还提供了运输效率,对过往船只的安全也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刘晏还将运船进行了分组,制定出每十艘船为一组,由军队当中的领导负责,每次进行航运,有十次不出现差错的就可以获得奖励还有提升的机会。还有专门的特派使者前来慰问,并向船队表达天子的表扬。他们将刘晏比作是汉朝时期的萧何丞相。至此开始,每年都会有四十万斛以上的粮食运送至京城。刘晏还设立了造船坊,建造了大约两千多艘坚固的船只,在南粮北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积极的作用,也缓解了北方如关中等地区粮食紧缺的危机局面。
2.盐法改革。在唐朝初期,很多法制都沿用了隋朝的旧制,在盐水的征收方面也是沿用了隋制,对于盐业的发展实行的也是相对较为宽松的政策。之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财政需求以及政治情况等等都开始发生改变,而盐业政策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重要改变。盐政改革实行的是食盐专卖制度。对于制作生产食盐的人们,经过政府查验后可以允许给这些人落户籍,这些人称为亭户。亭户所制作的食盐全部被官商收购,再转卖给平民百姓,这种叫做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食盐专卖制度。刘晏还有一种思想就是他认为官员越多,人们要承担的负担就越多。所以在整顿盐政的同时,他还进行了盐务机构的设置,方便收购与专卖。
3.实施常平法。由于叛乱刚过,国家的经济环境不稳定,为了稳定物价,刘晏在各个主要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立了巡院,每个月每旬里都要把各地的气象情况还有水旱情况报告到朝廷,再由官营企业从丰收的地方高价收购大量的粮食,再去到粮食产量低的地方以低于市场价格卖给当地的百姓。这样做有效地防止了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肆意哄抬物价,帮助各地稳定物价,常平法在这些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刘晏还招收了一些喜欢行走善于运动的人,让这些人在各地巡院的同时彼此相互照应,了解信息,虽然各地物价有高有低,各不相同,但是尽管他们离京城很遥远,但是最多不超过 5 天就可以知道各地的价格,朝廷迅速掌握各地的粮食价格,由官府进行物价调节,消除产品的贵贱差别,当然政府与人民都会在这当中享受到他所带来的好处和优点。
通过以上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刘晏在经济思想上还有财政改革所做的各项措施,刘晏作为唐朝时期优秀的理财专家,他的名字以及他所做的各项举措不会因为这些而发生改变。刘晏这个名字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被我国历史学家和理财者们所崇拜,并逐渐成为理财界的代表人物。而刘晏之所以得到了那么多的肯定,受到那么多高度的赞扬,以及他的改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都是由于刘晏在理财上拥有独特的敏锐和思想方法,而刘晏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正是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最应当牢牢铭记和学习的一位历史人物,一位伟大的古代先贤。
当前,我国“以人为本”“、勤政爱民”“、以民为先”等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已深得民心,在国家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的背景下,我国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如何达到共同富裕,使中国整个社会得到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刘晏的经济思想和他所进行的财政改革措施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今后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以及丰富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生.刘晏[M].解放军出版社,1997.
[2]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完成了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后,从当时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竭尽全力寻找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具体道路和方法,新经济政策应时应需在苏俄开始实施。...
引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的经典经济学巨着,在经济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有着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第二篇第三章中论述了生产劳动。他认为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可以生产价值,因此称之为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因为它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产生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了原材料的价值上...
第三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内容与特色一、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财政经济思想1、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认识财政经济思想是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李先念认为:把财贸工作比作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一时一刻不能离开血液循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也...
祝世康(1901--1982),学名廷模,字尧人,笔名鲁膺,江苏无锡人。1920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后赴美留学,主修经济学,先后获理财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一度在国民政府任职。1937年抗战爆发后,祝世康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民主运动,在其担任...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世界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出发,才能明确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和丰富内涵,才能充分展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凸显对人类文明互鉴的关注与思考。...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在平常语境中,群众用来指代与官员、领导相对应的普通民众群体。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群众主要是指剥削者、压迫者以外的人群,它们具有推翻剥削和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直面中国经济社...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人类生存,更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我国学者也试图从演化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寻找发展生态经济的依据。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毛泽东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是最早提出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56年初,在当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开始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来。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