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国防军事理论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国防军事理论论文第一篇:国防与军事安全中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意义
颠覆性技术是应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效应的技术,主要指能够从根本上快速改变军事力量平衡,使对手失去作战能力,从而形成非常规或非对称作战优势的技术或技术群。纵观军事技术发展史,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化战争时代,颠覆性军事技术对于战争成败、战法变换所起到的作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颠覆性技术发展对国防与军事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颠覆性技术深刻影响军事安全。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突破,都以颠覆性技术出现和成熟为标志。火药枪炮、蒸汽机、无线电、核技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技术伴随国际战略对抗孕育而生,催生了新的武器装备,改变了作战样式和战争面貌,展现了颠覆性技术的基础性、替代性、前沿性、对抗性及时效性的基本特征。2013年,美国国防部在其“下一代技术”项目中,将颠覆性军事技术定义为“以快速打破对手间军力平衡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技术或技术群”。颠覆性技术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军事竞争的原理和游戏规则,使原有传统军事力量因使用条件改变而面临失效,从而夺取战争主动权,甚至是胜利。颠覆性技术不仅会改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还会引发作战理论、作战样式、军队组织结构、军事制度等颠覆性变化,重塑军事体系,引发军事变革。科技革命往往催生新的军事革命,而颠覆性技术以其非常规的诞生和发展模式,更能有效提高非对称作战能力,无疑是小国对抗军事强国的重要砝码。因此,颠覆性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也将成为各国军事战略抗衡的关键所在,不仅改变各国的作战方式和联盟体系,还将改变已经形成全球价值链的军工产业。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在国家安全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如机器学习技术可使卫星图像分析和网络防御等劳动密集型活动实现高度自动化。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与核武器、飞机、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一样,成为给国家安全带来深刻变化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的每一种技术都为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战略、组织、优先事项和资源分配带来重大变革,其未来影响力至少可与核武器比肩。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产生新的能力,将有更多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获取当前的人工智能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产生新的能力,并使现有能力成本被更广泛的行为体所接受,人工智能催生的商业可用技术,可能会使弱国和非国家行为体获得远程精准打击能力。短期来看,人工智能的进步很可能会催生更多直接参与战斗的自动机器人,并加速有人作战模式向无人作战模式的转变。长期来看,这些能力将为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如无人系统集群作战技术将改变作战样式;移动机器人携带简易爆炸装置,将使恐怖分子获得低成本恐怖袭击能力;网络武器将更频繁地用于作战;在军事系统中应用机器学习,将带来新型漏洞并催生新型网络攻击手段;人工智能网络武器一旦被盗或者非法复制,将被恶意使用,等等。
电磁轨道炮
二是颠覆性技术发展将催生自主交互集群战术。战争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人们,一切战争现象都与当时的军事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武器装备相联系,并随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进步而发展。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增材制造、自主系统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不断推动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和平台的创新发展和作战运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自主快速交互,打击力、防护力、机动力、信息力实现交融聚合,战斗力量基于需求实现动态编组。由此,自主交互集群战术应运而生。自主交互集群战术,是利用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和平台的自主交互、能力聚合和动态编组等功能进行战斗的方法。颠覆性技术带来的自主交互和安全通信能力提升,将使战斗指挥体系更加扁平化,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信息流转实时化,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使用一体化。特别是自主无人系统的广泛运用,凭借其自主交互和联动响应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指挥层次,缩短信息流程,实现横向联通、纵横一体,大大提高指挥控制效率。颠覆性技术提升了自主无人系统的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控制、自主评估等能力,为自主协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支持,使分散配置的各战斗力量、单元和要素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的实时变化,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更加及时、主动地协调行动,从而发挥作战系统整体效能。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打击、防护、机动、信息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交融聚合,并在实战中显现出巨大优势。战斗机器人和无人机的作战运用,以及不同作战单元之间的自主交互和快速联动,不仅有力提高了打击力、防护力、机动力和信息力,而且通过能力交融聚合实现了“侦、控、打、评”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体系作战能力。
