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中巴关系中的军事技术合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8 共6284字
摘要

  一、 中巴友好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

  中巴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建立, 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一)印巴、中印冲突的直接产物

  在审视该阶段中巴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上,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以及 1962 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不可回避的重要事件,根据“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经典政治思维方式,中巴在“共同敌人”的基础上建立了牢固的友谊。

  1965 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1962 年 6 月至10 月中印爆发边境冲突。因为 1960 年后赫鲁晓夫上台导致中苏交恶, 并且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冷战中与苏联关系比较密切, 而中美关系因朝鲜战争和中国的“一边倒”对外政策而不睦,所以两大强权当时意外地同时支持印度,并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资援助及国际舆论的支援。 尤其是国际舆论的作用下,一同谴责中国“入侵”印度的战争行为。 虽然这场战争非常短暂,后果却是影响深远的,中印边境战争表明尼赫鲁不结盟运动的构想是难以为继的。 中印两国也从二战后的亲密朋友变为战略对手, 不结盟运动的名存实亡使得印度和中国开始寻找战略同盟的可能, 以至于印度开始与苏联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以制衡中国, 使得巴基斯坦能够缓解与印度争夺克什米尔的剑拔弩张局面,并且找到制衡的天平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并逐步成为中国可靠的军事政治盟友。

  (二)地缘政治格局的必然结果

  南亚地区“一超一强”的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的干预,必然是不稳定的。基于这样的地区霸权主义思想, 印度在独立后屡屡对外用兵。1949 年与不丹签订《永远友好条约》从而控制不丹的国防、外交,1971 年出兵肢解巴基斯坦,1975 年印度强行吞并锡金,印度从未放弃追求南亚次大陆的主导权。

  印巴两国的国力对比相当悬殊, 在与印度的对比中,巴基斯坦一直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世纪之交的巴基斯坦经济濒临破产, GDP 增长 速度连续 10 年低于 4%,2000-2001 年 度更是跌入谷底,只有 2.6%;外 债高达 419 亿美元,几乎占巴 GDP 的 65%. 而反观印度, 自 1991 年拉奥政府开启经济改革以来,经济逐步走上正规,凭借信息经济的出色表现,近些年的 GDP 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 6%以上,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而作为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非常重要的 “局外人”,中国虽然无论经济、军事还是综合国力都稳压印度,但毕竟鞭长莫及。 青藏高原的独特地形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力量投递和影响辐射。

  相对印度而言, 中巴均为南亚地区力量的弱势一方,中方尚且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而巴基斯坦在美印关系日渐密切的情况下则摇摇欲坠。 在经典均势战略的指导下,中巴两个相对弱势国家的联合以制衡地区霸权, 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选择。

  (三)中巴两国各自国际政治困境下的必然选择

  20 世纪 60 年代是冷战高峰期,同时又是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时期。 随着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爆发,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遭到空前的孤立。 此时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缓和对中国尤为重要。

  一方面, 中巴友好关系为中国在西南方向提供了新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巴基斯坦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援也对改变中国被严重孤立的状况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美国虽然大力扶持印度以抗衡中国, 但它同样不希望印度称霸南亚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印度洋和中东地区的利益, 因而美巴关系从未完全中断,中巴、美巴关系的同时存在,在冷战年代为中美提供了宝贵的交流窗口和对话机会,这一点在军事技术交流的领域体现明显。 美国默许提供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被转送到中国进行研究,从而支持中国对抗苏联,而美国也接着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武器大大的熟悉了苏联系列武器装备的性能。

  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情况更为明显。 在两大超级大国都支持印度的时候, 单凭巴基斯坦完全不足以制衡印度,中巴关系显得重要。 显而易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是这一时期中巴两国对外关系的共同目标。 中国和巴基斯坦坚持独立自主和主持正义,双方在裁军、非殖民化和消除种族隔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立场。

  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巴基斯坦的每一个危急时期, 中国都是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的。 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给予巴基斯坦援助。 ”

  二、 中巴关系中的军事技术合作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长达 50 年以上,堪称世界军事合作史上的传奇。从早期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歼-6、强-5、歼一7 战斗机、攻击机,到 2007 年 3 月 23 日首批 FC-1/JF-17“枭龙”战斗机交付巴基斯坦,从空军这一军种以窥全局, 中巴军事合作的技术水平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而且就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而言,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技术保留非常少。

  在 1965 年 9 月爆发的印巴战争中,美国对参战双方实行军火禁运, 巴空军此时所有的前线战斗机(F-86 和 F-104)都是从美国进口,美国的举动无异于釜底抽薪。 时任巴基斯坦空军司令的努尔·汗在写给总理布托的信中明确提出必须寻求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 信中说:“我们的西方盟国已经抛弃了我们, 印度正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象中国那样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来帮助巴基斯坦……因此, 我们的目光必须转向这一方向。 ”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使用中国歼-6 型战斗机的海外国家,在巴方的强烈要求下,1965 年 10 月,第一批 13 名巴基斯坦飞行员来到中国接受驾驶歼 6的训练,同年 12 月,第一批 12 架歼 6 在新疆和田交付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空军元帅亲自接收了这批飞机。

