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设计是为了达到某种视觉效果的一种板式标配,比较简单易懂,能清晰的传达指引信息,具有标记、警示的作用和信息传达、广告功能,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标识设计论文的范文,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一类的论文写作技巧。
标识设计论文名师优选范文10篇之第一篇: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与城市形象的探索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普遍形成了城市群,但城市早期市政建设与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弊端,导致各地城市建筑形象大体一致。基于此,文章以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建设城市形象的意义,探究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类别,并结合城市发展现状阐述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在城市形象建设中体现的作用,以期提高城市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公共环境标识; 城市形象; 标识设计;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但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难免存在雷同现象,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力资源方面,人们都选择进行城市规划的复制,最终导致城市识别能力下降,无法将城市的个性化特点彰显出来。因此,人们选择通过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利用图形、文字与符号等视觉要素,为城市提供宣传功能,从而实现城市形象的建设。
一、城市形象建设的意义
(一) 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晶,城市是人们进行现代化生活的基础,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聚集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这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这里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国民凝聚力上,其中包含了人们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以及该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以此为基础产生了同化力。城市的核心在于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硬实力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延伸,在特定情况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强过硬实力[1].
(二) 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现代化旅游行业也是一种环保行业,属于最有潜力的第三产业,文化型的旅游城市形象能够推动该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形象将影响外来旅游者对该城市的口碑,也影响当地旅游产业的社会认同度,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吸引人们进行消费。不仅如此,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政府加大对城市形象的建设投入,才能够真正发展旅游事业。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不足以吸引人们,现代化城市形象才是一个城市的标杆。
(三) 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吸纳人才
对于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城市来说,城市需要拥有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够提高该城市吸纳人才的实力。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学习与成长激励、人生价值激励涵盖了各类人群的需求。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能够吸引这些人才。如果城市环境中充满了低端通俗文化,将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建设,也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环境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益预期,城市形象也会左右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城市的人文因素可以对经济实力产生反馈作用。
(四) 树立城市形象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
一个城市的形象确立,以最终为人们带来精神文明体验为目的。建设城市精神文明过程中,应发挥当地文化特色,并借鉴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城市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人们需要通过传媒渠道改变市民对该城市文明的陈旧理念,感受精神生活的变化,从而产生城市归属感。因此,为了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城市形象建设,以良好的城市形象进行城市发展规划。
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相关内容
公共环境标识目前被应用在城市环境和各类活动场合中,城市环境也分为人工环境和公共环境。人工环境代表的人们创造出来的环境空间,例如建筑物空间。公共环境指的是公众行为和城市环境产生联系的空间,例如街道、商场、地铁站等,其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一) 建筑形象标识
城市内建筑形象标识也叫场所识别标识,是对建筑物名称和建筑功能的表示。建筑物的字牌和LED标识牌都属于建筑形象标识。这一类标识设计中更加倾向于标志性建筑物,例如博物馆和古建筑,以及城市中的公园、剧院,这些建筑物受到社会民众关注度比较大,有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还会邀请书法大家题字,以此彰显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2].
(二) 公共导向标识
正常情况下,城市内的公共导向标识一共有三种:道路交通标识;消防安全与警示标识;功能型场所与公园地区的导向性标识。功能型场所指的是服务娱乐、行政办公和交通运输等场所。与建筑形象标识相比,公共导向标识具有不同内涵,虽然很多时候二者存在重叠部分,但是公共导向标识的设计往往以实用性为主,人们通过确保公共导向标识的可靠性,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例如对复杂路况道路进行标识,对特殊地理位置进行消防安全标识。在保证标识功能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加入艺术元素,突出导向标识的设计理念,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
(三) 宣传标识
除了城市形象标识和公共导向标识,公共环境标识中还包含宣传标识。在特殊场合中的解释性标识、商业街区与旅游景点的公益性标识都属于宣传标识。这类标识是公益性的,以宣传作用为基础,标识的内容也是当地文化的体现,彰显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念,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在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建设城市形象,可以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可程度,提高城市的竞争实力。深邃的城市形象可以利用文化进行表达,文化的积淀离不开历史文化和地域性文化。城市的发展需要达成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城市形象美才会彰显出来。
(一) 公共环境标识设计能够成为城市视觉识别的标志
城市形象识别可以为城市赋予个性化特征,让该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区别,并带给人们正面形象影响,获得群众的文化认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识别标志,提高城市亲和力,为城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创造机遇。建立与城市形象相关的识别系统,方便有关部门对城市形象进行管理,让城市形象可以以整体姿态面向社会大众,突出城市统一形象,从而建立城市文化框架。
充满地域性特色的公共环境标识可以成为城市的个性化符号,这一符号绝无仅有,可以让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且让当地群众产生认同感,并吸引广大外来群众。可以为人们留下深刻影响,且可以从思想上得到人们认同的内容,就能够成为该城市的公共环境标识。很多中型以上的城市会作为区域代表形象出现,例如山西太原市,实际上是晋中、晋南与晋北地域的融合代表,人们将这三片地域的共同文化符号作为该地区的公共环境标识,从而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公共环境标识一般处于公共场所,彰显其宣传功能,并在城市人文建设与形象建设中发挥支柱性作用。合理应用公共环境标识可以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带来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城市形象宣传就是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奥运会为焦点,建设了鸟巢和水立方等具有奥运文化标志的建筑,从而推动城市形象的确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城市形象宣传也是应用公共环境标识的典范,通过城市形象符号向人们展现上海市的魅力[3].