三是颠覆性技术将大幅提升数据收集、分析及生成能力。颠覆性技术的革命性不仅体现在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更在于促进了战场感知和信息传输能力的极大提高。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自主无人系统将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具有更强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自主决策水平,为自主交互集群战术的运用提供有力支撑。拥有先进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的国家将拥有决定性的战略决策优势。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主无人系统是基于人脑的思维方式,具有自主识别、自主跟踪、自主响应、自主决策、自主打击、自主学习等特性。正是由于自主无人系统具有自主认知能力,可实现战斗力量、单元和要素之间的自主交互和快速联动,因而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竞相研究和发展的优先项目。在信息优势方面,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数据收集、分析以及建立数据的能力。在情报行动中,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源可供分辨真相;相应地,制造伪情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伪造音视频媒体的质量迅速提升,成本迅速下降。对情报工作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源可供分辨真相;相应地,制造的假情报将变得更加令人信服。未来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伪造技术将挑战众多社会公众机构的信任基础。比如,人工智能可用来伪造国防部指令和政治声明,并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或用来模仿己方军事或情报官员,下令分享敏感信息或要求采取行动。战场信息高度共享、态势可视,基于“一张网”“一幅图”“一平台”实施体系作战指挥成为现实。大体系支撑下的“侦、控、打、评、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合同战术更加注重信息主导、要素联动、结构瘫痪、全域机动。
四是颠覆性技术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分析战术变革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在所有与战术变革相关的因素中,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历来是战术领域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影响战术变革诸因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各种技术兵器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围绕着打击、防护、机动、信息等要素,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战斗能力提高而展开的。技术与战术之间直接而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打击、防护、机动、信息等技术而建立起来的。颠覆性技术推进武器装备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毁伤能力更强,为提高部队战场生存能力,在客观上对战斗部署的动态性要求更高。信息时代作战的高速度和快节奏,使战斗进程极大缩短,要求部队必须广泛机动,实施动中作战,以实时化的战斗行动来打击敌人和保存自己。颠覆性技术促进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和指挥控制能力的增强,为战斗部署的动态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颠覆性技术的革命性不仅体现在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战斗效能,更在于促进了战场感知和信息传输能力的极大提高。未来信息化战场,用于侦察监视、跟踪识别、评估判定等目的的传感器材,能够及时发现多维空间内的各种目标和对方的行动,信息处理、传输、分发的实时化,使参战的各种战斗力量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的动态变化,在不同的战斗空间,以不同的战斗手段,围绕同一任务和共同目的,利用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指挥信息系统,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及时采取行动,从而实现各战斗力量之间自主协同基础上的并行作战。
五是颠覆性技术将大大提高军队联合勤务保障能力。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智能化装备在战场上的杀伤力不断增加,“快准狠”的智能化杀伤,将会给联合勤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对智能化装备的能源供给和维护保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以3D打印技术、人体机能改良、新生物医学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将给军事后勤和装备保障带来巨大变革,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可实现“随时随地”的及时保障。通过使用药物、技术、机器或基因技术提高机能的人体机能改良技术,以及轻型共形外骨骼、伤口快速愈合、人造血液等新生物医学技术,将极大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将3D打印技术、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集成,可使部队就地利用可用材料,“打印”武器装备的特定部件,显著改变装备制造流程,提高装备的战术适应性。比如,美军已在阿富汗部署了移动实验室来改进各种装备,包括从手电筒到探地雷达的动力附件等。
颠覆性技术对国家其他安全领域影响重大
颠覆性技术除了对国防和军事安全具有深刻影响外,对国家其他领域的安全也具有重大影响。
一是颠覆性技术深刻影响国家竞争力。颠覆性技术作为单个国家技术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风向标,成为决定和衡量国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科技新突破不断涌现,但哪些具有“颠覆”潜力?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兰德公司、《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等智库和媒体分别作出展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太空探索、虚拟现实、精准医疗、脑科学、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被普遍看好。由于这些颠覆性技术容易造成技术突袭,改变游戏规则,为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关注。相对于跟踪式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最高阶的创新,它是在基础研究新成果与新技术结合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新变革,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实现全链条贯穿。
