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当前太空作战的特征及其启迪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8 共4757字
摘要

  习主席强调:"要深化对现代战争的认识,把握特点规律"[1]. 当前,太空已成为大国博弈和军事竞争的"新疆域",为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注入了新的内容,并对未来战争的范畴、形态和规律起到重塑性影响。 研究太空作战特点规律,是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的应有之义, 为不断丰富信息化战争战役战术理论创新, 加速推进军事航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同时也对我军努力实现由立足本土防御向支撑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使命任务跨越, 做好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战争时空概念和作战起始标志发生

  重大转变,发现即摧毁的"秒杀"式战争形态或已正式形成。 这启示我们,应进一步加速作战思想和理论的适配与革新,探索新战场观和作战效益观下的军队组织形态。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 任何物质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独立运动, 战争也是如此。 任何时期的战争都具有时空范畴,并最大限度利用时空环境,拓展时空潜能。 着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 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正在造就新型武装力量,而且正在改变以往的战争时空概念。 例如,战争空间膨胀与缩紧并存、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实现统一、战争空间价值大幅稀释、作战时间效用成倍增值等。 这些由太空带入或是推动的战争时空新特性, 反映出太空作战中的时空关系已然改变,战争节奏随之空前提升。 特别是作战开始标志及打击重心正在经历转移调整, 为战争主动权的争夺也赋予了新的内涵。

  美俄等军事强国在加快太空武器装备研发列装步伐的同时, 更加注重加速太空作战指导思想和理论特别是融入太空作战的联合作战思想和理论的适配与革新。 美军明确了 "空间力量加强"、"空间支援 "、"空间控制"和 "空间力量运用"等四方面太空作战任务,确立"太空威慑"、"太空信息支援作战"、"太空封锁作战"、"太空突击作战"、"太空防御作战"等五种太空作战基本样式。 俄军在制定太空发展规划与战略的同时,也提出了"战略性空天战役"、"空天一体化作战"等空天作战理论,并初步探索出多项以夺取制天权和制空权,为地面和海上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为主要任务的空天作战战法。

  所有这些给人以启示: 一是创建新形势下指导抢占太空领域战略制高点的太空作战思想和理论,特别是战役战术理论。 所谓的创建,是在充分借鉴外军经验基础上的创造, 这一过程既不是照搬照抄,生吞活剥,也不是脱离实际,坐而论道,而是要将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作为基本方向, 以新的战略定位和能力需求作为第一牵引。 这就要求新的太空防御作战思想和理论首先在明确军队未来一段时间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样式基础上,把握好近几场局部战争逐渐显现出的"联合"、"小规模"、"多样化"以及"外科手术式"等信息化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共性特征, 进而确立 "空天一体"、"军民融合"、"把握关节"、"预防突袭"的作战思想和原则,并着力研究探索诸如"击节破网,瘫痪枢纽"、"积极突防,破击体系"、"釜底抽薪,摧毁平台"、"全维造势,粉碎潜能"等太空防御作战的具体战法。 二是探索新战场观和作战效益观下的军队组织形态。 尽管太空战场环境较之以往近乎得到无限延展, 但鉴于太空作战远程精确制导技术、战争持续时间大幅缩短,以及战机稍纵即逝、态势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所带来的太空作战效益观转变, 必然会引领军事航天力量从分散走向集中。 以天基信息系统为例,实现通链后,诸军兵种作战潜力得到有效整合与倍增, 其发挥的黏合与纽带作用将侦、控、打、评、保等系统融为一体,大大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引起军队组织形态变革,促进航天发射、航天测控、导弹预警、太空进攻、太空防御、 太空信息利用等部队的产生和新型军事防御力量体系的建立, 从而直接影响军事体制结构变革和转型发展。

  二、前后方相互交织趋于一体,战争攻防转换速度大幅提升,不同作战领域生存联系极度密切。 这启示我们,应将推进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建设作为重要牵引,注重构建多领域平台全维联合和多作战手段全域攻防体系