(二) 公共环境标识设计能够提供人性化交通导向
城市中的交通标识可以展现城市的形象。例如道路施工、交通导向标识设计将会影响人们对城市的形象观感。分析交通导向标识设计内容,具体如下:道路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引导性标识、车站交通设施中的引导性标识、功能建筑中的导向性标识、休闲场合内的导向性标识。
交通设施和道路标识的引导性功能尤为重要,人们在进行交通标识设计时需要将信息以精准的形式传达出来,并按照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公共环境标识色彩要间接且柔和,不同色彩拥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蓝色代表和谐,绿色代表安全,黄色代表紧张和注意,红色代表危险。为传递交通标识信息,要求人们合理应用色彩,做好色彩的搭配与标识的设计。另一方面,应处理好公共环境标识视角和视距之间的效果,并立足于人体工程学,根据人群和社会的特点,分析大多数人的习惯,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设计出最合适的公共环境标识,从而实现预期指示效果。
(三) 公共环境标识设计能够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一个城市的公共环境标识不应该脱离地域性人文环境,但这不代表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就要延续陈旧过时的风格,而是要将历史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完美交融。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正是该城市个性特征的由来,凭借着地域性文化气息进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可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化魅力,通过公共环境标识的视觉表达引导人们去感悟城市的人文精神。进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时,可以从该城市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入手,特殊的公共环境标识可以作为城市的形象符号,反映出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古罗马角斗场,这里依然被完好保存着,并且作为罗马独有的城市符号,以自身历史文化进行城市规划,能够让人们接触古罗马的文化气息,还能够思考这座城市和人们的关系,从而产生浓郁的乡土情怀,产生凝聚力量。
公共环境标识中可以应用日常素材进行设计,这类设计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社会公众在同样的心理体验下产生相同的情感,并转化为文化凝聚力。一个城市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创新,才能够让人们产生新的文化认同点,并实现地域共荣感。借助城市的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进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有利于宣传该城市的文明和文化,让人们感悟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例如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是巴黎城市形象的象征。再比如闽南多个城市使用海峡两岸日常生活元素进行公共环境标识设计,凝聚了拥有同样文化的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家和各地区的发展共识。公共环境标识作为城市形象标志,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设计公共环境标识有利于在社会公众中建立起正面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景, 霍媛媛。分析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与城市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22) :50-52.
[2] 崔栋。基于城市形象设计的公共环境标识系统构建研究[D].中原工学院, 2016.
[3] 岳野。公共环境标识的艺术性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8.
文献出处:李照.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与城市形象的探索[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7):97-98.
标识设计论文名师优选范文10篇之第二篇:浅析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标识设计
摘要:公共环境空间的标识导向系统是所有公民参与环境活动时安全便捷地获取环境信息、线路导向、设施位置的重要媒介。无障碍标识系统是该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设计的合理与否体现了国家无障碍建设的水平。目前我国无障碍标识系统在研究和实际运用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公共空间中无障碍标识系统的重要性, 分析其设计原则和价值, 探讨如何设计无障碍标识并使其更好地融入环境载体。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环境空间; 标识系统; 人性化;
1 无障碍标识概述
标识是环境中能够准确表示地理位置、目的地方向等具有一定指示性、指向性、功能性的, 以文字、图片、图形、符号等形式存在的, 用来传递信息的载体。[1]标识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上的刺激帮助人们获得信息, 而当它放在环境中即可称为:环境标识。标识系统是人与环境最基本的沟通方式之一, 人们通过它能够更方便地理解空间, 获得各种需要的信息和公共服务。正因为这一功能, 所以标识环境具有复合性和复杂性, 这种特性让我们能够在标识环境中完成统筹安排和无障碍标识设计。
无障碍标识系统指的是供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的标志及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目前我国标准GB/T10001《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规定了包含国际通用无障碍标识在内共15个无障碍标识。从广义的范围来讲, 无障碍标识应包括触觉和听觉等标识以及所有无障碍特性的导向标识。[2]
2 无障碍标识的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关怀原则
人文关怀主义设计理论核心价值观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强调体现人的价值, 人生平等。现代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指在设计过程中以人的行为需求为出发点, 以人为中心, 且将"以人为本"作为判断设计好坏的标准。具体来讲就是人性化设计既能满足使用者生理又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依据。调查数据显示,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 生理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 受到外界的歧视, 90%以上的残疾者都有自卑的心理倾向。[4]他们也想与普通大众一样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所以在公共环境中为了实现人本主义设计要求, 须采用无障碍设计, 关注和尊重弱势群体的心理, 满足他们的需求, 构建合理的设施与服务。