二是颠覆性技术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颠覆性技术远超于科技安全本身,也关系到经济安全。颠覆性技术可能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公司的商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不仅会扰乱已经存在的市场和技术,还会产生新的商机,使得整个产业发生“大洗牌”。例如,移动电话、卫星通信代替了贝尔电话。这是电磁技术与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颠覆了贝尔有线电话传输信息的模式,也颠覆了无线传输的电报模式。如今互联网技术与其融合,又颠覆了以前的信息传输模式。加上传感技术的多样化、数字化与其融合,使机器人、人造昆虫、无人机等功能多样化、复合化,颠覆了由人从事的工作被它们替代。有些危险工作也由它们承担,避免了人的伤亡。平板电脑及手机、激光器、GPS的诞生,也是不同时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经典例子。颠覆性技术通过应用不同的价值观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或扩大现有市场,这些新市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或者取代了现有市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引发一次新的产业革命,重塑世界经济中的劳资关系。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加速创新、提高效率。但是,不断进步的自动化将使失业问题和网络攻击问题更加严峻,进而影响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三是颠覆性技术给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延伸,这给我国网络安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工业互联网的演进让工业网络安全成为新的焦点。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可以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数据赋能,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品质革命和高质量发展,而且会催生出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业新模式。工业互联网安全是我国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保障。但是,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也给网络安全防护带来了全新挑战,主要表现在边缘计算安全、工业云平台安全以及分布式系统与智能合约安全等方面。再如,人工智能新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分析效率,并且在主动安全防护、主动防御、策略配置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庞大的数据访问不断打破企业数据边界,数据量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高,面临的安全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人工智能在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等诸多领域都涉及数据安全问题。
四是颠覆性技术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本质上将是数字化革命,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打破物理、数字化和生物领域的清晰界限。如柯达照相机、贝尔电话、索尼晶体管收音机以及施乐复印机都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经典例子。如今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替代了柯达照相机。这是数字技术与照相领域的融合,颠覆了胶卷感光照相技术,突破了原有传统技术及概念。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将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而且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固态激光武器
国防军事理论论文第二篇:怎样提升国防事业中广大官兵的理论素养
调整改革落地后,军分区、人武部广大官兵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和收获。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事业不断发展,跟进理论武装、提升理论素养对国防动员事业发展始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理一理,差距不足都有什么
通过工作实践和日常交流,归纳起来各级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上主要有六个方面差距和不足:
(一)“浅尝辄止”型。
有的“真”学不够,人武系统交流干部和文职人员多,且任职时间长。面对成长“天花板”,部分同志感到学不学无所谓,满足于考勤有名、考核有痕,理论学习走了过场,没有真正走脑入心。有的“深”学不力,把理论武装看“浅”了、看“窄”了,满足于“笔记记了、体会写了、道道划了”,没有深钻细研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有的“精”学不足,“小册子”“口袋书”整理出来了,但往往把功夫下在了背记名词、概念上,没有静下心来精读细研理论原著,对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钻研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准。
(二)“学用脱节”型。
有的学而不思,特别是对***强军思想深思细悟不够,不善于把实际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工作中经常就事论事,运用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力欠缺。有的学而不用,台上讲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理论学习还没有真正进入思想、指导实践。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结合思想不够紧、融入实际不够深,真正能够进入党委决策的不多。有的甚至学用对立,片面认为理论学习解决不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因而不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致使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两股劲”。
(三)“急功近利”型。
军分区、人武部两级机关处于国防动员建设第一线,工作头绪多,落实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缺乏深究细研的耐心,认为理论学习是慢功夫、细功夫,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部队建设都难以立竿见影,因而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没时间为由,学习不主动、思考不深入,这实际上是浮躁之心作祟。有的缺乏甘于寂寞的静心,感到理论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找不到一种“激情迸发”的感觉,平时静不下心、沉不住气、耐不住寂寞,在理论学习上降低了标准、放松了要求。有的缺乏久久为功的恒心,由于缺少严格的约束、有效的考核,再加之理论学习的长期性、艰苦性,这就使部分干部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好不如干好”的思想,片面地认为“实干”胜过“苦学”。