  信息化战争中,太空将与陆、海、空成为同等重要的战场, 太空作战也正逐步从单纯的支援行动上升为战斗行动。 从太空作战讲,无论是独立作战,还是跨域联合作战,夺取制天权并非由太空力量独立承担,而是由诸军兵种联合完成,斗争形式除主要表现为敌对双方太空力量间直接对抗外,还表现为陆、海、空等多种作战力量,综合运用远程火力打击、 特种部队敌后破袭和信息攻击等方式,摧毁、破坏敌太空力量的地面支援保障系统,干扰、欺骗、压制敌太空力量的信息链路。 因此,在太空作战中,前后方相交织趋于一体,随之战争攻防转换大幅提升,不同作战领域生存联系极度密切。

  在这一背景下, 推进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就成为适应实时监控、 即时打击的太空防御作战力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并以低/高轨成像卫星作为重点,朝着"全球可达、持续可见、目标可辨、态势可知、实时响应"的目标不断发展。 提升空间态势感知能力,成为作战过程中对航母、远程轰炸机、作战集群等实施跟踪监视, 实时掌握多维战场态势, 夺取战场信息优势, 赢得作战主动的重要举措。 着眼太空作战和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以充分发挥太空"高位俯瞰"感知优势:一是侦察任务由战略情报保障向战役战术情报保障发展; 二是感知范围向空中领域延伸; 三是感知时效性向持久监视发展;四是进一步丰富感知手段。 中高轨监视向大卫星、少部署、低分辨、高频度、持久作用方向发展,低轨监视向小卫星、多部署、高分辨、协同运动方向发展。

  同样值得思考的是, 鉴于太空作战对战争维域的拓宽和深化, 构建多领域平台全维联合和多作战手段全域攻防体系就成为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制胜的关键基础, 这一体系既体现在对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体系化建设的高速高质要求和超前规划布局等这些"硬实力"上,更体现在研究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高效统筹运用多领域平台实现全维联合、 如何科学掌控组合使用多作战手段在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指导下实现全域攻防的创新作战理论等这些"软实力"上。

  三、高备战"门槛"与"非对称"制胜并行不悖,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作战要求高度凸显。 这启示我们,应积极筹划军事航天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撒手锏"武器用以军事震慑,并增强基于军事航天技术整体跃升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比传统领域战争, 太空作战在武器系统研发和部署上技术要求高且花销巨大, 具有高备战"门槛". 同时从攻防角度考察,太空资产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使得太空作战进攻方又相对容易通过"避强击弱、先发突然"的低成本打击 ,实现"非对称"作战收益。 为此,就军事斗争准备而言,"秒杀"式战争形态下的太空作战攻防备战力量建设之间所形成的矛盾急剧突出, 一国面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自身太空作战力量也必须做出战略选择。 此外,高度凸显的信息化、 智能化、 精锐化太空作战要求,对空间装备研发方向、太空作战制胜路径、太空力量结构建设也具宏观定向影响。

  研究外军太空战略发展规划可以发现, 美俄欧日等主要力量将天空战略提升到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高度, 并根据自身国情和力量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和明确太空战略取向, 力求在新一轮太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美国在 2011 年 2 月颁布的 《国家安全战略》 中明确了美重塑空间战略环境、 强化空间领域优势和巩固空间产业基础的三大战略目标,并强调强化自身防护能力,慑止对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空间基础设施可能的攻击,以及准备击败进攻并确保能够在恶化的空间环境下自由行动。 俄军在 2012 年 3 月颁布的《2030 年前航天活动发展战略》 中强调要全面提升战略反导和太空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 继续发展太空打击武器。 法军在多年努力下,也已拥有了较为清晰地天空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起包括侦察、通信、预警、监视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太空军事体系,已具备相当的太空竞争实力, 并提出侧重防御和以太空信息战及弹道导弹预警为重点的作战构想。 同时,英、日、德、印等国针对太空作战特点也提出了自身的太空作战力量发展战略。