2.2 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原则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 弱势群体总数总量很大, 这些人由于年龄、地区、残障类型和障碍程度的不同, 对于无障碍设计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需求。[5]
第一, 老年人。据统计, 到21世纪中期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 已占全国人口的总数1/4, 这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渐衰退, 记忆力、视力、思维和判断能力下降。[6]很多标示牌的字体太小、颜色模糊、亮度不够、安装位置太高或太低, 这都不方便老人辨认, 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麻烦。
第二, 轮椅使用者。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 因为坐姿视点较低。过高或过低的字体都不容易被看到, 并且由于轮椅结构特征, 使用很多设施时存在困难, 不能靠近看清想要看到的东西。
第三, 视觉障碍者。据统计, 我国目前视觉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93%, 但是大多数人有光感, 且具有一些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很多视觉障碍患者受导视牌内容混乱, 甚至盲道入口、楼梯的转折点处存在不当标识等问题的困扰。视觉障碍者行走时大多注意路面情况, 不容易察觉环境空间的一些异物, 例如一些透明的玻璃门, 是严重的潜在危险。
3 无障碍标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无障碍设计已经得到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公共空间出现了很多无障碍设施, 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在规范方面, 尽管无障碍设计建设指南和规范对于无障碍标识有概要性的要求, 但未能控制到设计的细节。[7]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标识的功能欠缺。许多建筑以及室内环境缺乏语音播报、听力障碍设备指示、灯光闪烁警告标志和无障碍电话、电梯、停车位的标志, 没有盲文提示信息的无障碍标识等。
第二, 无障碍标示数量少。尤其是在公共交通环境系统, 缺乏无障碍标志及设施, 残障者的日常出行困难, 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第三, 内容设计不规范。标示牌内容英文翻译内容不符合语法, 符号大小规格不统一, 字体选择不规范, 比例尺寸不协调, 色彩选择缺乏设计考量, 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
第四, 设置方式不规范。部分的无障碍标识安装位置过低或过高, 甚至出现图像、图形和文字较小或模糊, 使老人看不清或让残障人士无法辨识。[8]
第五, 标识位置混乱。在一些设置无障碍标识的地方, 并没有可以使用的相关设施, 相反的, 具有相关设施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无障碍标识, 使人无法做出判断。
以上现象充分说明, 由于关爱残疾人士及弱势群体的宣传力度不够, 公民、设计师以及政府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无障碍标识的重要作用, 没有建立起真正有规范的无障碍标识系统。
4 具体设计原则及标准建议
标识的设计应按照"易识别性, 安全性, 系统性, 实用性"的原则, [9]力求整合多种资源, 加强安全性, 并形成连续性系统性的体系, 以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满足更广泛人群的需要。
第一,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无障碍标识设计的首要原则, 公共空间及环境的无障碍标识设计, 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无障碍者提供方便和引导, 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更加安全、便捷地在公共空间内活动。[10]
第二, 规范性原则。无障碍标识设计应合理地规范文字符号, 尽量使用国际通用文字。在著名的景点、旅游设施等公共空间内要采用中英文标注, 内容准确精练, 不要出现语法和文字印刷错误。文字符号应该便于识别, 符合正常人的阅读习惯, 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第三, 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的无障碍标识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不仅包括对残疾人士的引导, 正常使用人员的需求也要考虑在内, 还要包括危险情况下的提示、空间的疏散路线、避险指挥场所指示等。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 将信息视觉化、听觉化以及触觉化。
第四, 环境个性原则。公共环境空间应充分考虑自身的业务范围、环境、文化、历史等条件, 设计具有自己特点的无障碍标识, 避免千篇一律。
5 结语
无障碍标识系统设计以无障碍化为目标, 立足于改善老年人群和残障人士的生活环境。标识系统是以全体公民为设计对象, 而无障碍化是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意义深远。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 无障碍标识设计尚没有被很多设计师真正地理解, 在公共环境和商业空间中的使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设计师应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 考虑不同人群的潜在需求, 针对其进行科学化的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环境特色, 从而改善传统环境, 弥补整体公共空间的标识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王小荣, 董雅, 贾巍杨。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调查研究及设计策略分析[J].北方美术, 2013 (1) :94-96.
[2]周益民, 贺丽。武汉市视残者无障碍设计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0, 8 (3) :32-34.
[3]周振丽。谈无障碍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 2018, 24 (06) :54-55.
[4]姚思聪慧, 城市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 2018 (07) :106-107.
[5]高冰。黄磊。环境设计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J].艺术科技, 2017, 30 (11) :63.
[6]郑军, 于娜。老年人助起功能坐具研究[J].设计, 2017 (07) :114-115.
[7]徐颖异, 吕九芳, 王玮。老年人卧室家具现状分析与改进[J].家具, 2017, 38 (2) :87-93.
[8]陈必琦, 吕九芳。对国内养老机构不同室内空间家具设计的思考[J].家具, 2016, 37 (2) :37-42.
[9]张静, 于娜。婴幼儿床垫的设计要素研究[J].家具, 2017, 38 (01) :89-92.
[10]薛冠兰, 于娜, 郑昌盛。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橱柜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 (09) :107-109.
文献出处:张贤成,Mihaela Liu,刘新有.浅析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标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6):212+248.
标识设计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