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广告市场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广告形式从最初直白、单一的形式过渡到了充满创意和美感的多元化形式。为了进一步丰富广告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寓意,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浅陋式说教,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师开始寻求新的“婉转优美”的表现手法,而隐性美便是这样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加入隐性美,能够提高平面广告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利于实现广告的最终设计目标。
一、“隐性美”的内涵
“隐性”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最初多用于语义学中,后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其具备深刻的哲学思想,并且符合历代审美观念,因此得以延续至今。隐性美,顾名思义就是将“美”隐藏起来,其没有借助直接的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美感,而是通过一种含蓄的方式将事物的美展现出来。在平面广告设计中,隐性美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广告作品保持最本真的美学特征,还能使平面广告表现出一种明而不俗、隐而不晦的艺术效果,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绵长久远、充满古典美学韵味的美的享受。但值得注意的是,隐性美的使用必须保持在普通受众都能理解的层面上,既要隐晦、充满悬念,又要便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受众在领略到“隐性美”的同时,认识到广告作品的真实内涵和所要传达的真实信息。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隐性美的表现形式
(一)空白中的隐性美
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利用隐藏、打散、分解、置换等表现手法来创作广告的空白部分,并采用一些简洁的形式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图像辅以说明,以打造更具深层次内涵的空白,从而使隐性美得到更好的表现。这里,广告中留下的空白部分,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空白,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看似是对部分画面进行了隐藏,实则是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并使整体画面充满了灵动与透气之感。此外,这种隐藏在画面图形和颜色关系中的隐性形象,反而会给受众带来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而这往往就是广告作品所要传达的真实信息。正如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言:“遮蔽和截取是两种不同的创作视角,其隐含的因素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隐性美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公益广告作品《妙》(李振凯书法设计)为例,左边大部分的画面都是空白,作者将“妙”这一字全部放在了画面的右边,只留下一个长长的尾巴从右边一直延伸到左边。
该作品中空白的部分正是隐性美的具体表现,其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灵动感,也更加符合“妙”这一创作主题。
由此可以看出,空白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既抽象又独特的视觉美感,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营造出一个虚拟的魔幻世界,给受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广告设计无需依赖其他的元素,便可保持自身的完美性,这正是空白中“隐性美”的独特表现方式。
(二)幽默中的隐性美
在人类的交往过程中,能够使人感受到轻松、有趣、诙谐的东西叫做幽默。幽默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快感,是美学范畴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并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之中。幽默广告就是将其本质内涵隐藏在充满风趣和诙谐的戏谑之中,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广告所蕴含的真正意图,从而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传递商品信息,这也是隐形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具体而言,幽默中的隐性美是通过夸张、讽刺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模式,设计风趣独特的广告语以及诙谐欢乐的广告图形,以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含蓄地表现广告画面所蕴含的情感。可以说,幽默中的隐性美所表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淡化广告的功利性和直白性,还能够提高广告的艺术魅力,能较为容易地得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同。以某花生的广告为例,画面中出现了一颗花生和两只小象,其描述的是小象贪婪吃花生时被花生呛住的情景。画面中小象的表情令人忍俊不禁,受众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花生的美味以及该花生的饱满巨大,从而加深对该商品的印象。
此外,设计师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也要注意幽默的度。虽然幽默广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设计师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和设计原则,使幽默中的隐性美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比如,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和比较夸张的事物比较敏感,此时就需要将隐性美蕴含在极具戏剧化的幽默广告之中,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针对一些年长受众的广告,就应该采用比较缓和的幽默方式,使受众能够在一种和气的氛围中感受到幽默中的隐性美。
(三)象征中的隐性美