  同时, 巴基斯坦陆军也开始接收中国制造的59 式 主战坦克 、59 式 130mm 加 农炮和 56 式 步枪,自此,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就在巴基斯坦的军事装备体系中牢牢的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到1982 年, 中国的武器在巴坦克部队中占 75%,在巴空军中占 65%,1966-1980 年,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 6.3 亿美元的军火,占同期向巴提供军火的三分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是巴军火的主要供应者。

  其后的数十年中, 中国陆续向巴基斯坦空军提供了包括歼 7、强 5、枭龙在内的主战飞机和 K-8 教练机。在陆军装备领域,中国在 2000 年以前就已经将 85 式主战坦克的改型“哈利德”批量装备巴基斯坦陆军, 同期中国陆军装备性能相似的 96式坦克。 目前,“哈利德”主战坦克在巴基斯坦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 同时期中国陆军也开始装备基本上处于相同水平的 99 式主战坦克。

  

  可以看出,自 1965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 这一关系非常持久而稳固,同时在后冷战时代的新形势下,中巴军事合作不仅没有降温,而且反而进一步升温,新一轮的军事技术合作即将展开。 巴基斯坦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巴将联合研制预警机, 同时更多的新式中国武器也在巴基斯坦考虑装备的名单之中。

  新的军事技术合作升温意味着中巴之间在政治战略、军事、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是因为冷战的结束而降低, 反而因为冷战的结束而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说,中巴关系基本上不受冷战局势的影响。 外国媒体猜测,对于中国而言,巴基斯坦通往西方的军事技术渠道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更有价值。 从冷战时代开始,巴基斯坦军队装备的西方反坦克导弹、美式“毒刺”地对空导弹、甚至 F一 16 战斗机的某些技术、法国的“阿古斯塔”系列潜艇技术等都有可能流入了中国, 中国加以吸收消化之后, 仿制的武器系统再度以技术转让的方式进入巴基斯坦,“红箭”8 反坦克导弹、“前卫”1防空导弹在巴基斯坦生产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3 年 3 月,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年度全球武器贸易年度报告, 称中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武器出口国, 仅次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法国。 其中,中国武器出口的55%供给巴基斯坦。

  国家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晴雨表, 而军事技术合作的重点项目则是两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冷战以来,中巴军事技术合作范围广、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其中两大重点项目,更是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巴两国的国家战略方向的一致性。

  (一)FC-1/JF-17“枭龙”/“雷电 2”

  20 世纪末期,由于美国的长期封锁,巴基斯坦的空中力量建设逐渐的落后于同一时期的印度。印度在俄罗斯的支持下,重金发展军事力量,购置了大批苏-30 战机。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1998 年,巴基斯坦核试验后遭到美国制裁, 美国随即停止了对巴的经济、军事援助,并单方面冻结了巴基斯坦当时急需的 38 架 F-16 战斗机合同, 巴基斯坦转向中国寻求可以与苏-27、苏-30 相抗衡的高性能战斗机, 即代替中国以往提供给巴方的歼 7 的“超 7”计划。

  这一计划的产物,就是我国称为“枭龙”、巴方称为“雷电 2”的 FC-1/JF-17 型战斗机。该型战机性能先进, 不仅全面超越了歼 7,即使在面对国外第三代战斗机时也不落下风, 性价比极高, 而更重要的是, 在这款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巴方全程参与,拥有战机全部的知识产权,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生产第三代战机的国家之一。

  “枭龙”战机进入巴基斯坦空军,对我国国防工业体系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 装备“枭龙” 的巴基斯坦空军具备相当的作战能力,这表明了在冷战后美国依然“扶印反华”的立场下,中国有着足够的能力维持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稳定。

  (二)F-22P 护卫舰

  近年来印度政府日益注意到印度洋对印度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大意义,提出“印度洋是印度的海洋”,并将国防建设的重点向印度洋持续偏移。 据印度国防部年度报告,21 世纪头几年中,陆军军费支出年均递增 15%; 空军约 9%; 海军约18%.

