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时代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5 共4519字
论文标题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通过发展生产力,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得利益,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地得到提高.

  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内涵要求.社会主义要发展壮大,必须首先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来说,不发展生产力,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不能说是社会主义,更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提出的,是密切切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就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者形成的现实矛盾,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够得到解决.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和国家发展方向的积极摸索的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想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方式,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形成与发展的根源.发展生产力必定是离不开社会主体---人的作用和影响的.作为带动社会发展最活跃因素的主体来说,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会为人本身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不断地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地形成和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人与社会环境中各种道德品质的关系.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社会道德观的发展.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伦理目标及其最高原则.

  "共同富裕"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同步富裕",这里的"共同"是指作为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而这里提出的"富裕"则是社会成员对于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是通过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的影响来逐步带领其他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后富".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发展政策推动了人民群众勤劳致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发展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些贫富差距,而合理适当的、合法的差距也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共同富裕"必须避免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制度也决不允许两极分化的出现.邓小平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如果不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就会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会得到提高,从而就会阻碍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效率优先化,兼顾公平的辩证统一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长久以来都是经济伦理所研究的重要内容.效率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来说,是指对于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的方法."效率优先"实质上就是要优先发展生产力,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反之则是低效率的或是无效率的发展,只会使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因此,贫穷就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靠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因为,只有提高效率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的基础,若没有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社会公平同时就失去现实的基础.

  在"效率优先"的同时要"兼顾公平",这是与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强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不仅是"效率优化,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体现在解决社会公平,避免两极分化上.在市场经济中,公平这一原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稳定的根本性保障,若没有公平必然会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进而损害到效率.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基于效率为其带来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如果缺乏效率的支持,即缺乏效率所提供的坚实的物质作为基础,公平的实现就成了空谈之物.

  效率与公平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效率是实现和推进公平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而公平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有效的力量保证.邓小平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主张,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方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时代意义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道德理论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意义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我国道德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关于经济伦理方面的研究向来很薄弱,这是由时代发展主题的变更所造成的.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在以革命与战争作为时代主题的时代,阶级斗争作为中心任务,而伦理学是为了阶级斗争服务的.到了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时代的主题已然也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替代了"革命与战争"成为了时代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及时地领悟到时代发展精神,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紧紧地把握住时代主题的变化并切实地结合当时的实际国情,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出了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定的政治路线方针,这是我国适应世界格局变化大趋势并结合实际国情而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顺应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产物,确立经济建设是不可动摇的中心任务,也强调了伦理道德的经济功能,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做出了明确地回答,形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新的伦理观念与价值准则,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2.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情况、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准确地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更高的科学水平.同时,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将伦理道德作为出发点,进一步阐明并深入地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经济伦理问题,这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初期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潮流而产生的,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从根本上逐步地解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社会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的伦理道德问题并作出科学的论证.这一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经济伦理思想必然是邓小平经济论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核心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以人为本,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谋发展和促发展的,从而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用于到全体人民群众.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论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时就明确地强调了要建设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并且他在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中也都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自古以来就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一切来自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思想,不仅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更加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样形成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之间的良性循环,就是邓小平经济伦理的基石.邓小平经济伦理为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大实践意义.

  2.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阐述:"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因此,这就是说在效率或是公平上来讲,社会主义社会总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要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而后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在之前较长一段时间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一原则进行了深化完善,由"第一次分配效率优先,第二次分配兼顾公平"到进而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再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样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也进一步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问题,进而从实际出发深化了对于效率和公平的认识,也有助于在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的实施,从而极大地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邓小平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邓小平提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反对破坏生态环境也坚决禁止浪费生态资源.着名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曾经指出,人类社会文明的衰落和灭亡,或多或少都是与人与自然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所致,人类数量的增加使得过度的开垦和砍伐是造成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十八大报告,就明确地体现出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视的态度,并且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和定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总而言之,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下,如何把握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如何解决新问题,促进经济和道德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等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0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0,373-37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161-162,227,346,37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6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