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华岳的军事理论探讨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作者:程燕.
发布于:2019-01-18 共4672字

  摘要:华岳是南宋中期的爱国志士, 身怀济世之才却遭逢坎坷。在被贬期间完成《翠微先生北征录》一书, 该书阐述了他的军事理论, 主要体现在军事人才、武器装备、防御系统、战术战略等方面, 虽然未及实施, 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华岳; 军事思想; 人才; 装备; 战术战略;

  Talking about the Military Thought of Hua Yue

  CHENG Ya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Society,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Huayue is a patriotic person who liv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is very learned, but is not reu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ng demoted, he completed the book of " Fighting North Recording by Mr. Cuiwei", the book describes his military theory,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military personnel, weapons and equipment, defense systems, tactical strategy, although not implemented, but he leaves a valuable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

  Hua yue; military thought; talent; equipment; tactical strategy;

军事思想

  华岳, 字子西, 号翠微, 安徽贵池人。武学生出身, 因开禧元年上书皇帝谏止韩侂胄轻率北伐, 后遭贬斥流放到建安。北伐失败后宋廷兵败求和, 韩侂胄被朝廷诛杀。后华岳被释放, 登嘉定武科第一名, 为殿前司官属, 但又因预谋除去史弥远, 消息走漏, 终被杖责而死。在被贬期间写了诸多文章, 后整理为《翠微南征录》、《翠微先生北征录》两书。其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翠微先生北征录》一书中,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兵不轻举, 谋不妄发

  华岳主张举兵发谋要审时度势, 量力而行, 反对不分情况, 轻举妄发。在开禧元年, 华岳就上书给皇帝谏言不要北伐, 其实想要收复失地也是华岳的心愿, 但是在现实面前要保持清醒, 不能轻率用兵。华岳第一次给宋宁宗上书中就写到南宋“将帅庸愚, 军民怨怼, 马政不讲, 骑士不熟, 豪杰不出, 英雄不收, 馈粮不丰, 形势不固, 山寨不修, 堡垒不设”即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不能满足北伐的要求, 勉强北伐只会失败。他曾提出“兵不得轻举, 谋不得妄发。迨夫人材既出, 机会可投。”认为“逞忿恃兵”和“耻言用兵”都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他并不一味地主战或议和, 认为举兵发谋应审时度势, 切忌草率用兵。当然, 一旦时机成熟, 则应果断作出决定, 以免贻误战机。当时南宋国内的情况却是“边民失其故业, 内地苦于征徭;版曹内虚, 总司外耗;将帅无谋, 士卒悖命;军储无蓄, 国用不充。”面对此种情况, 华岳认为洗雪靖康之耻, 不足以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收复中原土地, 也不足以成为国家安危的关键, “生灵之涂炭, 将士之死伤, 边民之饿莩, 父兄死于疆场, 复驱其子弟于败衄之场, 安危之机实在此一决耳。”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所以主张议和, 以“内修政事”, 以此休养生息, 积蓄力量, 等待可乘之机。他认为在和议达成之际, 还必须要加强边备, 不能“和已成而废兵”, 否则将来招致的兵祸比和议之前的更为严重。在南宋抗金一筹莫展的情况下, 和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战与和只是实现南宋中兴的两种手段。

  二、加强军事情报系统的严密性

  “利害之不秘, 兵家之大患”, 用间是战争双方倾力角逐的重要手段, 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相互的, 必须在我方刺探敌军军情的同时加强自己这边的军事情报系统, 避免给敌人可乘之机, 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然胜在于敌人之不及知事, 败于吾军之不能秘事机之无穷。一或不密, 则我之所以制敌者, 敌反得以制我矣。”谁掌握了对方的情报, 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我秘敌泄, 则胜常在我;敌秘我泄, 则胜常在敌。”华岳认为近日来我军在边境地区遭受的重大损失正是因为边境军事情报泄露。针对此种情况华岳提出“反用号召”、“反用旗帜”、“反用金鼓”、“反用烽燧”四种反泄密的办法, 将此四种常用的传递情报的顺序进行颠倒, 如过去用青旗召集将领, 白旗召集统制官, 现在用白旗召集队部的将领, 青旗召集士卒, 反其道而行之, 制定一套与之前传递信息方式完全相反的方法, 以此迷惑敌人, 扰乱敌人的阵脚。另外华岳认为当时的军事情报的采集和传递, 存在着一些漏洞, 针对这些漏洞提出解决之法, 如当时采用金鼓和旗帜方式传递信息, 但是这两种传递方式不管是采用新办法还是旧办法都有无法克服的弊端, 所以提出联合侦探和硬探的办法来弥补之前传递信息方式的缺陷, 还提出密辨之法, 防止敌军对情报传递信号的干扰和破坏;边铺的“断递之患”, 边探的“死铺之患”, 针对此种情况, 提出“聚探”之法, 并在沿边境地区设置十五边铺, 每铺编制三十人, 每屯各有三人。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打断了原来的传递方式, 如此就甲地的侦探禀报甲地消息, 乙地的侦探禀报乙地信息, 这样就能使消息通畅不至于断绝。