  由此可见, 面对太空作战的攻防备战矛盾和作战要求,应该注意到:一是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指引下的国家军事航天发展战略。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 对军队使命任务作了新概括和新定位, 也着重体现了新型作战力量在作战体系中的突出作用, 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战争的国家军事航天发展战略也必须以其为总纲和统揽, 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绘制军队下一阶段的军事航天发展蓝图。 二是着力发展"撒手锏"武器用以军事震慑。 应特别注重发展"软硬杀伤"相结合的反卫星武器,特别是在动能、定向能技术基础上,加紧发展高能微波、电磁干扰、近距离喷洒化学剂等"软杀伤"反卫星技术,使卫星丧失主要功能,又不产生碎片,同时深入研发可重复使用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 为实现全球快速打击提供新手段。 三是增强太空作战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武器上要加紧对新型空间作战平台的研发验证、加紧部署和升级空间作战保障系统,同时持续提升卫星系统自保能力, 并先期研发积攒适用于未来战争的技术储备。

  四、战役、战术行动带有浓厚战略性,战争政治内涵和作战行动连带效应得到空前放大
  
  这启示我们,完善以太空威慑为新支点的大国战略威慑体系迫在眉睫,应做好完整的积极防御战略预置太空资产对一国而言, 现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当前围绕和平利用太空以及太空军事化的博弈仍在持续深入, 加之美国一直将有意干扰美国太空系统的行为视为对美国主权的侵犯[2],其谋求的太空震慑进一步"增加了紧张程度","加剧了太空军备竞赛",同时也"增加了核战的风险"[3]. 由此可以看出,在太空作战中,任何的战役和战术行动都将产生战略性影响, 进而可推断几乎所有的太空战役和战术行为的背后都具有重大战略意图。 随之而来,战争的政治内涵和太空作战行动的连带效应也得到了空前放大。

  可以预见,对于大国而言,发展太空军事力量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战略预警能力, 防御敌方来袭弹道导弹和太空武器的打击, 应对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而且能够通过破击敌导弹防御体系,巩固和提高本国核威慑的有效性, 精确打击敌要害目标,反制敌方太空控制,并在联合作战中提供天空信息甚至火力支援, 从而形成比常规威慑更管用、比核威慑更可信的新型战略威慑能力。 在以核威慑为基础的大国战略威慑体系中, 太空军事力量正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实战和威慑效能, 成为继战略核力量之后一种新的战略威慑手段。

  因此,应当做好完整的积极防御战略预置。 在积极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和军事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上, 加强打赢信息化战争和做好太空军事斗争准备的思想紧迫性。 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确定的基本作战思想为核心, 突出基本战役思想和基本战术思想在太空作战领域的拓展、 演绎和落实。 同时注重作战和研发人才的梯队建设,筹划开展针对太空领域作战的兵棋推演、 指挥模拟和演习, 切实强化太空领域防御作战指挥训练的强度、跨度和深度。

  五、结 语

  海湾战争后, 美空军中将托马斯·穆尔曼(Thomas S. Moorman) 讲到:"沙漠风暴……已成为太空军事领域应用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正是太空系统在军事冲突中的首次综合运用, 成为了决定战争结局走向的关键"[4]. 以此为起点,新世纪以来, 以美俄为代表的各军事强国的太空战略和作战思想不断推陈出新。 为此,必须高度关注,紧密着眼太空作战特点规律,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太空作战力量建设, 为应对太空安全领域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关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2]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rective. Space Policy[R].1999-7-9.
  [3] 何 奇松。 脆 弱的高边疆 :后冷战时代美国太空威慑的战略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4] US Air Force. Air force doctrine document 4:space operation doctrine[R]. (1996-7-10)。
  [5] 张秦洞。 作战力量建设概论[M].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