  印度海军加紧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仅从俄罗斯得到了其改装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还租借了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潜艇,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国产的“蓝天卫士”号航空母舰和“歼敌者”型核潜艇。然而印度洋对于中巴两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印度在印度洋上确立了其主导地位,不仅巴基斯坦将被压制在狭窄的帕米尔高原和伊朗高原之间的狭窄地区,一旦发生战争,就会被印度包围和压制,切断海上通道,从而处于严重的不利状态。 而对于中国来说,从波斯湾地区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而抵达中国的海上石油通道是中国经济和工业的生命线, 在对外石油进口依赖程度高的我国而言, 印度洋局势的和平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巴基斯坦的海军建设,从而保持印度洋上的军事力量平衡, 对两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加强巴基斯坦海军建设的重要部分,2003 年, 巴基斯坦开始与中国洽商购买新型护卫舰,双方于 2005 年 4 月正式签约,购买四艘中国设计建造的 F-22P 护卫舰以及 4 至 6 架配套的直-9 反潜直升机,四舰连同直升机、弹药等合计7.5 亿美元,一号舰佐勒菲卡尔号于 2008 年 4 月 7日下水,2009 年 7 月 30 日交付巴基斯坦海军,9月 13 日返抵巴基斯坦,9 月 19 日成军。 二号舰 F-252 于 2007 年 7 月 13 日 开工 ,2008 年 10 月 31日下水,2009 年 12 月 19 日在上海举行交舰仪式,2010 年 2 月 19 日正式成军; 三号舰 F-253 则在2008 年 11 月 4 日开工,2009 年 5 月 28 日 下水 ,2010 年 9 月 15 日加入巴基斯坦海军服役。 2009年 3 月 5 日,F22P 的四号舰在巴基斯坦 KSEW 正式开工建造并切割第一块钢板,2010 年 2 月 2 日开始铺设龙骨,2011 年 6 月 16 日下水并于 2013年 4 月 18 日成军。

  三、 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虽然中巴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广泛而深刻,持久和稳定, 堪称国与国之间军事技术合作的典范。作者以为,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建立在 20 世纪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之下,有其特定的隐患和问题, 为了在新世纪新时期中巴关系的良好发展和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佳话传承,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由“共同敌人”转向“共同安全”;

    中巴全天候、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是基于 20世纪 60-70 年代双方所共同面临的特殊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格局而形成的, 而当时的许多特定条件在新时期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首先,冷战格局的瓦解,国际社会由两强争霸向一超多强的转变;其次,中印关系的正常化,尤其是 2003 年中印双边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国在《中印联合宣言》中重申:为确保双边合作的平等、互利和双赢,双方积极看待对方参与亚洲的区域和次区域多边合作进程;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不影响各自同其他国家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 巴基斯坦对中印关系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同时也表示,“深深的相互信任是中巴双边关系的基石,不管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们的友谊始终如一,经久不变”.

  再次,美巴关系在“9·11”事件后关系缓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为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伙伴, 重新成为美国的重要盟友。
基于以上几点变化, 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 中巴之间的特殊关系存在的基础将受到动摇,但从事实上来看,中巴关系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说明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均势战略下的 “共同敌人”所造就的盟友,向新形势下的针对复杂国际局势而建立的“共同安全”盟友关系的转变。

  这一转变基于两国多年来深刻的互信和地缘政治的天然关系,全力推动这一转型,将使中巴之间全方位、 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从而为两国造就坚实的同盟基础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二)由“高政治”转向“低政治”;

    长期以来,中巴关系都是运行在“高政治”层面上,以高层政治军事往来为主,民间往来不足,两国人民虽然知道彼此具有密切的伙伴关系,但经济文化的交流严重不足, 从而导致缺乏感性认识,使得中巴之间的特殊关系缺乏民间土壤,容易受到两国领导阶层变动的影响。 虽然巴基斯坦历代政府历经动荡而坚定的维持中巴关系, 但从长期来看,加强两国民间往来,会是将来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

  中国正在瓜达尔建设深水港,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以西约 500 公里, 靠近伊朗边境,南临浩瀚无垠的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与红海,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它距霍尔木兹海峡大约 400 公里, 霍尔木兹海峡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大多数油轮必经的海上通道。 如果把远期的奎达至瓜达尔铁路也纳入规划, 瓜达尔将成为新疆便捷的出海口。而对于中国来说, 加强与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民间交流,或许就是中国从文化、历史等层面彻底解决“疆独”问题的一个契机。

  (三)由单纯军事技术合作转向以军事技术合作为牵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和防务一体化;

    中巴军事技术合作, 在过去往往单纯的以装备输出为核心,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的时候, 新的考验往往不是单纯以新的军事装备来应对的。 中巴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友谊, 将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和战略空间的拓展, 双方完全可以在共同防务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前景。 中国邀请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国就是这一趋势的一个体现。

  四、 结语

  本文从地缘政治格局、 历史遗留问题和现状分析等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背景和现状。 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背景,中巴军事技术合作持久而深远,同时也因此,在国际政治格局不断变动的新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从“共同敌人”到“共同安全”,从“高政治”到“低政治”,从“纯军事”到“一体化”的迈进中,中巴传统的军事技术合作模式面临着新时期国际环境和两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巨大挑战, 从容应对这些挑战, 使得中巴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绽放出更辉煌的光彩,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 胡宝明。试论发展中巴关系的重要性[J].南亚研究,2005(1)。

  [2] 杨 平学。浅析制约中印关系发展的几个主 要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2002(1)。

  [3] Pakistan - China Relations in the21st Century:Regional Situation and Security&Economic and TradeCooperation,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November 2003,p.9.

  [4] 傅 小强。冷战后巴基斯坦对华政策的驱动 因素和现实考虑[J].当代亚太,2004(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