象征作为隐性美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在广告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常常赋予平凡的事物一些深层次的意蕴,表面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比较表象化的事物,而实质上却蕴含着另外一种本质思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含义上的抽象性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凝练性”和“丰富的哲理性和暗示性”。在平面广告的设计过程中,象征中的隐性美主要体现在,在符合大部分受众认识的基础之上表达某种商品的特定含义和抽象属性,寓理、寓情于具体形象中,使受众在欣赏广告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欲望。和其他的表现手法相比,象征中的隐性美表现得更为含蓄伏,受众有时候难以理解,而一旦领悟又会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视觉感受。
以某首饰的系列广告之耳环为例,画面中仅仅出现了一只耳朵和一只耳环,耳朵象征着首饰的佩戴者,单只耳环象征着该品牌的首饰;耳朵为白颜色,象征着高尚和典雅,耳环为金色,象征着尊贵和富丽。“耳朵、耳环”以及“白色、金色”这两组象征物的出现将该首饰“典雅、高贵”的创作理念予以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不仅提高了该首饰的品牌竞争力,还在象征中表现出了一种隐性美。总之,当象征中含蓄婉转的表达方法与“隐性”美学中所蕴含的“含而不露”达到了不谋而合的地步时,两者的结合自然也成为了一种必然,所以象征中的隐性美同样是一种有效地表达广告意境的方式。
(四)视错中的隐性美
视错觉图形是传播隐性美的一种比较新奇、独特的方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视错觉图形就是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设计师根据视错觉所产生的规律和原理,通过对图形轮廓线和大小形状的巧妙设计,使图形在一定的平面空间范围内呈现出不合乎正常逻辑的、出乎意料的双重甚至是多重的视觉形态。这种视错觉图形不仅创新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提高了平面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而且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幽默性,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这样说,平面广告中视错觉图形的应用是一种高级的视觉隐藏艺术,它既能够设置悬念、吸引受众,又能够使受众在享受隐性美的同时认识到平面广告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和文化内涵。以带有大车厢的某汽车的平面广告为例,该平面广告画面透过车后窗玻璃将一个巨大的游泳池场景呈现在了受众面前,不仅突出了该汽车“大空间”的特点,更利用空间转换的原理使作品产生了透视空间的错觉感,很好地展现了广告所带有的隐性美。
总之,在进行平面广告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广告设计消费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表现出广告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思成.《平面广告设计的隐性美》.大舞台,2012(1).
[2]黄华龙.《平面广告设计中留白意象的价值及作用》.商情,2011(13).
[3]王文雯.《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隐性”之美》.中国美术学院,2010.
[4]刘静瑜.《设计也幽默——浅谈平面广告设计的幽默表现手法》.大众文艺,2009(9).
[5]钟敬文.《视觉错视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6][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王梵,曾俊.《设计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8]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
第3章动画形式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3.1动画的艺术特点动画是一种动态形式之美的视觉艺术,它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特性。动画不仅具备着独有的高度假定性、夸张性、虚拟性,还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时尚性、造型性等多种特性,将动画的综合特性与大众传...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现代广告设计是利用增强现实营造仿真的体验氛围,提升用户互动频率的广告形式。相对于传统广告,增强现实的应用顺应了媒体发展的趋势,具备更强的口碑传播基础,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较少, 主要的原因可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的广告教育中, 对西方广告理念和方法的注重较少,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怀普遍缺失, 这也是教育中应该注意的方向。...
民间装饰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基于民间装饰既是一种当地文化的体现,也是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平面广告设计常常会取材于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装饰。在皖南,民间装饰图案丰富且形式多样,这些民间装饰图案多体现于家俱和门窗上面,纹理多样,造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各种产品和商家可以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而广告无疑是竞争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商家不惜花重金为产品打造一只优秀的广告以拓宽市...
广告设计中通常图形、文字这些有明确属性、边缘轮廓清晰的称之为实形。文字与图形之外的留白区域,没有具体界限则称之为虚形。...
在广告设计中,色彩美是色彩关系的基本表现。广告是一种传播形式,广告设计师对色彩的运用至关重要。广告设计的主题往往是通过色彩表现出来的,色彩会影响广告整体的风格和传播效果。一幅广告作品通常由色彩和图形共同组合而成,色彩和图形对比强烈,会给人...
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平面广告设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既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的创作活动,同时还需要科学地传递广告商品的信息,因此,平面广告设计是一项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活动。但是,在很多平面广告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只重...
该文论述在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应该合理借鉴与运用抽象艺术,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水平和效果。...
文章从插图应用于广告设计中的意义、功效以及优势三个方面, 探讨了插图艺术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