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理论论文第八篇:新时期民兵建设的形势任务与应对策略
摘要:进入新时代,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民兵参战支前、维护地方稳定和发展提出新的使命要求。当前,需要凝聚军地抓建合力,建立精干高效的力量体系,完善军地共建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务实的标准体系,强化民兵队伍的常态运用,提升民兵建设水平。
关键词:国防动员; 民兵建设; 民兵建设转型;
Some Ideas on Transforming China's Militia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MA Qinglei
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力量依托,是我党我军慑战止战的重要战略威慑。在战争形态加速演变、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如何把握民兵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改革发展新路子,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新时代民兵建设的形势任务
成功的国防动员,无不体现出对制胜机理的准确把握,民兵作为国防动员的力量主体,必须紧跟战争形态和局势演进步伐,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是战争目的有限性、规模可控性、作战速决性特征明显,要求民兵建设必须注重精准、快速、高效。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和信息时代来临,以往大规模、大破坏的作战样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通过有限打击和适度军事行动营造态势、控局慑战,并最终实现政治目的,将成为当今世界普遍的战争观。在这种趋势下,局部战争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且正在向“瞬时战争”“秒杀战争”发展,这对民兵参战支前、遂行保障作战任务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参战支前由淮海战役“小推车”式的全民支援,变为联动一体、供求一致的精准保障;同时,对动员效能提出高要求和高标准,在战争打响之前,就要全力积聚人员、装备、科技等各种作战保障资源。以上这些,都要求我们由过去注重战时动员为主转变到注重平时备战为主,确保遇有战事能快速反应。
二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势必将引发新一轮军事变革,要求民兵建设必须尽早接轨转型、抢占先机。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等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并加速向军事领域转移,这必将催生新的战争样式,重塑颠覆性的战斗力,使战争向无人、无形、无声的方向发展,这将重新定义战争形态和概念,对军事思想、作战理念、指挥决策、武器装备、国防动员、军事训练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民兵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要适应未来战争高度依赖科技的显著特点,把重点放在聚合全民科技优势上,加快由传统人力、物力支前向智能、信息、技术支援为主转变,不断提升民兵科技含金量和保障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三是基层治理难题突出,脱贫攻坚和生态整治任务繁重,要求民兵建设必须为巩固基层政权、服务一方发展提供支撑。少数基层党政组织软弱涣散,是黑恶势力蔓延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群众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扶贫帮困、污染防治等工作,就会出现推动落实难、成果保持难等反复、反弹现象。民兵组织源于基层、来自群众,他们分布在广大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和厂矿企业,是党的政策最末端落实的执行者,是发展经济和生产的突击队,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是反映民情民心变化的晴雨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地区发展,强有力的民兵组织是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可以倚重的有生力量,是我们的基层政权坚固的力量支撑。
四是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趋于多发,要求民兵建设必须向应对综合性危机转变。由于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加之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蔓延,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引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和流行病频发且多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党我军历来把维护世界和平、保护人民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在各种危机趋于多发的形势下,民兵作为群众身边最近的先期处置力量,必须将应对综合性危机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一专多能要求,加强建设和准备,以更好地履行保家护民的多样化职能。
二、新时代民兵建设的对策措施
新时代民兵建设,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
(一)建立精干高效的力量体系
编兵整组供给侧,应与作战应急需求侧建立精准对接关系,在民兵编组方向、数量、质量等方面相匹配。
控制总体规模。普通民兵,作为一种应对大规模入侵的威慑手段,可作为潜力资源进行统计调查,时刻保持动员准备。基干民兵,应取消现行种类之分,全部按专业进行模块化编组,按分队规范战备等级,突出支援军兵种作战和应急抢险切实急需的力量,撤掉那些关系不直接、打仗用不上,或超出社会和民力所能承受的专业种类,确保以战定编、精锐建军。
建强边海防民兵。我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与强敌对抗的焦点主要在边海防一线,重要战备行动和重大突发事件大多集中在沿边沿海地区的防卫管控中,相比较于内陆安全和远离本土的军事行动,家门口生战生乱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在前推兵力部署易引发周边国家焦虑的情况下,应考虑加强边海防民兵队伍的建设,突出执勤维权、机动支援、后装保障、情报信息等专业,逐步配备空地火力打击、指挥预警通信等新型武器装备,提升边海防民兵侦察打击能力,弥补我防卫管控力量不足,确保在未来沿边沿海地区摩擦冲突处置中占据主导权。
拓展基层编兵。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针对乡镇苏木、农村牧区等基层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大力加强乡、村两级民兵组织建设,在应急排、班外,结合潜力实际增编其他基干民兵分队,弥补基层政府应对灾害、扫除黑恶、维护稳定力量的不足,以强有力的民兵组织,巩固基层政权稳定。
(二)完善军地共建的制度机制
人民战争是重大战略问题,但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个别党政机关和同志淡忘了民兵的军事属性、根本职能和使命任务,对民兵建设的关心支持有所弱化,民兵队伍抓建存在“部队一家热”的现象。对此,应在法规约束和政策激励上双管齐下,以扭转合力不够的局面。