(四)“以干代学”型。
某种意义上讲,干也是一种学,但不能代替学。有的重干轻学,片面认为干好了就等于学好了,不学习也能干好,对理论学习抱着可紧可松的态度,难以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潜心钻研。有的以忙挤学,陷于具体事务,整天忙忙碌碌,管理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决策凭胆量,工作很容易偏离方向,忙而无效、劳而无功。有的只干不学,面对重大任务尤其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是先潜心学习、虚心请教,而是盲目决策,最后走了“弯路”、交了“学费”。
(五)“溜号走神”型。
有的兴趣不浓,缺乏理论学习热情,甘于陷入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即使有空余时间也懒于学习,有的甚至一到集中学习时间,就找各种理由溜边。有的态度不端,片面认为完成工作任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学习是“虚功”,差不多就行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是“蜻蜓点水”应付学、“得过且过”推着学。有的流于形式,看似大课上了、笔记记了、体会写了,“规定动作”完成了,实是“例行公事”、心不在焉,缺乏自觉提升理论素养的内动力。
(六)“实用主义”型。
有的认为“案牍劳形”不如“网络搜索”,网上资源浩如烟海,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时只要搜索下载、复制粘贴便可,不愿付出“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艰辛努力。有的认为“系统学习”不如“重点把握”,不能坚持系统学、全面学、联系学,往往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实现从零散到系统、从粗浅到精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跃升。有的认为“厚积薄发”不如“现学现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上级有工作部署了、单位有问题要解决了,才匆匆忙忙去翻书本、找答案,用什么学什么,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甚至不学,没有真正通过理论素养的提高,实现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查一查,原因症结在哪里
一是主动学习不够。有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理论学习看成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常常以工作任务多为理由,忽视了理论素养的提升,把学习当成了“工作负担”。有的行动不自觉,处于“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状态,要么上级强调什么就学什么、单位发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要么检查考核前突击应付,补笔记、划道道。有的坚持不经常,工作闲时学一点、任务重时放一边,感兴趣的学一点、显枯燥的放一边,集中组织学一点、自主学习放一边,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是重视程度不高。有的摆位不正,面对国防动员系统改革重塑后新情况层出不穷、老问题叠加重生的关键期,感受不到新体制新职能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没有把理论学习摆上应有位置,缺乏抓理论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有的要求不严,理论学习制度看似很全,但挂在墙上、锁在柜里,落实不到位;每次理论学习都能组织,但局限于传达学习上级文件、集中领读理论原著,系统学习领悟不够、深入研讨交流不多。有的督导不力,对个人自学计划落实缺乏检查,对干部理论学习笔记鲜有阅批。
三是学习氛围不浓。有的导向不够鲜明,抓理论武装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没有传递出大事大抓、强势推进的舆论导向;选树学习典型、标杆指引不够,不利于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激励导向。有的手段不够鲜活,不善于利用经济社会大课堂、信息网络大平台、红色资源大教材等学习平台,挖掘军地资源,感受时代气息。有的研讨不够经常,或是不能按照理论学习专题,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或是虽然每人也上交了一篇调研报告,但选题不精准、成果不梳理,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
四是约束机制不严。在成效检验上,个别单位对议学、述学、评学、考学活动组织不经常,检查理论学习也仅仅局限于看时间内容是否落实、理论考核是否合格、体会调研是否撰写、笔记记录是否完善,而缺乏对学习成果的有效评估。在奖惩激励上,还没有真正把单位和个人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标,也没有成为衡量官兵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使理论学习成了“软指标”,降低了学习热情、衰减了学习动力。
三、谈一谈,对策建议该怎么办
(一)坚持以“实抓”求实效。
一是抓实学习态度。态度如何事关理论学习成效。要切实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着信仰、带着忠诚、带着感情学,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思想、彰显精神、推进建设。二是抓实学习环节。突出抓好授课辅导、原文通读、讨论辨析、体会交流、小结讲评等环节,严密构建一个过程完整的学习“回路”,努力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三是抓实必读书目。组织官兵研学指定书目、精读自选书目,全面推开“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活动,确保从理论体系上准确理解、全面把握。
(二)坚持以“高端”求高质。
一是搭建高端讲坛。邀请军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搞好体系解读,帮助释疑解惑。二是推送网络专栏。注重把“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媒体理论专栏和时评信息,及时推送给官兵,用专家学者深层次的理论解读,促进整体理论学习成效的提升。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结合单位实际,考虑官兵需求,打造富有特色的理论学习平台,如有的单位开展的“红船大讲堂”“理论夜校”等,聚焦强军目标、跟进最新思想、把握理论渊源。
(三)坚持以“深悟”求深知。
一是深化认知悟。及时跟进学习国家和军队出台的政策法规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以及权威媒体相关评论,聚焦重点、梳理要点、认真研读,注重从理论体系上理清思路、领悟要义、悟透精髓。二是增强自觉悟。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军史中探寻根脉,在走进革命史馆和烈士陵园中悟透本源,经常回望来路、不忘初心,根植绝对忠诚的精神底色和行动自觉。三是带着情感悟。利用参观、观看录像片、回顾改革强军成果等活动,抓活理论学习,真正从内心强烈感悟创新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