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立体医学救援体系的构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9 共3523字
  2. 1 立体医学救援的理念立体医学救援,即利用先进的陆、海、空交通工具对伤员进行快速转运,在转运的同时实施医学救援。其目的是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为灾区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4].具有救援时效强、专业性高、全天候、全方位的特性,以及响应快、救援快、机动灵活的优点。立体医疗救援的主要任务与一般医学救援的内容相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快速反应、立体救援”的应急医疗救援理念上[5].立体救援要求突破时空限制,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救治体系; 在伤员救治中要采取非常规的医疗救援手段,确保医疗与伤员同在,立体救护,无缝隙衔接急救、转运、后送等环节。
  
  2. 2 立体医学救援的模式立体医学救援模式即打破过去单纯后送功能,采用能够支持后送与救治同期进行,战伤救护与心理支持同时进行的医学救援平台。监护、治疗与后送一体化的立体救援、后送装备可以将医务人员在短暂的时间内送达任务区,并展开有效的医学救援[6].立体医学救援模式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条安全快捷的应急救治通道,利于伤病员的生命抢救; 对伤病员应准确判断伤情,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救治措施,如抗休克、心肺复苏、加压止血等; 遵信先急后缓、有次序地进行救治工作。灾害事件紧急救援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反映出医疗技术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时的保障和管理水平。
  
  2. 3 立体医学救援对救援装备的要求立体医学救援不但对医疗救护的医生提出了应具有高超的现场分析判断和急救处置能力的要求,而且对参与救援的装备也提出了配套、实用、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一体化,能够满足实战的要求。参与立体医学救援的装备和平台需要具有机动灵活、部署展开快、救治能力强以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任务区展开紧急救治。海、空领域的装备用于医学救援,将充分发挥直升机、两栖救护车及登陆艇等速度快、机动性强、可超低空飞行或海上展开搜救等优点,并有效遵循医学救援“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救援理念。
  
  以直升机作为运载工具,搭载救护人员及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事发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还可根据需要将伤病员运往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救治。
  
  着眼未来战场需求,我军新一代野战机动医疗救护系统(ASSTC,Advanced Surgical Suite for Trau-ma Casualties) 平台---方舱医院、医院船、手术列车及救援飞机等具有展收时间短、最短时间可到达任务区,同时还具有生化防护和温度调控等功能。不断研发高新医疗装备,不断探索立体医学救治的新模式,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重大灾难发生后的医学救援效能。
  
  3 讨 论
  
  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执行多样化应急任务能力水平的提升,将展示我军卫勤保障快速反应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独立保障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范围内灾害事件频繁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行动的常态,而国际救援规则更趋于合理化、人性化,抢救成功率更高。能够快速反应的立体医疗救援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军队医疗机构中早已采用[7].立体医疗救援速度快,可以极大地减少伤病员在运送途中所用的时间,是提高医疗救援的有效途径。
  
  发展立体医学救援模式,需要构建在灾难发生时“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送的走、治得好”的应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这是立体化医学救援的关键。因此,这需要平战时经常性组织医学救援队伍全装、全员、全要素地拉动演练,使医疗队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贴近实战,实现应急和常态一体化。确保医疗队员在使用立体医疗救援设备时熟练,并且能做到抢救及时和有效。同时,立体医学救援模式还需要加速我军立体医疗救治装备的研发,不断提高局部战争环境下伤病员空中、海上等医疗救治、后送和灾难救援能力。发展空中医疗救援和转送渠道,陆海空协调、多种方式联合并用的后送模式,注重后送过程中伤病员持续的生命支持,做到无缝连接立体后送[8].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中,军队医院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成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应急救援医疗队,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军队医务人员应打破常规,在平战时应实施实战演习,积累经验,建立不同类型灾害救援体系和训练科目,参与空中或海上反复训练,增加业务知识,拓展野战条件下的立体救援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探索立体医疗救援体系,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非战争军事行动下伤病员院前急救、空中医疗救治、野战外科手术及后送的医学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 谦,陈文亮。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应急管理[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1-108.
  [2] 卢世壁。汶川地震伤员分级处理的重要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8) :919-920.
  [3] 苏 义,杨国斌,徐晓莉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医疗救援中的伦理学问题[N].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12:1292-1294.
  [4] 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1:23-25.
  [5] 邓志宏。航空医疗救援的概念及特点探讨[J].空军医学杂志,2011(27)3:168-169.
  [6] 班 雨,黎檀实。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现场急救[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03-208.
  [7] 李 辉,李晓华,苏 义,等。浅论未来战争条件下的战地立体救护[N].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6:637-641.
  [8] 吴 东,李 鹏,刁天喜,等。外军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M].医疗卫生装备,2013,34(9) :89-9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