注重顶层发力推动。民兵作为地方武装,由地方党委和省军区双重领导,但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和机关将这项任务看成是省军区系统自己的事,没有将其作为地方政府的分内之责,关心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工作落实都靠省军区各级“友情”协调,长期下去工作开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应在中央和国家层面对民兵建设进行强调和部署,从行政和立法两方面入手,通过将党管武装纳入党政领导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民兵顶层立法等方式,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抓建民兵的主体责任。
鼓励编兵单位参与。民兵主要来自广大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新质分队和专业力量,大部分从非公企业、社团协会等经济和社会组织编建。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兵不同程度存在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国防义务的现象,在动员所属人员参加民兵、训练和备战应急等任务上不够积极。处理保生产、保运转和尽国防义务的矛盾,需要依靠政策和立法。一方面,制定出台诸如减免税收、简化审批、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经济上的补偿,激发他们参与民兵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法规的形式固化企事业单位编兵义务,明确责任和指标。
调动广大民众支持。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自发参战支前,缘于要打破旧社会、翻身做主人的民族觉醒。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人民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鼓励广大民众参加民兵,需要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激励。因此,可参照现役军人相关优待政策,出台民兵表彰奖励、个人优待、伤亡抚恤、就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张旗鼓搞好民兵宣传,培塑一批军政素质过硬的民兵典型,提高民兵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感,激发他们支持参与民兵工作的动力。
(三)建立科学务实的标准体系
民兵既是兵、又是民,不能完全照搬作战部队思维模式来抓建,而应结合兵民属性的鲜明特点,创新指导理念和方式,形成任务为牵引、民力可承受、建设能持续的工作标准和评估体系。
任务式检验。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实战标准,是检验民兵建设的最高标准。民兵工作成效如何,关键看完成任务的质量,检查评估的重点,理应放在任务检验上。要把民兵遂行参战保战行动、应急抢险维稳、支援地方建设等任务的实际表现,作为衡量民兵建设好坏的主要指标。要结合联训联演活动,多组织民兵进行带任务背景的检验评估,通过细化任务项目、量化指标数据等方式,推动民兵评价体系向任务和实战聚焦,促进战斗力标准在民兵领域得到全面贯彻。
规范化达标。在任务检验为主导的前提下,补充开展达标建设和考评。在关键比例的确定上,应结合不同省份的潜力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不同标准,搞好分类精细指导,避免全国“一刀切”,如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幅宽广、人口稀少,高新产业、科研院所、大中院校等潜力相对薄弱,对新质力量、专业对口等方面的标准可适当降低。在任务和原则规定的提出上,要充分考虑社会和民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搞好一线调查研究,避免“高大上”和不切实际。在改革建设的推进上,要讲究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稳步推开,防止任务过急、指标过高,因操之过急而“水土不服”。在达标考核的组织上,要按照治理“五多”的要求,去除过程化、痕迹化的项目,避免形式主义。
效能型编组。民兵,作为动员全民参战的一种有效形式,重在最大限度发动群众。按专业建立编制是必要的,但应充分考虑人员出动率等因素,实行弹性编制,增加机动编兵比例,不宜过分追求人员定岗定位而限死人员,遇有情况“编了谁、谁来上”不是关键,能完成任务就达标。针对非公企业、社团协会等编兵时,党员、退伍军人等比例不易达标问题,区分分队定指标,专业性较强分队相关标准可以降低,干部骨干也可由政治和军事素质过硬的非党员担任。对于网络、心理等信息域和认知域的支援分队,打破地域、年龄等限制编兵,人员装备无须物理集中和拉动。对于边海防等分队,进一步放宽编兵条件,以更好地落实编组。深入发掘地区性特有潜力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民兵,如在内蒙古编组乌兰牧骑、骑兵(驼兵)、摩托车(皮卡车)巡逻排等边防和应急民兵,以适应复杂地形的边境防卫管控需要。
(四)强化民兵队伍的常态运用
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民兵必须通过应急发挥作用、通过建设锻造能力、通过作为赢得地位。
全力保障备战打仗。民兵,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必须聚焦支援保障打赢这个核心目标。要研究未来战争对民兵参战支前的新要求、新规律,搞透各主要战略方向军事行动对民兵运用的新需求,创新民兵参战保战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丰富完善民兵战法库和作战方案计划。要在重大任务中历练本领,常态组织民兵遂行执勤维权、支边封边、目标警戒、航天发射搜救、部队跨区机动保障等行动,强化实战能力。要加强联合训练演练,各级指挥员不能只盯着现役力量和一线攻防,更要考虑战损和后方支援补充,将现役官兵和广大民兵捆在一起用、一起练,推动民兵融入联战联训体系。要健全情报报知、军地指挥、通信联络机制,做到平战转换快、支前保障快、动员补充快,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着力维护一方安全。民兵,是群众身边的武装组织,是灾乱处置的首发力量,是地方政府直接掌握的拳头队伍,必须把应急救援、维稳制乱作为政治军事仗来打,才能体现建好民兵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要统筹地方应急管理力量、公安维稳力量、民兵预备役力量和武警力量等建设,在方案规划、组织指挥、力量使用、综合保障方面建立协调对接机制,发挥统建统用的整体效能。要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有灾有乱要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情况,做出第一个处置,组织好第一项救援,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突击队作用,当好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护民之盾。
竭力服务地方发展。利用民兵队伍政治意识强、组织严密的优长,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争当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和行业标兵,影响带动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发挥民兵的力量优势、动员优势,积极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扶贫攻坚、生态整治、文明创建、双拥共建等活动,军民携手创建美丽家园。借助民兵“三熟两通”的能力特点,深度参与扫黑除恶、社会治理等整治行动,当好巩固基层政权的稳定器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论强军兴军(基层官兵使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
[2]路红卫.再谈现代战争的本质特征[J].国防,2019(5).
点击查看>>国防军事理论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