  三、选贤以能, 知人善用

  华岳认为要建立功业必须依靠人才, 而这些人才并不是科举书生, 而是那些隐藏着的英雄, 他认为这些英雄与书生学士不同, 这些人具有真才实学, 能够安邦定国, 所以他说“英雄不收而咨谋于庸常科目之儒, 豪杰不招而听命于尝试草草之士, 臣知其偏见浅识适足以资敌人深长之谋”不接受这些英雄豪杰反而问计于“庸常科目”的儒士, 恰好中了敌人的计谋, 为敌人助势。他认为英雄豪杰的离去和任留, 关系到国家的祸福, 此时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选用人才, 发出“而今日之急务, 诚在此而不在彼也”的感慨。然而当时的现状却是“自今以观, 师行千里, 命下两载, 求贤之诏下郡国者无一字, 荐贤之书入章奏者无片纸”、“然上则招致无方, 而下则无阶可进, 内则搜访无术, 而外则无门可入。”所以他认为统治者要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朝廷、幕府和各监司州县应不论人才的出身贵贱, 尽可能多的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为国效力。对人才的任用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人的能力类型和大小是不同的, 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 要从实际出发, 利用这些人本身的优势和特点, 因材济用, 因材制用, 并将其分为六种情况:合格、亡命、逋逃、破格、盗贼、私贩, 任用这些人不能拘泥于定制, 一味的遗弃或赶走, 应要实行广招, 根据他们的才能满足军队的使用, 如善于弄潮泛水的人, 用来作为沉船的力量使用;善于夜间行动的人, 作为打劫敌人营垒的力量使用;善于爬杆立索的人, 作为窥伺敌人的力量使用等等, 这些人具有一般人没有的才能, 稍加利用就能成为牵制敌人的力量, 所以对于这类人应加以收揽并针对其特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取之不拘于势分, 用之不嫌于细故。同时认为将帅不可轻言以身殉道, 他们身系国家社稷的安危存亡, 三军性命, 百姓的喜乐忧虑, 肩负重责, 不可也不能轻易赴死, 应“重命恤死”, 力戒“玩忽轻举”, 守一方国土。

  在众多的人才种类中华岳十分重视间谍, 曾说采探如同人的耳目, “耳目不具, 则为废人;采探不设, 则为废军耳……而三军之聋瞽, 则其所废者可胜计哉?”如此一来作战时就容易失去先机。还说过“采探之迟速, 系乎三军之劳逸;釆探之得失, 系乎三军之胜负”。采探能够决定三军的胜负, 可见采探的作用之大之重, 没有可靠的敌军情报, 作战时就是在盲目指挥战争, 其结果可想而知。相反, 一旦了解敌军的动态作出相应的部署, 则结果可能大不相同。为此华岳非常重视采探的设置, 并对招募采探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果在选人方面稍有不慎, 不仅不能得到敌军情报, 还有可能导致自己这边的秘密泄露, 所以这些采探需要身手敏捷, 胆量过人, 意志力和忠心度等一种或几种特质, 如“探贼营之虚实、窃贼军之旗号, 视死如归、饮毒如蜜者斯能舍其性命之重, 顾惜之士无所用其力也”, 选取胆大勇敢的人硬探, 选取轻捷骁勇的马军为游奕小探, 并对这些采探予以财物, 资助其日用, 这也是笼络人心的一种办法。

  四、加强军事装备建设

  华岳虽认为人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 但精良的装备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华岳针对南宋军备低劣导致战场失利的情况, 指出南宋制作武器装备的官署只求速度完成数量, 能够逃避罪责即可, 所以所做的武器不耐实用。而金朝却是与之相反, 他们的兵器上面有监造官的姓名和制造年月, 一旦遇到损坏, 耽误使用, 监造官就会罪责难逃, 不会轻易被饶恕。如此, 金朝在武器装备方面自然也强于宋廷, 相应战力也得到提升, 因此他希望南宋能够学习金朝, 改变粗制滥造造成使用中废弃损坏的相当严重的现象, 确保装备质量, 至少要达到合格, 为战场上将士的生死提供一份保障。另外华岳对当时南宋与金进行骑兵作战宋朝处于不利地位进行分析, 金朝在马军建设上强于宋朝, 使金军在战争时处于主动地位, 宋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我军不能以己之短对敌军之长, 解决方法就是发展轻车, 还提出制设打击敌骑器具, 如刺球、茅针、蒺藜等六种器具和二十四种办法因地制宜制服敌军马骑, 从而改变战争劣势。此外他还根据当时武器装备制造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对盔甲、弓、弩、箭、枪等几种主要的武器装备的样式和制作方法提出了建议, 如甲制, 根据使用铠甲的对象的不同, 制造的样式有所区别, 不能拘于定式, 依据人的身高体型分类进行制造, 做到物有所值, 减少浪费;在制造弓箭时要做到大角小角两者兼用, 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严明军纪

  军队的战斗力, 不仅需要有勇有谋的将帅指挥, 也需要精良的武器装备, 更需要严明的军纪, 公正的待遇。华岳认为当时浮光、正阳各寨水军军纪涣散是因为这些水军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在作战时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华岳说“恩威之不明, 三军之大患也”。他认为军队产生不均之叹、不平之气, 甚至是逃亡和失律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夫视死如归, 效死勿顾, 均一性命也, 而所予之厚薄乃如是其不相若也!”所以赏罚严明, 处事公允, 做到有章可循, 军队才具有战斗力, 才会避免涣散和消极情况发生。

  六、构建坚固的防御体系

  华岳认为山水寨的防御不可忽视。靖康绍兴年间因横涧山、紫金山不守, 造成“三邑以戕”的局面;在近期春冬之际, 淮东淮西的人民皆因交通受阻而横尸遍野, 这种败亡的根本也是由于山寨水寨没有很好的防御造成。华岳认为在当时边境地区多数州县城防残缺不全, 所以依托自然险要修筑防御点更为重要。一来可以安置沿边的民众, 使他们不至于为敌军所蹂躏摧残, 二来也可以有效的牵制敌军, 挫败他们进犯。“己之地能守而不拔, 则彼之虚可乘, 而无内顾之忧矣;己之城能守而必固, 则彼之隙可伺, 而无后顾之患矣。”重视山水寨的防御建设, 就能解除“内顾之忧”、“后顾之患”做到“自固”、“自治”。因此他建议淮、汉各都统司, 勉励地方豪强和平民出资修建山水寨, 设置寨将寨官, 这样“于官无费, 于民有备”一举两得。还要对“要害之冲”, 重兵屯守, 以达到“一人之力可以敌万夫”的效果, 对要害之地采取分兵固守, 设立斥堠, 并在附近部署配合作战的军队等措施, 控制战略要地, 一旦我军发起进攻可获先发制人的效果。华岳认为各地的地理形势有两种, 一谓通衢, 一谓捷径。通衢敌我两军都知, 只能防范。但捷径不同, 两军对峙, 敌军知捷径而我军不知, 不及防范, 敌军可以逸待劳, 后发制人, 占得先机, 所以要重视这些捷径。他建议淮汉都统司对统属区域的捷径逐条勘察, 并依照兵家防守关隘、截断险要的办法进行修治, 根据路的宽窄程度部署兵力, 不让其成为敌军的突破口。此外依托江河之险时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须把那些道路上可以通敌境的地段作为重点防守点; (2) 必须有防御敌人渡河的各种器械和手段; (3) 绝对保密战法的机密。

  华岳, 一位爱国志士, 他的《翠微先生北征录》包含了他丰富的军事理论, 在南宋国势危急的形势下, 华岳回顾历史结合南宋所面临的实际形势, 就如何应对当时的主要敌人金朝提出了一系列军事主张与策略, 具有实用价值, 虽然他本人并未被重用, 这些措施也未及实施, 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部分主张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原文出处:程燕.浅谈华岳的军事思想[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2):109-110+11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